正文
伐陰湯來源
《醫方類聚》卷一六四引《吳氏集驗方》組成
縮砂7.5克, 桂7.5克 ,生薑15克, 甘草9克用法
上藥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功用
解菌蕈毒。中藥方劑之F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伐陰湯具有解菌蕈毒的功效。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方藥】黃芪30g
益氣養陰土崩湯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 (殷墟甲骨文...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史書記載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 (殷墟甲骨文...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史書記載人物介紹: 張湯(?——前115),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幼時喜法律,曾任長安吏、內史掾和茂陵尉。後補侍御史。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謀反之...
原文 翻譯 評價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史書記載名醫論述男女交接過度,真氣大脫,昏厥不醒,俱勿放開,須兩陰交合,待氣自蘇。 皆在不救(明.吳昆《醫方考》)久曠之人,或縱慾之人,與女交合,泄而不止,謂之...
病因病機 急救措施 名醫論述附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溫經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湯王墓,商湯王墓葬,後世稱為湯王陵。商湯建立商朝,死後葬於商都亳城(山東曹縣)北,歷代祭祀不斷。湯王墓前有陵廟歷代都有重修,明萬曆《曹縣誌》記云:成湯祠...
湯陵介紹 文獻記載 湯陵祭祀湯貽汾(1778—1853), 字若儀,號雨生、琴隱道人,晚號粥翁,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代武官、詩人、畫家。以祖、父蔭襲雲騎尉,授揚州三江營守備。擢...
人物簡介 藝術成就 湯貽汾著《畫筌析覽》 湯貽汾詩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