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需要是有機體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對客觀事物的某種要求。它往往以內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狀態表現出其生存和發展對於客觀條件的依賴性。需要是有機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反映了有機體對內部環境或外部生活條件的穩定要求。只有滿足了這些需求,有機體才可能得以健康成長,如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有愛的需求,如果父母的親子之愛沒有使兒童得到滿足,就會對兒童的個性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上受到阻礙,變得孤僻、不善交際等;生理上的需要如陽光、空氣和水等得不到滿足時,兒童必然發育不良。
特徵
第一,對象性。人的需要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目的、有對象的,而且也隨著滿足需要的對象的擴大而發展。人的需要的對象既包括物質的東西,如衣、食、住、行,也包括精神的東西,如信仰、文化、藝術、體育;既包括個人生活和活動,例如,個人日常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活動,也包括參與社會生活和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結果。例如,通過相互協作,帶來物質成果,通過人際交往,溝通感情,帶來愉悅和充實;既包括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開始某一活動的意念,也表現為想要避開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動的意念,這些意念的產生都是根據個人需要及其變化決定的。各種需要彼此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需要對象的不同。但無論是物質需要、還是精神需要,都必須有一定的外部物質條件才能滿足。例如,居住需要房子,出門要有交通工具,娛樂要有場所……
第二,階段性。人的需要是隨著年齡、時期的不同而發展變化的。也就是說個體在發展的不同時期,需要的特點也不同。例如,嬰幼兒主要是生理需要,即需要吃、喝、睡;少年時代開始發展到對知識、安全的需要;到青年時期又發展到對戀愛、婚姻的需要;到成年時,又發展到對名譽、地位、尊重的需要等。
第三,社會制約性。人不僅有先天的生理需要,而且在社會實踐中,在接受人類文化教育過程中,發展出許多社會性需要。這些社會需要受時代、歷史的影響,又受階級性的影響。在經濟落後、生活水平低下時期,人們需要的是溫飽;在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的時期,人們需要的不僅是豐裕的物質生活,同時也開始需要高雅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同的階級屬性的人需要也不一樣,資產階級需要的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工人階級需要的是自由、民主、溫飽和消滅剝削。由此可見,人的需要又具有社會性和歷史與階級的制約性。
第四,獨特性。人與人之間的需要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由於生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條件因素不同,每個人的需要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年齡不同的人、身體條件不同的人、社會地位不同的人、經濟條件不同的人,都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有不同的需要。
產生
人類個體需要的產生,受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的因素是個體產生需要時的生理狀態、情境和認知水平。
生理狀態
生理狀態是指個體產生需要時的內部狀況和生理因素,主要是有機體生理上某種東西的缺乏而產生的一種生理上的不平衡狀態。如血液中血糖含量減少,有機體就產生一種緊張感、飢餓感,於是產生一種進食的需要。同時,有機體某種需要產生的生理狀況與有機體整個神經系統、激素系統以及有關的器官都有密切關係,有機體是一個整體,不可孤立地來看待某種狀態。
情境
需要產生的情境是指誘發或增強需要產生的外界刺激。在情境中,誘發需要產生的最強有力的因素是目標對象即是滿足個體需要的對象。由於它的吸引促使有機體進行活動並使個體的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例如,精美食物的色、香、味促使人們產生進食的需要;新穎玩具的光、聲等特徵引發孩子買玩具的要求,以滿足好奇心、興趣的需要。人的需要產生的情境除了自然情境外還有社會情境。例如,企業家、科學家、民族英雄等形象,促使人們產生效仿的願望。因此,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誘發學生學習的願望。社會環境構成的因素是相當複雜的,不良的社會環境會誘發人們產生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或破壞社會的需要。因此,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慎重地處理和選擇社會環境,壓抑不良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某種需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的人。
認知因素
認知因素是產生需要的重要條件,認知活動對個體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是個體確立活動目標的基礎,產生需要的前提條件。例如,高三畢業後是升學還是就業,需要學生認真地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社會的需求和個人的特長等,最後才能決定,這一切都需要認知活動的參與才能進行抉擇。在認知因素中最能促進人們產生需要或促使人們進行活動的因素是期待、想像和幻想。期待促使人們為滿足某種願望而努力地進行活動,高三學生期待著自己成為名牌大學的學生,這種期待促使他們不分晝夜地複習功課迎接聯考。個人想像自己置身於某種情景,就會加強人們在某一方面的欲望。如學生想像進入大學後的校園生活、將來的前程,就會增強他們報考大學的欲望。人們幻想在家裡看電影、看戲,於是產生了電視的需要。
種類
需要的分類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我們主要從需要的起源、發展過程和需要所指向的對象進行劃分。
1.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
從需要發展的過程來看,可以分為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馬克思曾指出,可以把人們的需要區分為“社會創造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
自然性需要也稱生物學需要,它包括飲食、運動、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後等需要。這些需要主要由機體內部某些生理不平衡狀態所引起,對有機體維持生命、延續後代有重要意義。人和動物都有自然需要,但需要的具體內容不同,滿足需要的對象和手段也不一樣。人生活在社會中,人的自然需要不僅可以通過自然物體滿足,而且可以通過社會產品得到滿足。例如,人需要新鮮空氣,人們不僅可以在大自然中獲取,也可以通過使用空調設備或空氣淨化器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滿足。同時,人的自然需要還要受社會文化需要的調節。例如,人們的進食,不僅受機體的飢餓狀態所支配,而且要受到各種社會風俗習慣、禮儀、不同社會場合的調節,在大庭廣眾、賓朋滿座的情況下,人們即使飢腸轆轆,也不會狼吞虎咽地進食。
社會性需要是人們特有的需要,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各種經驗積累所獲得的一種特有的需要,是後天習得的、與人的社會生活相聯繫的需要。它受到個體所處的文化背景、社會風俗以及經驗的影響。因而表現出不同的社會特徵、階級特徵、民族特徵和個性特徵。例如,中國人男女之間的交往需要受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帶有民族色彩,不像西方那樣開放。社會性需要在人類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勞動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歸屬的需要、美的需要等都是人類生活中所必需的,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雖說不像生物需要那樣,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死亡,但是,也會引起痛苦、沮喪和焦慮等情緒,甚至會引發疾病。同時,這種需要比較內在,往往隱藏於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易被別人所覺察。
2.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質需要主要指個體對衣、食、住、行的需要,這種需要是人們生存的基礎。個體這種需要指向社會的物質產品,並且以占有這些產品來獲得滿足。如對工作和勞動條件的需要,對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對住房和交通條件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主要指個體對一定的文化、藝術、科學知識、道德觀念、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社會交往等活動的需求。例如,人們對事業理想的追求、知識的渴求、藝術的欣賞、愛的追求等表現為精神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也要通過一定的文化、藝術產品以及一定的社會文化活動,如看話劇、看電視、聽音樂會、參加某種宗教儀式、社交活動、運動會等以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所以,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可孤立地劃分。人們在追求物質需要的同時也表現出某種精神需要,如嚮往整潔、雅靜的住房,入時的衣著,音質優美的音響系統等。精神需要的滿足也離不開一定的物質產品,如滿足閱讀的需要不能沒有報紙、雜誌、書籍以及圖書館等物質條件,滿足藝術欣賞的需要,不能沒有樂器、表演者的服飾及表演場地等。
馬斯洛理論
簡介
需要的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提出來的。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層次,而且這些需要都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層次越低的需要強度越大,人們優先滿足較低層次的需要,再依次滿足較高層次的需要。馬斯洛把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各層次之間的關係為:
①人的需要從低到高有一定層次性,但不是絕對固定的。
②需要的滿足過程是逐級上升的。當較低級需要滿足後,就向高層次發展。這七個層次需要不可能完全滿足,層次越高,越難滿足,滿足的百分比越少
③人的行為是由優勢需要決定的。同一時期內,個體可存在多種需要但只有一種占支配地位。優勢需要在不斷變動的。
④各層次需要互相依賴,彼此重疊。較高層次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對人行為影響的比重降低而已。
⑤不同層次需要的發展與個體年齡增長相適應,也與社會的經濟與文化教育程度有關。
⑥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滿足的願望更強烈,同時,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的滿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條件和外部條件。
⑦人的需要滿足程度與健康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滿足都有助於健康發展。
馬斯洛認為,需要的產生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是波浪式地推進的,在低一級需要沒有完全滿足時,高一級的需要就產生了,而當低一級需要的高峰過去了但沒有完全消失時,高一級的需要就逐步增強,直到占絕對優勢。
評價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系統地探討了需要的實質、結構以及發生髮展的規律。這不僅對建立科學的需要理論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且在實踐上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許多企業家就是依據這個理論,制定滿足職工需要的措施,以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但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稱為基本需要,並認為這些需要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成熟的過程,這嚴重低估了環境和教育對需要發展的影響;其次,馬斯洛強調個體優先滿足低級需要,忽視了高級需要對低級需要的調節作用。連他自己也承認,他“並不完全了解殉道、英雄、愛國者、無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