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

上元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

上元村地處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東北部,距南莊鎮鎮政府東7千米,靠羅格圍東段,東臨東平水道,與佛山市石灣鎮街道辦只一河之隔,有石南大橋貫通,南臨吉利水道與順德樂從上華一涌相隔,水陸交通十分便利。西和北與東村相接,建村於宋朝(1078年),距今930多年,上元村霍姓先祖在東村崗衲子山(磨筍崗)定居,是南莊鎮最早的村莊,當時該地為略呈圓形的沙洲,在東平水道和吉利涌東出口之間,故名上圓或上園(今稱上元),村境大部份為沖積平原,西面有個小山崗。地勢平坦,兩面臨河。現上元有自然村一個,由村委會統一財經核算,村民事務設朝永(朝東、永安坊)、才白(才洲、白屋坊)、東高(東頭、高路坊)、新舊(新社、舊社又稱紅聯)4個片管理。其中朝東、新社、東頭為1990年,才洲、白屋為1993年新建片村。上元村是南莊鎮陶瓷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也是南莊經濟發展較早,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全村常住人口3150人,外來人口約3500人。

基本信息

人口民族

村民以霍姓居多。據說霍姓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先祖子中公北宋進士,於熙寧年間南下為官,至南海東村衲子山(磨筍崗)居住,漸成村落,上元霍氏乃佛山、番禺、窖口、順德、南海等霍氏之大宗。

著名人物

霍華鵬(生卒不詳),字偉衣,號伭覺,溶洲堡人(今上元村)。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舉人,中舉人後就職教學官,屢赴會試不第,萬曆四十一年中三甲218名進士,初任溫州府永嘉知縣,有民望,晉南京戶部郎中,奉命督辦鳳陽糧倉和浙江北新關稅務,任內奉公清廉,名聲顯著。以年老辭官歸故里,卒時65歲。著有《社倉條議》、《燕台稿》、《金陵稿》、《詩文集》

霍偉南(生卒不詳),號小芙,溶洲堡上園鄉(今上元村)人,居住在佛山廣德里。自小受父親的教育,學識淵博,文章寫得很好,特別善於作詩。20歲時,受到學使胡瑞瀾賞識,補了博士弟子員,領取廩俸。清光緒八年(1882年)鄉試舉人。5次上京應考都落選,便打消了做官的念頭,毅然從事文化活動。又協助成立“連峰七堡局”,制止械鬥,平息爭訟,排解事端。鄉里人很敬佩他,霍偉南生平講義氣,重情義,每有感觸,即作詩寄意。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感到悽愴,與鎮上文人成立詩社,有時連吟,有時作詩互贈。1921年他參加編寫《佛山忠義鄉志》負責蒐集散失材料,所撰集的材料都有依據。可惜因病重,未能夠完成修訂成作。74歲時逝世。霍偉南的居屋名叫“雙柳堂”。他晚年號“柳園逸叟”“衲麓散人”。著有《晚禪吟詩草》。

經濟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上元村才抓住時機,大力發展以陶瓷為主的工副業,建成了上元建築陶瓷總廠和實業公司。以“SY牌”的品牌獲得市場認可,多次獲省、市優質獎,產品直銷全國,遠銷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從此,上元村的村民一天天走上小康之路,成為南莊鎮經濟強村之一。

20世紀60年代,上元村以農業生產為主,村民以種菜、耕田為主要謀生手段。1966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元,生活十分艱苦。

時逢改革開放,上元村大膽投資陶瓷工業,建成上元陶瓷廠,主要生產琉璃瓦、瓷片等。經濟收入逐年增加,隨後又興建起電瓷廠、電木廠、五金廠。經濟實力不斷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之後,集體經濟雄厚起來,於1982年又正式創辦上元建築陶瓷總廠,後又將幾間小廠合併,逐步形成上元陶瓷工業區,實現了經濟的再騰飛。村職工就業率達100%。村民生活已初步達到小康水平。

醫療衛生

上元村很早就建立了衛生站,使村民小病不出村可以治療。後來,隨著經濟發展,建立了醫療保健制度,改善了醫療條件。本村村民看病取藥全部免費,只收1元掛號費,若外出看病則可報銷50%醫藥費,若惡性腫瘤患者可全部報銷藥費。

教育事業

1992年建起了合乎國家標準的農村一類國小——上元國小,其建築面積達13000平方米,設備齊全,有教學樓、辦公樓、教師宿舍及游泳池等,近年又添置了電腦室。現有教學班13個,學生500人,教師25人。連續6年教學工作都排在鎮的前列,連續三年被評為“一類學校”。

南莊鎮上元幼稚園創辦於1985年,1993年集資各方人士捐資800多萬新建園。

全園占地面積10667平方米,建築面積9707平方米;綠化面積6112平方米,園舍獨立完整,環境優美,充滿童真、童趣,各種設備設施齊全;

幼稚園開設大、中、小共10個班級,教職工達45人,適齡幼兒入學率達100%。

2004年,上元幼稚園被評為 佛山市一級幼稚園”,2013年7月通過佛山市一級複評,辦園條件不斷完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以 溫馨的育人環境創設、優質的服務、出色的保教質量不斷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歡迎,在社會中樹立了較好的品牌形象。

在全園教職工的努力下,獲得 省、市、禪城區巾幗文明崗區愛國衛生標兵單位文明幼稚園優秀家長學校等榮譽稱號,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

文化體育

1999年興建一座五層、有多功能設備的文化大樓。同年聘請專業教練開辦“太極拳”、“健美操”學習班,學員非常踴躍。學校舉辦了“少年醒獅隊”、“鼓號儀仗隊”,村中成立“上元龍舟隊”,這些隊伍建成後,通過練習,技藝大進,參加市、鎮各級比賽都獲得名次和獎勵。

村政建設

上元村很早就重視村容村貌的建設,以高標準規劃建設改建住房408間;1996年修一條2.5公里、寬17米的環村公路,沿路進行綠化美化。全村共建公廁10座,改變了飲水習慣,全部安裝了自來水管。村中主要街道鋪成水泥路面,改建了貿易市場。

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新型學校,搞好綠化美化公共設施,重視文化、娛樂、體育活動,興建了高標準的燈光球場3個,足球場、溜冰場、游泳池各一個,大面積的村中心公園2個,並建有壽星娛樂中心。使上元村成為受上級經常參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成為全國百強村之一。

風物風情

祠堂上樑 祠堂上樑
村內改建的古建 村內改建的古建
挺瞻霍公祠 挺瞻霍公祠

上元村開村已有938年,當時建有多間寺廟,每逢初一、十五香火旺盛。農曆還有祭神活動,民風淳樸。後經過多次運動而毀。鼎盛時期建有大小宗祠二十一座,僅存四座,現存舊社坊挺瞻霍公祠、白屋坊的允懷霍公祠、還有多處宗祠已改建或面目更改,傳世文物有一口古井,稱“太婆井”,距今已有800多年了。現村村里霍氏族人已籌集多方鄉親以弘揚祖德,於2015年1月10日重建霍氏大宗祠,坐落於村中部,坐北向南子午線,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主體建築占1500平方米,為仿明清古建築,計畫耗資不少於3000萬元。集宗睦族、祭祖、村民活動、擺酒於一體。計畫工期兩年。

民間藝術

上元秋色上元秋色是南莊鎮上元村一項傳統民間藝術活動,與佛山秋色一脈相承。相傳在明代永樂年間形成,迄今有500多年歷史。每年到了農曆八月十五至十六日晚上,村民都會組織龐大的隊伍,載歌載舞,歡樂遊行。由100多米長的火龍開道,接著村民推著裝飾華麗的車色,手捧精緻的果籃,裡面放著各式各樣的仿製水果、食品,在左右兩條沙龍的引路之下繞村一周。村里無論男女老幼齊出動,穿街過巷攜兒帶女打著花燈爭相前來觀看,許多村民爭著在停下來的火龍身上播香許願,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新中國成立後,每年中秋期間上元村都舉行“秋色活動”。

上元舞火龍舊時上元村四面環水,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就醫也很困難而求神拜佛祈福,南莊卻沒有廟宇,人們乾脆在手工龍身上插香,以祈求安康。從此,上元先祖就把燒香祈福和舞火龍結合起來,在每年中秋節八月十五日和十六晚上,先給火龍王燒香,祈求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祈求霍氏家族老少平安身體健康,隨後開始舞火龍。後來,舞火龍逐漸發展成上元的一項節慶民俗活動,之後代代相傳延續,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

上元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 上元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
上元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 上元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

現在,舞火龍主要是由新社坊負責,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十六晚舉行,入夜後,當鞭炮鑼鼓聲響起,村中較有聲望的人士裝完頭柱香之後,人們隨即一擁而上,爭先在火龍上插香祈福,其中又以龍頭上插上長壽香最為難得,相傳在龍頭插香祈福最為靈驗。起龍後,圍觀的人群會擠到火龍下來回穿梭,這種儀式被稱為“穿龍棍”,寓意為穿過火龍,運勢興旺紅火。除龍頭由村中較為強壯的青年擔抬,整條火龍巡遊都靠村中的青少年完成,每條龍棍由三人輪流擔抬。火龍從新社祠堂前出發,最前方由路徑牌開路,數十個小孩舉著彩旗,彩旗後為上元國小的儀仗隊,其次是火龍,後面還跟有醒獅隊二十餘米的夜光龍和以八仙過海、四大美人等為主題裝飾的花車,各種神話、歷史人物,隊伍最後還邀請佛山黃飛鴻醒獅隊專業的醒獅表演。火龍歷時近三個多小時,途中需要加換香火兩次,總共要用約700斤長壽香。每當火龍巡遊隊伍停下,周圍的民眾就會走上前去,重新為火龍添香,村民以此祈求身體健康、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半仙山村
博頭村
寶石社區
博廈社區
北岸村
寶陂村
寶蓮村
沖美村
創業社區
超朗村
赤坎村
茶山鎮
村尾村
茶山村
城中社區
常平鎮
長山頭村
曹樂村
長塘社區
草墩村
昌平村
長安鎮
村頭社區
長盛社區
東正社區
鄧屋村
東平村
東江村
大洲社區
大龍村
單屋村
東坑鎮
大利村
大朗社區
大環村
大朗鎮
大嶺山鎮
大沙村
大井頭社區
大泥村
低涌村
道滘鎮
東太村
大流村
福隆村
鳧山村
富竹山村
佛子凹村
鳳崗鎮
浮竹山村
福祿沙村
鳳沖村
佛新社區
浮崗村
福安村
隔坑村
谷嚇村
高英村
高埗鎮
莞城街道
光明社區
崗頭村
高埗村
橫坑社區
黃江鎮
護安圍村
虎門寨社區
橫滘頭村
禾坑村
黃洞村
厚街鎮
華陽村
環岡村
橫瀝鎮
宏遠社區
恆泉社區
橫瀝村
黃屋村
合路村
虎門鎮
河田村
洪梅鎮
黃家壆村
橫江村
黃泗圍村
黃泥塘村
黃草朗社區
厚德村
潢涌村
厚街村
湖美村
黃麻嶺村
橫流社區
和安村
舊圍村
井美村
桔洲村
九鄉村
聚龍江村
金洲社區
江邊村
舊村
井巷村
逕聯社區
錦廈社區
京山村
角社村
金桔村
坑口社區
坑美村
嶺頭社
盧邊村
六甲村
林屋村
蓮城社區
劉屋村
梁家村
羅沙社區
李屋村
盧屋村
良平社區
朗廈村
嶺廈社區
寮邊頭村
寮步鎮
良邊村
荔橫村
連平村
林村社區
朱磡村
羅馬村
盧溪村
寮廈村
龍眼社區
蘆村
廟邊王村
莫屋村
繆邊社區
民田村
梅林村
民泰社區
麻一村
麻涌鎮
麻三齊村
南城街道
南社村
牛楊社區
南洲村
南城村
南五村
泥洲村
歐鄧村
埔心村
屏山社區
泉塘社區
清湖村
橋頭社區
求富路社區
企石鎮
企石村
清溪社區
齊沙村
清溪鎮
稔洲村
稔子園村
勝利社區
市橋社區
水邊村
邵崗頭村
桑園社區
山廈村
上截村
石排村
山和村
沙角村
孫屋村
石碣鎮
石水口村
水貝村
上元村
司馬村
松木山村
三中村
石龍坑村
聖堂社區
沙步村
松崗村
沙田鎮
三屯村
上角社區
三涌村
沙頭社區
雙崗村
穗豐年村
田新社區
塘尾村
田寮村
塘角村
太和社區
鐵崗村
鐵爐坑村
塔崗村
塘廈鎮
塘廈村
萬江社區
屋廈村
望牛墩鎮
五涌村
烏沙社區
謝崗鎮
霞朗村
下沙村
細村社區
新村社區
下朗村
興塘社區
西南村
下截村
向西村
新民社區
下嶺貝村
霞邊村
小坑村
巷頭社區
新馬蓮村
廈邊社區
小河村
新圍村
西太隆村
冼沙村
鹹西社區
廈崗社區
興隆社區
西大坦村
下蘆村
月塘村
涌口村
窯山村
楊屋村
燕窩村
洋坑塘村
楊涌村
洋烏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