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

《蘇州河》

《蘇州河》是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對影片內容具體、細緻地分析闡釋了它的愛情主題,揭示出影片中的浪漫與反浪漫,以及對所失的尋找。

基本信息

背景介紹

《蘇州河》《蘇州河》

婁燁是中國的第六代學院派導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還原,自覺擯棄民族和個人神話,掙脫歷史文化的挾裹,將人從重重符號中釋放出來,裸露生命的真實狀態。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滿足,自我封閉,展示的社會生活面過於狹窄且脫離普通人的現實生活。我選的電影是他的《蘇州河》,該片2000年獲得第二十九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獎(金虎獎)、第十五屆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選擇這部電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部電影反映的內容,很觸動,我看了好幾遍,但每次都內心的感情都很複雜。二是想分析一下這部電影的手法、技巧,特別是由婁燁所代表的一批獨立電影製作人的學院派電影手法。

這部電影在國外獲了很多大獎,在國內所受的關注卻極小。但是這部電影和《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等一樣,都是很不錯的大陸藝術片,這也是我選這部很冷門但是藝術性很強的電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蘇州河》《蘇州河》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攝影為生,開頭是他眼裡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骯髒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在店裡游泳的美人魚的形象。攝影師逐漸與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熟識,從她嘴裡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

馬達是一個以送貨的黑道郵遞員。一次,主戶讓他送一個小女孩牡丹(周迅飾),這樣幾次後,馬達與牡丹熟識,並產生了愛情。但不久馬達被捲入了綁架的陰謀,綁架者企圖要挾牡丹的父親,以綁架牡丹來換取錢財。而綁架者是馬達的黑道朋友,他們讓馬達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機綁架牡丹,馬達不願意這樣做,又迫於朋友壓力,只得答應。拿到錢後,牡丹知道自己被騙,絕望之下跳入蘇州河,最後一句話是,她將化為一條美人魚,從此不見蹤影。馬達因參與綁架也被投入監獄。

當他出來時,很多年過去了。但他依然思念著牡丹,他借送貨的時間,四處打聽牡丹的訊息。一次在酒吧喝酒,發現女服務員(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魚的女孩)長的很像牡丹,就想辦法與他接近。攝影師知道此事,感到馬達在搶自己的女朋友,於是找來打手將馬達痛打一頓。馬達逐漸明白扮演美人魚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請求攝影師利用他與警察的關係幫助他找到牡丹,攝影師答應了他。不久,攝影師接到一瓶寄來的帶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從信上得知馬達在他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便利店裡找到了牡丹。

攝影師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沒想到接到公安局的傳喚,要求辨認在車禍中死去的人,馬達來到事故現場,原來馬達和牡丹喝了過多的沃特伽酒,在帶著牡丹經過蘇州河上的橋時,機車墜入河中,兩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魚的女孩也來到現場,終於相信了馬達所說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後她也離開了攝影師,看攝影師會不會像馬達一樣去找她。

故事結構

《蘇州河》劇照《蘇州河》劇照

《蘇州河》的故事從結構上其實夾雜著兩段愛情--馬達和牡丹的愛情、敘述者即攝影師“我”與美美的愛情,這兩個故事由敘述者的敘述加以銜接。

第一個愛情:送貨員馬達出於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隨之而來的愛情令他手足無措,愛還是不愛,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剎那,也許他明白了什麼是愛情--至少是牡丹對他的愛情。馬達在出獄後苦苦尋找牡丹,在尋找過程中馬達遇上與長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敘述者。一番波折之後,馬達終於找到了人間蒸發多年的牡丹,兩人重又飲酒,最後意外地死去。這是本片的主線

第二個愛情:相對來說簡單得多,主要通過敘述者的自白來完成。美美是世紀愛心酒吧的“美人魚”--一類在酒吧的透明水櫃中表演的女優。敘述者“我”認識美美之後不久,兩人即開始同居。不過敘述者可能一開始並不認為這是“愛情”,從他那反應神速的一句“我們是現在分手,還是做愛之後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來,新同居時代,同居而已,誰會去想“愛情”這兩個字?馬達、牡丹死後,美美也離開了。這是影片的輔線。

人物分析

《蘇州河》劇照《蘇州河》劇照

1、美美
也許美美這樣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愛情的女子。也許是曾經有過愛的傷痕,才會獨自一人在大都市裡謀生,生活的艱辛,使得她不得不做著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因為那些只是愛情故事裡才有的。最後她離開了攝影師,或者是為了想驗證他們之間的愛情,或者只是不想繼續這段所謂的愛情,想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2、馬達
馬達不是那種很善解人意,很溫柔體貼型的男子。他應該是在牡丹跳了蘇州河之後,才發現自己徹底地愛上了那個小姑娘。當然他尋找牡丹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諒,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結永遠解不開。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餘生都會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個沒有得到過什麼親情溫暖的女孩子,媽媽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習以為常,直到遇見馬達,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樂。當馬達欺騙了她,背叛了她的愛情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於是她才可以帶著那樣從容的表情跳下蘇州河。即使後來他們重逢,他們也沒有因為喝酒駕車而雙雙死去,他們還可以回到以前那樣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蘇州河成了他們生命的終站,是開始也是結束。牡丹和美美完全是兩種人,卻因為有著同樣一張臉孔而結緣,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兩人的迥異,卻在愛情這一問題上有著一致性,都是想獲得一份永恆的愛情,卻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傷害,都逃不過愛情的追逐。馬達是一開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愛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來他對愛情也是十分執著的,他始終相信牡丹不會死,尋找成為了他活著的唯一理由。

4、攝影師“我”
敘事者"我”應該不曾真正愛過,就算對美美也是,即使曾經有過愛情,也只有短暫的一刻,我們不斷看到美美出門的情景,然後他等待著她歸來。他無法完成馬達所做的種種,因為他不是馬達,他是個現實的愛情者,他知道他與美美的愛情是不會有結果的,所以他最終決定放棄。影片中的攝影師在結尾處推翻了自己在影片開始時所說過的話,美美問他:如果我走了,你會找我找到死嗎?他語氣不確定的回答:會的。但在結尾處美美終於走了的時候,攝影師對自己說:我將等待下一次的愛情降臨。這樣的四個人物形象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現實社會中的各型各態的人,四種人的四種個性與對愛情的不同態度是整個影片的客觀反映。反映現實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誠和純真。

電影分析

《蘇州河》劇照《蘇州河》劇照

許多影評盛譽,《蘇州河》中的搖晃鏡頭、第一人稱敘事的拍攝手法、兩段式劇情發展,還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慶森林》中以愛情故事反映時代風貌的味道,也因此婁燁有了“中國王家衛”的美譽。而另有影評指出,《蘇州河》中兩個面容相仿的少女,愛情與生命因機遇而交會,更宛如奇士勞斯基《薇若妮卡德雙重生命》的變奏版。下面就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部電影。

一、 結構
整部影片絕大部分是以“我”——一個攝影師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斷構成的。所以“我”的樣子至始至終沒有出現在影片中。《蘇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電影。這讓我聯想到了安東尼奧尼的《雲上的日子》,同樣是夾雜著導演的敘述,有時候,攝影機在記錄別人的故事,有時候,我們會成為故事的一部分。電影在導演的攝像鏡頭之下。影片的敘述者總是不緊不慢地敘述, “我的攝影機不撒謊”敘述者在電影開始便說明了.這樣的結構讓人感覺很乾淨、利落。

二、鏡頭
整部電影的色調是灰色的,膠片給人一種粗糙的顆粒感,鏡頭一直在晃動中展開,旁白敘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員的語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屬於《阿司匹林》那種的旁白電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機器拍的,所以,畫面的素質似乎不能太較真,有時,鏡頭的運動和節奏也有一點奇怪,但即使如此,畫面的震撼力,還是足夠。整部電影的畫面風格有一點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頭一開始那條長鏡頭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那不是透過鏡頭看一條河,那是透過一條河,看一座城市,和發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愛恨。

不合時宜地晃動,焦距得拉進和推遠,畫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實的表現出這個故事。 依舊搖晃的畫面,中長的鏡頭,機位跟近,特寫,他的鏡頭感覺與賈章柯導演的長鏡頭剛好有個對比。驚恐的男人的臉龐有著懺悔的表情,帶著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著不辨虛實嘲諷的目光。水花四濺,一切安靜了,成為過去。在主觀鏡頭的攝影機前,盡情傳達的特寫與剪影,成功烘托出兩個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極了日本怪誕攝影師荒木經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別是拍周迅的臉時,忽遠忽近,神情的變化和攝影角度的變化都為影片帶來了色彩,讓人不禁讚嘆攝影技術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節奏很快,跳躍性強,對白簡短而精煉,不拖泥帶水。粗糙畫面,晃動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著別人的同時也探究著自我。是窺視的姿勢,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在影片用攝影機記錄下在河面上諸多的景象,將鏡頭對準城市的低層,又是用非常紀實的拍法,這個段落給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後,鏡頭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這暴露了導演的意圖:蔞葉並無意在這座城市裡尋找一段歷史,一種真實,他所關心的,只是破敗的城市景觀下一個鏡像般的愛情故事。

最後,說說兩個自己感到特別震撼的鏡頭,一是牡丹從蘇州河的橋上脫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馬達掀開帷幕的一角看著美美梳妝打扮足有幾分鐘,兩個鏡頭都是一氣呵成拍攝的,婁燁的才華明白無誤地寫在了這兩個出手不凡的畫面上。

藝術風格

牡丹跑到蘇州河上的一座橋上,望著隨後跟來的馬達說,你敢騙我,我跳下去,信不信我變美人魚也會來找你的,馬達來不及阻止面前的牡丹,她已經縱身從橋上直跳了下去,隨後趕來的警察遍尋不到河水中牡丹的身影,馬達被判了幾年的牢獄。牡丹跑到蘇州河上的一座橋上,望著隨後跟來的馬達說,你敢騙我,我跳下去,信不信我變美人魚也會來找你的,馬達來不及阻止面前的牡丹,她已經縱身從橋上直跳了下去,隨後趕來的警察遍尋不到河水中牡丹的身影,馬達被判了幾年的牢獄。

影片建立了一個套層式的結構,兩組對應人物:牡丹/美美,馬達/“我”互相糾纏,使兩個文本錯綜地聯繫在一起。牡丹和馬達的愛情是故事中的故事,即虛擬中的虛擬,全然是一個美妙的童話。這個童話展示的是一種通俗劇的經典敘事。牡丹決絕的一跳給這個頗顯俗套的故事帶上了眩目的光環,而得到了在理想化愛情傳奇中必然要導向的升華。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這具有古典悲劇色彩的一幕被置於一座充滿現代工業氣味的鋼鐵拉索橋上,冰冷機械的建築物所指稱的物質化、理性的消費社會與牡丹不顧一切捍衛愛情純潔性的行為之間構成了某種衝突,只有高速攝影才增添了幾分抒情色彩。
2000年,婁燁憑藉影片《蘇州河》在國外各大電影節獲獎,同時,該片還入選了美國《時代》雜誌當年的十佳影片,雖然本片未能在國內公映,但它卻成為2000年中國盜版碟市場最為炙手可熱的電影。《蘇州河》之所以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要歸功於該片在敘事上的實驗性嘗試以及此種獨特敘事帶給觀眾的震撼性審美效果。
本論文旨在立足於該片的這一特徵,以迥異於從電影本文的故事性、情節性、哲理性等巨觀敘事要素入手的傳統研究套路,通過對更為接近電影本性的敘事時空、敘事視點、人物塑造、敘事結構、敘事環境等微觀敘事要素進行美學上的解剖,運用中國古典美學理論與西方近現代電影美學理論,探詢影片所具備的特殊價值與意義。
在對該片的敘事獨創、各敘事要素的美學特徵以及其敘事所具備的美學風格三大方面的分析研究中,該片在其敘事形式上具有獨創性,這種獨創性表現在紀錄性敘事與藝術性敘事相融合的敘事性質上以及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特徵的敘事類型上。大多數電影理論家幾乎眾口一詞地認定婁燁乃至第六代電影人是極具西方文化思想的創作群體,而我以《蘇州河》“如何講述”作為切入點,得出該電影本文是深深根植於東方美學傳統的。

《蘇州河》中國第六代學院派導演婁燁的《蘇州河》講述了一個城市邊緣的悲劇愛情故事,影片展現了對愛的執著和愛之意義的探討。該影片追求生存還原,將人從重重符號中釋放出來,裸露生命的本真狀態,是一部藝術性很強的電影。對於一部電影來說,語言和作者的世界觀同等重要,《蘇州河》的語言形式是表達其“世界觀”的中介。敏銳多元的鏡頭語言、語言特點上“反常規”的敘述形式以及哀傷精練的經典台詞是對這個悽美愛情故事的最好詮釋。
這部影片的風格。很多人看了此片,會想起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兩者都有相似之處。不過此片除此之外,還帶有一種別樣的特色,即受到了記錄片的很大影響。導演對鏡頭的處理顯得很生活化,而敘述的基調卻充滿了虛構和唯美的特性,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影片攝影和剪輯風格,在國產電影當中難得一見。周迅這個“天生的演員”一身分飾兩角,惹人憐愛,在片中大放光彩。
它是作為第六代導演婁燁“成長的煩惱”的傳達,鋪陳著轉型期的迷失和焦慮。在“擠壓似的鍛造車間中成長起來”的第六代,無疑是尷尬的一代。第五代沉重的寓言式寫作和形而上的理性思考顯然不適合他們,而更年輕的一輩則在主流或商業體制中迅速找到了定位或是形成了對世界更完整的看法。
第六代游離於體制之外,在無法扼制的青春自戀中堅持進行著狹隘的、零散化的成長經歷和個人體驗的敘說,躁動中含著困窘,憂鬱中帶有失望。然而在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掙扎後,他們的探索麵臨著主流機制、商業市場、藝術突破的三重考驗,過分沉溺於心靈自語已經制約了他們的電影生涯.
影片便描繪出一個充滿誘惑又無法擺脫匱乏、希望尚存又暗淡絕望的世俗社會,矛盾而又曖昧地書寫著導演落寞無奈的情懷。或許更殘忍一點,在人物設定上,牡丹/美美這一對中國版的薇洛妮卡完全褪去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和諧一體感,於統一中分裂,儼然對應於理想/現實兩個天差地別的世界。

《蘇州河》----劇情牡丹單純得近乎稚嫩,毫無防備之心的眼神中流溢出對生活得期待,清新樸素的打扮中透出一片小女孩式的天真爛漫,鮮紅的外套則表露出率真淳樸的熱情。而美美完全散發出風情萬種的成熟氣質,那眼神不再明澈,而是在戒備警惕中包含著疑慮冷漠,漫不經心中流露出悵然若失的茫然。
她們都是美人魚,但牡丹還保持了與原來的童話原型——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的一致,象徵著以超越性的純潔愛情,而在美美所處的高度物質社會中,商品拜物教已把它變成了一件可以用金錢換取的觀賞品,一個美麗的性符號,一則刺激消費欲望的活廣告。它所指稱的純真愛情已被抽離,只剩下令人唏噓不已的傳奇性被當作販賣的噱頭,置於交換價值的天平上換算成貨幣。
於是人們便大方地購買著廉價的感動和空洞的驚艷,因為他們消受不起真正的愛情,知道“一切都不會永遠”,只能自得其樂地在愛情的符碼中尋求一時的滿足。牡丹讓我們憶起了遭背叛的夢想,而美美則讓我們直面被忘卻的罪惡。美人魚位置的墜落宣告了一個少年時代的結束,失去的淨土從此無法找回。導演經歷著涉世過程中的身心裂變,他在一步一回頭的依戀中被壓制性地整合進世俗社會。
在震驚中體驗著原有價值體系的崩潰,隨之而來的是存在的危機和自我身份認同的焦慮。這種情緒投射在影片中的另一組對應人物馬達/“我”身上。如果說馬達在流浪中艱辛地尋找微薄的理想和救贖的可能,那么與他對應的“我”已經完全將自我放逐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心甘情願地沉淪在都市的浮華中。“我”似乎拒絕深入生活,寧願選擇做一個觀察者,但事實表明“我”仍然無可救藥地陷了進去。甚至到最後,“我”情不自禁地遐想著“如果美美沒走,也許我們會像以前一樣”。導演在影片中分裂成兩個形象,但他們之間的互相糾纏在幻滅的頹敗感中點染出幾絲期許。
此外,影片還有一些細節,頗為耐人尋味。如牡丹初見馬達,指著機車說,我坐哪啊?這話說明她想坐馬達的前面。但馬達說讓她坐前面時,她又有意地要坐到後面去。這是牡丹的第一種出場,但給觀眾留下的印象還是很深的。再如美美看到馬達和牡丹的屍體時特別震驚,因為她一直以為,馬達在撒謊,他所謂的愛情只是在騙人,這其實也表露了導演的一種矛盾心態。既從理智上不相信這種過於理想化的愛情,可又忍不住希望它能成為現實。如影片的故事發生在蘇州河畔,但裡面的人物、情節、環境卻找不出多少當今上海的影子(除了那座東方明珠電視塔外),而充滿了個人的審美情趣。

《蘇州河》用它華美而獨具特色的影象給我們講述了兩段愛情故事,一個因為傷害而導致不懈地尋找,一個因為尋找而終將造成傷害,彼此因為對方的存在而注定著自己的失敗。影片沒有告訴我們愛情是什麼,它只能告訴我們愛情有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向愛情發問,影片的豐富性在於每個人都能在內心裡得出自己的答案。

幕後製作

《蘇州河》劇照《蘇州河》劇照

關於演員和導演
蘇州河的美人魚:周迅,在“人間四月天”里,扮演徐志摩的心靈知交—林徽音 的周迅,將在電影《蘇州河》中展現出另外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情。

周迅出生於杭州,在杭州藝術學院修習舞蹈,十五歲時就因出眾的容貌與靈氣 ,獲選參與電視劇的演出。不過真正讓周迅得以成名的,卻是去年她在“人間 四月天”里演出林徽音,才女的氣質與淚漣漣的模樣,打動了觀眾們的心,因 此迅速地由台灣紅回大陸,更在今年一舉奪得金鷹獎(大陸電視界最高榮譽) 最佳女演員的殊榮。除此之外,她首部主演的電影《蘇州河》不僅為她在巴黎 影展拿下另一座最佳女演員獎,更在香港贏得了絕佳的票房成績,讓周迅成為 炙手可熱的明星,與趙薇、章子怡、徐靜蕾三位女明星,被傳媒譽為“大陸四 小旦”。

《蘇州河》是周迅第一部挑大樑演出的電影,也是她第一次與第六代年輕導演合作的作品。對於這個故事,周迅非常喜愛,“它本身的對白很少,是靠感覺上的溝通,我就很喜歡這種交流”。而對於要同時扮演兩個角色,由於導演給予的自由度極大,也讓周迅有了能隨心所欲的表演機會,“演繹《蘇州河》這部電影的角色,只是憑著一種感覺,生活中你不會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吧!”。周迅自認不是學戲劇出身,因此她的表演不是學院派的那一套,而是比較自然、著重感覺。“其實兩個角色也可被想像為一個人的兩面,分不開的。”周迅說。
關於導演:
蘇州河的掌舵手:婁燁,年僅35歲的婁燁,出生於上海,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 ,拍攝了不少短片,也擔任多部電影的監製與編劇。不到30歲,他便得以拍攝 第一部劇情片《周末情人》,這部作品得到了德國曼海姆—海德堡影展法斯賓 達最佳導演獎,讓他在國際影壇中嶄露頭角。96年他的《危情少女》在美國UC LA影展放映,同樣也頗得好評。而後,他在德國資金與影展單位的支持下,以 獨立製片的模式,拍攝了《蘇州河》,而這部影片果然也在眾人的期望下,成 就斐然,先是奪得鹿特丹影展最佳影片金虎獎,而後又在巴黎國際電影節中拿 下最佳影片與女主角,讓婁燁成為張元之後另一位具國際知名度的第六代導演 。

許多影評盛譽,《蘇州河》中的搖晃鏡頭、第一人稱敘事的拍攝手法、兩段式劇情發展,還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慶森林》中以愛情故事反映時代風貌的味道,也因此婁燁有了“中國王家衛”的美譽。而另有影評指出,《蘇州河》中兩個面容相仿的少女,愛情與生命因機遇而交會,更宛如奇士勞斯基《雙面薇若妮那》的變奏版。對於婁燁來說,拍攝一部關於上海以及蘇州河的電影,一直是他的心愿。“每個城市,就像每個人一樣,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有各式各樣的面貌。上海有八百萬的人口,它是處於一個不斷變動的文化之中,唯一不變的是蘇州河 ,她哺育著這個城市,她是這個城市的源頭活血。”婁燁說,“對我而言,當 你直接望著她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你童年時的老朋友,以及一個你從小長大其 中的城市風貌。而你的生命軌跡,會隨著河水在你面前流過。”

關於旁白

《蘇州河》劇情《蘇州河》劇情

如果我走了,你會找我嗎?

會一直找嗎?

會找到死嗎?
會呀
你騙人,這樣的事情只有愛情故事裡才會有

我是牡丹,我爸爸是做生意的,他販賣一種特別的俄羅斯伏特加酒很賺錢。每隔一段時間他會把我送到姑姑家住幾天。那天,一個騎著機車的人來接我,我坐在他身後,抱著他的腰,我讓他把車開得快一點,這樣太慢了沒勁,於是他加快速度,風呼呼地在我耳邊吹著,我很開心。車停下,他俯下身,幫我捆鞋帶,我看著他的臉,他長得很好看。每次他送我去姑姑家之前,我會特意讓他繞路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可以久一些。我有一個心愛的玩具,一個美人魚的娃娃,我走到哪都帶著她,是我生日他送給我的禮物,對了,他叫馬達。我偷著從家裡拿了一拿酒,我們一起喝了,然後我讓他帶我去他家裡,我抱著他不願分開,我不再孤獨。我喜歡他。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一陣子他突然不理我了,也不接我的電話。一天下著大雨,我拿著酒衝去他家裡,他幫我擦乾,卻表情冷漠。我大口地喝著酒,我醉了他就會把我留下來。

有一天他來找我,我真高興。他把我帶到一個空蕩蕩的屋子裡,不讓我接近他,只讓我坐著。我忍著淚看著他,他的眼睛望著窗外不看我。我站著來擁抱他,他卻用力地把我推到沙發上,他表情冷漠好像換了一個人。電話響了,馬達讓我接電話,讓我唱歌,我知道什麼事情發生了,但我不相信這是真的。馬達的同夥從我爸爸那裡拿到了45萬塊錢,我真便宜!我含著淚對馬達喊道。我衝到馬路上,他在我後邊緊緊追趕,但是太晚了,我的心在滴著血。我跑到蘇州河的橋上,我對他說,我一定會變成美人魚回來找你的。說完我一躍而下……

我是美美,我在一家酒吧工作,扮成一條美人魚的樣子表演。一天,一個男人闖進化妝室說他認識我,真好笑,這種人我見的多了。我拿起酒杯潑了他一臉的酒,他的眼睛眨了眨說,我沒騙你,很久以前我認識你,你那時叫牡丹。就這樣我們認識了,他跟我講了很多牡丹的故事,兩隻小辮子,紅色運動服,黑鞋,黑褲子,背著黑包,身上喜歡貼牡丹花的文身。後來他和別人綁架了她,第二天早上把她放了,然後她就跑到了一個橋上跳下去了。出獄後,他不相信她死了,一直在到處找她,然後遇到了我。我給他看我腿上貼的牡丹花的圖案,問他我是他的牡丹嗎?為了接近我,馬達編造出這個故事,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什麼美人魚,也不相信馬達和所謂牡丹的愛情。

我的攝影師的男朋友知道我和馬達在一起,他找酒巴的人打了馬達。感情的開始和結束都不需要什麼理由,於是我離開了他。我不屬於任何人。但馬達跟別人不一樣,他有理由繼續尋找牡丹。直到有一天,天上下著大雨,碼頭上,馬達和牡丹的遺體並排著躺在一起,她長得我和一模一樣。我才知道他沒有騙我,從一開始就沒有騙過我。我在傾盆大雨大雨中哭嚎,這不是真的!馬達終於找到了牡丹,一場相聚後的痛飲他們的車衝進蘇州河底。為什麼美好的都只是童話,沒有結局的童話,一個泡沫。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灰色的蘇州河緩緩的流,蘇州河上的每一個船工都說自己看到過河裡的那條美人魚。我回到了攝影師身邊,一切好象都沒有發生過。你來找我吧。給他留下這個字條,我走了……

評價

《蘇州河》劇照《蘇州河》劇照

中國大陸需要一位導演把中國的城市展現給西方人看。不只是第5代的大量農村畸形的愛情故事,文革帶來的人民生活的千瘡百孔。城市,還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婁燁說,城市像人一樣總被各種各樣好看的衣服打扮著,而他關心的是衣服下面的東西——身體,還有血脈。蘇州河是上海血脈
周迅扮演了兩個女孩——妖艷嫵媚的美美和純真甜美的牡丹。兩類截然不同性格的女孩,都成為馬達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好象張愛玲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一樣,一個男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這樣兩個。紅玫瑰熱烈,白玫瑰純潔。馬達從美美那找到了性,從牡丹那找到了愛,最後還是和他的愛在一起了。
美美和牡丹是同一個人,不可分離的,就像性和愛一樣,要始終在一起。也許那只是一個人的雙面性格,一個人分裂的兩面。婁燁對人的兩面性無能為力,也許用“從不撒謊”的攝影機才能表現出來把吧。線索是兩條愛情主線——美美和攝影師的“現實”的愛情——“我們是現在就分呢,還是等做愛以後?”典型的快餐式。沒有承諾,一人走後,沒有尋找的;牡丹和馬達的“童話”式的愛情。其間也許還夾雜著美美和攝影師的一段吧。
片子是淡淡的黃色調,有著我喜歡的記錄片的味道。整個色調讓人一改往日對上海那種燈紅酒綠的印象,覺得還是蠻懷舊的城市,還有著古樸的韻味。就連美美在霓虹燈映照下的夜上海閒逛的那一段,也沒給人以浮躁的感覺,相反雖然美美穿著紅衣綠裙很蠱惑的衣服,給人的卻只是一絲曖昧而已。畢竟,黃色還是暖暖的顏色,給人的是一定的溫暖。就好象請請流過心頭上的蘇州河。
看了影片之後讓人想起了《百年孤獨》。那部虛幻和現實相結合的拉丁美洲的代表文學作品。也許就是那種亦真亦假的情調給人以模糊曖昧的感覺,讓人身不由己的感動。婁燁也說作為影片的第一個觀眾,他已經被打動了。這是個很“自私”的導演,不會想太多別人喜不喜歡,蠻個性的,但也許電影就是很個性的東西把。“晃”的鏡頭在裡面很多,以至很多人乍一看誤認為是王家衛的片子。婁燁笑著解釋說是窮的搖晃。沒錢租三腳架,雖然再三讓攝影師一定要拿穩了,但“力不從心”卻給了這片子獨特的韻味,達到了“無心插柳”的效果。晃動的鏡頭中有閃爍的燈光,有流動的人群,有豪華的高樓建築,有平緩彎曲的蘇州河,還有脆弱的愛情。

《蘇州河》-----劇情最大的意象是“女人似水”。看來能解釋為“發生在水邊的故事”不只是《水滸》。《蘇州河》講了有關於兩個女人的故事。她們就好像水一樣。嫵媚,動人,漂流,不定。而發生在河邊的愛情也不知會隨著河流漂向哪個方向。
“美人魚”的出現讓人更加堅信這世界上還有童話。《海的女兒》中,當太陽升起來,陽光撒滿海面時,小美人魚變成了氣泡,蒸發在空氣中,也許水蒸氣會包圍著王子,那樣豈不是一直在一起了?這也算是一種幸福嗎?牡丹比童話里的美人魚幸福,她和愛的人死在了一起,真正的天長地久只有通過死亡來實現。還好,對於生的人,我們不必痛苦,因為死只是生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婁燁刻意安排了小美人魚這樣的造型,是在暗示西方文化已經不知不覺的侵入了我們的生活,受著西方的文化滲透。
最愛是音樂。配樂不是很複雜,但恰倒好處,及時地烘托出劇情及變化發展。有電子樂的動感節奏,有搖滾樂的頹廢氣氛,有抒情樂的鬆弛渲染。但是這是沒法出原聲帶的音樂,因為必須要和故事結合起來,音樂才有足夠打動人的力量。與趙季平的悲愴淒涼不同,這有的是撩人心的感動,能感受到眼淚的溫暖。
喜歡裡面的聲音。周迅粗粗的但極具磁性的嗓音,演美美多份滄桑,演牡丹則顯的可愛。賈宏生的北京腔調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儘管有人批評說講述上海的故事主人公為什麼要用北京話,但就是好聽呀。婁燁的聲音也好,就像慢慢講述整個故事的攝影師,作為一個旁觀者,他的聲音和他的講述一樣清晰透徹。語調中流露出的那種淡淡的無所謂態度讓人很著迷。
婁燁稱讚周迅是“天生的演員”。非常欣賞這個有點精靈古怪的女孩子。僅看最後一段美美看見兩人屍體回頭時那眼神,你會知道什麼叫演技
正如導演婁燁所說:“每個城市,就像每個人一樣,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有各式各樣的面貌。上海有八百萬的人口,它是處於一個不斷變動的文化之中,唯一不變的是蘇州河 ,她哺育著這個城市,她是這個城市的源頭活血。對我而言,當你直接望著她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你童年時的老朋友,以及一個你從小長大其 中的城市風貌。而你的生命軌跡,會隨著河水在你面前流過。”
《蘇州河》,骨子裡透出性感味,洞悉一切的氣質,離奇故事,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糾結華麗詭異無比的鏡頭,引人入勝的旁白.
從叛逆的天藍色指甲油到性感的翠綠超短裙,從野牛草的沃特伽酒到舊哈雷,從牡丹的麻花辮子到美人魚的金色假髮,電影裡的蘇州河在蛻變,就好像美美和牡丹,似是而非。“我”也在改變,從開頭的“我會一直找你”到劇終的“寧願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愛情”——或許這才是他真實的想法吧。
感性地評價,《蘇州河》是傑作。台詞摘自日記,可見這片子對人觸動很大,連台詞都給記錄下來了。已經是好久前看的片子了。

本片獲得 鹿特丹影展最佳影片,巴黎影展最佳女主角、評審團大獎。

獲獎情況

《蘇州河》在2000年獲得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TIGERAWARDK),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GRANDPRIZE)“最佳女演員”獎(周迅)。維也納國際電影節大獎(FIRESCIPRIZE),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大獎(GRANDPRIZE)。入選美國《時代》雜誌2000年十佳影片。

相關新聞

《蘇州河》《蘇州河》

2010年7月5日下午6時許,男演員賈宏聲在北京墜樓身亡。記者趕至朝陽區安苑北里調查得知,賈宏聲從小區其中一幢樓的7層墜下,落地時砸中一輛停在地面的黑色轎車,轎車的後備箱被砸毀。目前現場已經被封鎖,警方正展開調查。據與其同樓居住的目擊者稱,昨日上午賈宏聲曾與父母在電梯處發生激烈爭執。事發當時聽到一聲巨響,隨即樓下聚集數百位圍觀民眾,趕到現場的賈宏聲父親痛哭不已。

賈宏聲,生於1967年,戲劇世家,198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要起點,和鞏俐是同班同學。1987年主演電影《夏日的期待》,初識張楊。1989年中戲畢業,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1990年,他陸續完成電影《銀蛇謀殺案》《北京你早》,成為那個年代最受矚目、最具偶像氣質的青年男演員。然而之後他卻陷入毒品深淵,受毒品其害性情大變。1995年他住進精神病院,治療幻視幻聽的病症並開始戒毒。3年後,當蟄伏許久的賈宏聲與周迅合作電影《蘇州河》再度回歸娛樂圈時,他的表演得到了肯定。2000年拍攝電影《昨天》,賈宏聲和他父母、張楊等人親自出演,影片受到廣泛關注。
他與周迅曾有一段情
在電影《蘇州河》中,周迅和賈宏聲扮演的是一對情侶,而在銀幕下,兩人也因該片結緣。應該說,周迅的星途,離不開賈宏聲的幫助。周迅被大家所熟悉的成名之作《大明宮詞》,就是賈宏聲向製片人李小婉推薦的。周迅本人也是抓住難得的機會,獲得導演的首肯。之後,李少紅和李小婉不僅將最容易出彩的少年太平公主的角色給了周迅,而且還簽下契約。從此,周迅陸續接拍了《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戀愛中的寶貝》等作品,現在已經是實力和口碑並重的一線女星。而賈宏聲的演藝生涯卻一直平平,在電影《昨天》之後,他幾乎沒有任何作品面世。如果按照很功利的角度看,似乎周迅拜賈宏聲所賜,兩個人的星途大有不同。但是賈宏聲卻不以為然,他對記者說:“那是屬於她的機會,我從來沒有錯過屬於我的機會。”
好友張楊大呼震驚
導演張楊是賈宏聲的校友、好友,而且曾以賈宏聲戒毒經歷拍攝過電影《昨天》。昨日下午張楊接到記者電話時剛從外地返京,他連忙反問記者此事是否屬實,然後說:“這真是太震驚了,一個月前我還和他們家一起吃飯呢。”張楊回憶,一個月前的飯局他和賈宏聲聊得很愉快,還談到出來拍電影的事情。當時賈宏聲的情緒相當平靜,絲毫看不出來任何有自殺的傾向:“我真是沒想到,我先向他的親友了解一下情況再說吧。”

1990年後禁片不完全目錄

賈宏聲作品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