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古人詩曰:“聞說中條有九峰,九峰高處立仙宮,全真宗祖於斯出,正派源流自此通。”這是元代一位叫尹玄德的古人,因為崇尚道教全真派,所以不辭辛勞遠道而來,當他終於來到九峰山的純陽上宮時,感慨萬千之際即吟寫下以上這樣的詩句。原詩本八句,此處錄其四句,由此詩可知九峰山在道教中崇高位置。九峰山海拔約1600米,位於今芮城縣杜莊鄉西堯村後5公里的中條山脈南麓。山有九峰,坐北向南呈一字兒排開;九峰之前左右兩側分別又有兩山名曰“雞頭山”和“魏徵圪塔山”,兩山之間則夾著一條近20公里長的大峪,向南直通黃河;整個九峰山形勢極為壯闊,頗像一把坐椅一樣;九峰如椅背,雞頭山和魏徵圪塔山像坐椅的兩側扶手,故九峰山又叫作“玉椅山”。元代全真教徒李佑安有所謂“聖經成盤玉椅,仙凡吟醉倒金荷;蕭森一境居塵外,磨盡浮生歲月多”的描寫,即指此而言。
站在九峰山上眺望,視野十分廣闊。百里之內,陽光下的貢河就像閃著鱗光的金色巨龍蜿蜒東去,茫茫蒼蒼盡收眼底。古人甚至用“晚醉九崖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皚皚”的詩句形容九峰山視野的曠遠無際,在這裡不但西可直視西嶽華山,而且竟還能東望洛陽境北的邙山呢!
傳說
九峰山被稱作純陽上宮,這當然是對古時永樂鎮上的永樂宮——即所謂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中的第一祖庭大純陽萬壽宮而言的,而不管永樂宮還是純陽上宮,都是因為此地出了一位千古名人呂洞賓方才得以興建的。呂洞賓,根據小說家言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神仙,但在歷史學家眼中,他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按照比較流行的說法,呂洞賓本名呂煜或呂瓊,字伯玉,幼年時又名紹先,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出生於河中府永樂縣招賢里(今芮城縣永樂鎮)。位於黃河北岸的唐代永樂縣城曾是當時的中國北方名鎮,而呂氏家族則是河中一帶頗有聲譽的名門望族。1987年,文物工作者在距永樂鎮僅20余公里的風陵渡西王村發現了呂洞賓遠祖呂藏的墓志銘。從該墓志銘中得知,呂藏作過當時朝廷的鴻臚卿;又從另外一些文獻記載中獲知,呂洞賓的重祖呂湮、曾祖呂延之、祖父呂渭和父親呂讓也都世代為宦。洞賓兄弟五人,分別為呂煥、呂燁、呂煜、呂炫、呂□。其中排行第三者呂煜即洞賓。呂洞賓青年時期曾經十分醉心於功名科舉,然而當他最終拿到一個進士的頭銜時,已經是37歲的年齡。此時的朝廷嚴重衰敗,呂洞賓即是在這樣一種政治環境中棄官入道的。入道後的呂洞賓行跡飄渺,其死卒時間已成歷史之謎。大約就在五代與北宋相交之際,呂洞賓作為人中神仙名聲業已遠播。根據永樂宮中歷代碑記所述,古永樂鎮的呂洞賓祠堂即“呂公祠”早在唐末時即已肇始,宋金兩代更屢有所修。
景點分布
唐時的永樂城與蒲州城一樣,所處位置距離黃河灘岸極近,整座城幾乎就是建在黃河河道之上;而從古永樂城往正北方向行約20公里處,即是我們在此所講的九峰山。九峰山是九座山峰依次為桃花峰、梨花峰、杏花峰、棗花峰、櫻桃峰、山果峰、葡萄峰、石榴峰和百合峰。九峰山上又有九洞,依次為蓮花洞、繡花洞、吊鐘洞、玉石洞、寂照洞、寒鴉洞、滴水洞、崖洞和靜心洞。其中的“吊鐘洞”位於九峰山居中位置,又稱“純陽洞”。據世代相傳,九峰山純陽洞就是呂洞賓最初入道後的隱居修道之地,“洞賓”的赫赫大名亦即得之於此山此洞。九峰山曾有古“呂仙翁百字碑”傳至今天,碑陰刻詩中所言“古洞眠十九載,流霞飲幾千杯”,講的就是呂洞賓在此修道19年的事情。傳為呂洞賓所著的《真常集》、《混成集》、《飛吟集》等,據說也都是那19年間寫就於九峰山上的。九峰山初夏的核桃林一片翠綠,使人們感到這塊古土上生命的頑強;九峰山七月的火紅榴花蔚然成陣,則使我們頓覺生命力在這塊古土上竟是這等的旺盛。當我們再一次目睹九峰山上四季常青的松柏時,我們確信,古老的九峰山必將永在。
歷史
公元13世紀前半葉蒙古人入主之初,即非常重視利用宗教(主要是佛教與道教)駕馭人民以安定人心。道教全真教龍門的創立者丘處機被新興的元帝國尊為“國師”。也就在蒙古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龍門派的傳世弟子潘德沖即已奉旨開始籌備將永樂城的呂公祠改擴建為“大純陽萬壽宮”(太原道註:相關內容參見本站晉陽書屋之全真教與永樂宮)。20年之後,即蒙古蒙哥汗二年(公元1252年)時,龍門派真常真人壽旨祭祀五嶽回駐於永樂城大純陽萬壽宮,第二天,真常真人登九峰山,並在純陽洞歇息,又親書“九峰玉椅”山名,而且同時命令其道徒湖北人劉若水開始經營九峰山純陽上宮事宜。九峰山純陽上宮的工程峻工時間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今北京市)正式建立大元帝國的前一年,亦即蒙古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有關文獻中記述說忽必烈的寵臣脫脫曾奉旨親自監督這一重要工程。當時竣工後的純陽上宮十分寵偉壯觀。直至1940年時,建成600餘年的這個元代建築群落還保留有三清殿、純陽殿、藏經樓和火神殿一大批珍貴遺產,殿宇周圍則布滿了各種花草樹木,松柏與核桃、石榴、桃杏尤多。然而這一切--無論是文化的還是自然的壯美景觀,卻在1940年的一場戰爭浩劫中被侵華日寇焚燒一空。至今仍然倖存於九峰山純陽上宮遺址上的一批古代碑刻(包括兩通聖旨碑),即是那場災難的明證。
九峰山,連同與它西部緊相毗鄰的王莽坪和寶玉台,還有它東邊一脈互通的方山和五老峰,曾經是中條山脈西端的風景名勝薈萃之地,也是晉西南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與人文景觀資源的精華聚集之處。當歷史老人的腳步又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以後,被侵略者和罪惡的戰爭所毀滅了的,並未使我們的民族遺忘。近年來,隨著旅遊業在當地的迅速,特別是海內外許多道教團體一次又一次地來到九峰山尋覓其源頭根本,正像完好地保留了彌足珍貴的永樂宮這座道教文化藝術寶庫一樣,芮城人民在全面振興經濟、深化改革的同時,又已經開始了一次重整九峰山山水大地的復興事業。
所在地運城簡介
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早在180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裡生息繁衍。歷史上,這裡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即今永濟市,后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可謂文化源遠流長,且光輝燦爛。運城地區現轄運城市、永濟市、河津市及聞喜、繹縣、垣曲、夏縣、平陸、新絳、稷山、萬榮、臨猗、芮城等縣。總面積13968平方公里,總人口425萬。中共運城地委、行署設在運城市。
新中國成立以後,運城地區的社會經濟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已形成以紡織,造紙,化工,食品,冶金,建材,機械為支柱產業的門類較齊全的國經濟體系,成為我省重要的朴棉生產基地。
運城境內水資源比較年富.黃河、汾河、涑水河流經境內,境內總流長6對公里、境內平川占到總面積的58.3%。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運城地區是風味特產眾多的地方,聞喜煮餅、稷山板棗、蒲州青柿、芮城麻片、席張白水蜜杏,還有北相羊肉和泡泡糕、無鹼饃,關公酒等。蒲劇、眉戶、絳州鼓樂、浮山木偶戲、皮影戲等地方戲劇聞名省內外。
運城地區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雄交錯,南通西安.三門峽,北接太原,有火車直通北京。境內太原至風陵渡、運城至茅津渡、運城至三門峽、西安有高等級公路連通。
概況
區號:0359
郵編:044000
位置:位於山西省最南端,南與河南相鄰,西與陝西接壤。
區劃:下轄運城市、永濟市、河津市、聞喜縣、新絳縣、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稷山縣、夏縣、絳縣、平陸縣、垣曲縣。
氣候: 運城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4°35′─35°41′,東經110°15′─112°04′之間,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基本特徵是,氣候溫和,冬寒夏暖,熱量資源充足,夏秋雨水豐沛,光能,風能較豐富。是山西省積溫較高的地區。
交通: 運城地區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雄交錯,南通西安.三門峽,北接太原,有火車直通北京。境內太原至風陵渡、運城至茅津渡、運城至三門峽、西安有高等級公路連通。
福建九峰山
位於南平市南面,與市區隔西溪相望。因這裡九峰重疊居 市區周圍諸峰之冠,故名。山上環境幽靜,樹木蒼鬱。山中有"九峰月朗"、"猿洞秋風"、"三寺雲深"等景。宋代著名學者李侗、朱熹曾在這裡講學,讚美九峰景致為"九朵芙蓉"、"九疊翠屏"。山中原建有延平書院、劍溪草堂、萬福清舍、天慶閣等建築,後被戰火所毀。1978年,南平市政府決定把九峰山闢為綜合性公園。先後投資數百萬元,植樹近10萬株,建造了翠雲亭、凌雲閣等13座亭閣和花圃,設立了動物園、兒童遊戲場、文史館、茶館。為方便遊客在九峰山觀賞風光,1984年,在九峰山與市區間建造了座橫跨閩江的懸索步行橋。該橋全長325米,主跨200米,索塔高43.2米,是我省第一座橫跨閩江的懸索橋墩。
去年遊客年接待量已突破38萬人次,實現門票年收入59.3萬元人民幣。它地勢險要,居高臨下,可憑險攻守,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動人的革命故事。1933年工農紅軍在南平圍城打援,十九路軍 在閩起義反 蔣,為占領九峰山開展爭奪戰。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南平市人民政府籌集資金先後於1989年和1994年在九峰山修建了九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閩浙贛人民游擊隊成立紀念碑,豐富了我市紅色旅遊資源。去年11月,九峰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還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目前,九峰山閩浙贛人民游擊隊成立紀念碑與延平區王台鎮八角樓舊址、上溪整編舊址和松谿縣路下橋暴動舊址、建甌市城關序五里中共閩北臨委舊址等組成南平市強力推出的一條紅色旅遊線路。
內蒙古九峰山
浙江寧波九峰山
九峰山
旅遊區位於北侖大契鎮和柴橋鎮之間,九峰山地處江南大陸架的最東端,屬天台山脈太白山支脈,疊峰連岡,奇峰挺九,因此得名。九峰山方圓數十里,南托太白山,北瀕東海,大有山海之"經"可念,可謂人間仙景。曾有詩讚道:"遠眺參差九點峰,青山削出翠芙蓉"。不久九峰山將變成寧波美麗的後花園。九峰山旅遊區面積共34平方公里,由五部分也就是五組景區組成,即網岙景區、瑞岩景區、烏岩下青少年野營區、城灣水庫和九峰運動谷。這裡山水、森林、峽谷、湖泊各具特色,人們可觀光、可禮佛、或體驗民俗、或娛樂休閒,各取所需,其樂融融。
運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
景點 | 廣仁王廟 | 合河遺址 | 黃河大禹渡 | 開元黃河大鐵牛| 蒲津渡 | 茅津渡 | 普救寺 | 棲岩寺塔 | 芮城古文化遺址群 | 芮城永樂宮 | 風陵渡 | 聖壽寺舍利塔 | 萬固寺 | 五老峰 | 西侯度遺址 | 洞賓故里 | 九峰山 | 王官谷| 白胎寺 | 碧落碑 | 東嶽廟 | 法王廟 | 飛雲樓 | 福勝寺 | 古城新絳 | 稷王廟 | 稷益廟 | 絳守居園池 | 絳州大堂 | 絳州三樓 | 青龍寺 | 秋風樓 | 薛仁貴寒窯 | 禹門口 | 常平關帝廟 | 池神廟 | 春秋樓 | 堆雲洞 | 泛舟禪師塔 | 解州關帝廟 | 歷史古都夏縣 | 臨猗雙塔 | 裴祠石刻 | 司馬光墓 | 太平興國寺塔 | 聞喜文廟 | 夏縣溫泉 | 禹王城址 | 運城鹽池 | 中國宰相村 | 柳氏民居 |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 東下馮遺址 |龍門激浪 | 蒲州故城遺址 | 馬村磚雕墓 | 太陰寺 | 鸛雀樓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 | 鶯鶯塔 | 中國死海 | 堆雲洞 |西侯度遺址| 福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