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你的競爭力》
讀《發掘你的競爭力這本書,你將換來的是:學會取捨,抓住人生髮展的關鍵點;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學業;停止無謂重複,學會在每一次機會中提升自己;搭建人脈和職業平台,高效完成計畫;更好地賺錢,留出時間做你熱愛的事。
基本信息
- 名稱:《發掘你的競爭力》
- 作者:李令彬 著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青少年勵志/大學生指南
- 價格:28.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547006634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258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10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
人人都想“出人頭地”,卻很少人敢於“與眾不同”,這恐怕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典型的精神困境。如何發掘、發展、發揮你的獨特優勢,並打造自身的招牌競爭力,從而戰勝那些只是“看上去很美”,卻被過時教育所體制化的傳統好學生?在此就業寒冬,你是想臥槽、跳槽、轉行、考研、考證、出國還是創業?開卷釋惑,本書將助你完成職場新人最需要的文化更新為什麼好學生沒有出路,壞學生反倒大有出路?打造老師不會教、別人學不走的招牌競爭力。新東方創始人 俞敏洪 人生規劃大師徐小平 特別推薦
內容簡介
為什麼好學生沒有出路,壞學生反倒大有出路?普通學生可以戰勝北大清華學生跨進IBM;高中生可以年薪百萬,搏擊基金經理;小出納可以成為獵頭公司的搶手貨;為什麼好學生卻只能在底端人才競爭中激烈搏殺?…… 最為重要的是,它將教會你如何更加聰明(而不是更加賣命)地工作,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更快得到加薪升職,走出職業發展新路徑。一旦學會打造無可替代的高端競爭力,你將在不斷自我升值中快樂謀生,享受生活,既能玩個痛快,又能幹得漂亮!
作者簡介
李令彬 (Robin)資深教育與職業發展規劃專家著名人生規劃大師徐小平先生唯一弟子新浪教育百萬點擊量著名部落格《大學不知道》作者《女友》、《新東方精神》等刊物特約撰稿人李開復學生網(我學網)顧問團專家中華英才網特聘職業規劃專家
目錄
序言:從“壞學生成功定律”破解就業難第一部分:做好你的生涯規劃“生涯規劃”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決定人生格局的,是你人生提問的水準問題就是機遇職業決策的兩個基本點:愛與錢何時用到人生規劃的加法與減法你離現代化人才到底有多遠?如何實用主義地開始學習一個新科目?沒實習,你的大學生活真是相當不完整另類簡明的人生規劃步驟賣命工作就會加薪升職嗎?理想對你有什麼需要?玩個痛快,學得踏實,幹得漂亮,活出精彩成績不要那么好,多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愛是禁忌,所以我們一無所長考試依賴,只是在填補人生沒有思想的空白讀更多書能否解決就業難?大一新生如何進行生涯規劃人生意義的終極性困惑——用愛解釋的世界第二部分:找出自己的競爭力招聘現場的震撼教育——完成從畢業生到求職者的轉變全職求職者與業餘求職者就業恐慌下的十種求職認識誤區有時不必等僱主發布招聘廣告——僱主找人思路與求職者應聘路徑的方向性差異簡歷中最被忽略的常識簡歷被拒怎么辦?求職信是什麼東西?僱主調查必殺技面試前必做的準備工作小環節,大玄機——面試中的自我介紹如何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最好和最糟的求職方式卓越求職一招鮮第三部分:最好的投資是你自己留學、考研還是就業?今天我們怎樣認識創業?最好的投資是你自己自由職業,可不是那么好混的對“第一國考”那糊塗的愛經驗與學歷,孰重孰輕?我該做“創業狼”還是“打工狗”?大學生是否應該降低身段到服務業發展呢?不斷被鄙視之後,我該如何開始實習?找工作是否要專業對口?職場新人,做專業人才還是複合型人才?大公司小公司哪個更適合畢業生?公司招聘都需要經驗,應屆畢業生怎么辦?選擇自己喜歡做的還是熱門行業?工作與價值觀衝突怎么辦?對自己問“我想乾什麼”,對老闆說“我能幹什麼”第四部分:回信激動人心的選擇,來自於激動人心的創造把一件事做到超乎想像——大學生活該如何度過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優秀的人?好工作是一種整合與創造卓越的人活得比較輕鬆如何走出負面情緒?應試教育擺在那兒,我是走還是留?把“不在乎”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別以他人的過錯來折磨自己年齡奔三的我想要離家出走怎樣豐富自己的人生?——技術人員轉型之路看了你的書讓我徹底崩潰我想要一個幸福的家庭大專生是沒有希望的,你怎么樣有希望?內向的成功人士和外向的一樣多比學歷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更新請別到失業時再談論夢想附錄:就業危機下,推薦給求職者的十本職業指導書代跋:慢慢地爬往夢想
前言
序言:從"壞學生成功定律"破解就業難這篇序言的目的,就是使那些即便不愛讀書或者不願意花錢買書的人,在書店裡捧讀片刻也能基本清楚本書里主要的異端想法。在上一本書《大學不知道》里,我就曾提出了一個概念,簡單說便是"壞學生成功定律"。我故意講了很多好學生優秀到沒出路的例子,和許多"壞學生"(包括退學生、大專生甚至沒上過大學的人)的成功例子,這些"壞學生"年齡大都在22歲到25歲之間,平均月收入都在一萬元以上,是同齡人平均收入的至少三倍。有人可能會說,他們沒有學歷啊,他們成績不好啊,可發展的後勁不足啊之類--這不過是一般見識。他們往往是在最頂尖的500強企業就職或者自行創業,並不存在學歷障礙的問題,哪怕他們要去換工作,優質企業的工作經驗背景就是最好的行業通行證;而且這些人沒有誰不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只是這種方式並不單一地限制在書本之上,他們幾乎具有從一切事情中獲得學習成長機會的能力;和許多進入優秀企業里繼續迷茫的傳統好學生不同,他們也基本一致地清楚自己在幹著什麼,對行業的洞見更加清醒深刻。我認為,他們比那些螺絲釘式的好學生倒更有升值前景!什麼是"壞學生成功定律"呢?我首先承認,好學生是有出路的,但是他們的出路基本上屬於傳統的體制內出路;壞學生也是有出路的--因為他們早就知道了自己不是乖乖牌,因此能早一點意識到傳統體制的問題,早作打算,不倚賴成績學歷這些東西,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一絕,在體制外發展,往往能夠成為開時代風氣之先的人;最沒有出路感的是那些"差而不壞"的學生,按照學業成績來劃分,他們不屬於好學生,按照聽話程度來劃分,他們又不屬於壞學生,他們就是明明學習不好,卻硬要跟別人拼成績、比學歷,玩命想進入傳統評價體系內渴望被認同的一類人,其命運往往令人唏噓。這裡我要負責任地說明,我所談的"壞學生"並不是指道德品質敗壞,而是指不那么聽話,在中國的學校教育體制內,往往認為不聽話的學生就不是好學生,而是壞學生,這裡的"壞學生"即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什麼"壞學生"比較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更有機會學會獨立思考,批判性的學習。好學生其實很容易做--只要把那些現成的標準答案背得滾瓜爛熟就好了,只需要把那些布置好的習題試驗照例完成就好了,只需要在原有體系內照章辦事就好了--但這些往往會使他們成長為各方面平均發展的無特色人物,使他們成為集體無意識潮流中的一個普通殉葬品。壞學生往往要經歷一個"問題青年"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任何頭腦敏銳的年輕人都會感到思想苦悶和人生困惑。有一部分人把這當作成長的現實接受了,學會了逆來順受;有些人則看出了系統性的問題,能夠跳出體制去尋找新的廣闊天地,這些人就成了善於把問題化作機遇,能夠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開拓性人才。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就是由這么一批人物推動的,時代發展到今天,中國仍然有各方面頑固的落後傳統與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不協調。中國現在是一個人們沒有共同的超越性價值信仰的社會,沒有什麼"按部就班就很美好"的人生出路。這是"壞學生當道"的時代基礎,他們更少地依附於體制,更少地在體制變動中受害。這本書講的主要不是社會問題,而是人的問題,那么我們不要把話題扯到無邊無際,回歸本書所立足的個人職業發展與就業問題上來。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搞清楚一點,是什麼造成了大學生的就業難?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大量的求職書了,比如如何應聘500強外企高薪職位等等,在這些方面,他們已經做得比較完備,我的目的不是要再多加上一本;大多數求職書的問題是過於技術化,強調生硬的規則,而缺少思想的貫通。要知道"道理比規則更重要",多知道幾條道理,就可以少背一大堆的規則。本書希望能成為一本"講理的書"。不要忘了一個基本事實:一個學生在面臨畢業時,他的就業層次早已基本確定,上下靠運氣或"速成技術"所能造成的振幅不會太大。成熟僱主的招聘體系是做什麼用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用來去除遮蔽,看到你"鍍層"下面的真實材質。幾乎所有跨國大公司都更看重一個求職者的個人素養,勝過對一個人現有知識和技能的強調。"素養"是什麼意思?就是一種平素的養成,所以,在招聘面試的過程中,發現什麼是你速成準備的,什麼是你習慣性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是考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樣你就需要在平素去養成那些頂尖僱主所需要的東西,這需要有意識的生涯規劃。"生涯規劃"這樣的概念來自於國外,中國人對於這方面的認識十分有限,並且常伴有許多認識誤區,比如認為它是什麼速成秘笈,或者覺得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無常的命運沒有誰可以把握。我想強調一點,生涯規劃的一個核心,不是制定出確切的人生路線,而是提高自身的"人生預見力",教你如何看得更遠。帶有這種預見力,而不只是對現實的被動適應,是先進人物區別於普通人才的根本特徵。如果要我用一個時髦詞來揭示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深層原因: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過程中,都在經歷一場痛徹心扉的"文化震盪"。文化的內在核心是價值觀,在學校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學院派價值與在社會上居主導地位的市場價值是如此不同,這種文化震盪的效應可能不亞於留學生在異國他鄉感受到的身心不適。不論在地球哪一端的大學,學院價值的核心都是--哪個學生的課業成績好,就會在校園裡集萬千寵愛,好學生就是這樣定義的;可是在現實的人才市場,誰能夠最大化、最有效地滿足消費需求,誰才更可能成功。許多西方大學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在保持大學獨立精神與旨趣的同時,注重面向社會的教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社區發展,推動他們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鼓勵學生在校內外做兼職與實習,與社會各界校友保持交流與互動,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化差異"帶來的震盪效應。中國大學拆除圍牆的意識則形成得比較晚,並伴有各種各樣的"反動潮流",比如曾不許在大學期間談戀愛,禁止大一新生使用個人電腦等等。但實際上,戀愛關係是人際關係中最複雜、最高級的形式,而電腦技能則是一切現代人才所需要的最基礎技能,大學似乎更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健康地去發展這些能力,為他們創造健康成人的環境,而不是一禁了之。學習首先是為了長大,成為快樂的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學習不能成為阻礙我們每個學生個性成熟的沉重枷鎖。學校教育孤芳自賞的原因有之,另一種原因則在中國社會。中國社會始終經歷著高速發展並承受著轉型中的陣痛。從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伴隨著的是一代人的價值觀失落與重塑,帶來的是相當非局部、非少數人的信仰危機。這種體制轉軌直接或間接帶來的其他效應和後果,比如城市化進程加快,地區差異加大,產業結構迅速調整,都對就業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更為火上澆油的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的這種內在躁動,她驚人地被捲入了國際化的進程,在日漸"扁平"的世界,西方標準、西方價值、西方僱主和西方大學都在日漸深入地影響著中國社會,影響著中國學生的前途決策。文化的主要表達方式是通過語言。你會吃驚地發現,在中國社會並列存在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不是中文和英語,也不是國語和方言,而是體制內外的兩種語言系統--計畫經濟的語言和市場經濟的語言,很多情況下,他們是彼此聽不懂的。中國的主要大學都屬於公辦系統,有著副部級和廳局級之類的差別,從中走出來的學生,要想聽懂市場的語言,多半有些先天營養不良和後天教養不足。今天,大多數人將進入充分市場化的就業崗位,他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不會搜尋職位空缺,不會寫簡歷這類的求職問題,而是缺少對怎么理解市場價值觀,精通市場文化,聽懂市場召喚,把自身培養成為稀缺的高級人才進而能夠領導未來這樣的人生大道的概念。這種領悟的重要性,僅次於他們要經世報國的宏圖大志!正是由於學校教育和市場需求的這種巨大鴻溝,根本造成了中國大學生結構性就業難的一般現狀。而架起橋樑,充當翻譯,作"溝通兩個世界的對話",則構成了本書的立意要旨。也許立意宏大,但卻收效甚微;也許播種了龍種,卻只收穫了跳蚤。本書到底能給你什麼,能有多大的意義,還由讀者諸君評斷。我們還必須清楚地看到一個基本現實,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造成了就業難的最牢不可破的現實基礎。我們的GDP數字增長很快,但結構性問題一直掩蓋在高增長之下,我們所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加工型產業,很難有效地帶動白領職位的需求增長。大學畢業生適合的行業一般是高端的服務產業,可是我國目前的經濟還是主要依賴於製造業,而且在製造業的產業分工上,我們自有的創新品牌還很少,大多企業停留在製造環節上,而缺少產品的獨立開發、市場行銷等環節,而這些才是能容納更多知識人才就業的領域。但是大學生就業市場不是自我封閉的,而是和一般人才市場互通。從日常觀察來看,我們會發現從業人員不必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勞動力市場中多了很多大學畢業生的身影。比如在百貨店的專櫃,超市的貨架前,銀行、郵局的前台,便利店、快餐店的收銀處,都多了很多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人們總可以找出許多理由來說這是好事,但是從大學生本人來說,他們付出了昂貴的學費和沉重的青春代價,到大學裡去接受高等教育,卻只能做和自己那些沒有上大學的同學一樣的工作,很難不感到委屈,這不是個人情調的意願選擇而是環境所迫,我的工作常常是在聽他們訴說心靈焦躁的痛苦。中國是一個教育資源稀缺的大國,我們也是教育資源浪費的大國。從社會環保的角度來說,我們在教育上一點都不環保,我們正在把社會環境弄得更為惡劣,人民會更憤怒,教育的信譽會更差,我們成為知識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路可能反而更遠!大環境的就業難,一方面是產業升級的步伐很慢,(適宜於大學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總量就小)另一方面是政策系統性的壓抑。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說石油、菸草這樣的行業有必要實行國家壟斷的話,另外一些行業,諸如電信、金融、媒體出版等行業的國家壟斷,則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生將主要進入那些高端服務產業工作,有些產業也許規模不大,但是每個崗位需要的都是"知識工人"(德魯克的辭彙),只有允許小規模的私人企業的存在,才能在這些行業里激活更大量的工作機會。但是,由於私人企業的發展受到抑制,一方面使其能創造的有效崗位不足,一方面又對人才形成壓力,使他們不願意冒風險進入這樣的行業,這就是政策壓抑如何造成就業難的一個側面。我們誰都知道這些行業壟斷的原因是什麼,在可見的幾年裡,這些情況都難以徹底改變。在我們追求的這樣一個"和諧社會",教育之熱與就業之冷可以說是巨大的不和諧,這種現象很可能是長期存在的。在可見的三五年里,大學生就業難,會一直是我們無法擺脫的沉重話題。在此階段,職業諮詢的工作僅僅是開導了少數的先行者,我自己更習慣稱之為"問題青年",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說,這些學生都像是一些"問題青年"。這類人不是"優秀"到沒有出路,就是境況差到想要造反,但是他們起碼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和認知:"問題"是嚴峻地存在著的,他們比起那些尚感覺不到"問題"存在而還在一味地麻木地接受過時的標準答案的人,已經算是一批進步青年了--處身問題時代,可以說,沒問題的人是可恥的!走在前面的年輕人已經有了一些新經驗,這些絕不是我閉門造車想出來的奇異世界法則,而是我向我的來訪者們學習到的。這些少數人的路徑,可能開始的時候有點古怪,最後卻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歷史的車輪,從來都是這樣滾滾向前。關於工作這件事,很多情況下不是你不懂,而是你在學校學到的早已過時了。本書所提供的觀念、思想、方法、技術、信息,希望能對你的生涯設計與求職行動有所啟發,也希望讀者朋友包容本書中有些過激的逆反式寫法。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是反教育的,是對現行教育的某些思想做"解毒"處理。即便它沒有什麼營養,單是開啟了你思考自身生涯問題的憂患意識,我也會感到起碼的欣慰。
精彩書摘
卓越求職一招鮮找到“關鍵先生”,跟他用“行業語言”溝通,說明你能為解決他的“核心問題”,提供什麼樣的“獨特價值”。人人都想出人頭地,卻個個不敢與眾不同,這恐怕就是我們在追求卓越道路上的一種群體性迷思。儘管前面談論了很多方面的求職技術,但是,大多數人畢竟還是會走到慣性的老路上,用最不實用的方法,“舒適地”求職。我想,我這裡談到的最後一個絕招,儘管人人都可以理解,但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過人的膽略與毅力去踐行。所以,我姑且稱之為“只適用於少數人的找工作方法”。這種找工作的方法,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句話:找到“關鍵先生”,跟他用行業語言溝通,說明你能為解決他的核心問題,提供什麼樣的獨特價值。如果你能夠完全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就不要讀下去了,免得認為我在浪費時間。如果你不甚了解,又渴望在就業的困難局面下脫穎而出,我的建議或者會帶給你一種全新的求職思路。現在,就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那句話裡面的四個主要名詞:什麼叫做“關鍵先生”?“關鍵先生”就是指具有人事決策權的關鍵人物,這個人通常就是小公司的老闆,也可能是大公司的老闆或你要應聘部門的經理或總監。我並不是說你要跳開人力資源部,對他們抱以輕蔑。我是說在傳統應聘方式失靈的情況下,你可以考慮還有這么一種另類選擇。人力資源部在招聘過程中,通常只有篩除權,而沒有雇用權,這是你要理解的一個基本原則。如果通過特別的途徑,你可以直接認識到“關鍵先生”來申明你個人對目標公司或部門發展的價值,如果這一切具有說服力,你十之八九就能獲得工作機會。我接觸過一些求職者,他們通過寫求職信給HR人員闡明自己對市場的看法來尋求一份市場部的工作,HR想做的只是篩選簡歷而已,他對你的市場見解不感興趣,尤其他們可能在招聘的忙季,更不可能幫你轉發郵件給相關人員,這樣的一次溝通就是雞同鴨講。當你對某一行業很有見解和心得的時候,最好找“對口”的專業人士來溝通,如何尋找到“關鍵先生”,掘地三尺把他挖出來?請閱《僱主調查必殺技》一章。什麼叫做“行業語言”?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這是一門外語。我們都知道中國大學裡面的英語授課是非常低效的,但我們學習這門“外語”的方式則更加低效。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需要靠“行業語言”去尋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學校里的語言模式。他們在找工作時講的大都是外行話。“行業語言”是指,你如果要應聘報刊記者職位,要拿出自己采寫的報導來說話;你如果要應聘銷售崗位,拿出你的銷售數字來說話;你如果要應聘財務崗位,拿出你做過的財務報表來說話;你如果要應聘編程崗位,拿出你寫的若干行程式代碼來說話。我們大多數人的語言模式是:我很優秀,所以你應該僱傭我;我學了這個專業四年,所以你應該僱傭我;我成績很好,所以你應該僱傭我;我是社團活動的領袖,所以你應該僱傭我;我英語很好,所以你應該僱傭我;我考了很多證書,所以你應該僱傭我;我是研究生,所以你應該僱傭我。公司真正在乎的並不是你在學校里有多優秀,而是你能不能幹活,你是否是這個行業的有心人。我們見過一大堆名校的碩士博士,知識不可謂不豐富,但是卻沒有事實證明他們特別適合乾某一行。他們想,“我要學到最好才開始工作”或者“你不僱傭我,怎么知道我適不適合呢?”其實,公司只要看你有沒有做過相關行業的嘗試就可以了。如果沒有任何經事實證明的能力或潛質,那首先就說明你的態度是有問題的。我有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應聘進《南方周末》工作,他曾對我說,如果國家出台某項經濟政策,他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像厲以寧這樣的經濟學家去解讀,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他之所以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他在讀研的三年幾乎一直在報社兼職,最後一年甚至跑到北京的某家財經報紙專門工作了大半年。這是他畢業後進入《南方周末》的最大籌碼,而不是要等進入《南方周末》才有機會認識像厲以寧那樣的人物。“行業語言”不是要會講一點,而是要熟練地套用。就像英語一樣,我們大部分人只是會用它來考試,卻無法跟外國人打交道。如果你要征服一位業內人士就要能夠熟練地用行業的語言與之溝通。如何磨礪出完美的“行業語言”?方法就是實習再實習!什麼叫做“核心問題”?我常說我的諮詢是要把“答案青年”重新變成“問題青年”,這種“問題意識”對於求職尤其重要。對於一家目標公司,你要去發現它的“問題”,哪怕是再完美的公司也有一些待處理的基本問題。如果你覺得一家公司“沒有問題”,那你只需要做它的客戶或消費者好了,但要應聘成為其雇員,並且有更好的發展,你必須具備很好的問題發現能力,定義能力和解決能力。完美無缺的公司是並不存在的,你必須善於去定義一家公司的問題與需要,這並不需要太深的專業積累。我們的求職方法常常是“答案青年”式的應聘,當公司發布招聘信息的時候,才知道他們有這樣的需求,然後按照其“標準答案”比照自己,看能否應聘成功。多數中國學生缺乏對“答案”必定對應一種“問題”的認識意識。如果你能發現其真實的問題,並且提出自己為解決其核心問題會提供什麼獨特價值,這樣的求職常常是最有效的,你不一定需要滿足他們的所有已開列條件,而且通常能占得先機。我講過這個故事,在新東方籌備某分校的時候,一位英語很好的大學生說他在地區新聞上看到了報導,只是不知道新東方什麼時候開始招聘。我對他說,你覺得新東方開分校是否需要招新老師呢?當然!既然這種需要是明確的,那你為什麼現在不過去求職呢,順便幫他們做一些籌備工作?果然,他求職成功,等正式的招聘開始,他已經可以坐在招聘方一側了。我在講座中常常舉一些知名公司的例子。比如微軟,它在中國到底有什麼問題?盡人皆知的問題是,它無法解決盜版的困擾。你能解決它的盜版困擾嗎?你做不到。這是一個關係到多方面錯綜複雜的大問題。但是這個大問題可能被分解成無數個小問題,有技術上的問題,有法律上的問題,有渠道上的問題等等,如果你能夠明確地幫助他們在一個小問題上有改進,何愁找不到工作?基於行業的常識,你就可以從新聞報導中知道很多大公司的問題與需要,這些都可能轉化為工作機會。“答案青年”只能被動地應聘,而“問題青年”則知道主動地挖掘工作機會求職。“核心問題”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公司和個人那裡有不同的定義,比如有些人把它稱之為客戶的“生死需求”,“最大的痛(Pain)”等等,有這種定義對方需求的意識對於銷售人員及各種專業人士都非常重要。如何培養這樣的“問題意識”?我整本書里始終都在絮叨這樣的問題。什麼叫做“獨特價值”?我常常說,傑出的大學生更應該採用“升值式求職”的策略,而不是“降價式求職”的策略。當你的“價值”未達到僱主的需要,單純降低“價格”是沒有意義的。我當然可以理解,像“零起薪”就業這樣的行為實在是被迫所致,但為什麼在我們上學期間不能經過這樣的痛苦呢,假如你願意零起薪工作,為什麼不在課餘實習的時候,完成這個痛苦的成人禮呢?何況很多好的公司都會有相當數量的帶薪實習機會苦於找不到人。就是在我寫這篇文字的過程中,北京新東方學校市場部和新浪教育頻道的朋友都詢問過我有沒有好的實習生可以推薦過去,因為有敬業態度的實習生真是太難找了!要提升個人對未來公司的價值,通過“價值交換”來獲得一份工作,這是進行生涯規劃的一把金鑰匙。價值需要長期的定向(針對“問題”)積累,然後找一份好工作才水到渠成。我們的很多畢業生是想在一個好的工作平台上才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但卻絲毫沒有考慮過對方需要什麼樣的價值用以交換。我們不能僅僅拿著一張學校的畢業證找工作,那是在學校範圍內流通的貨幣,必須首先把它兌換成具體的“工作價值”,然後才能在人才市場上流通。大學生就業難當然是短期內無解的,中國的整體經濟結構和大學教育的基本模式在三五年內都不會有根本改變,所以每年上百萬大學生是“注定”要失業的。這種求職方式“注定”根本無力改變這樣的社會現實,但是相信並熟練運用它,或許可以改變你自己!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十三)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