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概述
片名:《戰爭目光》
片長:23集
監製:武鴻儒、李森池、何振虎、柳江南、胡然、張俊山、高彩鳳、劉金柱、施方平
總製片人:馮剛
導演:桑華
主要演員:王強飾江永良、楊樹泉飾郭長慶、徐洪浩飾徐光輝、李欣凌飾周曉紅、翟萬臣飾羅懷中、張雅欣飾田夢虹
劇情梗概
作為一部現實軍事題材的長篇電視劇,它的最大亮點是首次全景式向觀眾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最真實形態,對以往同類劇目的誤導視聽進行了撥亂反正,通過栩栩如生的軍人形象和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告訴觀眾信息化是決定未來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同時提出,國家愈發展,安全問題就愈突出,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利益,必須重視全民大國防建設的深刻命題。
江海軍區為檢驗鳳凰山部隊的信息戰裝備鐵馬系統,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紅藍軍對抗演習,然而演習一開始就變了味,部隊為了展示自己的風貌和氣勢而不顧實戰要求公開大規模集結,造聲勢,搞場面,製造硝煙瀰漫氛圍,把一場實戰演習變成了表演。同時在演習中,由於鐵馬系統存在致命漏洞,而被一顆來自太空的不明國籍衛星偵察、干擾和監測,在這關鍵時刻本劇主人公、軍區研究員江永良挺身而出提出終止演習的建議,並在考評會上對演習提出了尖銳的抨擊。
他指出現代戰爭是一場高在太空不見硝煙的對決,誰能首先完成對對方的信息占有、干擾、欺騙直至控制,誰將贏得戰爭;我們必須從傳統戰爭的思維中掙脫出來,認清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的形勢,建立起一種大太空思維。江永良的話引起了軍區參謀長羅懷中等人的思考,也引發了他與郭長慶之間的矛盾。
江永良是個孤兒,在郭長慶的提攜培養下,經過軍事學院深造,成為一名現代軍人,他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前瞻目光,視鳳凰山為家,視郭長慶為兄長、恩人。當江永良帶著自己設計的千手觀音系統回到鳳凰山擔任參謀長時,由演習引發的矛盾以及他與郭長慶伴著深厚感情、由意識和眼光不同而發生的種種衝突交織在一起逐漸展開。尤其是江永良不顧郭長慶等人反對堅持撤消作訓科的舉動終於使矛盾白熱化,趁此時作訓科長張玉林突然發難,提出結合著實兵演習由千手觀音系統和鐵馬系統進行一次電子對抗對決,想藉此攻敗江永良。
對抗對決的結果出人意料,由於鐵馬系統合作方興華集團副總田夢虹的出手,千手觀音系統被癱瘓;然而由於江永良提前準備了應急預案,徐光輝、周曉紅這兩個江永良的鐵桿追隨者,帶領著一個種菜連隊用電子欺騙方式將對方的王牌連隊,引入飛彈打擊區予以全軍覆沒!按說郭長慶、張玉林等在事實面前應該醒悟到什麼,然而沒有。
在困頓中躑躅的江永良終於在貝明珠犧牲的打擊下,在恩師吳征的臨終告誡下,掙脫了情感的束縛,為了鳳凰山的未來而向軍區提交了自己要取代郭長慶當司令的報告!這種特立獨行的舉動,使得雙方矛盾達到了最高潮。
正在江永良陷入孤立之際,他的死對頭田夢虹卻對他有了好感,開始與他合作;而與此同時江永良也在羅懷中點撥下,對如何在新時期與民營企業合作以及如何重建全民大國防有了新認識。一次田夢虹出國為千手觀音採購設備時,趕上阿什卡布暴亂,受困於賓館待救,江永良運用軍人的穎智、才能和勇氣在使館的協助下對田夢虹實施了成功的遠程營救,兩人的情感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全劇的結尾是一場精彩紛呈、實戰模擬的城市攻堅戰:一場信息戰條件下的未來戰爭爆發了,我某濱海城市突然遭到入侵,對方利用電子技術切斷了供水供電乃至通訊系統,整座城市轉瞬陷入癱瘓,面臨著飛彈的精確打擊,然而,就在市民們茫然無措之際,一支已經具備了全新思維和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的人民軍隊迅即組織起全面反擊,直至一舉擊潰了來犯之敵!郭長慶終於醒悟,主動申請辭去司令員職務去軍事學院學習,並鄭重向軍區推薦,請江永良來接替他。
人物簡介
江永良
:三十多歲,鳳凰山訓練基地參謀長,上校,碩士,曾在軍事院校和作戰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博學多才,眼光開闊,新一代知識型軍官的典型代表。神童出身,有超一流的智慧型、健全的品格和強有力的學習與工作能力,也有與此相關的副產品:單純、自信、高傲、不屑於開展一些必要的公共關係、有時過於輕信、輕易地寬恕別人的錯誤。對國家和軍隊的強盛,有強烈的使命感、有職業的激情和事業的衝動。精力旺盛,不知疲倦。浪漫多情,機智敏感、有詩人的氣質,很容易為情為愛而痛苦。江永良、周曉紅等人的到來,標誌著知識分子精英已開始直接進入到了信息戰部隊、直面部隊的現代化建設。郭長慶:四十多歲,鳳凰山訓練基地司令員,大校。思想和知識結構都屬於前一代軍官。雖頗有心計,看上去卻傳統樸素、熱情粗獷、忠厚誠懇。表里不一,善於用堂皇的言辭掩飾自己自私的心理。言辭雖不華麗,卻往往能擊中要害。同各方面關係都很好,上級下級很多人都喜歡他,也很會籠絡人心,經常主動給幹部報個發票、發個補貼什麼的。善於持家理財,是一個好管家。有很強的權力欲。事無巨細,喜歡全都抓在自己手裡。其實並不真的對國家與軍隊有多少責任感,更大程度上這只是他的工作。他的事業和理想就是當官、當更大的官。如果不利已,則不損人,這是他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看不破這點的人往往會以為他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雖然擔任多年軍事幹部,軍事素養並不高,比較前衛的軍事科技知識更是知之甚少。
徐光輝
:二十七八歲,地方大學畢業後入伍,鳳凰山訓練基地參謀,後為六連指導員,上尉。在軍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他算得上是一個天才。所以即便已經不是參謀,機關還常常要抽他去幫忙。聰明頑皮,本質純潔善良,對富國強兵有一種本能的熱情。他不喜歡走別人走過的路,不喜歡千篇一律的重複,總想弄出點新鮮的東西來。但是創新者得到的評價,從來都是毀譽參半,有時甚至會截然相反。爭強好勝,卻又表現為喜劇方式。他常常會把嚴肅的事情變成喜劇,這是因為他自信自己對事物有充分的駕馭能力,而這往往又會被上級視為富有叛逆色彩。他幻想獲得古典情愛,對送到跟前的雖然不錯但是卻不夠古典的愛情表現得有些提不起精神。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古典情愛實際上已經比珍稀動物還要稀少了。江永良十分喜歡他,視其為好友。羅懷中
:五十來歲,中將,江海軍區參謀長。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投入到了所從事的事業中,並在其中忘我地工作。在羅懷中這裡,個人與軍隊已血肉交融,分不出彼此。他既受到過軍隊經典文化的薰陶,又是第一批感受西風漸入者。融和兩者之後,形成傳統的外殼,現代的核心。他是恢復聯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學幾年,對他的影響甚為深遠,使他擺脫了落後保守的思維體系的約束,能夠用新的眼光和思想來認識問題。而仁途的順利,使之越加注意拘束自我,隱隱有傳統仕大夫報效君恩的思想。他在內心深處時時告誡自己不要有那種暴發戶式的得意忘形和志得意滿之態。因此他把個人生活,降到了最次要的地步。他樸素、誠懇。大氣,豪爽。羅懷中的豪爽是天性的豪爽。表現出來時,不帶一點誇張。他謹言慎行,但卻並沒有約束他敢於衝浪的個性。說到底,他並不把官階看得無比重要。來得容易去得容易,如果有值得為之付出的代價,他會毫不猶豫。以他的經歷和在他的位置上,他形成了一種全局感。江永良對現代化的焦慮在羅懷中這裡,是一步一個腳印。曹天心
:三十多歲,鳳凰山訓練基地政委,大校。曾在高級軍事機關和軍事院校工作多年,有很高的軍事素養。學習方面有高度自覺性,故修養良好。謹慎細密,慮事周詳,是那種身處機關日久、深知官場行規的人。雖不屑流俗,卻十分尊重此道。工作能力很強,工作方法、組織能力、宣傳能力、公關能力都臻於化境。對國家、軍隊、事業抱有很高的熱情,但一般不願意公開流露。通常情況下他按行規處理問題,關鍵時刻卻能以良知鑑別是非,是一個靠得住的朋友。曹天心孔令光
:三十來歲,空軍特技飛行大隊大隊長,中校。為人處世,滿腔熱情。心思簡單,不築城府。從小在軍營中長大,對別人的眼光和別人的心思一點也不敏感。但是自尊心又很強,很容易受到傷害。無論對軍官職業還是對情愛,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不留一點退步的餘地。
唐向風
董鐵中
:近三十歲,上尉,鳳凰山訓練基地四連連長。他是一名稱職的優秀連長,身上具有職業軍官的許多特點,特別是關於“兵不厭怍”這一點。高大威猛的職業軍官要是狡詐起來,那肯定是難纏的對手。但是軍官職業的狡詐與和為人的寬厚,並不是一對矛盾。在由機械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型的過程中,他稍稍有點不適應,但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的步伐。
張玉林
:三十來歲,鳳凰山訓練基地戰勤參謀,中校,曾長期負責生產經營方面的工作。從本質上講,他從來就不是一名職業軍官。他對商業活動要更感興趣,他特別善於藉助軍隊這張虎皮來謀取利益。但對商人的經營之道他也只是一知半解,軍營里這樣的軍官算得上是一種類型。不過多年的軍營生活已經對他的思維習慣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所以在最後關頭,他選擇了一種屬於軍人的方式。這才更讓人同情和嗟嘆。
劉田居
:三十多歲,軍區海協處處長。江永良的好友。豪放。兵痞之味極濃。
田夢虹
:女,二十七、八歲,深藍藥業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她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女性:美麗、聰明、通曉並能熟練運用流行的美學原則、高學歷、高尚職業、自由灑脫、崇尚自然,所謂“白領麗人”指的就是她這樣一群人。她們這群人有個特點:不太接受傳統的文化積澱的影響——不管這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比如她們不在意前面二十年軍官地位的一落千丈,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來給予具體的定位——這判斷絕不是超脫世俗的,它完全在流行美學的框架內、也就是充分運用了世俗的標準——因而這種判斷才是客觀的和準確的。她對軍官們的興趣,標示著軍官這一職業的社會地位與八、九十年代相比,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軍官形象再不是從前那種堅硬的、貧困的、缺少人間煙火氣的模式化的男人,軍官、特別是駐城市部隊的軍官在她們的眼光里,已經有了點歐美那邊軍官們的味道了——良好的教養、健康的身體、幽默的談吐、自給有餘的經濟能力---這一點特別重要。這其實是一種觀念上的革命性變化。當然,作為個體,她不是個世俗的女性,她浪漫、優雅、願意為愛情而獻身,她的出身背景上雖然沒有一點軍隊的因素,但是她很喜歡軍隊以及與軍隊有關的事物,這對軍官們來說,是一個很可愛的特點。雖然浪漫灑脫,但是卻感情專注。
周曉紅:女,三十來歲,中校,鳳凰山訓練基地戰研室主任,博士。徐光輝的女友。她比徐光輝大一兩歲,高中沒畢業就考入軍事院校,從本科讀到博士,所以就比先當兵後上院校的徐光輝的軍銜高了不少。這讓驕傲的徐光輝感到尷尬。她屬於那種特別能幹的事業型女人,雷厲風行、有條不紊、堅忍不拔、視情愛為能力的一部分,羞答答的小女人作派在她這裡一絲一毫也找不到。同男人相處時,她雖貴為女子,卻一點不成障礙,想占她便宜的男人沒有不落荒而逃的。在聽過看過經歷過許多情愛故事後,她在這方面的想法實際而又成熟,所以她才鎖定了徐光輝。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在徐光輝面前,有時也會降低了姿態,以滿足一個上尉那顆虛榮的心。
貝明珠
:女,二十三、四歲,中尉,鳳凰山訓練基地軍械技師。美麗、可愛、純潔,善良、敬業。郭長慶:46歲,大校,鳳凰山基地政委,後為司令。
孔令光:32歲,上校,原為空軍某飛行大隊大隊長,後為空軍特勤旅副旅長
袁高:28歲,上尉,地方博士入伍,後為鳳凰山基地參謀。
張玉林:40歲,中校,原為鳳凰山基地作訓科科長,後為聯勤部副部長。
吳征:56歲,少將,軍事學院院長。
魏總:50歲,黃河集團老總。
盧曉奇:24歲,少尉,鳳凰山基地六連排長。
六連文書:19歲,戰士。
陽安夏:28歲,地方博士入伍。
魏新:45歲,軍區機關二級部副部長。
王亞萍:42歲,郭長慶之妻,轉業後至黃河集團。
徐母:50多歲,醫生,徐光輝之母。
導演闡述
敘事本體
強調觀念的更新,完成全新的從“軍事本體”層面到“創作本體”層面的全面複合。什麼是真正的“信息戰”,部隊怎樣才能完成好從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成功轉型,是本劇在“軍事本體”層面上探討的課題。以往電視劇中的“紅藍”軍對抗都是從傳統的機械化、半機械化的部隊中沿襲下來的演習模式,同時也是思維模式。從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指揮員雖然已經意識到了信息在戰爭中的重要位置,但是其中很多人都自覺不自覺的把信息理解為戰爭中的情報功能,或者說還是當作自己做出決斷、發出指令的輔助工具。那種流行的“紅藍”軍對抗貌似時髦熱鬧,實際上卻只不過是一種打著信息戰名號下的情報對抗,演習也不過是自娛自樂式的花拳繡腿的表演,而通常在電視劇的“創作本體”的層面中,人們也有意無意的把這些看起來熱鬧的場面去做為創作的本體了,所謂“演習片”的誕生,大體與此思維模式相關。這些影視劇也通常把“紅藍”軍對抗放在前景,貫穿始終,把人物放在演習之中,“演習”的成敗和矛盾也是“人物”的成敗和矛盾,不難看出“紅藍”軍對抗的模式也在左右著影視劇敘述的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軍事本體”到“創作本體”的某種複合。但是,這個戲,是觀念之爭,是觀念的交鋒,而交鋒的焦點就在於如何把機械化、半機械化的演習“場面”轉化為真正的信息戰。因此,從“創作本體”的角度上看,要摒棄“場面”,在敘事的層面上把故事放在整個新軍事變革的大背景中去寫,而不能放在局部的演習中。全劇除了最後一場以信息戰為背景的“城市攻防戰”以外,本劇只安排一次小型演習。兩個連隊的互相較量,演習實際上也是觀念的較量,演習不是背景,只是情節。要把人物放在前景來,並且放大、放大、再放大!並通過人物去強調軍人的職業感和執著精神,讓全片充滿著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影片的敘述基調應該是令人盪氣迴腸的,蘊含著軍人一腔赤誠的悲壯美!
塑造人物
電視劇成功的前題就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這部戲主要反映的就是在當前新的軍事變革的形勢下,人的思想、人的觀念。因此,全力打造一個和塑造一個全新的人物形象是本劇最最重要的課題。本劇中,主要人物江永良、郭長慶是一個矛盾體,他們之間的交鋒是意識、思想和觀念上的交鋒,具有典型意義。塑造好了這兩個人的關係和形象,影片就會取得成功。
首先談江永良。他做為這個劇的主要角色,是本劇要著力刻畫好的。在他的身上,注入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要有職業的激情和事業的衝動,他博學多才,眼界開闊,是新一代“知識型”軍官的代表。
做為江永良的對立面人物郭長慶,決不能去把他當做一個批判的對象去塑造,而一定要把他塑造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越樸實、越忠厚、越誠懇,就越利於深化主題。面對新軍事變革,屬於他那一代人的知識結構,從客觀上講已經是不能適應和勝任的,但是,他勤奮好學,利用一切時間去補習電腦知識,嘗試著去追上江永良的腳步。對於江永良“爭官”的挑戰,雖然也大失所望,惱羞成怒,但仍能“大度”的面對,當工作組調查江永良犯的“錯誤”時,他可以“仗義”的承擔下來,當自己真正意識到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時候,為了大局也能虛心的坐下來請教。在他身上,讓人不禁想到,為什麼一個“好人”卻恰恰成為他那么熱愛的、甚至為之獻身的事業的“絆腳石”呢?他的悲劇相信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的思考。
媒體報導
《戰爭目光》央視開播 另類軍旅劇正面突圍
央視八套推出的一部展示現代化電子戰的軍事題材劇《戰爭目光》。在《亮劍》、《士兵突擊》(blog)等軍事題材劇大熱之後,《戰爭目光》又靠什麼來吸引觀眾呢?導演桑華透露,“早在拍攝之初,我就給自己下了死命令——不僅要‘知難而上’,而且要‘正面突圍’。因為這部劇不同於以往作品,它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反映‘軍事本體’,全面、正面講述我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現代化、信息化轉型的故事。”
桑華介紹,以往作品對未來信息戰的具體形象基本上都是通過對話和台詞來闡述的,而他們是用畫面呈現給觀眾。“我們借鑑美國大片的經驗,將這些難於表現的軍事術語、名詞,融於形象的視覺畫面之中。在劇中,觀眾很少能看到被以往軍事劇當作招牌的‘紅藍’軍對抗演習戲,真正的演習場面僅出現在片頭與片尾兩次。”
相關評論
在京舉行的電視劇《戰爭目光》研討會上,專家認為,該劇在軍事題材電視劇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丹彥說,《戰爭目光》首次全景式地向觀眾展示了信息戰最真實的狀態,通過栩栩如生的軍人形象塑造和驚心動魄的戰事情節演繹,向觀眾傳達出信息是如何決定戰爭成敗的命題,同時提出中國必須重建全民大國防意識的命題。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說,《戰爭目光》在某種意義上已超越了軍事題材本身,進入到當代社會關於中華民族生死攸關問題的思考層面。“它引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課題,這就是在當今社會,中華民族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文化眼光?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在大國防概念中,民族的文化軟實力該如何構建?”
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策劃部研究室主任張東認為,該劇大膽、貼近地反映出部隊中的現實矛盾,體現出藝術家的創作勇氣,如涉及部隊的體制改革問題,上下級的關係和矛盾,新舊觀念的衝突等。而且在表現這些問題時,既切中時弊,又分寸把握得當,實屬難得。空軍指揮學院戰略研究室研究員戴旭認為,該劇對信息化戰爭準確、到位的理解,使其在軍事題材電視劇中具有了“里程碑意義”。
軍旅題材影視作品
軍旅題材的電影電視曾“你方唱罷我登場”,軍“火”燒出了一片激情歲月。這些影視劇演繹了一曲曲壯麗雄奇的軍歌,為廣大民眾塑造了一代代威武文明的軍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