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科戰爭

查科戰爭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爭雙方都認為享有北查科主權。該地區發現石油後,兩國爭議更加激烈。南美太平洋戰爭後,玻利維亞失去太平洋出海口,迫切要求通過北查科經巴拉圭河、巴拉那河,勾通與大西洋的聯繫。1922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取得在玻利維亞開採和冶鍊石油的權利。但其產品只能經由巴拉圭和巴西口岸才能輸出。而巴拉圭在英國和阿根廷的支持下,對玻利維亞石油過境徵收高額關稅,並不準玻利維亞鋪設石油管道。1928年,玻巴矛盾激化,雙方派兵進入爭議地區。同年12月5日,雙方發生武裝衝突。雖經國際聯盟和一些美洲國家調解,兩國軍事衝突仍時斷時續。1932年6月15日,玻利維亞出兵占領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亞基薩卡鹹水湖地區,查科戰爭爆發。

基本信息

查科戰爭查科戰爭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爭奪兩國毗連的查科北部地區的戰爭,又譯大廈谷戰爭。查科位於南美洲大陸的中心,東起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西至安第斯山麓,北臨亞馬孫盆地,南界薩拉多河與潘帕斯草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1864~1870年巴拉圭戰爭後,巴西、阿根廷各占該區一部分,所余查科北部約26萬平方公里地區,由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分別占有。玻巴雙方都認為享有北查科主權。該地區發現石油後,兩國爭議更加激烈。南美太平洋戰爭後,玻利維亞失去太平洋出海口,迫切要求通過北查科經巴拉圭河、巴拉那河,勾通與大西洋的聯繫。1922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取得在玻利維亞開採和冶鍊石油的權利。但其產品只能經由巴拉圭和巴西口岸才能輸出。而巴拉圭在英國和阿根廷的支持下,對玻利維亞石油過境徵收高額關稅,並不準玻利維亞鋪設石油管道。1928年,玻巴矛盾激化,雙方派兵進入爭議地區。同年12月5日,雙方發生武裝衝突。雖經國際聯盟和一些美洲國家調解,兩國軍事衝突仍時斷時續。1932年6月15日,玻利維亞出兵占領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亞基薩卡鹹水湖地區,查科戰爭爆發。

1933年5月10日,巴拉圭向玻利維亞宣戰。10月30日,巴拉圭軍隊展開反攻,到12月12日,占領了阿利瓦塔馬薩馬可萊薩班德拉等地,並俘獲玻軍8000人。1935年6月,巴拉圭軍隊占領了北查科大部分地區,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無力對玻利維亞本土發動進攻。1938年7月21日,兩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簽訂了和平條約。根據和約,在爭議地區劃定明確邊界線,北查科18萬平方公里土地歸巴拉圭,6萬平方公里土地歸玻利維亞。同時在巴拉圭河畔劃出一條走廊地帶,作為港口供玻利維亞使用。查科戰爭使玻巴雙方受到重大損失,死亡達10萬人,兩國經濟幾乎破產,並引起了國內政治動亂。然而,在戰爭中各自支持一方的英美壟斷資本卻進一步加強了對南美洲

查科戰爭查科戰爭
的控制和影響。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爭奪兩國毗連的查科北部地區的戰爭。又譯大廈谷戰爭。查科位於南美洲大陸的中心,東起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西至安第斯山麓,北臨亞馬孫盆地,南界薩拉多河與潘帕斯草原,面積約65萬平方千米。1864~1870年巴拉圭戰爭後,巴西、阿根廷各占該區一部分,所余查科北部約26萬平方千米地區,由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分別占有。玻巴雙方都認為享有北查科主權。該地區發現石油後,兩國爭議更加激烈。南美太平洋戰爭後,玻利維亞失去太平洋出海口,迫切要求通過北查科經巴拉圭河、巴拉那河,溝通與大西洋的聯繫。1922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取得在玻利維亞開採和冶鍊石油的權利。但其產品只能經由巴拉圭和巴西口岸才能輸出。而巴拉圭在英國和阿根廷的支持下,對玻利維亞石油過境徵收高額關稅,並不準玻利維亞鋪設石油管道。1928年,玻巴矛盾激化,雙方派兵進入爭議地區。同年12月5日,雙方發生武裝衝突。雖經國際聯盟和一些美洲國家調解,兩國軍事衝突仍時斷時續。1932年6月15日,玻利維亞出兵占領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亞基薩卡鹹水湖地區,查科戰爭爆發。

格蘭查科

大廈谷又名格蘭查科,是世界上最荒涼的地區之一。大廈谷東鄰巴拉圭河、西鄰安第斯山脈,是一片乾旱的半沙漠地區,在南美洲的氣象史上,有記載的一些最高氣溫就是在這一地區測得的。大廈谷西部鄰接安第斯山脈的地區是一片平坦,但是缺少水和植被的荒原;東部地區則是乾旱的荊棘叢林,偶爾可以看到白堅木點綴其中。大廈谷地區的居民數量很少,但是卻有無數咬人的毒蟲以及各種各樣的熱帶疫病。在1928年以前,大廈谷地區的唯一有意義的經濟價值在於從當地生長的白堅木中提取的丹寧,以及大量可供群食用的牧草。二十世紀南美洲最血腥的戰爭就是發生在這樣一片貧瘠的荒漠上。

戰爭起因

查科戰爭查科戰爭
大廈谷最初是隸屬於西班牙屬玻利維亞殖民區,所以在玻利維亞人的眼中,作為西班牙殖民政府法理上的繼承人,拉巴斯政府理所當然是大廈谷的主人。然而玻利維亞與大廈谷地區實際上卻聯繫甚少,沒有玻利維亞人居住在大廈谷,也沒有人去開發那裡貧瘠的資源。玻利維亞的商人們希望能在巴拉圭河上擁有一個港口,但是玻利維亞政府卻沒有任何開拓大廈谷地區的行動。

另一方面,巴拉圭的主要民族瓜拉尼人無論在文化上還是語言上,都與大廈谷地區的居民淵源頗深。巴拉圭的開拓者們很早就開始在大廈谷地區放牧牛群了,他們還在當地建立了從白堅木中提取丹寧的工業設施。巴拉圭政府積極開發該地區,他們讓從美國遷移來的勤勉刻苦的門諾教徒們在大廈谷定居,並且把大片的土地出售給阿根廷的土地開發商和牧業公司。因此,當1810年西班牙的統治結束時,巴拉圭對大廈谷的權利要求是建立在實際使用和占有的基礎上的,而玻利維亞的權利要求則是建立在法理和理論上的。

如果局勢就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雙方的衝突可能並不嚴重,玻利維亞雖然聲稱對大廈谷地區的主權,但是他們對這一荒原地區可能根本不感興趣,而巴拉圭則會不聲不響地慢慢繼續開發這一地區。然而在1884年,玻利維亞輸掉了太平洋戰爭,他們的沿海地區全部割讓給了智利,這樣玻利維亞就成了一個遠離大海的內陸國家。在19世紀各國的政治領袖眼中,強大的國家的必要條件是擁有海權,只有擁有了海權,國家才能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貿易,而且當海外貿易需要保護時,可以向海外投送武裝力量。因此突然之間,玻利維亞面臨著艱難的選擇:要么永遠放棄成為強大國家的雄心,要么就另外再尋找一個出海口。對於前一種選擇,玻利維亞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無論是上層政客、報紙媒體,還是年輕的學生們,都拒絕接受國家就此沉淪的命運,而在太平洋戰爭中遭到慘敗的軍官團也據不承認失敗的現實。於是只剩下了一個選擇,玻利維亞全國上下將目光投向了北大廈谷地區以及在那裡可以通向大海的航道——巴拉圭河。

最初,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都傾向於通過和平的手段實現自己的目的,在阿根廷、美國總統海耶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的斡鏇下,兩國之間達成了一系列的仲裁協定以及臨時解決方案。在這一階段,雙方都埋頭於故紙堆中,努力從本國的歷史中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以支持自己對大廈谷地區的主權聲明,而大廈谷地區的局勢卻相對比較平靜。

然而不久之後局勢又發生了意料不到的變化,1928年,在大廈谷西部邊界地區的安第斯山脈腳下發現了石油。突然之間,玻利維亞對這塊被遺忘已久的不毛之地產生了遲到的,但卻是非常濃厚的興趣,立即開始強硬地主張他們對大廈谷地區的主權。而接下來,進一步的地址勘探表明在大廈谷平原的地下是一個含量巨大的油田,現在局勢很清楚了,這個油田、石油管道以及可以用於石油出口的港口非常重要,玻利維亞必須牢牢地把它們掌握在手中,否則阿根廷可以利用地理上的優勢,隨心所欲地通過海路出口石油,而玻利維亞在這一地區的國家利益將被外

查科戰爭玻利維亞國旗
國的投機者和冒險家們一點一滴地榨取完。而此時的巴拉圭突然之間感受到了來自北方的壓力,瓜拉尼人頓時義憤填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僅僅是因為已經死亡並腐爛已久的殖民政權在地圖上隨心所欲地標了幾個模糊不清的標記,那些“從山那邊來的人”就要占據這片土地,享受他們一直以來辛勤勞動的果實?巴拉圭人絕對不想放棄領土,當1811年從西班牙獨立時,巴拉圭是南美大陸上領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之一,但是她的三個鄰居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在巴拉圭戰爭(又稱“三國同盟戰爭”)中聯手攫取了巴拉圭一半多的領土。昔日失敗的傷痛還沒有平復,貧困的巴拉圭人決不能容忍大廈谷這一國家富強的最後希望落入他國之手。

大廈谷戰爭實際上自1928年就已經開打了,在這一年裡,玻利維亞希望通過巴拉圭河建立一個出海口,而巴拉圭的軍隊則摧毀了一個玻利維亞新建的邊境據點,隨後雙方在邊境附近展開了一系列小規模的摩擦和軍事衝突。但是在此之後的四年時間裡,在兩國之間一直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期間國際聯盟斷斷續續進行著調停工作,希望兩國能達成一個停戰協定。

1932年6月,在大廈谷地區爆發了兩國之間的大規模的全面衝突。戰爭一開始,兩國軍隊就都遇到了後勤方面的重大困難。大廈谷地區遍布灌木林沼澤,缺少可用的道路,再加上嚴寒的天氣,以及距離戰場遙遠的距離,一切都對軍隊的集結和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由於疾病、飢餓和長期補給不足,士兵們和運輸部隊的牲畜大量地減員。然而儘管存在這些困難,兩國卻都已經下定決心,要打一場大規模的、全面的現代化戰爭。

軍事力量對比

查科戰爭巴拉圭
最初,玻利維亞占有軍事上的優勢,特別是在空軍方面。玻利維亞擁有大約60架作戰飛機,包括寇蒂斯“霍克II”戰鬥機、寇蒂斯“獵鷹”轟炸/偵查雙翼飛機以及容克爾W.34轟炸/運輸機。1930年,利用礦產的受益以及玻利維亞標準石油公司提供的最高信用貸款,玻利維亞政府與維克斯公司簽訂了武器進口的大額訂單。根據這個訂單,玻利維亞得到了為數不少的維克斯生產的6噸坦克以及卡登-洛德Mk.VI運輸車牽引的輕型坦克、55毫米山炮、機關槍,以及六架維克斯143型“玻利維亞偵察兵”戰鬥機。143型“玻利維亞偵察兵”戰鬥機是維克斯為出口設計的一款戰鬥機,但是自始至終只有玻利維亞一國購買使用過,它也是歷史上批量生產時間最短的戰鬥機之一。這種戰鬥機裝有超動力的500馬力的布里斯托-朱庇特VIA星形發動機,其機翼面積也較大,因此它具有良好的高空飛行性能,在20世紀30年代算得上是一款性能先進的戰鬥機,這一點是玻利維亞非常看重的。維克斯143型“玻利維亞偵察兵”戰鬥機翼展10.21米,長8米,最大起飛重量1018.8公斤,最大升限兩萬英尺,最大速度150英里。象大廈谷戰爭中的其它戰鬥機一樣,143型“玻利維亞偵察兵”裝備了兩架機槍。

玻利維亞於1927年獲得了四架寇蒂斯P-1“霍克”戰鬥機,又在1932年-1933年間接收了九架“霍克II”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是美國海軍BFC“蒼鷹”戰鬥機的陸基型號,“霍克II”戰鬥機裝備一台600馬力的懷特R-1820發動機,其最大時速為202英里,最大升限兩萬五千英尺。同一時期,玻利維亞還得到了九架寇蒂斯“獵鷹”式雙座偵察/轟炸機,這種偵察/轟炸機是美軍O-1/A-3轟炸機換裝星形發動機後的衍生型號。在裝備新式作戰飛機的同時,玻利維亞也向陸軍部隊提供了先進的防空裝備,包括性能優良的SEMAG-貝克爾20毫米防空炮

當玻利維亞使用新式的維克斯和寇蒂斯戰鬥機武裝自己的軍隊時,窮困的巴拉圭軍隊陷入了更換裝備與資金缺乏的窘境中。1927年至1929年間,巴拉圭空軍的主力戰機是一些法制波泰-25A.2偵察/轟炸機和七架威佛-73C.1上單翼戰鬥機。波泰-25是法制的一種廣泛出口的雙座雙翼轟炸機,主要設計用途是低強度作戰——現在這種作戰形式一般被稱為“反暴亂作戰”。波泰-25被廣泛用於鎮壓法國殖民地的起義,它很象是一戰時期的型號,然而儘管在低強度作戰中表現出色,但是顯然,當面對同樣是來自於空中的威脅時,波泰-25劣勢明顯。波泰-25A.2偵察/轟炸機翼展14.14米,長9.10米,起飛重量1958.2公斤。最大時速137英里,最大升限23600英尺,航程410英里,炸彈裝載量199.6公斤。威佛-73是一種當時很少見的全金屬波紋蒙皮單翼飛機,機身上覆蓋有威佛公司自己的金屬波紋蒙皮。威佛-73大約7.62米長,翼展10.95米,重約1520公斤,其作戰性能與波泰-25差相仿佛。

然而巴拉圭空軍的這兩型主力作戰飛機在1932年早已經過時,而且為了節省費用,巴拉圭空軍試圖對發動機進行標準化,即無論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都使用同一種發動機。不幸的是,巴拉圭空軍最終挑選的這一款“標準”的發動機是450馬力的洛林-戴德里12Eb,這是一款水冷的四缸/三壁發動機,笨重且技術落後。而且即便是在寒冷的北歐,這種發動機的冷卻系統也是為人所詬病的,而在炎熱的大廈谷,它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災難。由於在飛機

查科戰爭巴拉圭國旗
上花了太多的錢,巴拉圭空軍再也無力購買用於替換的配件,有限的一點點經費必須用在緊急的武器採購方面,象零配件這樣的小事是遠遠排不上的。於是在大廈谷戰爭開始後不久,巴拉圭的機械師們就鬱悶地發現,他們必須一刻不停地從一架飛機上拆下好零件換到另外一架飛機上,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勉強地保持最小規模的飛機戰備飛行。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飛機由於機械故障在迫降中墜毀,或是更糟糕地在空中就起火燒毀。很快地,威佛-73C.1就被迫全部停飛,以便將發動機替換下來裝在波泰-25A.2上,因為巴拉圭空軍更加看重後者的作戰性能。

比起空軍的窘境,巴拉圭陸軍的情況稍好。在戰爭爆發前的最後幾個月里,伶俐的巴拉圭外交官設法從阿根廷人那裡爭取到了一項秘密貸款。與玻利維亞不同,巴拉圭基本沒有常備軍,在和平時期也沒有戰時動員儲備預算。因此在戰爭初期的一系列衝突中,巴拉圭陸軍的武器只有彎刀,每三至七人才有一支阿根廷陸軍淘汰下來的毛瑟槍。為了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巴拉圭開始瘋狂地通過民間交易購買歐洲國家的剩餘戰爭物資,他們缺少資金,而且派去經辦此事的人員也沒有經驗。然而諷刺的是,正是因為沒人沒錢,巴拉圭才買到了經濟適用的武器。他們選擇了窮人的大炮:輕便、便宜的斯托克斯-布蘭迪迫擊炮,花一門普通野戰炮的錢就可以買三門這種迫擊炮,他們買的馬德森輕機槍也屬於這種情況。彈藥筒和炮彈由阿根廷陸軍秘密地免費提供,至於手榴彈,則可以在巴拉圭國內自行生產。

玻利維亞派出採購軍火的人則要“專業”得多,他們不惜花費大價錢來購買“先進”的重型武器裝備,例如重型施奈德榴彈炮,水冷重機槍、坦克以及小型維克斯山炮,其中維克斯山炮的特點非常值得一提,這種小型山炮哪裡都好,但就是不實用。然而實戰證明,在炎熱、荊棘密布、到處都是泥漿的大廈谷地區,輕型、機動性強以及高彈道的武器才是真正合用的武器。迫擊炮手榴彈和輕型自動機槍是大廈谷戰場上真正的主角。於是玻利維亞被迫再去找維克斯公司,重新訂購上述這些輕型武器。諷刺的是,在戰爭後期,巴拉圭的財政枯竭,再也沒有能力從國外購買武器,然而他們完全依靠從玻利維亞軍隊手中繳獲的軍火裝備就足以維持自己所需的戰爭物資了。

除了來自歐洲國家的武器裝備以外,來自歐洲的僱傭軍也是大廈谷戰爭的特點之一。玻利維亞軍隊的總參謀長

查科戰爭巴拉圭大選
來自德國的一戰東線戰場上的老兵漢斯·庫特將軍,在一段時間裡,他甚至實際上是玻利維亞軍隊的最高統帥。而在前線的玻利維亞部隊中,有來自智利和捷克的僱傭軍作為顧問。至於巴拉圭方面,他們的軍隊里有兩位白俄(在十月革命及其後的內戰中失敗並流亡海外的俄羅斯前貴族)移民,巴萊耶夫將軍和厄恩將軍,其中巴萊耶夫將軍以前充當過弗蘭格爾元帥的幕僚。巴拉圭軍中還有兩位俄僱傭軍:弗拉基米爾·波費寧科沃爾特·戈文,後者為巴拉圭空軍駕駛戰鬥機作戰,後來在戰鬥中陣亡。另外在大廈谷戰爭的後期,還有大批義大利人來到巴拉圭,幫助訓練和裝備當時已經精疲力竭的巴拉圭軍隊,直到他們最後取得勝利。

戰略和戰術

在大廈谷戰爭中,巴拉圭軍隊在執行戰略和戰術任務時,主要依仗的是本國才華橫溢的年輕軍官,而玻利維亞則倚重於外國人的幫助。許多巴拉圭的軍隊指揮官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志願軍在法軍中服役,從而獲得了寶貴的戰地經驗。他們很快就吸取了他們貌似更先進、更文明開化的歐洲同行在戰爭中犯下的經驗教訓,並立即將其運用於家鄉的戰爭實踐中。巴拉圭軍隊的指揮官荷塞·菲利斯·埃斯蒂加里維亞上校——後來晉升為將軍、元帥——正是他領導的這支非專業,但是聰明、精幹的軍隊的代表,他可以稱得上是這場戰爭中最偉大的軍人。荷塞·菲利斯·埃斯蒂加里維亞上校利用瓜拉尼人對大廈谷地區的熟悉,以及他們對平等和獨立的追求,使巴拉圭在戰爭中保持內線作戰。同時,他還精心地使用巴拉圭本來不多的每一分戰爭資源,極力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絞肉機式的塹壕攻堅作戰。但埃斯蒂加里維亞上校並不保守,一旦出現有利時機,他就大膽地出擊,結果是經常性地包圍然後殲滅人數多於自己的玻利維亞軍隊。不同於玻利維亞軍人的獨斷,埃斯蒂加里維亞上校與本國政府及民選總統尤塞比奧·阿亞拉關係良好,在整場戰爭中,埃斯蒂加里維亞上校一直恪守自己的職責。

儘管士兵們戰鬥得很出色,但是玻利維亞的指揮官們卻糟糕透頂。軍官們大多抱有政治野心並且時常抗命,只有空軍是個例外,這可能得益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很多玻利維亞飛行員曾在法國空軍中服役,因而比較具有紀律性。坦率地說,玻利維亞人缺乏戰術素養以及戰場上的想像力,而他們的外籍指揮官庫特將軍在這方面甚至更加糟糕。在和平年代裡,庫特將軍是一位優秀的統帥,他採用普魯士軍事條令訓練規模龐大且裝備精良的玻利維亞軍隊,然而他的戰場指揮經驗卻僅限於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上指揮過一個團的兵力。巴拉圭軍隊中精明的指揮官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的這位德國朋友似乎並沒有從1918年坦能堡戰役的大勝中汲取經驗,反而固執地將士兵送往前線,在不做炮火準備或沒有機槍火力覆蓋的情況下迫使他們去攻擊巴拉圭人的塹壕。在庫特將

查科戰爭查科戰爭
軍的軍事思維里,側翼機動是異類,而空中偵察完全是沒有價值的,因為“飛行員們往往誇大他們所看到的”。在戰爭中,有好幾次當玻利維亞軍隊陷入包圍之後,空軍的偵察及時將情報報告給庫特將軍和他的參謀們,但是每一次他的反應都是隨手把這些寶貴的情報扔到一邊。玻利維亞軍隊中的智利和捷克顧問是真正的軍事專家,但是不幸的是他們來得太晚了,沒能在戰爭中得到大的表現機會。

有趣的是,雖然庫特將軍沒能掌握德軍的戰術,由法國人訓練出來的巴拉圭軍隊卻很好地掌握了它的精髓。在大廈谷戰爭中,埃斯蒂加里維亞上校總是迂迴繞過敵人防守堅固的要塞據點,然後設法滲透敵人的防線,將敵人包圍。當戰爭結束時,巴拉圭總共抓到了超過三萬名玻利維亞戰俘,而玻利維亞只抓到了三千名巴拉圭人。

評價

從近代歷史上看,白俄並沒有出現過傑出的軍事天才,他們在戰術謀略和用兵的彈性上的才能乏善可陳,無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俄國內戰中,白俄都是失敗的一方。然而在大廈谷戰爭中,巴拉圭軍隊中的兩位白俄顧問卻發揮了相當關鍵性的作用,巴萊耶夫將軍和厄恩將軍設計了野戰工事結合突擊隊員的戰術方式。根據他們的思想,巴拉圭軍隊在戰場上建立了很多“島嶼”式的防禦陣地,每一個“島嶼”式防禦陣地都互相獨立,配備迫擊炮、機槍、鐵絲網以及地雷,而相鄰的“島嶼”之間又可以互相配合,交叉火力可以覆蓋整個戰場。

從本質上說,大廈谷戰爭實際上是一場工程師之間的戰爭。兩國的工程師們需要在大廈谷的荊棘林中開創通道、修建道路、修築野戰工事,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尋找地下水源然後打井。在荒涼的大廈谷地區,這些瑣碎的工程工作對戰爭的進程走向和最重結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大廈谷地區,即便是在植被茂盛的地區,也很難找到適於飲用的地表水,因此在每一次戰鬥打響之前,都必須先用卡車將人畜的飲用水運送到前線。這樣一來,卡車和汽油也就成了短缺物資,兩者的可用數量往往決定著發起進攻的時間以及占據陣地的可行性。無論是比較富裕的玻利維亞還是比較貧窮的巴拉圭,都沒有能力購買必要數量的卡車,而且由於大廈谷地區坎坷的地形以及缺少道路,卡車的損耗量也是相當的高。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卡車,必須將前線至水源的距離保持在一個儘可能短的距離上,因為如果距離太遠的話,運輸能力的崩潰以及敵人的游擊隊可能會對前線部隊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對於這個關鍵性的問題,來自於安第斯山另一端的玻利維亞指揮官們並沒有他們的瓜拉尼同行了解得清楚,因此有好幾次,玻利維亞軍隊的整個師被分割包圍,然後整建制地向實力不如他們的巴拉圭軍隊投降,就是因為後者截斷了他們的運水線。由於乾渴,大批玻利維亞士兵脫水或者發狂,戰鬥力完全消失,只要巴拉圭人能給他們一小杯水,他們就願意投降。

查科戰爭巴拉圭大選
玻利維亞花在裝甲部隊上的大筆金錢基本上打了水漂,這是他們買的坦克都是當時高精尖的產品,根本就不適應大廈谷地區的環境。玻利維亞坦克無法在灌木和白堅木樹叢中碾壓出道路來,因此只能由步兵在前方開闢出道路,然後坦克才能通過。坦克不適用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油料的缺乏,稀少的燃油必須優先提供給卡車,以便向前線運水並將傷兵運送回來。由於在大廈谷戰場上,即便是在早晨的蔭涼中,溫度也高達攝氏38度,玻利維亞坦克兵必須將駕駛艙和乘員艙的每一個艙門都打開以降低溫度。巴拉圭人很快就發現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僅僅只用手榴彈就可以摧毀敵人的坦克。

在大廈谷戰爭中,對空中力量的使用存在著嚴重的失誤,特別是玻利維亞空軍,問題尤其嚴重。直道戰爭結束前不久,玻利維亞一直掌握著戰場上完全的制空權,但是他們卻沒能利用這個優勢。玻利維亞的指揮官們輕視空中偵察,儘管空中偵察能為他們帶來寶貴的情報,他們也不願意在這方面投入哪怕一點點注意力。軍官們曾經命令他們的飛機對巴拉圭軍隊陣地進行過小規模的轟炸,但是由於轟炸機攜帶的炸彈分量太輕,根本無法對塹壕式陣地造成實質性的威脅。而且玻利維亞空軍從來也沒轟炸過巴拉圭修築公路的步兵以及行駛緩慢的運水車隊,正如前文所述,這些“次要目標”正是大廈谷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另外玻利維亞空軍也從來沒有嘗試過通過轟炸巴拉圭河上脆弱的橋樑來阻斷巴拉圭軍隊的交通運輸。玻利維亞空軍的容克爾三引擎轟炸/運輸機乾的最多的事兒是居然是向陷入包圍圈的玻利維亞軍隊空投補給物資。這件事兒他們幹得多了,倒也練習得爐火純青,技術熟練的玻利維亞飛行員可以冒著防空炮火,從低空將物資精確地空投到面積窄小的陣地上。即便如此,三、四架運輸機也絕對沒有辦法為成百上千個士兵空投足夠的彈藥和繃帶,這些士兵被圍困在陌生的、熾熱的大廈谷,水源被斷,奄奄一息。

巴拉圭步兵

查科戰爭查科戰爭
在巴拉圭軍隊中,步兵占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他們同樣忽視了空軍力量的套用。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缺少可用的飛機,僅有的一些也是性能落後,不堪大用。然而巴拉圭空軍還是通過轟炸玻利維亞運輸隊取得了一些戰果,另外,與玻利維亞人不同,他們的指揮官們並不輕視空中偵察的作用,充分利用數量有限的威佛-73單翼戰鬥機對戰場局勢進行快速偵查。但是僅僅是在特別迫切的情況下,巴拉圭空軍才出動波泰-25偵察/轟炸機進行戰場戰術偵察,原因很簡單:這種飛機的自衛能力太差,當遭遇到玻利維亞的戰鬥機或者防空炮火時幾乎毫無生存的希望。巴拉圭空軍也執行過一些小規模的空投補給任務,其中有一次是在納納瓦地區的戰鬥中,當時由於洪水沖毀了道路,巴拉圭軍隊的運輸線被切斷,路易斯·伊萊扎巴爾中校的第五師陷入了彈藥匱乏的危險境地。巴拉圭空軍的空投補給及時地化解了危局,讓第五師一直堅持抵抗玻利維亞軍隊,直到援軍帶著補給到達後發起反攻。在對第五師的圍攻中,玻利維亞軍隊戰死了2000人,而瓜拉尼人人只死了248人。

空軍

大廈谷戰爭中,空戰並不多見,雙方的空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空中偵察以及對步兵的支援方面,而對爭奪制空權、反制對方的作戰行動並不熱心。而且由於戰場區域廣大,雙方的飛機數量又都不多,兩國的飛行員們很難有機會在空中遭遇。但很難有機會並不表示絕對沒有,當雙方的偵查機或者轟炸機出動執行任務時,戰鬥機一般都要為其護航,而且戰鬥機也時常獨自出動執行偵查任務。1932年9月30日,巴拉圭空軍的一架威佛-73戰鬥機“有幸”成為了南美洲歷史上第一架在空戰中被擊落的飛機。在與一架維克斯143“玻利維亞偵察兵”戰鬥機進行空中決鬥之後,這架威佛-73在試圖著陸時墜毀。到1935年為止,雙方空軍總共損失了大概50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在大廈谷戰爭中,沒有標準意義上的王牌(五架以上的空戰擊落記錄),戰爭中最著名的飛行員是玻利維亞空軍的拉斐爾·帕文少校,他以三架擊落記錄成為大廈谷空戰中的王者。

查科戰爭查科戰爭
到了1933年,大廈谷地區上空的局勢發生了顯著的改變。通過阿根廷的居中斡鏇,當時的空軍強國義大利開始幫助巴拉圭空軍改善訓練水平以及戰鬥裝備。義大利的戰術條令以及可靠、先進的飛機幫助弱小的巴拉圭空軍迅速成長起來,突飛猛進的實力很快便超過了他們在安第斯山脈那一邊的不友好的鄰居。巴拉圭空軍換裝了五架先進的菲亞特CR.20戰鬥機,這是一款敏捷的雙翼戰鬥機,發動機是可靠的425馬力菲亞特A.20AQ水冷V-12發動機。同時巴拉圭空軍還得到了性能優良的貝加馬西AP.1單翼攻擊機和卡普羅尼Ca.101轟炸/運輸機。

除了空軍裝備以外,義大利人還向巴拉圭陸軍提供了許多新式的安薩爾多CV.33超輕型坦克,這種坦克是義大利人在30年代仿造英國卡登-洛德公司生產的馬克VI戰車而研製生產的。全重3.435噸,乘員2人,射擊架上固定有2挺機槍。車全長3.16米,寬1.4米,高1.28米,速度42千米/時,可行駛125千米,裝甲厚度6~13.5毫米,可跨越1.45米壕溝、0.62米高牆,使用的是SPACV33式4汽缸引擎,主要用於戰場偵察。與馬克VI的不同點在於CV.33坦克的裝甲防護更強,戰鬥部的體積更大。義大利人對這種輕型坦克寄予厚望,希望在未來的機械化師中,它能夠取代無防護的士兵的位置。然而在大廈谷地區,CV.33卻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因為它也遇到了玻利維亞坦克所遇到的困難。在戰鬥中,待在坦克里實在是太熱了,而且內部空間也太狹窄了。更重要的是,坦克實在是太容易被步兵擊毀了,在親手摧毀了大量玻利維亞坦克之後,瓜拉尼士兵們實在無法對自己軍隊的這種批著裝甲的玩意產生什麼信任感。CV.33在大廈谷戰爭中套用不多的原因還在於它的行程太短,而且還要消耗本就不多的油料,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在巴拉圭軍隊中,油料的最優先使用者是運輸車隊的卡車。

戰爭意義

巴拉圭幾乎贏得了大廈谷戰爭中的每一場戰役,通常他們都能夠成功地將人數和裝備都勝於自己的玻利維亞軍隊包圍然後消滅。總的來說,其獲勝的關鍵在於卓越的領導層以及對當地地理的熟悉。巴拉圭作戰部隊的最大問題在於他們常常受困於因為沒錢而導致的物資貧乏,1932年之後,巴拉圭軍隊幾乎所有的卡車大炮和輕武器都是來自繳獲自玻利維亞的戰利品。1935年,巴拉圭軍隊推進至玻利維亞的維拉-芒茲要塞外圍,此要塞橫跨在油田的上方。至此,巴拉圭已經占領了大廈谷所有有爭議的地區。

然而此時在兩國國內,戰爭引發的狂熱還在逐步高漲,一些瓜拉尼政客叫囂著一定要報復和賠償,要一個“勝利的和平”好給貧窮的巴拉圭帶來財富。他們要求向玻利維亞進軍,奪取油田以及聖肥沃的低地省份。而玻利維亞人也是一樣的狂熱,在戰爭中失敗的玻利維亞將軍們先發制人地推翻了政府,然後他們自己挑選了總統的人選。將軍們宣稱要建立第三軍,以代替在戰爭中遭到重創的前兩個軍,同時還要進行新一輪的軍購。看起來戰爭無疑是要繼續下去了。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現實是無論玻利維亞還是巴拉圭都已經精疲力竭,國家財政處於破產的邊緣,雙方總共有八萬至十萬人失去了生命。巴拉圭俘虜了三萬名戰俘,光是供養他們就讓巴拉圭政府頭疼不已了。而且如果要繼續向玻利維亞進軍的話,巴拉圭人面前橫亘著高聳的山脈,而且巴拉圭是一個貧窮的、人口稀少的農業國家,只有國民都待在家裡從事農業生產才有收入,因此巴拉圭再也無法承受戰爭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無法將戰爭繼續下去。

與巴拉圭相比,玻利維亞擁有多得多的人口資源,但不管在公眾面前怎么宣傳,他們的將軍們心裡很清楚,只憑這一點是打不贏戰爭的。由於戰爭的失敗,庫特將軍的軍事生涯毀了,玻利維亞的民選總統也被推翻了,政府和軍隊都出現了巨大的權力真空,在這個時機面前,任何一個野心勃勃的玻利維亞政治、軍事領袖都不願意離開首都半步。在經濟方面,玻利維亞的礦產被抵押了出去,昂貴的武器裝備在戰爭中損失了,軍隊的士氣跌落到了最低點對兩國來說,和平是唯一的出路。

和平之路

1935年,雙方開始舉行停火談判,並最終於1938年在布利諾斯艾利斯簽訂了《查科和約》。雙方都同意將他們的爭端提交國際仲裁,由南美洲其它共和國的大使組成的仲裁委員會最終將大部分的爭議地區劃給了巴拉圭,巴拉圭擁有了大廈谷地區的四分之三,只是將安第斯山腳的區域交給了玻利維亞,這片地區無論從地理上還是歷史上看都是屬於玻利維亞的。玻利維亞則獲得了通往巴拉圭河的一個走廊以及巴拉圭河上的一個港口,同時,玻利維亞還保留了戰前已有的,可以自由使用巴拉圭領土上的鐵路和航運的權力。

從戰後的歷史看,大廈谷戰爭沒有勝利者。1936年,巴拉圭自由黨的總統阿亞拉以及戰爭英雄埃斯蒂加里維亞元帥在一場軍事政變中被後方的強硬派軍官們推翻,因為這些軍官認為他們在與玻利維亞的交涉中太軟弱了。從此以後,巴拉圭就被經濟危機和層出不窮的政變所一直困擾著,直到1954年強有力的斯特羅埃斯納總統通過軍事政變上台,他建立了一個警察獨裁國家,直到1989年他被陸軍第一司令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發動的軍事政變推翻為止。

玻利維亞的情況也差不多,1936年5月,瑞魯瓦·托魯上校領導的左翼陣線取得了政權,推翻了有名無實的總統。此後這個國家就深深地陷入了不斷的陰謀和政變之中。

至於大廈谷的石油資源?最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戰爭爆發前兩國民族主義者政客們煽動性的演講言猶在耳,可是石油卻沒開採出幾滴來。最初預測大廈谷的地下存在著豐富的油田的石油投機者們承認自己看走了眼,然後離開了這裡。留給大廈谷的,只有瓜拉尼人的牛群,白堅木樹叢,以及數萬個戰死者的鬼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