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定價: 49.00 元
編輯推薦
中醫氣化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和理論特點。其內容集中見述於《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約占《素問》篇幅的三分之一.由於其內容博大深奧,文字簡約,並涉及多學科知識,歷來被認為是《內經》中最艱深的部分。
《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被多位著名中醫學家譽為自唐代王冰補註“運氣七篇”以來的第一全文講解本,對中醫理論和文獻研究進行了開拓創新性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8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運氣學七篇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原文以及分段簡單闡釋,黃帝內經運氣七篇之一。天元,五運六氣的天象來源,源頭。大論,對於小論而言,總綱紀。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
黃帝問道:天有木火土金水五種運行,御東南中西北五方,生風暑濕燥寒五種氣候。與五行對應的,人有肝心脾肺腎五藏,生化怒喜思悲恐五氣。經論上說,木火土金水五星五運相承襲,每行皆各主治一年,滿五年一周,分太過不及有十年,天干十年一圓環,周而復始的規律,我已經知道了,願意聽聽五行與三陰三陽的氣候規律,是怎么配合的?
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明白人的問話。陰陽與五運行,是天地的自然道理,觀察天地的客觀規律和經驗的總結。是萬物的大綱大紀,變化的父母(模式和來源),生和滅的開始和本元,神明的居所;不可以不通達!所以事物生生不息叫做化,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是要變了。萬物負陰抱陽是客觀規律,不主觀測度,而無所不知叫做神。神妙之覺的運用,無有方所而無方不曉這樣的人叫做聖人。
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變化的作用,在天稱為玄,玄妙不測的客觀存在;在人主觀認識稱為道,在大地就是精微物質的化合,大地轉化生成五種味道。由道產生人類的智慧,由天的玄妙之客觀,產生主觀吻合客觀的認識即是所謂的神。萬物皆可認識,故萬物皆可神知。神即萬物皆可客觀認知,客觀符號主觀的認識即神,凡人用盡思量而不知,故以為神。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萬物皆可認識,這個客觀事物上面的主觀神知,如風一樣的不可揣摩:五運行氣化至物化,同類通氣,在天是風,在地是木;在天是濕氣,在地是土壤;在天是乾燥,在地是金屬;在天是寒氣,在地是水。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所以在天為氣為無形的氣候,能量和抽象的場,這是氣,氣是客觀存在,相對的無形,不明顯的為肉眼所見,肉體所感,這是氣化。氣的能量在地鼓動有形的物質,形成特定的有形的形態。形與氣,兩種相對待的存在,他們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轉化的,這個叫做感;形和氣相互的轉注轉化,就形成了萬事萬物。這就是在天成象,在地則成形,天垂象,現氣化,知氣候,從而知物候。
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水者,生成之終始也。
那么我們觀察,上面是天,下面是大地,萬物在天地之間,天地是父母,天主氣化,大地提供物質來源。我們中國古代的方位,面南,對著光明。日月五星星辰左右穿梭,上下是天地,左右是陰能陽能的通道。有形的水是陰的徵兆,有形的火是陽的徵兆。金為堅固本體為收,萬物之終;金生水,天一生水,水為藏,為萬物之始。
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氣化的能量有多有少,表現在物態上就有盛有衰,氣候氣化在上,感召物化在下,無形的存在,轉化為有形的存在,物態是損是益,由氣的多寡主導而彰顯表現出來,這是物化形態的盛衰。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鬼臾區曰:五氣運行,各終期日,非獨主時也。
五運主時的情況怎么樣?鬼臾區說:五行星布五氣的運行,各各有始終一年的時間,但是五運不一定是僅僅主時的。太陽系其它五顆行星因為離地球和太陽遠,對太陽引力作用和地球照射作用忽略。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揔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鹹章。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黃帝說,請問這是說的什麼意思。鬼臾區說:臣長時間考察《最初開始天文源頭一書》說:太虛空深邃廣闊,是基本的開始,造化的源頭,萬物以之為開始的資本。木火土金水五顆行星的運行,在黃道附近終而復始,散布電磁的氣化,真正靈知的源頭。在天成氣,在地成形,總理主導大地生化元。天上的天文,許多星辰高懸而明朗,日月五星周遍旋繞,對地球有北越的直射和南移的斜射,以及高遠低下這些陰陽的差別。在大地則有柔和和剛強事物的生成。天文天象電磁照射之幽和大地萬物之顯已經各自就位,大地寒暑於是轉化時間推移,萬物生生化化,萬物品類都彰顯。臣的家族從事這個觀察天文的職業已經十世了。
帝曰:善。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宇宙電磁電場的氣化和地球本身大氣的氣候有多少,導致大地萬物的形態有盛有衰,這是說的什麼?鬼臾區說:大地對流層中上層,地球本身氣候的陰陽各有多少,所以說有三陰三陽的區分。五運行和六氣有多少,所以影響大地萬物的形態有盛衰,五顆行星的運行,牽引吸收太陽照射,穿越在天六氣,輻射到地面上,是為中氣,因為行星的直射斜射,遠近不同,各自有太過和不及的區別。所以從開始,太過而往,下運則是不及隨之,不及以往,則下顆星太過從之。太過是行星視運動北越直射,不足是行星視運動南移斜射。知道迎之而來的是那顆星是太過還是不及,隨之而來的下顆星的情況又是什麼,年大運中氣的太過不及就可以期待了。
五運中氣和上面的司天之氣的五行屬性相同,這是天符;五運中氣五行屬性和上面司天之氣的地支屬性相符,這個叫做歲直,天符的年份一般氣候較為劇烈,歲直氣候就比較平衡。那么這一年的氣候物候生理病理變化到底是怎么樣?是由司天之氣,中氣,在泉之氣,三個氣的綜合作用結果,綜合為治,這裡面有三氣的屬性,三氣的多少等等因素,這個是用五行的生數和成數表示的。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上面的氣候氣化,和下面的物化物候是如何相互感招的,其對應關係如何?鬼臾區說:風暑火濕燥寒,是天的陰陽,三陰三陽為標承上奉接。一陰厥陰風木,二陰少陰君火,三陰太陰濕土,一陽少陽相火,二陽陽明燥金,三陽太陽寒水。木火土金水中氣五運,是大地的陰陽,和下面地面的物化生長化收藏相呼應。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天陽地陰,天陽生則地陰長;天陽收殺則地陰收藏。天為陽,陽中還分陰陽;地為陰,陰中亦分陰陽。木君火土金水相火,是大地地表大氣的陰陽,春生夏長秋化收冬藏是地面物化的陰陽。所以事物可以分為陰陽,陽的事物中有陰的一面,陰的事物裡面有陽的一面。
所以想知道天地氣化的陰陽狀況,對應於天文天象五顆行星的運轉,健運而永不停息,所以中氣五運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五年一周轉循環,依年時間秩序遷移為不同行星的氣運。右遷,面南,太陽是向右遷的,表示時間的推移。地球本身電磁輻射的收放狀況,對應於地球對流層中上層司天六氣,是地球本身的支撐作用,相對於地球靜止的,守在地表中氣之上,不同於五星的運轉,所以是地德靜而守位。六氣的規律是六年如環在會。天上的五運是動,司天六氣是靜,這動靜兩種因素相臨疊加沖合,地陰六氣在上,天陽五運在下,兩氣相互交錯,天地間的物候變化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根源於這種天地的氣化作用就產生了。以上就是所謂的在天成象的情況,說明了對於人類生活的地球表層大氣最重大的天象影響,五星天干五運和地球本身地支的六氣環變規律。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黃帝說:以人為本位的地表大氣層,上面的天氣,下面的中氣,六五周環變化的規律,有數字變化模式嗎?鬼臾區說:地球地表本身的司天之氣以六為節制,五星五運穿透到達地表的中氣,以五為節制。天氣六年為一完整的周環,地表中氣之紀五年一周,終而復始。六氣之火暑熱,分為君火相火,這是以人為本位比擬說明,君火智慧光明,相火相當於宰相當位。天氣六年一周,地表中氣五年一周,五六的排列組合是三十年,七百二十個節氣,這是一紀。因為有太過不及陰陽盛衰的區別,大凡六十甲子,一千四百四十個節氣為一環周,這個氣化物化的變化都是可以用數理預見的。
帝曰:夫子之言,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余願聞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之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鬼臾區曰: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天殃;謹奉天道,請言真要。
黃帝說:先生的話,對上總結了天氣,對下總結了地表中氣的規律,可以說是完備了。我願意聽聞而收藏之,上可以用於政治,治理國家和人民;下可以治身。讓人民明白天地氣化的數理規律,君臣家庭上下和諧親善,領導的德澤下流於人民大眾,傳承事業子子孫孫沒有憂患,將這個道理流傳到後世,沒有完結的時候,我可以具體的請教這個道理嗎?鬼臾區說,最完備的數學模型,數理機制,追蹤反應最微細的運轉動作,事物來了可以預見,事物離開了也知道他怎么去。敬慎遵循五運六氣客觀數理規律的就繁榮昌盛,簡慢客觀規律的會導致滅亡。不遵循客觀道義,行其主觀的私見,一定會受到主觀臆測的天然懲罰。謹慎的奉行天然的道理,請求為您說說這個真理的要點。
帝曰:善言始者,必會於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願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願盡聞之。
黃帝說:善於談論好開始的,一定要預想到未來的結果。善於談論近處事物的,一定是知道對於遠處的影響。所以五運六氣是最完備的數理模型,了解了最高的數理標準,對於道理就不迷惑了,這就是所謂的明白人。希望先生推演這個數理模型的規律,排列氣秩序,使有條理。簡單而不匱乏,經久的運用而沒有斷絕,簡易而不會遺忘,作為認識物化和為人處事的綱紀,最簡要完備的數理模型,希望盡心力的聽聞。
鬼臾區曰:昭乎哉問!明乎哉道!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也。臣聞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鬼臾區說:明白人的提問,這個規律是明擺著的經過觀察天文地理人事得出的道理,不是數學陰陽推理出來的。五運六氣的模型的實際運用,就象鼓應鼓槌,迴響應喊聲。臣聽說:天干是甲己的年份,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帝曰: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醜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己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藏之金匱,署曰《天元紀》。
黃帝說:年份十二地支,和天地司天陰陽氣多少的三陰三陽是怎么配合的。、、、、、、上見,上指司天。少陰是標,標本連用,標是開始,十二地支子年是開始,少陰主之,所以少陰是標,開始。十二地支亥結束,厥陰主之,這是所說的終結,地支的最後一位。三陰三陽和風暑火濕燥寒六氣的配合,舉個例子,為什麼太陽三個陽是和寒水配合的,因為寒水是能藏,三陽就藏在寒水中,這個數理小系統中,寒水是陰陽氣的外在表現,根據封閉系統的能量守恆定律,三陽內涵。這就是所謂以大地上空的司天之氣為根本,這就是六元,六根源。
老子:人法地,這個司天六氣和大地的在泉六氣,天地氣陰陽正好相反。對應的人體十二經脈,主要是在體表,這個應該是地球本身的自然作用,屬於地球物理。地法天,這個和五運有關,對於人內在的五臟六腑,中氣運轉的區域,以脾胃為中心,左升右降,左旋圓運動,脾胃如旋轉的軸,其它臟腑是旋轉的輪子。佛胸口放光的那個萬字,也是個左旋圖,這是生命科學,和宇宙的運轉規律是全息符號的。地球左旋的反應。另外我們這個銀河系,太陽系都是旋轉的。面部按摩去斑,右旋是補,左旋是泄,因為左旋是順,是地球旋轉方向,左旋是把能量放掉了。北半球水池放水,水渦的方向,人體處處都是這個左旋的規律。右旋是上發條,是補。這是以小見大。人體相應的臟腑陰陽配合,也是一升一降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左旋圓運動。人體局部是全息對應於整個身體五臟六腑的,所以人體就是一張全息照片。
黃帝說:光明的道理啊,顯明的論述啊!請允許我把他寫在玉版上,收藏在金柜子裡面,署名為五運六氣《天文本來元之綱紀》。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原文以及分段簡單闡釋,黃帝內經運氣七篇之一。五運六氣的天象來源,源頭大論,對於小論而言,總綱紀。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因論之。
黃帝坐於象徵智慧光明之堂,開始端正天然的綱紀,臨天下觀察八方準則,考察五星的運轉,建立五行生剋平衡系統的常理。禮請天師問道:經論上說天上五顆行星的運轉而大地靜而守位,主觀的認知神明因此客觀以為綱紀。面向南方,陰陽的左升右降,寒暑彰顯了陰陽變化的徵兆。我從先生那裡聽聞了天文五運的數理,先生所說的,端正自己的認識,天地間自然有之五氣,按秩序各主一歲。十天干以甲為首,甲為土運太過,其餘的按秩序論定運程,土金水木火土,太過不及,排下去確定運氣。
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陰主之;醜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鬼臾區說:土運主甲己年,金運主乙庚年,水運主丙辛年,木運主丁壬年,火運主戊癸年。子午的年份,上面的司天之氣是少陰君火;醜未司天之氣,太陰濕土主之;寅申少陽,卯酉陽明,辰戌之上,太陽;巳亥之上,厥陰主之。
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以五運天干來說,方位是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年份是土主甲己,等等,這個和年份陰陽和方位陰陽不合,是什麼原因?
以六氣地支圓圈圖年份來說,寅卯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午巳屬火,午為陽火,巳為陰火。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子亥屬水,子為陽水,亥為陰水。辰戌醜未屬土,辰戌為陽土,醜未為陰土。這個地支本有的年份陰陽屬性和地支的六氣陰陽屬性又不合,這是什麼原因?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天師岐伯說:這個五運六氣,天為主幹地球大氣物理支撐的規律,是明擺著的道,天地的陰陽現象,是觀察總結出的巨觀微觀的,貫穿天文地理人事的整體系統論的全息規律,是屬於先天的唯物的客觀存在。不是邏輯數理推測出來的,是公理,一切數理運算推測的出發點。
用數理來推測,可以展開的數,那是人中的陰陽現象,天地有個大陰陽,這是客觀的存在,為能變是主動。人體的小陰陽,是從變,所變。就如同小磁針放在磁場中,會追隨著磁場震盪,有保持一周的趨勢。所以人體陰陽,要合乎天地五運六氣的陰陽,這是根據五運六氣和五行生剋數理模型可以結合數理象的規律推測出來的。所以天地的陰陽五運六氣,我們假設為開始的一,這個一可以展開為十,再推演到百千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萬物一太極,處處是這一太極全息信息。
五運六氣是天地的陰陽,是先天的客觀的物質存在,不是用數理主觀想像出來的,是長期經驗總結實驗和實踐的結果。所以天地陰陽是明擺著的,是公理,以象知之,觀象所得,天垂象,這是觀察,見吉凶,這是數理推測,見微知著,主觀客觀高度的吻合,這是神。
帝曰:願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已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璧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黃帝說:我想聽聽天地之象,天地的陰陽,五運六氣,是哪裡來的,從哪裡開始的。岐伯說,智慧明了人的提問。臣察覽最初的開始,天文氣場物化的本元這篇文章,面南太陽所行視運動,以黃道二十八宿為觀察基準,丹天(望氣為紅)的電磁氣場,經過牛女二宿和中央戊分(中右),程現一個圓環。黅(黃)天之氣場,經過星宿心尾以及中央已分,有一個圓環;蒼(青黑之間色,蒼白)天的電磁氣場,經過於危室柳鬼四星宿,是一個圓環;素(白)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四星宿;玄(黑)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四宿。
中央戊己分,與奎璧角軫四星宿連成一線,這是後天八卦西北乾卦和東南巽卦的位置。乾卦位置收藏萬物,萬物齊乎巽,巽西南,春生萬物。乾和巽是張翼婁胃四宿排列的位置。所以乾巽的位置是天地開閉之門戶。金木者萬物之終始也。物候從乾卦位置開始,道從這裡開始,金生水,金為清淨為定,水為智慧。戒定慧也。天一生水,後天乾卦即是天一。所以不能不通達這個道理。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
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
黃帝說:很好。經論上說,天地是在萬物的上和下。而左右是陰陽兩氣的通道。不知道這是說的什麼?岐伯說:所謂的萬物之上與萬物之下,以一年來說,上下是確定司天司地,陰陽氣所在的位置,用天和地表示。
我們先以人站立的位置以及上面薄薄的異常大氣為中點中間,面南,對著太陽,前上為天,後下為地。中間為五運六氣沖和而成的中氣。天和地是陰陽氣正好相反的,中氣之上為司天之氣,中氣之下為在泉之氣。然後以司天為本位,面北,左邊是司天左間氣,右邊是司天右間氣;這個天地氣之間的間氣,應該是客觀存在的實體,非是虛擬假想的。以人為本,中氣所在為本位,面南,左邊為司地左間,右邊為司地右間。這六氣圍繞以人為本的中氣所在,是一個圓圈。這六氣在那裡旋轉,一年一遷移,一陰二陰三陰一陽二陽三陽一陰,這是六氣的推移秩序。即是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火太陽寒水厥陰風木。五運天干中氣在中,地球大氣六氣圍繞在外,中氣隨五運星遷移,大氣三陰三陽環繞,圓周遷移。這是以當人所處為中點。
上為司天之氣,天氣的左間右間,是在天位面北而命左右的。言其面北所見。
帝曰:何謂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陰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
下是在泉之氣,是以地面為本位,面南而命名左右間之位。言其面南所見。
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疾。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
司天之氣下降和在泉之氣上行,兩氣相互的交媾。還有地球公轉形成的寒暑氣相加臨。各種氣的沖和疊加,有想得,有不相得。中氣,司天在泉三氣,有相互沖合過程,對我們人類的影響是地面中氣的範圍。氣相得和諧人體就沒有病苦,相混合的氣不相得就影響生理上得病。
那么司天中氣在泉三氣相得而有病是什麼情況呢?岐伯說:以應該在下的位,而臨於上位。比如相火在君火之上,所勝在上等,具體詳運氣他篇。
帝曰:動靜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帝曰:余聞鬼臾區曰,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動靜,五行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巳,猶不能遍明。
我們中國古代的方位是面南,南面是太陽五行屬火,君位,代表了光明。和現在的方位面北不同。我們以我們站的地方為中心,面南,上面是天體的運行視運動,右行是順時針,向右運行。那么為什麼面南觀察到的天體是自東向西運行,因為下面的地球是左行,左行是從右向左運行(面南),即自西向東逆時針運行。那么古人沒有那么多的現代天文知識,古人一般觀念是天動地靜,這是以大地為參照物。那么為什麼下面的是左行呢,不是靜止的嗎?解釋不了。大地到底是動還是靜,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遷復,原文說: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猶不能遍明。上候是於上面觀察天文,不能遍明,是不能完全的明白。觀察所得。在大地上看到的是天體視運動。
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也。
天地間變化的作用,唯物物化的現象。天垂象,這是觀察天文,比如二十四節氣;就知道大地會怎么成形。日月五星這七曜,曜從日,布陽氣電磁照射者;這是天垂之現象,七個天體在黃道緯線附近環繞,我們看他們只有燒餅大,以為是虛的,不大明顯的感覺。五行,這是五運行中氣的形成,是唯物的物化現象,麗,麗附。大地,承載萬物的物理形態,提供物質精微的來源。所謂的虛,電磁場,陽氣的布散,是天體排列,輻射不同波段的電磁精微之氣,這是應於天體的運動方位的。天上天體的電磁精微和大地萬物的成形,就好像是根本和枝葉的關係。我們仰頭觀察天象,天體運行雖然遙遠,對於地面的電磁物化的影響也是可以知道的。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黃帝說,大地在最下面,難道不是這樣嗎?岐伯說:大地在人的下面,但是大地也是太虛空之中的一顆普通星球而已。黃帝說:大地在太虛空中有憑藉嗎?岐伯說:是大氣托舉著大地。(古人知道大氣包裹著地球,但是不知道有太陽的引力作用。)
燥以乾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
燥氣的作用是乾燥,暑氣熏蒸氤氳,風是萬物生長運動的動力,比如地下水上升是風的作用,濕氣是滋潤的作用,寒氣使堅固,比如骨頭冰,火氣溫暖。所以風寒為陰,冷空氣,在下面,燥熱為陽,熱空氣,上升,濕氣是土氣,在中間。而火流行在天地之間,風暑濕燥寒之中,心為火藏神,神,知萬物者。火流行其間,故萬物可知。寒暑等六氣又叫做六入,相當於物化而言是虛是陽,又叫做六虛。所以六氣之令近虛而生化,鼓動萬物轉化的動力。
故燥勝則地乾,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所以燥氣勝則大地乾燥,暑熱之氣勝則地熱,風氣勝則大地震動,或生機勃然;濕氣勝則大地泥濘,寒氣勝大地陽氣內涵,地表凍裂。雖然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是民不耐寒。饑寒起盜心。火熱溫暖之氣勝,則大地堅固,民以食為天。孟子:養生送死無憾,王道之始。論語:魯一變至於齊,齊一變,至於道。
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
黃帝說:天地的六氣,從哪裡看去他的徵候。岐伯說,天地的氣場,有勝氣就一定有復氣的反作用,這個系統自穩平衡的運作規律;能影響到脈診,但是並不一定全信息的反映在脈診上。因為脈診受人本身心理影響很大。脈法說:天地的變化,不要用摸脈的方法來預測徵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帝曰:間氣何如?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也。
黃帝說:間氣的分布規律怎樣?岐伯說:司天之氣和司地之氣之所在,按照預期排列在天地之氣的左右。黃帝說:這個理論的預期是如何的?岐伯說:人體從天地之氣就和諧,違背天地之氣就會患病。間氣位置不恰當會患病,間氣位置更迭會患病,間氣失守其位人有危險,尺脈和寸脈相反者會死亡。預期的陰陽位,氣交換了死亡。先確立年份,以知道起主導作用的天地氣,然後左右間氣也知道了,然後才可以來說明死生的情況,順逆的情況。 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黃帝說:風暑火濕燥寒天地間的六種氣候,客觀存在,這個分類法,在人體如何感應相合,六氣鼓動萬物,萬物是如何生化的。
岐伯說:東方溫,產生氣壓差,溫升風,風之氣候氣化流行系統,我們暫且稱為風信息流通管道,風生木,典型代表是樹木,木氣條達,氣候風對於五運行的木行系統,在大地物化精微是酸味,大地的酸味補充人體的肝系統,肝系統滋養人體的筋,散布人體無所不在的筋狀筋類物,如心臟的搏動也有筋的作用;筋滋養五行的心繫統。玄,道,化,神,神秘文化,人體科學,所謂的長生不老,修道,一般都是鼎盛於東方。東風為風,為肝,肝藏魂,人之靈魂,故其在天為玄,玄是天然的客觀本體,在人為道,修道就是認識這個客觀玄之本體,在大地木行,是生化的能量的轉化流通,變化產生大地五味素微物質,這是大地化學反應,大地內部的木行。天一生水,火能量藏在水行中,地二生火,能量從水中放出來,還是在大地內部,天三生木,大地內部的化學反應開始,加上太陽對於大地表皮土壤的開合作用,地面上的木行運作起來。
從人本的方面來說,主觀認識客觀的宇宙奧妙玄,這是道,因為認識了客觀規律道,人就有智慧了。在宇宙科學唯物一面來說,客觀本體的玄,主觀認識客觀,主客觀的高度符合這是神,神是主觀,說明宇宙的可知性。化生氣,風行地下,大地產生化學反應,產生五種味道,五類精微物質,這五種精微物質的排列組合的化合作用,就產生了大地的陰氣,這是對天而言,天為陽。大地之氣也是可以分為陰陽的,金母而木公。
神是主觀認識客觀,主觀與客觀的高度符和,陰陽不惻之謂神。陰陽是主觀規律,不惻是客觀與主觀要一致。神是宇宙人生的可認識性,萬物都可以認知,所以萬物皆可神知。神在天為風,風為魂,愚痴產生風災,心藏神,神是風魂的升華作用,風還是思想意識形態,神是不思不議,主客觀的高度符合,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簡易而天下之理得。
天地客觀存在是陰陽,神知是信息,主客觀高度符合的信息。在天氣候為風,在地為樹木草卉,在人體為筋,在氣為柔和,在五藏為肝。其性情為暄,從日宣,溫暖。其德為和,木行的運用是動,一股動能。其顏色表現為蒼色,青色和黑色之間色,其物化現象為欣欣向榮,對應於自然界的動物(蟲)是體表有毛的動物,其政為散布,布施。其令宣揚發布,其變化極端是風變摧拉牽引,其過疚為萬物隕落,其對應於大地生化精微是酸的味道,其情志為怒。怒是肝的情志,損傷肝,五行自傷。情志悲勝情志怒,悲屬金,勝,克也。風傷肝,自傷。燥勝風,克勝;酸傷筋,自傷,辛勝酸,克勝。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為了列表方便,節錄於此,前有解釋,後準此。)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藏為心。其性為暑,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眚燔(火芮)。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藏為脾。其性靜兼,其德為濡,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蟲倮。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脾,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在藏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藏為腎。其性為凜,其德為寒,其用為藏,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靜,其令霰雪,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味為鹹,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五方 | 五氣候 (氣化) | 信息通道 五種運行 | 地化五味 (物化) | 地味生髒 五藏 | 五臟生五體 行內自生 | 五體生髒 五行相生 | 五氣(氣候能態) 能量收放程度 |
東 | 風 | 木 | 酸 | 肝 | 筋 | 骨髓生肝 | 柔和 |
南 | 暑(熱) | 火 | 苦 | 心 | 血 | 筋生心 | 生息 |
中 | 濕 | 土 | 甘 | 脾 | 肉 | 血生脾 | 括充 |
西 | 燥 | 金 | 辛 | 肺 | 皮毛 | 皮毛生腎 | 成滿 |
北 | 寒 | 水 | 鹹 | 腎 | 骨髓 | 皮毛生腎 | 堅固 |
五行 同類信息通道 | 氣候五性格 | 氣候五品德 | 五氣候下的 五作用和運用 | 五行外現顏色 | 五種物化現象 | 自然界動物 五蟲 |
木 | 暄(溫暖) | 和睦和諧 | 運動(動能) | 蒼 | 生榮 | 長毛的毛蟲 |
火 | 暑熱 | 顯明 | 躁動 | 赤 | 繁茂 | 長羽毛的 |
土 | 安靜兼蓄 | 濡養 | 生化轉運 | 黃 | 充盈飽滿 | 皮膚光光的 |
金 | 涼 | 澄清潔淨 | 牢固 | 白 | 收斂 | 戴甲的(介) |
水 | 凜冽 | 寒泉食 | 收藏 | 黑 | 肅靜 | 長鱗的 |
五行麗地(氣候) | 氣候五政 | 氣候五令 | 五變(量之極) | 五眚(次等的災) |
木 | 陽能散布 | 宣發布施 | 風摧拉萬物 | 隕落 |
火 | 光明 | 鬱蒸(蒸籠氤氳) | 炎爍火熱 | 燔炳大火 |
土 | 靜謐 | 雲雨 | 變動流注 | 雨多潰堤 |
金 | 勁切 | 霧露 | 肅殺 | 蒼落(金克木) |
水 | 安靜 | 霰雪 | 凜冽 | 冰雹 |
五行 | 五味 | 五情志 | 情志內傷 | 情志互勝 | 氣候傷身 | 氣候互制 | 五氣候 | 五味傷體 | 五味相勝 |
木 | 酸 | 怒 | 肝 | 悲克怒 | 風傷肝 | 燥勝風 | 風 | 酸傷筋 | 辛勝酸 |
火 | 苦 | 喜 | 心 | 恐克喜 | 熱傷氣 火克金 | 寒勝熱 | 暑 | 苦傷氣 火克金 | 鹹勝苦 |
土 | 甘 | 思 | 脾 | 怒克思 | 濕傷肉 | 風勝濕 | 濕 | 甘傷脾 | 酸勝甘 |
金 | 辛 | 憂悲 | 肺 | 喜克悲 | 熱傷皮毛 火克金 | 寒勝熱 (熱勝燥,熱則濕氣起) | 燥 | 辛傷皮毛,自傷 | 苦勝辛 |
水 | 鹹 | 恐 | 腎 | 思克恐 | 寒傷血 寒則血凝 | 燥勝寒 燥為次熱 (暑濕勝寒,濕則水減) | 寒 | 鹹傷血 鹹為水,血亦有水 | 甘勝鹹 |
正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五行正氣更相確立,不同時間或是空間,一行為主為先。主氣之行當位行其政則正,不當其位就是邪。
帝曰:病生之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帝曰:主歲何如?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帝曰:善。
人文始祖黃帝說:疾病的產生,變化是怎么樣的?岐伯說:五行生剋和諧是相得,那么疾病就微細。五氣五行之間不融洽相得,那么疾病就會嚴重。黃帝說:一氣一行主歲,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氣有餘,那么就會制約自己所勝的一行,而輕侮自己不勝的一氣。如果是氣不及,不夠充盈,那么自己所不能勝的一行欺侮而克勝之,自己所勝的一行就會輕視而反過來欺侮。乘侮和反轉的輕侮都是受邪的情況,這是自己強盛和別人衰弱,欺侮他人,內心沒有敬畏之心。黃帝說:說得好。
氣化與物化
氣化
五運和十大行星
太陽系五顆行星相對於地球的運轉(視運動),為什麼是五顆,而不是十顆,因為這五顆行星離太陽和地球最近,對於太陽氣球體的引力最大,對於地球的相互輻射生克承制的影響也最大。另外月亮的引力對於地球的水體牽引力大,而水體可以封存能量,隨冷氣壓將太陽的熱量壓入地下水體中。太陽的照射對大地表層的作用,如熱量對人體皮膚的影響。當然還有其它形式的能量封存,如人體的骨髓。其它星體也可能會對人體生理和心志有一定的影響。
物化
是以察其動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
這是說古人觀察到的天地之間的一切運動和形色變化規律,所謂的五行之德化政令變災的數理規律,萬物由之,人亦應之。
太過和不及
帝曰:夫子之言歲候不及,其太過而上應五星。
五運的太過不及,和天上五星的視運動有關,下文所謂,太過是運星北越,在北半球,北越相當於太陽的接近直射。這裡運星兩字揭示五運的真相,來自於天上的行星的運轉。相當於地球直射為北越,北越為太過。如太陽南去為冬天,為不及。上應五星,是太過還是不及,和上面的五星直射還是斜射呼應。
今夫德化政令災眚變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動,其亦為之變乎?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應也。卒然而動者,氣之交變也,其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
木火土金水,五常運。常是五顆運星的正常輻射,來自於氣交之外。而天地氣交大地表層本身氣候的偶然因素的擾動現象,是屬於卒然而動的大氣活動。一般不是和木火土金水五運星相呼應的變動。五常的影響比較深遠而長久,不是卒然的,一年一運。
黃帝曰:其應奈何?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
運星之應如何?岐伯說,天地之間的中氣各自隨從其所屬行星輻射的氣化作用。甲己之年主土運、、、天干甲己符號在方位是東方,在年份系統為甲己土運。這個規律是怎么來的,不是從陰陽數理推理出來的,是地面的人觀察天象所得。這個望氣術,許多動物是有的,感知紅外線,紫外線。人只能望可見光。
對天上五星運動的觀察
(一下的描寫內容需要科學研究的證明和補充。)
黃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順何如?
五星視運動運行的緩慢快速逆行順行的情況怎樣?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
運行遵循慣常的軌道,停留很久,逆行,留守,形小亮暗。好似領導在省視下面。這是長久停留,照射度較低。省下具體的影響沒有說明,需要研究。
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
遵循固有軌道離開,離開了以後又快速的返回,曲婉的經過,好象是領導觀察省視遺留下過失沒有。具體影響也沒有說明。
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
停留很久,環繞而行。時而離開時而附著,這是星體的運行異常,可能會照射或者引力的牽引影響下面有點災變,這個時候注意幫助扶持有德,保持穩定。
應近則小,應遠則大。
那么星體小他影響的時間和範圍就近,星體大,他對於下面的影響就大。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
有光芒形態大,超過常規的一倍,那么他的照射氣化物化重大。大於平常的二倍,那么災變情況就出來了。五星亮度小於常規的一倍,其物化影響減少。小於慣常的二倍,是比較暗淡,氣化不及,就比如領導需要仔細的臨時下面,省查下面的過失和德行。下面有德就賜福,有過就需要糾正討伐。這是星體形態光度不明有不利的影響。
當然這些影響比如我們烤火是紅外線的照射,是平常事,心志心理對人體的自穩平衡影響比這些強大得多。
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故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
因此觀察天象天體運行,星體高遠,看上去就小。星體離地球近在下面一點,看上去就大。所以看上去大照射和引力影響讓人喜讓人怒作用就小,作用小禍福的影響就遠離。
歲運太過不及的原因?
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運氣相得,則各行以道。
五運六氣如果配合得當,那么日月地球五星各行其道,並行不悖。
五星相互輻射干擾
故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
示畏侯王,遵循客觀規律
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閔閔之當,孰者為良,妄行無征,示畏侯王。
肖聖賢者目光炯炯,亦沒有誰知道其奧妙。有條理秩序得當,什麼是良善之法數?閔,從門從文。不遵循五運的客觀規律,胡亂妄行,不依機緣徵候,明白示現天文五運的規律,讓侯王知道有規可循,知道敬畏天地。
帝曰:其災應何如?
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征應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
亦各從其化也,木火土金水五運各從其化。
故時至有盛衰,太過不及,運星的北越南移。
凌犯有逆順,凌是相剋過甚,犯是不勝反侮。
留守有多少,運星停留照射時間多寡。
形見有善惡,運星的光芒是潤澤柔和還是刺眼等有害輻射。
宿屬有勝負,宿是運星,屬是下臨方位。勝負是生克,五星間相互的輻射,有生克互相輻射干涉的關係。這是在天成象。
征應有吉凶矣。
這是在地成形。天有徵,地有應,應之果為吉凶。
觀五星的色澤。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
有的運星光色照下來對地球作物有益,這是喜色;對作物有害這是怒色。比怒次一等的是憂,比怒更嚴重的是喪。有的運星看上去光色潤澤,有的光色看上去枯燥。這是無行星星象對於中氣影響的一般現象,一定要謹慎考察。
星有高下北越南移,同星同運。
帝曰:六者高下異乎?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
高下是離地球的遠近,遠一般亮,近就暗小一些。但是木星高下同是木運。木星則木運,土星則土運,應是一樣的,不隨位置的高低,明暗大小,大氣的改變而改變。人身之五臟六腑也和中氣相呼應。所以天上的五星輻射承制,人體的臟腑規律也是五行生剋,數理模式是一樣的。
主觀順隨客觀的道理。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負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
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主觀相加;生克勝負太過不及的盛衰,不能主觀相多;運星的往來規律,小大亮暗遠近,是客觀規律,不能主觀的相過越;萬物的運化作用之陰陽兩氣的升降沉浮,不能主觀的相無也;各從其天體運星的運轉而循環往復而已。
疾病產生的原因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
德化是電磁光波,氣場吉祥的結果。政令是天地氤氳之氣表露其章彩。變化更改是說無常的道理,周易:見群龍無首,吉。循環往復的規律,螺旋上升或是螺旋下降的規律。災害好毛病是說損傷的開始。一氣主勝則順和,兩氣並主則病。周易:陽一君而二民,陰二君而一民。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矛盾衝突就產生了。這裡的邪不是正邪的邪,而是系統嚴重的偏差,某運某行嚴重偏勝或是不足,這是重感五星之運,或是重感偏勝之氣,那么平衡自穩能量差的人或是系統就會發生嚴重問題。
當然如果是五運不是偏勝不足,而是五星氣場的質量發生問題,那就是正邪之氣,會破壞系統比如人體器官和細胞。特別是人體自身正氣不足的破壞力量更嚴重。
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余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
黃帝對帝師說:好。所謂的精妙光明的議論,成就大聖大賢的德業,宣達光明的大道,流通未來無窮無際,深究天地無窮的數理和現象。我聽說善於談論天文天道的人,一定能夠感通套用於人道;善言古道的人,一定能夠驗證於當前實際中。善於談說無形的氣啊,場啊的人,其理其數一定能夠彰顯應現於萬物。善於談論感應全息道理的人,和同順應天地的氣化,動與陽同波,靜與陰同德。善於談論變化之道的人,通達明白不思議的道理,不是先生誰能夠明言至善的道理。於是選擇良辰收藏在靈密之室,每天清晨朗讀,命其名曰五顆運星木火土金水,氣運互動變化之道。如果不是齋心清淨戒慎誠敬不敢隨便的打開閱讀,謹慎的傳於有德之人。
(五運化場)的宇宙客觀存在
帝曰:願聞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 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昂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 ,奎壁角軫,則天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氣之所始,源於望天 戊己是中央,右邊是戊,左邊是己。牛女中央戊之間有一個環形星帶,顏色是丹紅色的,這個顏色是從大地上或是高山上望,應該是宇宙射線經過銀河系太陽系地球大氣圈的過濾後的光色。心尾和中央己之間有一個星環是黃色的。危室柳鬼之間是青白色的,亢氐昂畢星宿之間是星環是黑色的。所以說五運五氣是宇宙的客觀存在。而且是眼尖一點的人可以望見的。當然很多動植物都比人類靈驗,可以感受到。
地球左旋說
帝曰:動靜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帝曰:余聞鬼臾區曰: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動靜,五行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猶不能遍明。 我們中國古代的方位是面南,南面是太陽五行屬火,君位,代表了光明。和現在的方位面北不同。我們以我們站的地方為中心,面南,上面是天體的運行視運動,右行是順時針,向右運行。那么為什麼面南觀察到的天體是自東向西運行,因為下面的地球是左行,左行是從右向左運行(面南),即自西向東逆時針運行。那么古人沒有那么多的現代天文知識,古人一般觀念是天動地靜,這是以大地為參照物。那么為什麼下面的是左行呢,不是靜止的嗎?解釋不了。大地到底是動還是靜,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遷復,原文說: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猶不能遍明。上候是於上面觀察天文,不能遍明,是不能完全的明白。觀察所得。在大地上看到的是天體視運動。
五運氣化,五行物化
夫變化之用,天垂象 ,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 本之與枝葉也。 仰觀天象,雖遠可知也。
大氣包裹地球說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燥以乾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 。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勝則地乾,暑勝則地熱 ,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地球在宇宙太虛之中,大氣舉之,大氣托舉著地球,古人不知道萬有引力的作用,但是知道地球在太虛中,外面是大氣包裹。
地支與六氣
中氣(五運或大運)是天的六氣之下,大地的地氣六氣之上。中氣是貫穿天氣到達地面的,六氣是用地支表示的,大地自身對於氣候的支撐作用。所以六氣就是地球接收太陽月亮五星的電磁輻射,而地球自身也對於外層空間和其它星球有相互輻射干涉的作用。六氣就是地球對流層中外層的六種有規律的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的充放電過程。
六氣三陰三陽及五行屬性
其年變化是遵循一陽二陽三陽一陰二陰三陰的循環往復的規律。即是少陽相火(一陽),陽明燥金(二陽),太陽寒水(三陽),厥陰風木(一陰),少陰君火(二陰),太陰濕土(三陰)。這是天氣,而地氣和天氣的陰陽屬性正好相反,似乎暗合天地感應的道理。天氣主一年的上半年,地氣主一年的下半年。六氣再陰陽兩之,則是十二年,以地支十二表示。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支配六氣是:“子午之上,少陰主之;醜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素問·五運行大論》)。即逢子午年為少陰君火之氣所主,逢醜未年為太陰濕土之氣所主,逢寅申年為少陽相火之氣所主,逢卯酉年為陽明燥金之氣所主,逢辰戌年為太陽寒水之氣所主,逢巳亥年為厥陰風木之氣所主。
┌──────┬────┬────┬────┬────┬────┬────┐
│ 地支 │ 子午 │ 醜未 │ 寅申 │ 卯酉 │ 辰戌 │ 巳亥 │
├──────┼────┼────┼────┼────┼────┼────┤
│ 三陰三陽 │ 少陰 │ 太陰 │ 少陽 │ 陽明 │ 太陽 │ 厥陰 │
├──────┼────┼────┼────┼────┼────┼────┤
│ 六氣 │ 君火 │ 濕土 │ 相火 │ 燥金 │ 寒水 │ 風木 │
└──────┴────┴────┴────┴────┴────┴────┘
六十甲子
五運六氣預測天氣的理論,六十年一循環,天干與地支組合成六十甲子。以天干表示五運,太過不及為十乾,天在氣候形成中的主幹作用。以地支表示六氣,大地氣球體對於天文氣候能量來源的自身支撐作用,地支十二。
六十甲子(六十花甲)
以天干和地支按順序相配,陰乾與陰支配合,陽乾與陽支配。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組合,從"甲子"起,到"癸亥"止,滿六十為一周,稱為"六十甲子"。亦稱"六十花甲"。
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