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廣場》

《廣場》是一部紀錄片。張元和紀錄片導演段錦川聯合拍攝了《廣場》,影片對天安門廣場進行了不動聲色和充滿幽默的關照。此時的天安門廣場已經是一個散步者、情侶、士兵、國小生和遊人出入的場所。民警站崗,旅遊者拍照,觀看升降國旗,人們在廣場放風箏,鍛鍊身體等,一些生活細碎的影像被紀錄下來,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觀察這個具有政治象徵的核心地帶。影片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國際影評人獎,美國夏威夷電影節評審會獎。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廣場》 《廣場》

本片是一部紀錄片。張元和紀錄片導演段錦川聯合拍攝了《廣場》,影片對天安門廣場進行了不動聲色和充滿幽默的關照。此時的天安門廣場已經是一個散步者、情侶、士兵、國小生和遊人出入的場所。民警站崗,旅遊者拍照,觀看升降國旗,人們在廣場放風箏,鍛鍊身體等,一些生活細碎的影像被紀錄下來,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觀察這個具有政治象徵的核心地帶。影片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國際影評人獎,美國夏威夷電影節評審會獎……

導演解讀

張元張元

張元,1963年10月生於江蘇,祖籍南京,自幼學習繪畫。1989年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畢業後個人集資獨立製片。第一部影片是《媽媽》 。影片《過年回家》獲得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也是中國內地導演首次獲得最高導演獎項。美國《時代周刊》推選為"21世紀世界百名青年領袖"之一;被《中國青年》雜誌社選為將影響下世紀的100位青年人之一;2001年被聯合國授予文化和平獎。

他拍攝的電影有《媽媽》《北京雜種》《兒子》《東宮西宮》《過年回家》《我愛你》《江姐》《綠茶》等;拍攝的紀錄片有《廣場》、《瘋狂英語》、《金星小姐》、《施瓦辛格中國行》、《收養》;拍攝的電視劇有《閃》;拍攝的MTV崔健《一塊紅布》《飛了》《農村包圍城市》張雨生鍾鎮濤蔚華羅琦、義大利歌星帕蒂等人的MTV;另外還有音樂電視片《海南,海南》和短片《丹麥姑娘》,以及義大利貝納通廣告等。

在紀錄片《廣場》里,張元勇敢的把鏡頭對準了這個在中國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空間。紀錄片中的諸多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細節,讓人們耳目一新的觀察到了這個空間另一面鮮活的景象。可能會有人認為影片具有政治目的,但張元更多的注意社會生活和形態的問題。他似乎有意迴避政治問題,後來甚至特意說明自己並不是一個政府反對者,而且還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一個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個永遠只能做藝術的導演”。

段錦川段錦川

段錦川,1984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之後長期在西藏工作,1992年回到北京。現為獨立電影人。

主要作品:

1986年《青稞》

1992年《青朴——苦修者的聖地》(與溫普林合導), 73分鐘

1994年《廣場》(與張元合導),100分鐘

1997年《八廓南街16號》100分鐘、《天邊》140分鐘、《加達村的男人和女人》100分鐘

1999年《沉船-97年的故事》(和中央台合作拍攝),60分鐘

2002年《拎起大舌頭》,75分鐘

2002年《愛情戰爭》(與蔣樾合導),50分鐘

明星解讀

《廣場》《廣場》

這是一部紀錄片,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不是演員,而是被記錄的客體。那些在天安門前拍照留念的旅客、在廣場上放風箏的兒童和鍛鍊的老人,以及值勤的軍人和警察,構築了一個日常生活化的場景。而派出所一些警察的語言也被處理的頗有些幽默。政治在這裡被消除了,即使那些政治覺悟很高的警察,說出的一些政治語言,在這裡都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政治是怎樣在這裡成為他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份?這是這部紀錄片所揭示的問題之一。

位於北京市心臟部位的天安門廣場在明、清兩代曾是進入紫禁城的主要通道。而今,它已成為長800米,寬500米,能容納一百萬人的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廣場。因為歷史的原因,它是中國的標誌,是中國的神聖之所。任何一個中國人在瀏覽首都時都要參觀天安門廣場並在此拍照留念。這是導演張元段錦川試圖把具有高度的政治重要性和敏感性的天安門廣場記錄在膠片上的一次大膽的嘗試。影片通過無數的細小生活化和人性化的情節,從一個新的角度觀察紀錄了這個象徵性的空間。

推薦解讀

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天安門都是作為一個敏感地帶具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張元日常化的記錄把這個象徵意義排除開來,只是記錄下拍照、旅遊、鍛鍊、遊玩和值勤等生活細節,並有所選擇的剪輯成這部影片,用無數的細節構築了一個真實的空間環境存在。這個空間環境在存在上具有的紀念意義和遊玩功能,以及不可避免的政治意義都展示出來。在紀錄片上,一部影片如果能夠到把記錄空間的原本強大的意義消解掉,從而重新發現它所具有的真實價值和形態,這樣的紀錄片無論如何都不會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1990年後禁片不完全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