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歸途如虹》是一部充滿時代氣息、充滿青春活力的軍旅題材力作。本劇主要講述了為完成“和平進駐”的歷史任務,時濤、何志遠等一批優秀軍人,面對由駐港英軍、香港社會及客觀環境帶來的重重困難和阻撓,最終出色完成任務的故事。
《歸途如虹》劇取材於香港回歸和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這一歷史事件,首先在取材上就勝出一籌。熟悉的事實給人以親切感。香港回歸,百年恥辱,一朝洗盡;一國兩制,科學的構想,成功的實踐;和平進駐,曠世罕有,開一代先河,猶如一座座豐碑,聳立在東方之珠。凡此種種,都是事實和史實。所以看《歸途如虹》劇,首先能讓觀眾感覺到一種重溫歷史的滄桑和厚重。
該劇的主創人員們歷時3年深入生活,以獨特的眼光鎖定了駐港部隊先遣組這一特定的局部和群體。凡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們都知道,駐港部隊先遣組是由駐港部隊中的精英組成。其使命是為我軍順利進駐“打前站”,其交往對象是強行霸占這片國土長達百年的英軍,其社會環境是資本主義制度,他們最早踏上這片國土,最早與香港社會面對面接觸,神聖和光榮不言而喻,其艱難、艱巨、艱苦也相伴同行。沒有故事就沒有戲劇,沒有矛盾就沒有亮點,沒有起伏就沒有高潮。這是文學、藝術的普遍規律。在先遣組這一事實載體中,符合藝術規律的電視背景、人物、故事、矛盾等諸多創作要素,在特定的層面上一一顯露,於是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歸途如虹》。
《歸》劇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卻是感人的和令人信服的。生活中本來就存在著這樣的人和事,甚至生活本身比這更豐富、更精彩。看時濤的形象,令人想起駐港部隊那一批批有理想、有文化的高學歷幹部群體。他們放眼看世界,擁抱現代文明;他們最少保守思想,最具開拓創新精神;他們是時代的驕子,又是軍中的棟樑;他們愛國愛港,同時又熱愛生活。看何志遠的形象,人們無不為他的敬業、愛國、愛港情操所感動。他們,何志遠們,駐港部隊最早的開拓者,在他們的心中,只有職責、使命,只有隻爭朝夕的精神,只有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些再塑了的藝術形象,好像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實力量。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充滿時代氣息、充滿青春活力的軍旅題材力作。本劇主要講述了為完成“和平進駐”的歷史任務,時濤、何志遠等一批優秀軍人,面對由駐港英軍、香港社會及客觀環境帶來的重重困難和阻撓,最終出色完成任務的故事。
為了進駐,駐軍決定選拔一批出類拔萃的基層軍官。時濤、常凱平、靳大為、蘇晴等少壯軍人帶著各自的優秀來到魔鬼教官何志遠的面前,面對何志遠的“打擊”,“刁難”和百分之九十的淘汰率,幾位青年倍受“磨難”,卻因此顯現了他們的豪氣和追求。熱心的時濤替何志遠之妻南珍找工作被誤會成與香港女記者林嘉儀的關係“特殊”,導致他幾乎喪失了先遣進駐的機會,因此也牽連到何志遠面臨進港前的“出局”。歷史讓他們終於站到了英軍上校勞倫斯的面前。面對他的強硬的對峙,何志遠表現出了成熟的軍人素質和頑強的軍人作風。由於勞倫斯的對抗和刁難以及軍人之間的友好,何志遠、時濤經歷了特殊的磨鍊,與之關係“特殊”的香港女記者林嘉儀的不同文化視點的報導使得時濤、何志遠等的艱苦工作成為香港社會關注駐港部隊的熱點。她強烈的介入感和職業執著,不僅給先遣組工作造成“麻煩”,更使時濤左右為難;經過幾番“較量”之後,林嘉儀坦率地告訴時濤:喜歡上他。職業紀律、倫理道理以及堅定的英雄信念使時濤一開始做出了選擇。林嘉儀在經受愛情磨難的同時也在漸漸成長。一次意外的“山火撲救”使得林嘉儀等一批香港人看到了這批中國軍人的道德、精神和情操。
劇中香港市民對解放軍從觀望、懷疑到信任和愛戴的過程中,時濤、何志遠他們在履行神聖守衛的同時,更面臨著民族情感的溝通與溶合,它考驗著駐港軍人的全面文化素養。駐港部隊以其自身的文化人格和智慧,使香港市民不僅感受到“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更使他們明白了祖國在其現實生活中的真正意義。對駐港軍人的理解是香港市民直接回歸祖國懷抱的情感橋樑。通過展示梁承燁、林嘉儀、區世仁、宋太行為變化的層次和軌跡,讓歸來感真正在他們心中建立。
電影特色
劇情: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實現了香港的和平回歸,在這世紀儀式背後,中國的軍人、軍人身後的親人,他們付出的汗水、淚水、血水卻鮮為人知,《歸途如虹》首次對這些動人的故事進行揭秘,絕大部分人物形象和事故情節都取自於真實生活,駐港部隊現場拍攝,是一部充滿時代氣息和青春活力的軍旅題材力作。該劇主要講述了為完成“和平進駐”的歷史任務,駐香港部隊時濤、何志遠等一批優秀軍人面對客觀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出色完成任務的故事。
演員:群星閃閃照亮“歸途”
“酷”星王斑:影視新銳王斑在《歸》劇中扮演的是一個全新的軍人形象———駐港部隊青年軍官“軍中俊少”時濤。駐港部隊官兵的話說,這個軍官,“酷”呆了!“帥”星王學圻:國內頂尖硬漢王學圻此次在劇中扮演駐港部隊的作訓主官何志遠。這個人物謀智兼俱、鐵血柔情、桃李天下。要說最“帥”,非何志遠莫屬了!“味”星李若彤:曾塑造“小龍女”的李若彤在劇中扮演香港女記者林嘉儀,她是一個崇尚自由,又有著強烈征服欲的女性。這個角色,李若彤演得很有品味。“誠”星保羅:英國皇家演藝明星保羅在《歸》劇中扮演駐港英軍上校勞倫斯。隨著香港的回歸,他注定要成為一個傷感的軍人。大家都說保羅誠懇、忠誠,劇組都叫他“誠”星。“儒”星達式常:達式常塑造出的許多電影形象,不少人耳聞能詳。而此次在《歸》劇中,他扮演的是一位駐港部隊、一員儒將———李元博副司令員。
亮點:六個第一看點多
有關專家認為,該劇在影視界創造了多項“第一”: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駐香港部隊的影視作品;國內第一部反映駐香港部隊先遣人員事跡的影視作品;國內第一部在香港軍營內拍攝的電視劇;國內第一部由新銳女導演執導的“回歸”題材的大片;國內第一部由香港回歸的親歷者參與演出的電視劇;第一次塑造出了駐港部隊年輕一代軍官的藝術形象。
相關評價
這是一部有很強藝術張力和較高審美藝術的作品。
它有美的個性。最近幾年,全國陸續出台了一些軍事題材精品電視劇,如《和平年代》、《突出重圍》、《激情燃燒的歲月》、《DA師》等。這些電視劇,從不同層面、不同時代反映了軍旅生活。《歸》劇是後來者,後來居上,要靠“ 獨特”。《歸》劇所作新的有益的探索在於:它有個性化的題材,我軍只有一支駐港部隊,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充滿傳奇和神秘;它有個性化的大背景,香港回歸,駐軍香港,舉世矚目;它有個性化的矛盾衝突,先遣組最早處於資本主義制度下,最早與文化背景完全不相同的英軍打交道;它有個性化的故事,駐港部隊的故事,香港市民的故事,米字旗的故事;它有個性化的人物,我軍新型指揮員的代表,即將離港的英軍,敬業而多情的香港女記者,忍辱負重的好軍嫂……個性化的追求,決定了《歸》劇獨特的審美視角和審美衝擊力。
它有美的細節。該劇不乏“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壯闊場面,如進駐、交接、升旗、慶典等情景,威振八方又儀態萬千,如歌如弦,令人心潮起伏,壯懷激烈。但該劇更注重細節的刻畫。比如,我們的軍人與英國軍人相比,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這個問題,就是軍事學家,研究比較起來也頗費周折。但《歸》劇很高明,用細節來告訴這個觀眾十分感興趣的問題:一天,英軍在草地上很悠閒地訓練,何志遠一看來了勁,馬上集合“露一手”。突然,風雨大作,我軍巋然不動。英軍也不完全是“喝咖啡”的種兒,索性來個全副武裝,展開野外訓練,更具“實戰”味道。軍人天性好強,這是共同的血性。然而兩國軍人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不同:中英兩支隊伍跑步,狹路相逢,在一個山坡上對峙良久。“大英帝國”的傲慢,中華民族的堅強,在一條小路上無聲地碰撞。最後時濤下達口令,左跨一步,讓英方通過。事後,時濤作如下解釋:一條獨木橋,兩個人相向而行,只能一方將另一方抱起來轉身方能通過。當然,只有力量大的才能抱起弱小的那一個。這就是東方人的智慧,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胸懷。
它有美的結構。該劇從選拔“精英”起筆,緊緊圍繞“先遣”這一特殊任務展開矛盾:進港的榮譽與“出局”的危機;我軍的威武與英軍的傲慢;國事軍中事的操心與家事、兒女事的揪心;兩種文化背景下的觀念衝突;愛情與友情的糾葛……有起伏,有矛盾,有故事,有人物,一環扣一環,前後呼應,虎頭鳳尾,結構十分嚴謹。
它有美的人物。何志遠的敬業,時濤的創新,南珍的堅強,林嘉儀的多情,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在他們身上呈現出傳統美、現代美和力量美、柔情美以及事業美、生活美。
它有美的畫面。好的畫面,勝過無數語言。故事在美的環境中娓娓道來,矛盾在美的氛圍里一一化解,人物在美的烘托中不斷升華。切換、再切換,鏡頭如詩如畫,如歌如弦。
它有美的語言。電視也是一門語言藝術。一段精彩的對話,就是一場哲學啟迪。《歸》劇的語言是深刻的,也是直白的;是精練的,也是豐富的。比如,英軍上校勞倫斯獨自下棋,下成了僵局,正好香港女記者林嘉儀來訪,勞倫斯請教於女士。林嘉儀說,這棋已經下完了。勞倫斯問:是否可以把僵局理解為和棋?林嘉儀用中國人的智慧打比方,巧妙地回答問題:西方人照鏡子,只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而東方人看鏡子,除了看到自己,還可以看到鏡子後面的東西。此情此景,此時此刻,此人此事,這樣寓意深長的對話,真是入木三分,恰到好處。
它有美的音樂。打開螢幕,莊嚴、肅穆、雄渾、厚重的音樂動地而來。聽那深厚而又連綿不斷的背景音樂,人們仿佛又回到’97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圳街頭,鼓樂齊鳴,十里長歌;始起皇崗口岸、羅湖口岸、沙頭角口岸,三軍齊動,兵車直抵威爾斯親王軍營、昂船洲軍營……一路上,到處是歌的海洋,彩旗的海洋,歡呼的海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在那一刻,仿佛都在同唱一首歌:祖國萬歲!
思想主題一部好的作品,總是充滿思想的靈動。《歸》劇以深邃的電視思考和鐵證般的史實為依據,集中地表現了愛國主義這一恢宏的思想主題,體現了重大題材的藝術強勢和思想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該劇大處著眼小處著筆,依託駐港部隊先遣組的具體人和事,展示了駐港部隊這支新型勁旅乃至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武文明形象,展示了人民軍隊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切點雖小,但視野開闊,歷史厚重,內容深刻,真可謂大雅大俗,給人以“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的感覺,它既有思想藝術上的靈魂、雄辯與前瞻,又有現實生活中的可觸可摸、可信可嘆。
比如,香港同胞歷來具有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如何表現他們在回歸大潮中的那種特定的祖國情結?《歸》劇十分藝術地讓觀眾切身感到,百年割讓,百年屈辱,割不斷的是民族情感,改變不了的是中國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刻,把香港同胞的愛國熱情推向了極點:所有的同胞都在歡呼,所有的場所都在慶祝,所有的街道都掛滿彩旗,所有的天空都在煙花怒放。而劇中林嘉儀、梁承燁、宋太、區世仁等,則是香港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他們通過對駐軍的了解和認識,很快實現了由觀望、懷疑到信任和愛戴的轉變。由此人們可以看到,香港的回歸,不僅僅是主權的回歸,還有人心的回歸和民族情感的回歸。
又比如,軍人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如何藝術地再現軍人的這種高尚追求和情操?本劇展示了以時濤、何志遠為代表的兩代軍人在進駐香港軍旅生涯中愛國愛港的思想軌跡。在這個“科技強軍”的時代,一個真正的軍人究竟怎樣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從他們身上,可以看見我們軍隊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本劇著力塑造的主人公時濤,是新一代軍人的代表,儘管他帶著成長中的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他著眼於未來的激情是格外值得珍視的。作為英雄的後代,父親的犧牲讓他帶上歷史的痛楚,作為一個有著英雄夢的年輕軍人,又使他未雨綢繆,敢為天下先。現實是他成長的土壤,而不是樊籬。他從有著忠誠與良知的何志遠身上,感受了我軍傳統的深厚,同時又在與何志遠的衝突中感到了迫人心肺的不足。憂患和敢作敢為的個性特徵,演繹出他的心路歷程,使他終於明白,個人的英雄夢與強國的民族之夢,是緊密相聯、一脈相通的。還有那個劇中沒有出現過的軍人母親,病逝前只有兩個希望:為了國家利益,為了軍中大事,第一,不要告訴正在先遣組擔當重任的兒子;第二,7月1日前,無論如何都不要兒子回來奔喪。計利當計天下利,謀事當謀國家事,面對這種傳統、樸實的愛國情懷,誰的心靈不被震撼呢?!
軍旅題材影視作品
軍旅題材的電影電視曾“你方唱罷我登場”,軍“火”燒出了一片激情歲月。這些影視劇演繹了一曲曲壯麗雄奇的軍歌,為廣大民眾塑造了一代代威武文明的軍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