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邪湯--《辨證錄》卷八
【處方】石膏3錢,人參3錢,半夏2錢,柴胡2錢,麥冬5錢,茯苓1兩,甘草1錢,厚朴1錢,枳殼1錢。【功能主治】瘧疾發熱,頭痛鼻乾、渴欲飲水,日眴眴不得眠,甚則煩躁,畏火光,厭聽人聲喧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八
中藥方劑之F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伐邪湯用於瘧疾發熱,頭痛鼻乾、渴欲飲水,日眴眴不得眠,甚則煩躁,畏火光,厭聽人聲喧譁。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陳湯,西漢後期將領。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人。家貧,喜讀書,到長安求官,任太官獻食丞。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
人物生平 子嗣 史書記載 影視形象 雖遠必誅人物介紹: 張湯(?——前115),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幼時喜法律,曾任長安吏、內史掾和茂陵尉。後補侍御史。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謀反之...
原文 翻譯 評價正邪兩賦,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哲學總綱,曹雪芹原創的哲學思想,見於原著第二回賈雨村論氣 。正邪兩賦說吸收了中國哲學“氣論”的精華,認為人稟氣而生,氣...
概念介紹 理論闡釋 典型形象 紅學評論附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溫經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桂枝加桂湯,中藥方劑,摘自《傷寒論》。主要功能:溫陽祛寒,平沖降逆。
方劑組成 服用用法 功能 主治 臨床套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要用來治療傷寒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降腎氣之功效。主治①《傷寒論》: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②《聖濟總錄》: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
風引湯是一種藥,具有清熱熄風,鎮驚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癲癇、風癱。來源於《金匱要略》卷上。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