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歸經】:脾;胃;肝經
: 指灶里正對鍋底的黃土,亦名灶心土。
【性味】: 味辛、微溫、無毒。
【來源】:長期用柴草燃燒的灶底中心的土塊。燒煤的灶心土不可用。
【考證】:1.出自《雷公炮炙論》(《中藥大辭典》)、《名醫別錄》(《中華藥海》伏龍肝始載於《別錄》,列為下品。
2.《本草經集注》曰:"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綱目》云:"獨孤滔《丹書》言,伏龍肝取經十年灶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縮賀,伏丹砂。蓋亦不知豬肝之義,而用灶下土以為之也。"從以上各家對伏龍肝之基原、形色之記載考證,可知目前所用伏龍肝與古時相符。
藥理作用
1.止嘔作用:該品內服後對胃腸的末梢神經有鎮靜、麻醉作用,能減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而達止嘔作用。鴿灌服伏龍肝煎劑3g/kg,每天兩次,共4次後,對於靜脈注射洋地黃酊引起的嘔吐有止吐作用,主要為嘔吐次數減少,嘔吐的潛伏期並無明顯改變。對阿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無效。
2.收斂止血:該品外用撒布瘡面能使血管收縮,分泌物減少,具收斂止血作用。鴿灌服伏龍肝煎劑3g/kg,每日2次,連服2天,對靜注洋地黃酊所致嘔吐可使嘔吐次數減少,嘔吐的潛伏期無改變。對去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則無效。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2.《日華子本草》: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3.《本草蒙筌》:辟除時疫,安胎。搗細,調水服之。
4.《綱目》:治心痛狂癲。妊娠護胎,諸瘡。
5.《本草備要》: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6.《陸川本草》:治小兒慢驚。
7.《本草匯言》:伏龍肝,溫脾滲濕,性燥而平,氣溫而和,味甘而斂,以藏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匱方》之療先便後血;《別錄》方之止婦人血崩,漏帶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穢久延;雜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溫湯調服七劑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濕而致動血絡,成一切失血諸疾,無用不宜爾。
8.《本草便讀》:伏龍肝即灶心土,須對釜臍下經火久煉而成形者,具土之質,得火之性,化柔為剛,味兼辛苦。其功專入脾胃,有扶陽退陰散結除邪之意。凡諸血病,由脾胃陽虛而不能統攝者,皆可用之,《金匱》黃土湯即此意。
形態特徵
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質較硬,但易砸碎,並有粉末脫落,斷面細軟,色稍深,常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燻氣,味淡.以塊大,色紅褐,質細軟者為佳。部分溶於水,加酸部分溶解,且有氣泡發生,其酸溶液加5%亞鐵氰化鉀試液呈藍綠色,且有藍色沉澱生成。
民間傳說
宋代著名兒科醫生錢乙,著有《小兒藥證直決》人們尊稱他為“兒科之聖”。錢乙做過一段時間的翰林醫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請了不少名醫診治,毫無起色,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開始抽筋。皇
帝見狀十分著急。這時,有人向皇帝推薦錢乙。於是,錢乙被召進宮內。皇帝見他身材瘦小,貌不出眾,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來,只好讓他為兒子診病。錢乙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要過紙筆,寫了一貼“黃土湯”的藥方。心存疑慮的宋神宗接過處方一看,見上面有一味藥竟是黃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難道黃土也能入藥嗎?” 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據我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腎屬北方之水,按中醫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當用黃土。”
宋神宗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這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錢乙在京城裡頗有名氣,他的診斷很準確,皇上勿慮。”於是,皇帝命人從灶中取下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藥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貼後,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兩劑,病竟痊癒如初。這時,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錢乙的技術,把他從翰林醫官提升為很高榮譽的太醫丞。
品種考證
伏龍肝始載於《別錄》,列為下品。《本草經集注》曰:“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綱目》云:
“獨孤滔《丹書》言,伏龍肝取經十年灶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縮賀,伏丹砂。蓋亦不知豬肝之義,而用灶下土以為之也。”從以上各家對伏龍肝之基原、形色之記載考證,可知目前所用伏龍肝與古時相符。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該品為不規則塊狀。橙黃色或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體輕,質較硬,用指甲可刻劃成痕,斷面細軟,色稍深,顯顆粒狀,並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燻氣,味淡。有吸濕性。以塊大整齊、色紅褐、斷面具蜂窩狀小孔、質細軟者為佳。
套用鑑別
伏龍肝與炮姜,均可溫中止血,止瀉,二者均適應於脾胃虛寒,腹痛瀉痢以及陽虛失血之症,但炮姜溫中散寒之力強,守而不走,治療一切脾胃虛寒之證,伏龍肝偏於溫中止血,並有和胃降逆止嘔作用。
化學鑑定
1.取該品粉末約1g,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生成大量氣體,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澱。(檢查碳酸鹽)
2.取上述反應後的溶液,濾過。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①取濾液1ml,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生成藍色沉澱。(檢查鐵鹽)②取濾液1ml,加氫氧化鈉試液,即生成白色膠狀沉澱;分離,沉澱能在過量的氫氧化鈉試液中溶解。(檢查鋁鹽)
化學成份
主要由矽酸(H2SiO3)、氧化鋁(Al2O3)及三氧化二鐵(Fe2O3)所組成;還含有氧化鈉(Na2O),氧化鉀(K2O),氧化鎂(MgO),氧化鈣(CaO),磷酸鈣[Ca3(PO4)2]等。
主治
功效與作用
溫中燥濕,止嘔止血。治嘔吐反胃,腹痛泄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妊娠惡阻,崩漏帶下,癰腫潰瘍。
①《別錄》: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②《日華子本草》: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③《本草蒙筌》:辟除時疫,安眙。搗細,調水服之。
④《綱目》:治心痛狂癲。妊娠護胎,諸瘡。
⑤《本草備要》: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⑥《陸川本草》:治小兒慢驚。
臨床套用
1、突然昏倒。用伏龍肝研末,一雞蛋大的分量沖水服,引起嘔吐。
2、中風口噤(口不能言,心神恍惚,手足不能隨意運動;或腹中痛滿,時而暈絕)。用伏龍肝五升,加水八升,攪清後取上層飲之。
3、神智狂亂,不能識人。用伏龍肝研末,水沖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
4、小兒夜啼不止。用伏龍肝二錢、硃砂一錢、麝香少量,共研為末,加蜜,做成綠豆大的丸子。每次服五丸,桃符湯送下。
5、舌頭變硬,不能轉動。用伏龍肝調牛蒡汁塗搽。
6、冷熱心痛。用伏龍肝末一茶匙,是熱痛則以熱水濕燙後服,是冷痛則用酒沖服。
7、反胃。用陳年的伏龍肝,研末,米湯送下。每次服三錢。
8、突然咳嗽不止。用伏龍肝一分,加豆豉七分,搗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四十丸。
9、吐血,心腹疼痛。用伏龍肝與多年煙壁土等分。每次取五錢,加兩碗開水煮,煮成一碗時,等澄清,飲上層清水,空心服。另吃些白粥補身體。
10、婦女血漏,淋漓不止。用伏龍肝半兩,阿膠、炒蠶沙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次服兩三錢,酒送下,直到病痊癒為止。
11、婦女赤白帶,日久黃瘁。用伏龍肝、棕櫚灰、屋樑上塵,等分,各炒到煙盡,共研為末,加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三錢,濕酒或淡醋湯送下。患赤白帶有一年之久者,照此法治療,半月可愈。
12、產後血氣攻心,惡物不下。用伏龍肝研末和酒服,每服二錢,瀉出惡物即愈。
13、子死腹中,母氣欲絕。用伏龍肝末三錢,水調服。
14、橫生逆產。用伏龍肝末,酒調服,每服一錢。同時,用灶土搽母臍。
15、胞衣不下。用伏龍肝,加醋調成小團,塞入產婦臍中。內服甘草湯三四合。
16、食物中毒。用伏龍肝末,如雞蛋大小,水沖服,吐出便愈。
17、冷氣入腹,腫滿難當,以及男子陰部突然腫痛等。用伏龍肝調雞蛋白塗搽。
18、耳內流膿。用棉花裹伏龍肝末塞耳內,一天換三次。
19、小兒臍瘡。用伏龍肝末敷上。
20、小兒丹毒。用陳年伏龍肝末和屋漏水(亦可用新汲水、雞蛋白或油)調敷。藥乾即換。
21、小兒熱癤。用伏龍肝末、生椒末等分,和醋調敷。
22、臁瘡久爛。用陳年伏龍肝末、黃、黃丹、赤石脂、輕粉等分,調清油,敷布上,貼患處。如發癢,須忍住,數日可愈。
23、一切癰腫。用伏龍肝加蒜搗粒成泥(加雞蛋黃亦可)貼患處。幹了就換。
中藥屬性
性味:辛,溫。
《別錄》:味辛,微溫。
《藥性論》:味鹹,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本草求真》:入肝、脾。
《本草便讀》:入脾、胃。
功能主治:溫中燥濕,止嘔止血。治嘔吐反胃,腹痛泄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妊娠惡阻,崩漏帶下,癰腫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布包),1~2兩;或入散劑;或煎湯代水煎藥。外用,研末調敷。
用藥常識
陰虛失血及熱證嘔吐反胃忌服。
《本草經疏》;陰虛吐血者不宜用。癰腫毒盛難消者,不得獨用。
《本草從新》:無濕勿用。
採收儲藏
在拆修柴火灶(或燒柴的窯)時,將燒結的土塊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雜質即得。
套用配伍
用於虛寒血證。伏龍肝性溫而和,“以藏為用”,善於溫中止血,凡吐衄、便血、崩漏屬於虛寒者宜之。套用時,可單味套用,治吐血,即單用本品研末水煎飲服;《廣利方》治吐血、鼻衄不止,單用本品水淘取汁,和蜜同服。若虛寒出血,量多不止,陰血易耗,常配溫陽之品,以增溫中止血之效,更宜佐以滋陰、養血之品同用,俾溫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和陽。如《金匱要略》治“下血,先便後血”之黃土湯,用本品配以附子、乾地黃、阿膠等;《婦人良方》“療經血不止方”,亦用本品配以艾葉、生薑、生地黃等。 用於脾胃虛寒之嘔吐,泄瀉。伏龍肝質重而性溫燥,有溫脾暖胃,降逆止嘔,煤濕止瀉之功。治虛寒嘔吐、反胃者,可單味套用。若配黨參、半夏、生薑等同用,以增溫中止嘔之效;若婦女妊娠惡阻,常配蘇梗、砂仁、白朮等同用,以和胃,安胎。治脾虛泄瀉不止,常配白朮、乾薑、煨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以溫中澀腸止瀉。
文化底蘊
《別錄》: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毒氣。
《日華子本草》: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
《本草蒙筌》:辟除時疫,安胎。搗細,調水服之。
《綱目》:治心痛狂癲。妊娠護胎,諸瘡。
《本草備要》: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陸川本草》:治小兒慢驚。
《本草匯言》:伏龍肝,溫脾滲濕,性燥而平,氣溫而和,味甘而斂,以藏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匱方》之療先便後血;《別錄》方之止婦人血崩,漏帶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穢久延;雜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溫湯調服七劑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濕而致動血絡,成一切失血諸疾,無用不宜爾。
《本草便讀》:伏龍肝即灶心土,須對釜臍下經火久煉而成形者,具土之質,得火之性,化柔為剛,味兼辛苦。其功專入脾胃,有扶陽退陰散結除邪之意。凡諸血病,由脾胃陽虛而不能統攝者,皆可用之,《金匱》黃土湯即此意。
中草藥第二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