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門所蒐集的評語,記述了當時人所讚賞的對象。內容很廣泛,可以說是有什麼就贊什麼,有一點可贊的就贊一點,舉凡品德、節操、本性、心地、才情、識見、容貌、舉止、神情、風度、意趣、清談、為人處世,等等,都在賞譽之列。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佩服這些方面表現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讚譽因為記載過於簡略,沒有記述說話的環境,至今時過境遷,令人難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除外,如顯示尊貴,喜好飲酒、會欣賞山光水色等,也受到讚譽。尊貴,是士族階層所自詡的異於平民百姓的特點,如果言行神采顯示出這種身分,自然會成為學習的榜樣。例如第80則記殷浩評王羲之為“清貴人”。鼓吹縱情飲酒,也許在開始時有憤世嫉俗而借酒澆愁之意,以後逐漸也被視為名士風流,借縱酒來表現超脫、放誕,或臍身名士。在世事紛爭之中,與其機關算盡,何如酣飲一醉,於是飲酒也成了名士的一個特點。例如第130則說:劉尹云:見何次道飲酒,使人慾傾家釀”,這裡同時也讚揚了他的酒德。至於寄情山水之間,更是名士藉以表達意趣超脫或超然物外的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會得到很高的評價。例如第125則說:“謝太傅稱王?齡曰:司州訂與林澤游”。而對山水無心、缺乏欣賞眼光,就會受人譏笑。例如第107則說:“孫興公為咦公參軍,共游白石山,衛君長在坐。孫日:“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還有一些評語,或者直接稱讚其某一方面的特點,例如第148 則記王子敬對謝安說:“公故蕭酒”。或者拿某人做對比,例如第55則記:“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或者以器物甚至飛禽走獸做比喻,例如第69則說:“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稚恭為荒年穀”;第4則記:“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窒之網所能羅也”。或者通過襯托或比較來讚美,例如葦45則記:“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衛玠的清談竟然得到“少所推服”的人的讚嘆傾倒.足見其何等迷人。又如第105則記:“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桓公遙望,嘆日: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一個常人無法比擬的謝安的神采、舉止就躍然於紙上了。
本篇也有一些條日非贊非彈,收入此篇,並不恰當。
原文+譯註
(1)陳仲舉嘗嘆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①。譬諸寶劍,則世之干將②。”
【注釋】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東漢人,官至泰山太守。
②干將:寶劍名。傳說吳王闔閭叫吳人干將鑄劍,後來濤成兩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
【譯文】
陳仲舉曾經讚嘆說:“像周子居這個人,確是治國的人才。拿寶劍來打比方,他就是當代的幹將。”
(2)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①
【注釋】
①目:品評。常以某一方式指出人或物的獨特之處。謖謖(sù sù):疾風聲。
【譯文】
世人評論李元禮說:“像挺拔的松樹下呼嘯而過的疾風。”
(3)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①,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見許子政弱冠之時,嘆曰:“若許子政者,有乾國之器②。正色忠謇,則陳仲舉之匹③;..
伐惡退不肖,范孟博之風④。”
【注釋】
①許子將兄弟:東漢末汝南郡平輿縣人。哥哥許虔,字子政;弟弟許劭。字子將。
②乾於(gan)國:治國。
③忠謇(jiān):忠誠、正直。陳仲舉:也是平輿人,有肅清天下之志,反抗貴戚,謀誅宦官,被譽為忠正。參看《德行》第1則注①。匹:成對;相當。
④范孟博:范滂,字孟博,汝南郡細陽縣人,也有肅清天下之志。
【譯文】
謝子微看見許子將兄弟倆,便說:“平輿縣的深潭裡有兩條龍呢。”他看見許子政年輕時的樣子,讚嘆說:“像許子政這個人,有治國的才能。態度嚴正,忠誠正直,這點和陳仲舉相當;打擊壞人,斥退品行不端的人,這又有范孟博的風度。”
(4)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①..
【注釋】
①邴(bīng)原:三國時魏人,避亂到遼東,受到公孫度的禮遇,後想回家,公孫度曾勸阻他,他便偷偷地走了。吏役想去追回他,公孫度說他是白鶴,自己無法挽留這樣的人才。
【譯文】
公孫度評論邴原說:“他是所說的雲中白鶴,不是用捕燕雀的網所能捕到的。”
(5)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①謂“裴公之談,經日不竭②。”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③。”於是用裴。
【注釋】
①鍾士季:鍾會,字士季。參看《言語》第1l則注①。王安豐:王戎,字浚沖,伐吳有功,封為安豐侯。參看(德行》第17 則注①。
②裴公:據劉孝標註,裴公指裴鈦。但是從上下文看,似應指裴鈦的叔父裴楷;從《晉書》看,裴楷和鍾會有關係,而裴鈦和鍾會似無關聯。
③裴楷:字叔則,曾任中書令。所以後文也稱裴令公。參看《德行》第18則注②。簡要:簡約扼要。嚴復說:“清通者,中清而外通也;簡要者,知禮法之本而所行者簡:二者皆老莊之道。”(參看徐震?《世說新語校箋》第11頁《德行》第17 則注①。)
【譯文】
鍾士季評論安豐侯王戎說:“阿戎聰明伶俐,懂得別人的心意。”又評論說:“裴公善談,一整天也談不完。”吏部郎這個職位空出來了,晉文帝司馬昭問鍾會誰是適當的人選,鍾會回答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能掌握要領而處事簡約,都是適當的人選。”於是委任裴楷。
(6)王浚沖、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①。”
【注釋】
①滯才:被遺漏的人才。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選。
【譯文】
王戎、裴楷兩人童年時拜訪鍾士季,一會兒就走了,走後,有位客人間鍾士季說:“剛才那兩個小孩怎么樣?”鍾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以後,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7)諺曰:“後來領袖有裴秀。”①
【注釋】
①諺:在民眾間流傳的諺語。裴秀:字季彥,晉初封鉅鹿公,累遷左光祿大夫、司空。是裴楷的堂兄
【譯文】
諺語說:“後輩中成長起來的領袖有裴秀。”
(8)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入自敬①。一曰:“如入宗廟,琅琅但見禮樂器②。”“見鍾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戟③。見傅蘭碩,汪廧靡所不有④。見山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⑤。”
【注釋】
①“肅肅”句:《禮記•檀弓下》:“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意指未使人們致敬意而人們肅然起敬。這裡用其意。肅肅,形容恭敬。廊廟,指朝廷。
②琅琅:形容玉的光采。
③矛戟:予和戟都是兵器。
④江?(qíang):當作汪翔,《晉書•裴楷傳》作汪翔(翔、?,音近借用),即汪洋,廣大,浩大。
⑤幽然:形容深遠。
【譯文】
中書令裴楷評論夏侯太初說:“好像進入朝廷一樣恭恭敬敬的,人們無心加強敬意,卻自然會肅然起敬。”另一種說法是:“好像進入宗廟之中,只看見禮器和樂器琳琅滿目。”又評論說:“看見鍾士季,好像參觀武器庫,矛戟森森,全是兵器。看見傅蘭碩,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蕩蕩,無所不有。看見山巨源,好像登上山頂往下看,幽深得很。”
(9)羊公還洛,郭奕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①。既見,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太業②!”復往羊許,小悉還,又嘆曰:“羊叔子去人遠矣!”③羊既去,郭送之彌日,一舉數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復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顏子④!”
【注釋】
①羊公:羊祜,字叔子,博學能文,善談論。郭奕:字太業。
②減:不如;次於。
③小悉:少頃;不多久。去人:離開別人;超過別人。
④顏子: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學生。
【譯文】
羊祜回洛陽去,路過野王縣,當時郭奕任野王縣令,羊祜到了縣界,派人去請郭奕來會一會,郭奕便去了。見面後,郭奕讚嘆說:“羊叔子何必要不如我郭太業呢!”過後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讚嘆道:“羊叔子遠遠超過一般人啊!”羊祜走了,郭奕整天都送他,一送就送了幾百里,終於因為出了縣境被免官。他仍舊讚嘆道:“羊叔子何必定比顏子差呢!”
(10)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①。”
【注釋】
①璞玉渾金:末經雕琢的玉和未經提煉的金,比喻本質真純質樸。名:命名。
【譯文】
王戎評論山巨源說:“像璞玉渾金、人人都看重它是寶物,可是沒有準知道該給它取個什麼名字。”
(11)羊長和父繇與太博祜同堂相善,仕至車騎掾,蚤卒①。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成人②,乃嘆曰:“從兄不亡矣!”
【注釋】
①同堂:同一祖父。
②宛:仿佛。
【譯文】
羊長和的父親羊繇和太傅羊祜是堂兄弟,很友愛,羊繇做官做到車騎將軍府的屬官,死得早。長和兄弟五人,年紀很小就成了孤兒。羊祜來哭喪,看見長和那種悲痛的神情舉止,像個成年人,便嘆道:“堂兄沒有死,後繼有人了!”
(12)山公舉阮鹹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①。”
【注釋】
①清真:純潔真摯。
【譯文】
山濤推薦阮鹹出任吏部郎,評論阮鹹說:“純潔真摯,沒有多少私慾,任何事物也改變不了他的志向。”
(13)王戎目阮文業:“清淪有鑑識,漢元以來未有此從①”..
【注釋】
①清倫:言行高潔,通曉倫理。漢元:漢初。
【譯文】
王戎評論阮文業說:“清高,通倫理,有知人論世之明,從漢初以來還沒有這樣的人。”
(14)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
【譯文】
武元夏評論裴楷、王戎兩人說:“王戎注重簡要,裴楷清廉通達。”
(15)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赤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①。”
【注釋】
①森森:高聳的樣子。磊赤(lǎi luō.. ):形容眾多。節目:分出樹杈的地方,圪節。
【譯文】
庾子嵩評論和嶠說:“好像高聳入雲的千丈青松,雖然圪節累累,可是用它來蓋高樓大廈,還是可以用做棟樑材。”
(16)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①。”
【注釋】
①太尉:指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神姿:風姿。高徹:高雅清澈。瑤林瓊樹:瑤、瓊都是美玉,泛指精美的東西。瘋塵:塵世;世俗。
【譯文】
王戎說:“太尉的風度儀態高雅清澈,好象晶瑩的玉樹,自然是塵世之外的人物。”
(17)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①。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②。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③。後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造精微。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懼肅④。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唱然嘆曰⑤:“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⑥。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索,名騎無以過之⑦。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曰:。“始得一叔。”渾問其故,濟具嘆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濟以上人。”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濟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痴。”稱其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於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
【注釋】
①王汝南:王湛,字處沖,是司徒王渾的弟弟,出任汝南內史。文末說他“年二十八始宦”,疑有誤,文中王齊嘆三十年不知家有名土,顯然與此矛盾。除所生服:父母死後,守孝期滿,脫去孝服。所生,父母,這裡指父親。
②過:過訪;探望。按:王湛青少年時,少言語,大家以為他是痴呆,王濟也瞧不起他,不把他當叔父看待。
③脫:或許;偶爾。
④懍然:嚴肅不荀的樣子。肅:恭敬、莊重
⑤缺然:不足。喟(kui)然:長嘆的樣子。
⑥從騎:騎馬的隨從
⑦策:馬鞭子,縈:圍繞盤鏇。
【譯文】
汝南內史王湛守孝期滿,脫下孝服後,便留在墓地結廬居住。他哥哥王渾的兒子王濟每次來掃墓,大部下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待他來。王濟有時偶爾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幾句罷了。後來姑且試著問問近來的事,答時起來言語辭致都很不錯,出乎王濟意料之外,王濟非常驚愕;繼續和他談論,愈談倒愈進入了精深的境界。王濟原先對叔叔幾乎沒有一點晚輩的敬意,聽了叔叔的談論後,不覺肅然起敬,神情舉止都變得嚴肅恭謹了。便留下來和叔叔談論,一連多日,沒日沒夜地談。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情豪爽,卻也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於是感慨地嘆息說:“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來一直不知道!”王濟要走了,叔叔送他到門口。王濟的隨從中有一匹烈馬,非常難駕馭,很少有人能騎它。王濟姑且問他叔:“喜歡騎馬嗎?”他叔叔說:“也喜歡呀。”王濟又讓叔叔騎那匹難駕馭的烈馬,他叔父不但騎馬的姿勢美妙,而且甩動起鞭子來就像條帶子似的迴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騎手也沒法超過他。王濟更加讚嘆叔叔難以估世,他的長處絕不只一種。王濟回家後,他父親王渾問他:“為什麼短時間外出案去了好幾天?”王濟說:“我剛剛找到一個叔叔。”王渾問是什麼意思,王濟就一五一十地邊讚嘆邊述說以上情況。王渾問:“和我相比怎么樣?”王濟說:“是在我之上的人。”以前晉武帝每逢見到王濟,總是拿王湛來跟他開玩笑,說道:“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沒有?”王濟常常沒話回答。既而發現了這個叔叔,後來晉武帝又像以前那樣問他,王濟就說:“我叔叔不傻。”並且稱讚叔叔美好的素質。武帝問道:“可以和誰相比?”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於是王湛的名聲就傳揚開來,在二十八歲那年才做官。
(18)裴僕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①。
【注釋】
①裴僕射:指裴鈦,曾任左僕射,參看(言語)第23 則注②。林藪(sǒu):草木叢聚的地方,比喻事物萎萃的地方。
【譯文】
左僕射裴鈦,當時的人認為他是清談的府庫。
(19)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①:“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嗚朝陽,謂東南之寶己盡,不意復見褚生②。”陸曰:“公未睹不嗚不躍者耳!”
【注釋】
①陸平原:陸機,字士衡,吳郡人,曾任平原內史。司空張華很賞識陸機和他弟弟陸雲(字士龍),認為他們是吳地兩個才子。
②雲津:指銀河。顧彥先:顧榮,字彥先,吳人,曾在吳國任黃門侍郎。吳亡後,與陸機兄弟同到洛陽,當時人士稱他們為三俊。東南之寶:指東南的人才,即吳地的人才。
【譯文】
張華見到褚陶以後,告訴平原內史陸機說:“您兄弟兩人像在天河上騰躍的飛龍,顧彥先像迎著朝陽鳴叫的鳳凰,我以為東南的人才已經全在這裡了,想不到又見到褚生。”陸機說:“這是因為您沒有看見過不鳴不躍的人才罷了!”
(20)有問秀才:“吳舊姓何如?”(1)答曰:“吳府君,聖王之老成,明時之俊義(2)。朱永長,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3)。嚴仲弼,九皋之鳴,空谷之白駒(4)。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5)。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6)。陸士衡、士龍,鴻鵠之裴回,懸鼓之待褪(7)。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閔耒,以紙札為良田,以玄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年(8);以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珍寶(9);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為增帛(10);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11);行仁義為室宇,修道德為廣宅。”
【注釋】
(1)秀才:指蔡洪。參看《言語》第22 則注①。
(2)吳府君:吳展,字士季。曾在吳國任廣州刺史、吳郡太守。所以稱府君。老成:年老德高的。俊義(yì):才德出眾的人。
(3)理物:治理人民。至德:德行最高的人。清選:明澈選拔官員。高望:聲望很高的人。
(4)九皋:深潭。按:《詩經•小雅•鶴鳴》:“鶴嗚於九皋,聲聞於天”,《毛傳》:“皋,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這裡借指名聲傳得很高很遠。白駒:白馬。按:《詩經。小雅。白駒)有“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句,《疏):“賢者隱居,必當潛處山谷。”
(5)八音:樂器的統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樂器。五色:青、黃、赤、白、黑五色,這裡指五色交錯而成的花紋。龍章:龍紋。“章”指花紋。
(6)逸光:四射的光芒。
(7)鴻鵠:天鵝。裴回:通“徘徊。”懸鼓:大鼓。
(8)鈕耒(chúlē i):兩種農具,鋤頭和木叉。札:用來寫字的木片。玄默:玄遠沉靜。稼穡:農業勞動。
(9)英華:花,這裡指名譽。忠恕:兩種道德,盡心和寬恕。
(10)蘊:儲藏;積聚。絡帛:絲織品。
(11)席薦:草蓆。義讓:仗義謙讓。
【譯文】
有人問秀才蔡洪:“吳地的世家大族怎么樣?”洪回答說:“吳府君是聖明君主的賢臣,太平盛世的傑出人才。朱永長是執政大臣裡面德行最高尚的人,公開選拔的官員中最有聲望的人。嚴仲粥像深澤中引頸長鳴的白鶴,像潛處空曠深邃山谷中的白駒。顧彥先像樂器中的琴瑟,花紋中的龍紋、張威伯是寒冬時茁壯的青松,黑夜裡四射的光芒。陸士衡、士龍兄弟是在高空盤鏇的天鵝,是有待敲擊的大鼓。所有這些名士,把大筆當農具,拿紙張當良田,把清靜無為當勞動,把掌握義理當豐收;把清談當聲譽,把忠恕當珍寶;把著述文章當做刺繡,把精通五經當做儲藏絲綢;把堅持謙虛當做坐草蓆,把發揚道義禮讓當做張掛帷幕;把推行仁義當做修造房屋,把加強道德修養當做構築大廈。”
(21)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輩①?”曰:“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②。”
【注釋】
①輩:同一類;同一等級。
②往往:處處。
【譯文】
有人問王夷甫:“山巨源談義理談得怎么樣?是和誰相當的?”王夷甫說:“這個人從來不肯以清談家自居,可是,他雖然不讀《老子)《莊子),常常聽到他的談論,倒是處處和老莊思想相合的。”
(22)洛中雅雅有三嘏①:劉粹字純暇,宏字終嘏,漠字沖嘏,是親兄弟②,王安豐甥,並是王安豐女婿。宏,真長祖也。洛中錚錚馮惠卿,名稱,是播子③。蓀與邢喬俱司徒李胤外孫,及胤子順並知名。時稱:“馮才清,李才明,純粹邢④。”
【注釋】
①洛中:洛陽。雅雅:指風雅人士眾多。
②“劉粹”句:劉氏三兄弟在西晉時代分別任光祿勛、侍中、吏部尚書,都很有名。當時首都是洛陽,所以說“洛中雅雅有三嘏。”
③錚錚:金屬撞擊時的響亮聲音,用來比喻聲名顯赫。
④清:清純。明:明達。純粹:純正完美。
【譯文】
洛陽眾多風雅人士中有三嘏:劉粹,字純嘏,劉宏,字終嘏,劉漠,字沖嘏,三人是親兄弟,是安豐侯王戎的外甥,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劉宏就是劉真長的祖父。洛陽聲名顯赫的人士中有馮惠卿,名蓀,是馮播的兒子。馮蘇和邢喬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孫,兩人和李胤的兒子李順都很有名。當時的人稱讚說:“馮氏才學清純,李氏才識明達,純正完美的是邢氏。”
(23)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曰:“自昔諸人沒已來,常恐微言將絕,今乃復聞斯言於君矣①!”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睹青天②。”
【注釋】
①諸人:指何晏、鄧賜等清談家。已來:以來。
②水鏡:指鏡子,比喻能明察秋毫。這裡指對道理能了解得很清楚。
【譯文】
衛伯玉任尚書令時,看見樂廣和西晉的名士清談,認為他不尋常,說道:“自從當年那些名士逝世到現在,常常怕清談快要絕跡,今天竟然從您這裡聽到這種清談了!”便叫自己的子侄去拜訪樂廣,對子侄說:“這個人,是人們的鏡子,觀到他,就像撥開雲霧看見青天一樣。”
(24)王太尉曰:“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上,非凡識也①。若死而可作,當與之同歸②。”或雲王戎語。
【注釋】
①裴令公:裴楷。裴楷任中書令時,王衍還只是黃門郎,所以稱裴楷為令公。王衍後為太尉,而裴楷已死。按:此則可參照《雅量》第12則。精明:精細明察。朗然:形容開朗。籠蓋:籠罩;超越。
②作:起立。
【譯文】
太尉王衍說:“我認為裴令公精明開朗,超越眾人之上,那不是一般見識的人呀。如果人死了還能再活,我要和他為同一宗旨努力。”有人說這是王戎說的話。
(25)王夷甫自嘆:“我與樂令談,未嘗不覺我言為煩①。”
【注釋】
①樂令:樂廣。據《晉書•樂廣傳》載,樂廣善於清談,能用很簡要的話分析道理,使大家心服。王衍自以為談論時措詞簡練,但與樂廣相比,就感到自己煩瑣。
【譯文】
王夷甫自己感嘆說:“我和樂令清談時,未嘗不感到我的話太煩瑣。”
(26)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莊,庾敳嘗稱之①,每曰:“郭子玄何必減質子嵩!”
【注釋】
①郭子玄:參看《文學》第17 則注②。庾敳:字子嵩、參看《文學》第15 則注①。
【譯文】
郭子玄才智出眾,很會談論老莊思想,庾敳曾經稱讚過他,常常說:“郭子玄為什麼一定要在我庚子嵩之下!”
(27)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①太尉答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
【注釋】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是太尉王衍的弟弟,善於品評人物。道:正直。神鋒:氣概。俊:突出。
②落落穆穆:形容豁達大度、容止溫和。
【譯文】
王平子評論太尉王衍說:“哥哥外貌好像很正直,可是鋒芒太露了。”王衍回答說:“確實比不上你那樣豁達大度。儀表溫和。”
(28)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才①。
【注釋】
①太傅:指東海王司馬越。西晉惠帝時,司馬越以太傅錄尚書事。長才:指才學優異的人。大才:指才學廣博的人。清才:指才學精深的人。
【譯文】
太傅府里有三個人才:劉慶孫是長才,潘陽仲是大才,裴景聲是清才。
(29)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①:籍子渾,器量弘曠②:康子紹,清遠雅正③;濤子簡,疏通高素④;鹹子瞻,虛夷有遠志⑤;瞻弟罕,爽朗多所遺⑥;秀子純、梯,並令淑有清流⑦;戎子萬子,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⑧;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
【注釋】
①林下諸賢:指竹林七賢。魏時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鹹、王戎七人,常常在竹林下聚會,飲酒抒懷,世稱竹林七賢。
②弘曠:宏大寬廣。
③清遠雅正:志向高潔遠大,本性正直。
④疏通高素?通達,情操高潔純真。
⑤虛夷:謙虛平易。
⑥多所遺:指政務多所忽略,按:《晉書•阮孚傳》載,阮孚“終日酣縱”,“蓬髮飲酒,不以王務嬰心”。阮孚之事,可參看《雅量》第15
則。
⑦令淑:善良文雅。清流:比喻德行高潔。
⑧大成:指學問大有成就。苗而不秀:莊稼生長卻不抽穗開花。語出(論語•子罕),古人多以為是孔子痛借他的學生顏回早死才說這句話。王戎的兒子王萬,有美名,十九歲就死了,所以也比喻為苗而不秀。
【譯文】
竹林七賢,各有才能出眾的兒子:阮籍的兒子阮渾,氣量寬宏;嵇康的兒子嵇紹,志向高遠,本性正直;山濤的兒子山簡,通達而且高潔純真;阮鹹的兒子阮瞻,謙虛平易,志向遠大;阮瞻的弟弟阮革,爽朗,不受政務牽累;向秀的兒子向純、向梯,都很善良文雅,不肯同流合污;王戎的兒子王萬子,有集大成的風度,可惜早逝;只有劉伶的兒子默默無聞,在所有這些人裡面,唯獨阮瞻可居於首位,秘紹和山簡在當時也很受尊重。
(30)庾子躬有廢疾,甚知名。家在城西,號曰城西公府①。
【注釋】
①城西公府:公府本指三公的府第,原子躬(名瓊)曾為太尉(三公之一)的屬官,結果他的住宅也被稱為公府。
【譯文】
庾子躬有殘疾,可是很有名望。他的住宅在城西,稱為城西公府。
(31)王夷甫語樂令:“名士無多人,故當容平子知。”①。”
【注釋】
①“王夷甫”句:王夷甫很看重他弟弟王平子,四海人士一經王平子品評過,王夷甫便不再置評。
【譯文】
王夷甫告訴尚書令樂廣說:“名士沒有很多,自然任憑平子審
(32)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寫水,注而不竭。”①
【注釋】
①郭子玄:郭象。參看(文學》第17 則注②。寫:通“瀉”。按:“懸河寫水”形容能言善辯,滔滔不絕。註:倒下;流下。
【譯文】
太尉王衍說:“郭子玄的談論好像瀑布傾瀉下來,滔滔不絕。”
(33)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俊異。庾文康云:“見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①。”
【注釋】
①子嵩:庾敳,字子嵩。任太傅府參軍,轉軍諮祭酒。神王:神旺,精神振奮。《晉書•庾敳傳》作“袖手”,和庾亮說的不一樣。
【譯文】
司馬越的大傅府里名士很多,都是當時的優異人物。庾亮說:“我覺得子嵩在這些人裡面,常常精神旺盛。”
(34)太傅東海王鎮許昌,以王安期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①。敕世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②。閒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④,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⑤。”或曰:“王、趙、鄧三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謂安期,鄧伯道。趙穆也。袁宏作《名士傳》,直雲王參軍。或雲趙家先猶有此本。
【注釋】
①“太傅”句:西晉末,懷帝即位,東海王司馬越輔政,因懷帝親理政事,司馬越不能專權,便請求鎮守許昌。
②敕:告誡。世子:帝王公卿之子,是地位或爵位的繼承人。安:安置;保留。
③閒習:熟習。式瞻:瞻仰。儀形:儀式。
④諷味:背誦和體會。遺言:古聖先賢流傳下來的話。音旨:語言和意思。
⑤人倫:人類,這裡指有才學的人,人才。
【譯文】
太傅東海王司馬越鎮守許昌的時候,任用王安期做記室參軍,並且非常賞識看重他。東海王告誡自己的兒子司馬毗說:“學習書本的效益淺,體驗生活所保留的感受深。熟習禮製法度,就不如去好好觀看禮節儀式;背誦並體味前人的遺訓,就不如親自接受賢人的教誨。王參軍是人們的榜樣,你要學習他。”有人以為是這樣說的:“王。趙、鄧三位參軍是人們的榜樣,你要學習他們。”所說的三位參軍指王安期、鄧伯道、趙穆。袁宏寫《名士傳》的時候,只說到王參軍。有人說趙穆家原先還有這個抄本。
(35)庾太尉少為王眉子所知①。庾過江,嘆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②。”
【注釋】
①王眉子:王玄,字眉子。參《識鑒》第12 則注①。
②“庇其”句:指得到他的賞識,使人感到溫暖。字下,屋檐下。
【譯文】
太尉庾亮年輕時得到王眉子的賞識。後來庾亮避難過江,讚揚王眉子說:“在他的房檐下得到庇護,使人忘了冷暖。”
(36)謝幼輿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董仲道卓犖有致度①。”
【注釋】
①簡暢:簡約舒暢。嵇延祖:嵇紹,字延祖。弘雅:寬宏正直。劭長:指德行美好。卓犖:卓越;傑出。致度:風致氣度。
【譯文】
謝幼輿說:“我的朋友王眉子清廉通達,簡約舒暢;嵇延祖寬宏正直,德行高尚;董仲道見識卓越,很有風致、氣度。”
(37)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於仞①。”
【注釋】
①岩岩:形容高峻。清峙:清靜聳立。仞(rèn):七尺或八尺為一切。
【譯文】
王導評論太尉王衍:“陡峭地肅靜地聳立在那裡,像千丈石壁一樣屹立著。”
(38)庾太尉在洛下,問訊中郎①,中郎留之云:“諸人當來。”尋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俱至,酬酢終日②。咦公猶憶劉、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③。
【注釋】
①中郎:指庾敳,曾任太傅從事中郎,為人常靜默無為,縱心事外。
②酬酢(zuò):賓主互相敬酒,泛指應對。
③清中:恬靜平和。
【譯文】
太尉庾亮在洛陽的時候,有一次,去探望庾中郎,庾挽留他稍候一下,說:“大家會來的。”過了一會兒,溫元甫、劉王喬、裴叔則都來了,大家清談了一整天。庾亮後來還能回憶起當時劉、裴兩人的才華,元甫的恬靜平和情狀。
(39)蔡司徒在洛,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①。士龍為人,文弱可愛;士衡長七尺餘②,聲作鐘聲,言多慷慨。
【注釋】
①蔡司徒:蔡漠。參看《方正》第40 則注①。陸機兄弟:參看《方正》第18 則注①②。參佐:屬官。廨:官署。
②七尺:指成年人應有的身高。按:古代一尺只有現代六七寸長。
【譯文】
司徒蔡謨在洛陽的時候,看見陸機、陸雲兄弟住在僚屬辦公處里,有三間瓦屋,陸雲住在東頭,陸機住在西頭。陸云為人,文雅纖弱得可愛;陸機身高七尺多,聲音像鐘聲般洪亮,說話大多慷慨激昂。
(40)王長史是庾子躬外孫,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①。”
【注釋】
①入理:指深入玄理之中。泓(hǒng)然:形容深入。
【譯文】
長史王檬是庾子躬的外孫,丞相王導評論廈子躬說:“深刻地領會了玄理,是在我以上的人。”
(41)庾太尉目質中郎:“家從談談之許①。”
【注釋】
①家從:家從父,叔父。太尉庾亮的父親和庾中郎同一祖父,庾是庾亮的堂叔父。談談:深深地。許:讚許。按:此則各家無確解,或疑句中有脫誤。
【譯文】
太尉庚亮評論庾中郎說:“家叔深受人們的稱讚。”
(42)庾公目中郎:“神氣融散,差如得上①。”
【注釋】
①神氣:精神。融散:和樂、閒散。據《晉陽秋》載:“庾頹然淵放,莫有動其聽者。”差如:比較地;大致。
【譯文】
庾亮評論庾中郎說:“他精神安適、疏散、大致還能算出眾。”
(43)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①,曰:“少為王敦所嘆。”
【注釋】
①祖車騎:祖逖,曾與司空劉琨一起任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兩人立志報國,曾聞雞起舞。死後贈車騎將軍。
【譯文】
劉琨稱讚祖逖是開朗通達的人,說:“他年輕時受到王敦的讚賞。”
(44)時人目庾中郎:“善於托大,長於自藏①。”
【注釋】
①托大:把高位當做寄身之所,即居高位而不作威作福。自藏:《晉書•庾敳傳》說他不過問世事,知道天下多事,“常靜默無為”,“處眾人中,居然獨立”。亦即不露頭角,明哲保身。藏,收斂;隱藏。
【譯文】
當時人士評論中郎庾敳說:“善於託身高位,善於自我隱藏。”
(45)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眼①。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②。
【注釋】
①邁世:超越世俗。推服:推重佩服。
②絕倒:傾倒;欽佩。
【譯文】
王平子有超世的卓越才華,很少有他椎重佩服的人。但是每當聽到衛玠談論,總不免讚嘆、傾倒。
(46)王大將軍與元皇表云:“舒風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邃,最是臣少所知拔①。中周夷甫、澄見語:‘卿知處明、茂弘。茂弘己有令名,真副卿清論②;處明親疏無知之者。吾常以卿言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試。’頃來始乃有稱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過,不知使負實。”
【注釋】
①舒:王舒,字處明,是王敦的堂弟。據(晉書•王舒傳)說,王舒“以天下多故,不營當時名,恆處私門,潛心學植”。後避難過江,才做官。風概:風采節澡。簡正:指處事簡約剛直。雅入:風雅之士;品德高尚的人。邃:王邃,字處重,王舒的弟弟。
②茂弘:王導,字茂弘,也是王敦的堂弟。
【譯文】
大將軍王敦呈送晉元帝的奏章說:“王舒很有風采節操,簡約剛直,確實稱得上高雅的人,自然勝過王邃,他是臣少有的很賞識並扶植的人。在這期間王衍、王澄告訴我說:‘你了解處明和茂弘。茂弘已經有了美名,確實和你的高論相符;處明卻是無論親疏都沒有人了解他。我常常把你的話放在心上,去了解處明,卻毫無收穫,恐怕你對自己說過的話已經感到後悔了吧!’臣感慨他說:‘您按我說的試著再看看。’近來方才有人讚揚處明,這說明一般人只是擔心了解人過了頭,而下擔心對其實際才能了解不夠。”
(47)周侯於荊州敗績還,未得用①。王丞相與人書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遺②!”
【注釋】
①“周侯”句:周侯,指周f ,字伯仁,晉元帝時任寧遠將軍、荊州刺史,剛到任,遇叛軍,大敗,投奔豫章,後受召還建康。
②雅流:高雅人士。弘器:大器;有大才的人。
【譯文】
武城侯周顎在荊州大敗後,回到京都,未能得到委任。丞相王導給別人寫信說:“周f 是高雅人士,有大才,怎么能把他拋棄呢!”
(48)時入欲題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問周侯①,周侯曰:“可謂卓朗。”桓公曰:“精神淵著。”
【注釋】
①題目:品評。高坐:和尚名。參看《言語》第39 則注①。桓廷尉:桓彝,字茂倫,死後追贈廷尉。
【譯文】
當時人士想給高坐和尚下個評語,還沒有想出恰當的,廷尉桓彝拿這事問武城侯周顎,周f
說:“可以說是卓越開朗。”桓溫說:“精神深沉而明澈。”
(49)王大將軍稱其兒云:“其神候似欲可①。”
【注釋】
①神候:神態。可:可心;合意。
【譯文】
大將軍王敦稱讚他的兒子說:“看他的神態好像還可心。”
(50)卞令目叔向①:“朗朗如百間屋。”
【注釋】
①卞令:卞?,字望之,曾任尚書令。叔向:似是指叔父卞向,但有無其人,無從考證。
【譯文】
尚書令卞?評論叔向說:“氣度寬闊,好像有上百個敞亮房間的大屋。”
(51)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玠避亂,從洛投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於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①。阿平若在,當復絕倒②。”
【注釋】
①永嘉:西晉懷帝的年號。當時戰亂不斷。主始之音:指清談玄學。參看《文學》第22
則注③。按:永嘉年間,玉敦還沒有升任大將軍職。
②“阿平”句:王澄,字平子。參看本篇第45 則。按:晉元帝時,王澄路過豫章,被王敦殺害了。
【譯文】
王敦任大將軍時,鎮守豫章。衛玠為了躲避戰亂,從洛陽來到豫章投奔王敦,兩人一見面都很高興,成天清談。當時謝鯤在王敦手下任長史,王敦對謝鯤說:“想不到永嘉年間,又聽到了正始年間那種清談。如果阿平在這裡,就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52)王平子與人書,稱其兒:“風氣日上,足散人懷①。”
【注釋】
①風氣:風采氣量。按:稱讚子弟,以此抬高他們身價,是晉代的風氣。
【譯文】
王平子給友人寫信,稱讚自己的兒子說:“他的風采和氣量一天比一天長進,足以讓人心懷舒暢。”
(53)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①。
【注釋】
①胡毋彥國:胡毋輔之,字彥國。按:《晉書•胡毋輔之傳》載,這一條也是王平子給友人信上的話。原作“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靠靠不絕,誠為後進領袖也。”
【譯文】
胡毋彥國談吐中的優美言辭就像鋸木時的木屑一樣連綿不斷,他是後輩的領袖。
(54)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①。”
【注釋】
①察察:指明辨是非。岩岩:險峻;威嚴。峰距:《晉書•卞?傳》作“峰?”。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陳僅《捫燭脞存》:“峰距,猶岳峙也。言其高峻,使人不可近”。也是孤峰特立之意。
【譯文】
丞相王導說:“像刁玄亮那樣明察秋毫,戴若思那樣威嚴,卞望之那樣剛直不阿。”
(55)大將軍語右軍①:“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②。”
【注釋】
①右軍: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軍將軍,是大將軍王敦的堂侄。
②阮主簿:阮裕,有德行,王敦聞其名,召為主簿。
【譯文】
大將軍王敦對右軍將軍王羲之說:“你是我家的優秀子弟,想必不會次於阮主簿。”
(56)世目周侯:“嶷如斷山①。”
【注釋】
①嶷(nì):形容山高特立。斷山:指懸崖峭壁。按:這句形容周f 清高正直,據《晉書•周f 傳》說,人們不敢輕慢他。
【譯文】
世人評論武城侯周f :“像懸崖絕壁一樣陡峭。”
(57)王丞相招祖約夜語,至曉不眠①。明旦有客,公頭鬢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②。”公曰:“昨與士少語,遂使人忘疲。”
【注釋】
①祖約:字士少,曾任豫州刺史。
②“公昨”句:“是”字疑是衍文,此句似應為“公昨如似失眠”,否則於理不順。
【譯文】
丞相王導邀祖約晚上來清談,談到天亮也沒有睡覺。第二天一早有客人來,王導出來見客時,還沒有梳頭,身體也有點睏倦,客人問道:“您昨天夜裡好像失眠了。”王導說:“昨晚和士少清談,就讓人忘了疲勞。”
(58)王大將軍與丞相書,稱楊朗曰①:“世彥識器理致,才隱明斷②。既為國器,且是楊侯淮之子,位望殊為陵遲③。卿亦足與之處。”
【注釋】
①楊朗:字世彥。參看《識鑒》第13 則。
②識器:識見和氣量。理致:義理和情趣。
③國器:足以主持國政的人才。楊侯淮:楊淮,實即楊準,西晉元康未年任冀州刺史,是當時名士。陵遲:衰微。
【譯文】
大將軍王敦給丞相王導寫信,稱讚楊朗說:“世彥很有識見和氣量,言談深得事物之義理而有情趣,才學精微,論斷高明。既是足以治國的人才,又是楊侯淮的兒子,可是地位和名望很是卑微。你也可以和他相處。”
(59)何次道往丞相許,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①,曰:“來,來,此是君坐。”
【注釋】
①“何次道”句:何次道,名充,字次道,是王導的大姨子的兒子,小時候就和王導很要好,且歷任顯官。王導在東晉初年任右將軍、揚州刺史、監江南諸軍事,很器重何次道,有意讓他輔助自己並準備讓他接任,所以常藉故露出此意。這一則和下一則所說的都是要表示這個意思。
【譯文】
何次道到丞相王導那裡去,王導拿拂塵指著座位招呼他同坐,說:“來,來,這是您的座位。”
(60).. 丞相治揚州廨舍,按行而言曰①:“我正為次道治此爾!”何少為王公所重,故屢發此嘆。
【注釋】
①按行:巡視。
【譯文】
丞相王導修建揚州的官署,他在視察修建情況時說:“我只是替次道修建這個官署罷了!”何次道年輕時就受到王導的重視,所以王導屢次表示這樣的讚嘆。
(61)王丞相拜司徒而嘆曰①:“劉王喬若過江,我不獨拜公②。”
【注釋】
①司徒:官名,與司室。太尉號稱三公,是最高級的官,司徒和丞相職務相通,所以一般不並置。按:東晉明帝即位後,王導升任司徒。
②劉王喬:劉疇,字王喬,年輕時名望就很高,西晉永嘉年間,任司徒左長史,後被害。當時有人以為他是司徒的合適人選。
【譯文】
丞相王導受任為司徒時嘆道:“如果劉王喬能過江來,我不會一個人就任三公。”
(62)王藍田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痴①。王丞相以其東海子,闢為椽②。常集聚,王公每發言,眾人競贊之。述於未坐曰:“主非堯、舜,何得事事皆是③!”丞相甚相嘆賞。
【注釋】
①王藍田:王述,字懷祖,年輕時繼承了他父親的封爵為藍田縣侯。性恬靜,不愛顯示,眾人竟相辯論時,他也不為所動,所以到三十歲時還沒有名望,別人就認為他痴呆。
②東海:王述的父親王承曾任東海郡太守,所以稱為東海。按:王承在東晉初年,名望很大,當時的名臣王導、庾亮等都比不上他,所以王導因為他的關係有意提拔王述。
③主:僚屬稱上司為主。
【譯文】
藍田侯王述為人處世,成就比較晚,當時人們竟認為他痴呆。丞相王導因為他是東海太守王承的兒子,就召他做屬官。有一次聚會,王導每次講話,大家都爭著讚美。坐在未座的王述說:“主公不是堯、舜,怎么能事事都對!”王導非常讚賞他。
(63)世目楊朗:“沉審經斷①。”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亂,楊氏作公方未已②。”謝公云:“朗是大才。”
【注釋】
①沉審:深沉慎重。經斷:順理決斷。
②楊氏:指楊朗六兄弟。楊朗兄弟六人,名聲都很大,輿論界認為他們都有丞相的聲望。其父楊準在西晉惠帝未年任冀州刺史,因看到戰亂頻起。國事無望;就終日縱酒。按:《識鑒》第13則記楊朗曾參加玉敦的叛亂,晉明帝想殺他,看來也並非做三公的人才。
【譯文】
世人評論楊朗:“深沉慎重,順理而決斷。”司徒蔡謨說:“如果西晉不亂,楊氏任三公的將會接連不斷。”謝安說:“楊朗是大才。”
(64)劉萬安即道真從子,庾公所謂的然玉舉①。又云:“千人亦見,百人亦見②。”
【注釋】
①灼然:形容鮮明。玉舉:玉立,比喻操守堅定。
②見:同“現”。
【譯文】
劉萬安就是劉道真的侄兒,是庾琮所說的操守鮮明堅定的人物。又說:“他在千人中也能顯露出來,在百人中也能顯露出來。”
(65)庾公為護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年①。桓後遇見徐寧而知之,遂致於庾公,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②。真海岱清士③。”
【注釋】
①護軍:護軍將軍,是掌握中央軍權的。按:庾亮在晉明帝時升任護軍將軍。
②“人所”句:這裡所說的有、無,大概是指禮法、道德方面的內容。按句意,似指徐寧與眾不同。
③海岱:古稱今山東省東海與泰山間之地。按:徐寧是東海郡人,東海郡包括江蘇、山東東部一帶。
【譯文】
庾亮任護軍將軍的時候,托廷尉桓彝代找一個優秀的屬官,過了一年竟然還沒找到。桓彝後來碰見徐寧,並且很賞識他,就把他推薦給庾亮,並介紹說:“人們應該有的,他不一定有;人們不應該有的,他不一定沒有。他確實是海岱一帶的清廉正直的人士。”
(66)桓茂倫云:“諸季野皮裡陽秋①。”謂其裁中也②。
【注釋】
①皮裡陽秋:指肚裡有《春秋》筆法,即表面上不作評論,內心卻有褒貶。原作皮裡春秋,因避諱改為“陽”。
②裁中:裁於中;內心有裁決。
【譯文】
桓茂倫說:“諸季野是皮裡春秋。”這指的是他心中有裁決。
(67)何次道嘗送東人,瞻望,見賈寧在後輪中①,曰:“此人不死,終為諸侯上客②。”
【注釋】
①東人:指從建康以東來的人。賈寧:字建寧,後任蘇峻的參軍,隨蘇峻起兵反帝室,失敗後,先投降,官至新安太守。後輪:後車。
②諸侯:指所分封的王侯。
【譯文】
何次道有一次送走從東來的客人,遠遠望去,看見賈寧在後面的車上,就說:“這個人如果不死,終歸要做王侯的尊貴賓客。”
(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稱①。庾公顧謂諸客曰:“弘冶至贏,不可以致哀②。”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注釋】
①杜弘治:杜義,字弘治,年輕時就很有名聲,官至丹陽丞。不稱(chèn):不相稱,按:這句話指他表情不夠悲傷。
②贏(lèi):瘦弱。致哀:極其哀痛。
【譯文】
社弘治家祖墳塌了,他的悲傷表情和這件事不相稱。庾亮環顧眾賓客,對他們說:“弘治身體極弱,不可以太傷心。”又說:“弘治不能哭得太傷心。”
(69)世稱庚文康為豐年玉,稚恭為荒年穀①。庾家論云:“是文康稱恭為荒年穀,庾長仁為豐年玉②。”
【注釋】
①豐年玉:比喻能潤色太平。這裡用來形容庾亮是能錦上添花的治國人才。稚恭:庾翼,字稚恭,是庾亮的弟弟。據《晉書•瘦翼傳)載,翼素有大志,以平胡平蜀為己任。荒年穀:比喻能救助艱難困苦。這裡用來形容庾翼是能夠雪中送炭的挽救危亡的人才。
②庾長仁:庾統,字長仁,是庾亮另一個弟弟的兒子,曾任尋陽郡太守。
【譯文】
世人稱頌庾亮像豐年的美玉,稱頌庾稚恭像災荒年頭的糧食。庾家內部評論則說:“是庾亮稱讚稚恭像災荒年頭的糧食,庾長仁像豐年的美玉。”
(70)世目杜弘治標鮮,季野穆少①。
【注釋】
①標鮮:標緻鮮明。穆少:溫和、要求少。
【譯文】
世人評論杜弘治風采俊秀照人,褚季野溫和淡泊。
(71)有人目杜弘治:“標鮮清令,盛德之風,可樂詠也①。”
【注釋】
①清令:清高純美。盛德:高尚的道德。樂詠:用音樂、詩歌來讚頌。
【譯文】
有人評論杜弘治:“風采俊秀照人,本性清高純美,表現出大德的風範,是值得歌頌的。”
(72)庾公云:“逸少國舉①。”故庾倪為碑文云:“拔萃國舉②。”
【注釋】
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②拔萃國舉:意即出類拔革的人,全國推崇的人。
【譯文】
庾亮說:“逸少是全國所推崇的人。”所以庾倪給他寫碑文時就寫上:“拔萃國舉”。
(73)庾稚恭與桓溫書,稱:“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義懷通樂既佳,且足作友,正實良器①。推此與君,同濟艱不者也②。”
【注釋】
①義懷:仁義心懷。通樂:豁達和樂。
②艱不(pǐ):艱難困苦。不,阻塞不通。
【譯文】
庾稚恭寫信給桓溫,稱讚說:“劉道生白天晚上都在處理政事,大小事情都處理得非常稱心如意。這個人胸懷仁義,豁達和樂,不但這方面很好,而且很值得結為良友,確實是優秀人才。現在把他推薦給您,和您一起度過艱難困苦的時日吧。”
(74)王藍田拜揚州,主簿請諱①。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內,遠近所知。內諱不出於外,餘無所諱②。”
【注釋】
①諱:指家諱,避忌說出一家內長輩的名字。按:晉人重視家諱,別人不能當面說出與對方長輩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所以新官上任,下屬要請求指出應該避忌的名諱,以免無意中觸犯了。
②內諱:指避忌家內婦女的名字。《禮記》說:“婦人之諱不出門。”
【譯文】
藍田侯王述就任揚州刺史時,州府主簿向他請示要避忌的名諱。王述批示說:“先祖、先父,名聲遠播全國,是遠遠近近都知道的。婦女的名字不能向外人說出,此外沒有要避忌的了。”
(75)蕭中郎,孫丞公婦父,劉尹在撫軍坐,時擬為太常①。劉尹雲:“蕭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還,無所不堪②。”
【注釋】
①蕭中郎:蕭輪,字祖周,曾任常侍。國子博士。撫軍:指簡文帝司馬昱,即位前曾為撫軍大將軍。太常:是九卿之一,主管祭把禮樂。按:九卿是在三公之下,是中央行政機關的長官。
②以還:以下。堪:能勝任。
【譯文】
中郎蕭祖周是孫丞公的岳父,丹陽尹劉真長在撫軍大將軍那裡做客時,商議提升蕭祖周任太常。劉真長說:“蕭祖周不知可以不可以就提為三公?從三公以下,他沒有不能勝任的。”
(76)謝太傅未冠;始出西①,詣王長史,清言良久。去後,苟子問曰:“向客何如尊?”②長史曰:“向客噴噴,為來逼人③。”
【注釋】
①未冠(guàn):還沒有成年。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到了成年。出西:指到首都建康。按:謝安在出來做官以前,住在東部的會稽郡,從會稽往西去建康,就叫出西。
②苟子:王?,字敬仁,小名苟子,是王?(即王長史)的兒子。尊:稱呼父親。
③噴噴(wēiwěi):同“娓娓”,勤勉不倦的樣子。這裡指談論不倦。據《晉書》說,由於王?這句話和王導的器重,謝安年輕時名望就很大。
【譯文】
太傅謝安還沒有成年時,初到京都,到長史王?家去拜訪,清談了很久。走了以後,王苟子問他父親:“剛才那位客人和父親相比怎么樣?”王?說:“剛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談起來咄咄逼人。”
(77)王右軍語劉尹:“故當共推安石。”劉尹曰:“若安石東山志立,當與天下共推之①。”
【注釋】
①“若安石”句:謝安(字安石)寓居會稽郡上虞縣,官府多次徵召,也不肯出任官職,只想在東山隱居,暢遊山水。但是他一向名望很大,所以大家仍然希望他能出仕。到四十多歲時,才應桓溫的邀請出任司馬。東山志:指隱居的心愿。
【譯文】右軍將軍王羲之對丹陽尹劉?說:“我們當然要一起推薦安石。”劉?說:“如果安石志在隱居,我們應該和天下人一起推薦他。”
(78)謝公稱藍田:“掇皮皆真①。”
【注釋】
①掇(duō):揭去,真:指真率,這句指里外皆真,不做作。
【譯文】
謝安稱讚藍田侯王述說:“剝去皮都是真率的。”
(79)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云:“可兒!可兒①!”..
【注釋】
①可兒:等於可人,使人可意的人,可愛的人。所謂可兒,多從才德方面說的。按:王敦豪爽,好清談,口不言財利,但後來興兵作亂,心懷殘忍。桓溫稱讚他,只是表明自己的心跡罷了。
【譯文】
桓溫出行,經過王敦墓邊,望著王敦的墳墓說:“可意人兒!可意人兒!”
(80)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於之甚至,一時無所後①。”
【注釋】
①清貴:清高尊貴。於:厚;親愛。甚至:指到了頂點。所後:後來人。指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評論右軍將軍王羲之說:“逸少是個清高尊貴的人,我對他喜歡到極點,一時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81)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①。”
【注釋】
①處長:處理、對待自己的長處。
【譯文】
王仲祖稱讚殷淵源說:“他不但憑自己的長處勝過別人,而且在對待長處上也勝過別人。”
(82)王司州與殷中軍語,嘆云:“己之府奧,蚤已傾寫而見①;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測②。”
【注釋】
①府奧:肺腑,比喻內心的話。傾寫:等於“傾瀉”。
②浩汗:浩瀚;廣大。按:這句話比喻殷浩擅長清談,辭鋒玄理,深不可測。同時用字也語義雙關,因為殷浩,字淵源,這裡就用“浩、源”二字。
【譯文】
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軍將軍殷浩清談,王胡之後來讚嘆說:“我自己的見解,早已傾吐淨盡;殷浩擺開清談的陣勢浩浩蕩蕩,各個源頭還沒法估量。”
(83)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①。”林公曰:“金玉滿堂,復何為簡選②?”王曰:“非為簡選,直致言處自寡耳③。”
【注釋】
①金玉滿堂:原是以寶物滿正屋來比喻極為富有,這裡用來描寫清談,說劉真長的辭藻和玄理豐富多采。
②簡選:選擇。按:劉真長善談玄理,且言辭簡潔,而支道林卻認為他言語謹慎,經過挑選潤色。
③“非為”句:原注“謂吉人之辭寡,非擇言而出也”。
【譯文】
長史王?對支道林說:“真長的言談可以說是金玉滿堂。”支道林說:“既然是金玉滿堂,為什麼又要挑選言辭?”王?說:“不是經過挑選,只是他套用言辭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呀。”
(84)王長史道江道群:“人可應有,乃不必有:人可應無,己必無①。”
【注釋】
①可應有:指應該具備的各個方面。
【譯文】
王?評論江道群說:“人們應該有的,他卻不一定有;人們應該沒有的,他自己一走沒有。”
(85)會稽孔沈、魏f 、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俊,於時之傑。孫興公目之曰:“沈為孔家金,f
為魏家玉,虞為長、琳宗,謝為弘道伏①。”
【注釋】
①長、琳:長指虞存,字道長;琳指虞球,字和琳。宗:尊重;推崇。弘道:謝奉,字弘道。參看《雅量》第33則注①。伏:通“服”,敬佩。
【譯文】
會稽郡孔沈、魏f 、虞球、虞存、謝奉五人同是四個家族的英俊之才,當時的傑出人物。孫興公評論你們說:“孔沈是孔家的金子,魏f
是魏家的寶玉,至於虞家則應推崇道長、和琳的才識,謝家應敬佩弘道的美德。”
(86)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①。”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②。”
【注釋】
①可:與前面第79 則“可兒”的“可”同義,這裡指才學可取,優良。按:殷淵源善談玄理,談論精微,為人所推崇。
②雲霧:比喻蒙蔽人的東西,迷離恍惚的談論。
【譯文】
王仲祖和劉真長到中軍將軍殷淵源家清談,談完了,就一起坐車走。劉真長對王仲祖說:“淵源的言論真可意。”王仲祖說:“你原來掉進了他設下的迷霧中。”
(87)劉尹每稱王長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節①。”
【注釋】
①“性至”句:(晉書•王?傳)說,王?“克己勵行”,“虛己應物,恕而後行”,“喜慍不形於色”,這大概就是所謂至通,有節。
【譯文】
丹陽尹劉真長常常稱讚長史王檬說:“本性最為通達,而且自然有節制。”
(88)王右軍道謝萬石:“在林澤中,為自遒上①”;嘆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風領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②”;道劉真長:“標雲柯而不扶疏③”。
【注釋】
①為:而。遒(qíu):剛勁有力。按:謝萬石善自炫耀,王羲之說他有“邁往之氣”(勇往直前的氣概)。
②毛骨:指容貌。沒世:終生。
③標雲柯:高聳入雲的樹枝。扶疏:枝葉茂盛。按:劉真長清高恬淡,性任自然,所以王羲之這樣讚譽他。
【譯文】
右罕將軍王羲之評論謝萬石說:“在山林湖澤這種隱居地里,自然會剛勁超群”;讚嘆支道林說:“胸襟開朗,精神俊逸”;評論祖士少:“風度比容貌更動人,恐怕一輩子不會再見到這樣的人”;評論劉真長:“像高聳入雲的大樹,枝葉並不繁茂”。
(89)簡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謝仁祖云:“庾赤玉胸中無宿物①。”
【注釋】
①宿物:積物;舊物。
【譯文】
簡文帝評論庚赤玉:“明察,直率,有修養,潔身自好。”謝仁祖說:“庾赤玉心裡不存芥蒂。”
(90)殷中軍道韓太常曰①:“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②。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注釋】
①韓太常:韓伯,字康伯,是殷中軍(殷浩)的外甥,曾任吏部尚書。後升任太常,尚未到任就病死了。
②標置:自視甚高。居然:顯然。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稱道太常韓康伯說:“康伯年輕時就自視甚高,顯然是超群出眾的人才。當他發表意見時,他的言談辭藻,處處都有情趣。”
(91)簡文道王懷祖:“才既不長,於榮利又不淡①,直以真率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②。”
【注釋】
①“才既”句:《晉書•王述傳》載,王述(字懷租)年輕時性沉靜,人以為痴。後任宛陵縣令時,頗受贈遺,為州司所檢。這大概就是這裡說的內容。
②少許:一點兒。對:對當;相等。多多許:很多。
【譯文】
簡文帝稱道王懷祖說:“才能又不突出,對名利又很熱心,可是只憑著他那一點真誠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別人很多很多東西。”
(92)林公謂王右軍云:“長史作數百語,無非德音,如恨不苦①。”王曰:“長史自不欲苦物。”
【注釋】
①長史:指王?,曾任司徒左長史。擅長清談。如:而;卻。苦:是說使別人無話可說,陷入困境。
【譯文】
支道林和尚對右軍將軍王羲之說:“王長史說上幾百句,無非是一些合乎仁德的話,遺憾的是不能困住人家。”王羲之說:“長史本來就不想困住人家。”
(93)殷中軍與人書,道謝萬“文理轉遭,成殊不易①。”
【注釋】
①文理:文辭義理。《晉書•謝萬傳》說他“工言論,善屬文”。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給友人寫信,稱道謝萬“文辭和義理變得剛勁有力了,取得這樣的成就也很不容易。”
(94)王長史云:“江思悛思懷所通,不翅儒域①。”
【注釋】
①不翅:不啻,不止,不僅。儒域:儒學的領域。按:江思悛(quān)博覽群書,綜合儒學、道學,所以這裡說不翅儒域。
【譯文】
長史王?說:“江思悛思想所貫通的,不止是儒學。”
(95)許玄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玄度定稱所聞不①?”劉曰:“才情過於所聞。”
【注釋】
①稱(chèn):相稱。
【譯文】
許玄度為送他母親,初到京都來,有人問丹陽尹劉真長:“玄度究竟和傳聞相稱不相稱?”劉真長說:“他的才華超過了傳聞。”
(96)阮光祿云:“王家有三年少:右軍,安期、長2 豫①。”
【注釋】
①安期:王應,字安期。參看《識鑒》第15則注①。長豫:王悅,字長豫。參看《德行》第29則注①。按:安期、長豫和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軍將軍)是同一家族的,是諸多年少中選拔出來稱道的。
【譯文】
光祿大夫阮裕說:“王家有三少年:逸少、安期、長豫。”
(97)謝公道豫章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②。”
【注釋】
①豫章:指謝鯤,字幼輿,曾任豫章太守。喜好道學,不修邊幅。放蕩不羈。
②七賢:指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參看本篇第29 則注①。把臂:拉著手,表示親密的意思。按:這句指謝鯤也會成為七賢一類的人。
【譯文】
謝安稱道豫章太守謝鯤說:“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賢,一定會手拉手地進入竹林。”
(98)王長史嘆林公:“尋微之功,不減輔嗣①。”
【注釋】
①尋微:探索深奧微妙的玄理。輔嗣:王粥,字輔嗣。參看《文學》第6 則注②。按:支道林是和尚,也潛心玄學,是當時的名僧。
【譯文】
長史王?讚賞支道林說:“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亞於王輔嗣。”
(99)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①。於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②。
【注釋】
①“殷淵源”句:殷浩,字淵源,年輕時就有美名,善談玄理。曾出任官職,後稱病,隱居在祖墳的陵園中,將近十年。幾(jī),將近。
②管、葛:管指管仲,春秋時人,輔助齊桓公成為霸主;葛指諸葛亮,兩人都是古代名相。“起不起”句:起,指出來做官。殷浩素有盛名,江左人士認為他有宰相之才,他的出仕與否,關係著東晉的興亡。
【譯文】
殷淵源在陵園中住了將近十年。在這期間,朝廷內外的人士都把他比做管仲和諸葛亮,看他出仕還是退隱,來預測東晉政權的興衰存亡。
(100)殷中軍道右軍“清鑒貴要①”。
【注釋】
①清鑒貴要:清鑒,指清高、有鑑識;貴要,指尊貴扼要。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稱道右軍將軍王羲之“清高,有精闢的見解,而且尊貴,能抓住要點。”
(101)謝太傅為桓公司馬①。桓詣謝,值謝梳頭,遍取衣幘。桓公云:“何煩此!”因下共語至瞑②。既去,謂左右曰:“頗曾見如此人不?”
【注釋】
①“謝太傅”句:謝安四十多歲時,仍隱居會稽。征西大將軍桓溫請他出任司馬,他才離家赴任。
②下:指下堂到謝安梳頭的地方去。
【譯文】
太傅謝安出任桓溫手下的司馬。有一次,桓溫到謝安那裡去,正碰上謝安在梳頭,謝安就匆忙去取衣服、頭巾來穿戴。桓溫說:“何必為這事麻煩!”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談到晚。桓溫出門後,問隨從:“你們可曾見過這樣的人嗎?”
(102)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于田曹中郎趙悅子①。悅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東山,縉紳敦逼,恐不豫人事②。況今自鄉選,反違之邪?”
【注釋】
①田曹中郎:掌管農事的官。
②“昔安石”句: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隱居會稽時,揚州刺史廈冰想請他任職,“累下郡縣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歸。”縉(jìn)紳,指官員。豫,參加。
【譯文】
謝安出任桓溫的司馬時,把幾十個門生託付給田曹中郎趙悅子安排職位。悅子把這事告訴桓溫,桓溫說:“姑且用他一半人。”趙悅子不久就把這些人全部錄用了,他說:“過去安石在東山隱居時,郡縣的官員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過問政事。況且現在是他自己從家鄉選來的人,怎么反而不依從他呢?”
(103)桓宣武表云:“謝尚神懷挺率,少致民譽①。”
【注釋】
①神懷挺率:指胸懷正直坦率。
【譯文】
桓溫上奏章說:“謝尚胸懷正直坦率,年輕時就得到眾人的讚譽。”
(104)世目謝尚為令達①,阮遙集云:“清暢似達②。”或云:“尚自然令上。”
【注釋】
①令達:指品德美好,心胸曠達。
②清暢:指德行高尚,通達事理。
【譯文】
世人評論謝尚是美好曠達。阮遙集說他:“高尚通達,類似曠達。”又有人說:“謝尚是不做作、美好,優異。”
(105)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①。桓公遙望,嘆曰:“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注釋】
①桓大司馬:桓溫在晉哀帝隆和初年,加侍中、大司馬職,其時謝安早已離開桓溫幕府。
【譯文】
大司馬桓溫有病,謝安去探病,從東門進去。桓溫遠遠望見,嘆息說:“我家裡很久不見這樣的人了!”
(106)簡文目敬豫為朗豫①。
【注釋】
①朗豫:指本性開朗,心情和悅。
【譯文】
簡文帝評王敬豫是開朗而且心氣和悅。
(107)孫興公為廈公參軍,共游白石山,衛君長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①。”庾公曰:“衛風韻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亦不近②。”孫遂沐浴此言③。
【注釋】
①“此子”句:不關山水是譏議,會欣賞山水才是名士風流。
②風韻:風度韻味。近:淺近;平常。
③沐浴:指浸潤其中。
【譯文】
孫興公任庾亮的參軍時,和庾亮一起去游白石山,衛君長也在場。孫興公說:“此君神情一點也不關心山水風景,卻能做文章。”庾亮說:“衛君長風度韻味雖然比不上你們這些人,可是令人心悅誠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孫興公於是就反覆吟味這句話,深受教育。
(108)王右軍目陳玄伯:“壘塊有正骨。”①..
【注釋】
①陳玄伯:陳泰,字玄伯。參看《方正》第8 則,壘塊:塊壘,鬱積在心中的憤慨。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評陳玄伯:“有憤慨,有骨氣。”
(109)王長史云:“劉尹知我,勝我自知①。”
【注釋】
①“王長史”句:據《晉書•王?傳)載,王?和劉?很友好,“?常稱?性至通,而自然有節”,王?就說了這句話。
【譯文】
長史王?說:“劉尹了解我,勝過我對自己的了解。”
(110)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①。”復更聽,王又曰:“自是缽釺後王、何人也②。”
【注釋】
①高坐:講席。凶物:兇惡的人,指違背佛法的人。
②“自是”句:意指佛教徒中的王弼、何晏。王、何二人是著名的玄學家(參看《文學)第6則注①②),支道林也善談玄理,所以把他比做王、何。缽餑(bō yú),即缽盂,和尚用的飯碗,這裡拂佛教徒。
【譯文】
王?、劉?聽支道林和尚宣講時,王?對劉?說:“在講壇上的人,原來是個違背佛法的。”再聽下去,王?又說:“原來是佛門後世中的王弼、何晏啊。”
(111)許玄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其人①;‘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閒止’,簡文其人②。”
【注釋】
①《琴賦》:作者是魏朝的嵇康。之:原文是指琴,這裡用以指人。“劉尹”句:指劉?是至精的人。劉?精通道學,善談玄理,受到名流敬重。
②淵靜:沉靜。閒止:閒居,安居無事。簡文:據《晉書·簡文帝紀》載,他“清虛寡慾,尤善玄言”,所以這裡用淵靜來評價他。
【譯文】
許玄度說:“《琴賦》里說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劉尹就是這樣的人;‘不是沉靜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居’,簡文帝就是這樣的人。”
(112)魏隱兄弟少有學義①。總角詣謝奉,奉與語,大說之,曰:“大宗雖衰,魏氏已復有人②。”
【注釋】
①學義:學識。
②大宗:尊稱宗族。
【譯文】
魏隱兄弟年輕時就有學識。小時候去拜見謝奉,謝奉和他們談話,非常喜歡他們的談吐,說:“魏氏宗族雖然已經衰微,但是又有了繼承人了。”
(113)簡文云:“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陳①。”
【注釋】
①超詣:造詣很高。簡至:簡練;簡要。經綸:整理絲線,編成繩子,比喻組織,處理。局陳:局陣,布局。
【譯文】
簡文帝說:“殷淵源的清談造詣不高,也不簡練,可是他認真斟酌、思考過的話,的確也很有章法。”
(114)初,法汰北來,未知名,王領軍供養之①。每與周鏇行來,往名勝許,輒與俱②。不得汰,便停車不行。因此名遂重。
【注釋】
①法汰:和尚名。當時北方受外族侵擾,法汰渡江到揚州。王領軍:王洽,字敬和。王導的兒子,曾任吳郡內史,後召為中領軍,尋加中書令,他沒有接受任命。
②行來:來往。
【譯文】
當初,法汰從北方來到南方的時候,還不出名,由中領軍王洽供養。王洽常常和他應酬來往,到名勝地方出遊,總是和他一起去。如果法汰沒有來,王洽就停車不走。因此法汰的聲望便大起來了。
(115)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足副時談①。”
【注釋】
①識致安處:有見識情趣,安適地居住、生活。
【譯文】
長史王?給大司馬桓溫一封信,評論殷淵源“有見識,有情致,又悠閒自得,足以符合當代的評論。”
(116)謝公云:“劉尹語審細①。”
【注釋】
①審細:精密細緻。按:有評劉談“言必珠玉”,這就是審細的結果。
【譯文】
謝安說:“劉尹的談論精密細緻。”
(117)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百撰①。朝廷用違其才耳②!”..
【注釋】
①阿源:指殷淵源。儀刑:儀式法則,這裡指做榜樣。百揆:百官。
②“朝廷”句:殷淵源好道學,善清談,本非將才。可是朝廷想平定中原,竟任他為中軍將軍、都督五州軍事,舉兵北征,結果大敗。
【譯文】
桓溫對郗嘉賓說:“阿源德行高潔,善於清談,當初如果讓他做輔弼大臣,足以成為百官的榜樣。只是朝廷不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
(118)簡文語嘉賓:“劉尹語末後亦小異,回復其言,亦乃無過。”
【譯文】
簡文帝對郗嘉賓說:“劉尹的清談到後來也和以前稍有不同,但是反覆回味他的話,卻也沒有錯。”
(119)孫興公。許玄度共在白樓亭,共商略先往名達①。林公既非所關,聽訖,云:“二賢故自有才情。”
【注釋】
①商略:品評;評論。名達:賢達。
【譯文】
孫興公。許玄度一起在白樓亭上,共同品評先前的賢達。既然不是支道林所關心的事,聽完後,他只說:“兩位賢才的確有才華。”
(120)王右軍道東陽:“我家阿林,章清太出①。”
【注釋】
①東陽:即下文的阿林,林應是臨,指王臨之,曾任東陽大守,與王羲之是同一家族的。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評論東陽太守王臨之說:“我們家的阿臨,顯明,高潔,甚為突出。”
(121)王長史與劉尹書,道淵源“觸事長易。”
【譯文】
長史王?給丹陽尹劉淡寫信,評論殷淵源說:“他處事經常很平和。”
(122)謝中郎云:“王?載樂托之性,出自門風①。”
【注釋】
①樂托:同“落拓”,豪放,不拘小節。門風:指一家世代流傳的準則、風習,猶家風。
【譯文】
從事中郎謝萬說:“王?載那種豪放不羈的性格,是來自他的家風。”
(123)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譯文】
支道林說:“王敬仁是個超脫、有悟性的人。”
(124)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後雅重劉,曰:“昔嘗北面①。”
【注釋】
①北面:臉朝北,表示師事對方。
【譯文】
丹陽尹劉?先推崇鎮西將軍謝尚;謝尚後來也很推重劉?,說:“過去我曾經向他學習過。”
(125)謝太傅稱王?齡曰:“司州可與林澤游。”①
【注釋】
①王?齡:王胡之,字?齡,朝廷曾召為司州刺史,還沒有就任就病死了。故下文稱他為司州。他常不問世事,追求清高。
【譯文】
太傅謝安稱讚王?齡說:“司州這個人,可以和他一起隱居,縱情山水之間。”
(126)諺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人郗嘉賓①”。
【注釋】
①“揚州”句:《晉書•王坦之傳》載:”時人為之語曰:‘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獨步,超群出眾;獨一無二。
【譯文】
諺語說:“揚州的獨特人才是王文度,超越常人的後起之秀是郗嘉賓。”
(127)人問王長史江?兄弟群從,王答曰:“諸江皆復足自生活。”①
【注釋】
①群從:指堂房兄弟子侄輩。據載,江?和弟弟、堂弟都有德行,知名於世。生活:生存;自立。
【譯文】
有人問長史王?關於江?兄弟和堂兄弟的情況,王?回答說:“江氏諸人都完全能夠自立。”
(128)謝太傅道安北①:“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復使人思。”
【注釋】
①安北:指王坦之,死後追贈安北將軍。他坦率直言,曾經苦諫過謝安。
【譯文】
太傅謝安評論安北將軍王坦之說:“見到他卻也不讓人生厭,可是走了以後也不再讓人思念他。”
(129)謝公云:“司州造勝遍決①。”
【注釋】
①造勝:指造勝境,能深入優美的境界。按:司州刺史王胡之喜歡玄言,年輕時就有聲譽。遍決:指全面排除疑難。
【譯文】
謝安說:“司州談玄能到達勝境,遍決疑難。”
(130)劉尹云:“見何次道飲酒,使人慾傾家釀①。”
【注釋】
①“見何”句:《晉書•何充傳》說何充(字次道)能飲酒,並註明:“言其能溫克也”。溫克,是指喝醉酒後能溫和、控制自己。因此劉?才有欲傾家釀之嘆。又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晉人所謂見何次道,令人慾傾家釀,猶雲欲傾竭家貨以釀酒飲之也。”
【譯文】
丹陽尹劉?說:“看見何次道喝酒,讓人想把家產都用來釀酒喝。”
(131)謝太傅語真長:“阿齡於此事故欲太厲①。”劉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注釋】
①阿齡:王胡之,字?齡,清廉簡約.以有操守、有風采自居。故欲:好像。
【譯文】
太傅謝安告訴劉真長說:“阿齡對這件事好像太嚴肅了。”劉真長說:“他也是名士裡面有高尚操守的人。”
(132)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①。”
【注釋】
①我家:我。
【譯文】
王子猷解釋說:“世人評論祖士少是開朗,我也認為是通達。開朗。”
(133)謝公云:“長史語甚不多,可謂有令音①。”
【注釋】
①長史:指王?。王?善清談,談論簡練而且抑揚頓挫。令音:優美的言辭。
【譯文】
謝安說:“長史的話很少,可以說是言辭優美。”
(134)謝鎮西道敬仁①:“文學鏃鏃,無能不新②。”
【注釋】
①敬仁:王?,字敬仁,是王?的兒子,起家著作郎、琅邪王文學(文學是官名,王國置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有異才,為時賢所重。
②文學:辭章才學。鏃鏃:形容突出。
【譯文】
鎮西將軍謝尚評論王敬仁:“辭章才學,卓然不群,沒有哪一種才能不是新奇的。”
(135)劉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①。”
【注釋】
①能不言:指能以不言勝人。
【譯文】
丹陽尹劉?稱道江道群:“雖不擅長言辭,卻善於不發言。”
(136)林公云:“見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①。”
【注釋】
①警悟:機敏、領悟。
【譯文】
支道林說:“看到王司州的清談機敏和悟性遞相湧現的時候,真使人不願停下來,聽一整天也不覺得疲勞。”
(137)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①。
【注釋】
①苟子:王?,字敬仁,小名苟子。阿興:王蘊,字叔仁,小名阿興,是王?的弟弟。
【譯文】
世人稱讚苟子優美傑出,阿興清靜平和。
(138)簡文云:“劉尹茗柯有實理①。”
【注釋】
①茗柯:柯,宋人校記說一作“打”,又作“仃”。茗仃,是連綿詞,即酩酊、懵懂。按:這句是說劉?表面像是湖塗,而談理卻很充分。
【譯文】
簡文帝說:“劉尹外表像是湖塗、談論起來卻有根充分的道理。”
(139)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①。不諳堪是何似人,咨謝公②。謝公答曰:“世胄亦被遇③。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④,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唯舅⑤。’是許允婿。”
【注釋】
①“謝胡兒”句:謝胡兒是謝朗,小名胡兒,謝安的侄兒(參看《言語》第71則)。著作郎任職時要撰寫一篇名臣傳,所以謝朗雖不熟悉王堪,也要寫。
②諸(ān):熟悉。何似:何如。
③世胄:王堪,字世胄,曾任車騎將軍,後被害,追贈太尉。
④中外:中表,指中表兄弟。
⑤“子親”兩句:大意指你的母親是我的姑母,我的父親是你的舅舅。伊、唯,都是加強肯定的助詞。按:謝安所以遍舉姻親,是因為晉代重視婚姻門第。
【譯文】
謝胡兒擔任著作郎一職,曾經寫過一篇《王堪傳》。他不知道王堪是什麼樣的人,就去問謝安。謝安回答說:“世胄也曾得到過君主的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兒子,是阮千里的姨表兄弟,潘安仁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安仁詩里所說的‘子親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許允的女婿。”
(140)謝太傅重鄧僕射①,常言:“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②。”
【注釋】
①鄧僕射:鄧攸,字伯道,渡江避難途中為了保全弟弟的兒子,拋棄了自己的兒子,以至絕了後代。後官至尚書左僕射。參看(德行》第28則。
②無知:沒有知覺。
【譯文】
太傅謝安很敬重左僕射鄧伯道,曾說:“老天沒長眼睛,竟使伯道絕後。”
(141)謝公與王右軍書曰:“敬和棲托好佳①。”
【注釋】
①敬和:王洽,字敬和,是王導的兒子中最知名的。曾任建武將軍。多國內史,不久加中書令,和晉穆帝關係密切。棲托:安身;寄託。
【譯文】
謝安給右軍將軍王羲之的信中說:“敬和的寄託處很美妙。”
(142)吳四姓舊目雲①:“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注釋】
①吳四姓:吳郡有張、朱、陸、顧四姓,三國時,四姓人才興旺。
【譯文】
從前評論吳郡四姓說:“張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陸家忠誠,顧家敦厚。”
(143)謝公語王孝伯:“君家藍田,舉體無常人事。”①
【注釋】
①王孝伯:王恭,字孝伯。藍田:指藍田縣侯王述(字懷祖)。王述最性急。年輕時性沉靜,被認為痴呆。他和王孝伯同族。舉體:全身。
【譯文】謝安對王孝伯說:“你們家的藍田,所做的事全都和普通人不同。”
(144)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①。襟懷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②。簡文雖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覺造膝,共叉手語,達於將旦③。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許!”
【注釋】
①許掾:許詢,字玄度。參看《言語)第69 則注①。曲室:密室。
②辭寄:言辭、寄託。③契素:情意相投。造膝:兩人膝相接,表示親近。又手:交手;執手。
【譯文】
許玄度曾經去謁見簡文帝,那一夜風靜月明,兩人就一起到密室中清談。抒發胸懷,這是許玄度最擅長的,他的言辭和寄情托意都清新婉約,超過了平時的談論。簡文帝雖然一向和他情趣相投,這次會面卻更加讚賞他,言談中兩人不覺愈靠愈近,促膝相談,執手共語,一直談到天快亮了。事後簡文帝說:“像玄度這樣的才華,確實是不易多得啊!”
(145)殷允出西,郗超與袁虎書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開美求之①。”世目袁為“開美”,故子敬詩曰:“袁生開美度”②。
【注釋】
①殷允:字子思,故下文直稱子思。托好:交好。開美:開朗美好。按:袁虎是一代文宗,有超群之才,文章絕美,且性格剛強正直。
②“故子敬”句:子敬是王獻之的字,這句詩大意指袁虎有開美的氣度。
【譯文】
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給袁虎寫信說:“子思要尋找好友,來和您結交,請不要用開美這樣的標準來要求他。”世人評論袁虎為“開美”,所以王子敬有詩說:“袁生開美度。”
(146)謝車騎問謝公:“真長性至峭,何足乃重①?”答曰:“是不見耳②。阿見子敬,尚使人不能已③。”
【注釋】
①峭:嚴厲。
②是不見耳:按:劉真長逝世時,謝玄還是幼年,所以沒見過。謝安認為謝玄沒見過劉真長,所以這樣說。
③“阿見”句:指對王子敬尚且敬重,何況是對劉真長呢。阿,我。
【譯文】
車騎將軍謝玄問謝安道:“真長稟性最嚴厲,哪裡值得如此敬重他?”謝安回答說;“你是沒見過他罷了。我看見子敬,還使人情不自禁呢。”
(147)謝公領中書監,王東亭有事,應同上省①。王后至,坐促,王、謝雖不通,太傅猶斂膝容之②。王神意閒暢,謝公傾目③。還謂劉夫人曰:“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雖不相關,正是使人不能已已④。”
【注釋】
①中書監:官名,掌管機要,是中書省的長官。王東亭:王?,字元琳,是王導的孫子,封東亭侯。曾任黃門侍郎。
②“王、謝”句:王?兄弟原為謝家女婿,後兩家有了摩擦,便絕婚,終於成了仇家。
③傾目:斜著眼睛看,等於注目。
④阿瓜:指王?,他的小名,一是法護,一是阿瓜。已已:第一個“已”,解為停止,第二個“已”,是語氣詞,用法用”矣”。
【譯文】
謝安兼任中書監的時候,東亭侯王?有公事,須要同他一起坐車上中書省。王?來晚了,由於座位緊挨著,王、謝兩家雖然不來往了,太傅謝安還是收緊腿留出地方給王?坐。王?神態閒適自在,使得謝安對他傾心注目。後來謝安回到家裡對妻子劉夫人說:“剛才看見阿瓜,確是個不易得的人物,雖然和他不相關了,還是使人心情不能平靜下來。”
(148)王子敬語謝公:“公故蕭灑①。”謝曰:“身不蕭灑。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調暢②。”
【注釋】
①蕭灑:同“瀟灑”,豁達不拘束的樣子。
②調暢:指精神和適,心情舒暢。
【譯文】
王子敬對謝安說:“您確是風度瀟灑。”謝安說:“我不瀟灑。您評論我是最合適的,我只是襟懷和適、舒暢。”
(149)謝車騎初見王文度①,曰:“見文度,雖蕭灑相遇,其復愔愔竟夕②。”
【注釋】
①王文度:王坦之,字文度,反對世俗的放縱和不學儒學的風氣。
②愔愔(yīn yīn):安詳和悅的樣子。
【譯文】
車騎將軍謝玄初次見到“王文度,對人說:“我覺得文度這人,雖然用瀟灑的態度來對待他,他也仍舊整晚態度溫和,舉止安詳。
(150)范豫章謂王荊州①:“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②。”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注釋】
①“范豫”句:范豫章指范寧,曾任豫章太守。王荊州,王忱,曾任荊州刺史。王忱的母親是范寧的妹妹,所以王稱范為舅。
②風流俊望:風雅、有根高的聲望。
【譯文】
豫章太守范寧對荊州刺史王忱說:“你很風雅,聲望過人,真是後起之秀。”王忱說:“如果沒有這樣的舅舅,哪裡會有這樣的外甥!”
(151)子敬與子猷書①,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②。”
【注釋】
①“子敬”句:王獻之字子敬,其兄王徽之字子猷,都是王羲之的兒子。子猷有才而放蕩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②兄伯:哥哥。蕭索:淡漠。寡會:寡合,指本性很少能與流俗相合。
【譯文】
王子敬給王子猷的信上說:“兄長為人淡泊,不隨流俗,看到酒便盡興痛飲,流連忘返,這確是值得驕傲的。”
(152)張天錫世雄涼州,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①。聞皇京多才,欽羨彌至。猶在渚住,司馬著作往詣之,言容鄙陋,無可觀聽②。天錫心甚悔來,以遐外可以自固③。王彌有俊才美譽,當時聞而造焉④。既至,天錫見其風神清令,言話如流,陳說古今,無不貫悉。又諳人物氏族中來,皆有證據⑤。天錫訝服。
【注釋】
①“張天錫”句:張天錫占據涼州,繼承前涼政權,後投降苻堅,在苻堅的弟弟符融手下任征南司馬。到泥水之戰苻堅大敗時,他又逃歸晉朝(參看《言語》第94則注①)。所以這裡說的“以力弱詣京師”,並非事實,只是掩蓋之辭。其次,張天錫是漢代張耳的後代,是安定郡(今甘肅省東部一帶)人,並非遠方殊類。雄,稱雄,憑武力統治。
②渚(zhu):指江邊碼頭。司馬著作:未詳,可能是姓司馬、任著作郎的。
③“天錫”句:所謂“心甚悔來”,並非事實。張天錫所占領的涼州被前秦苻堅吞併;他投降苻堅,而苻堅又大敗,不得已才歸順晉朝。遇外,邊遠地區。
④王彌:王珉,小名僧彌。
⑤中來:一說當是“中表”之誤。
【譯文】
張天錫世代稱雄涼州,後來因為勢力衰微便投奔京都,他雖屬遠方異族,卻也是邊境上的傑出人物。他聽說京都人才很多,欽佩、羨慕到極點。到京都,還停留在江邊碼頭上時,司馬著作便去拜訪他,司馬氏言語粗鄙,容貌醜陋,既不中聽,也不中看。張天錫因此很後悔來這一趟,認為憑著涼州那樣的邊遠地區還可以自己固守下去。王僧彌才能出眾,名聲很好,當時聽說張天錫來,就去拜訪他。到那裡後,張天錫看見王僧彌風度高雅秀美,言談敏捷,說古道今,無不通曉。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親戚關係,都有真憑實據。張天錫十分驚詫、嘆服。
(153)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後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①。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②。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於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④。”
【注釋】
①王建武:王忱,字佛大,也叫阿大,曾任建武將軍,是王恭(字孝伯)的同族叔父輩。他和王恭很要好,而且同樣有名望。後來袁悅在會稽王司馬道子面前責備王恭,王恭以為是王忱假手袁說來陷害自己,兩人交情便產生裂痕。間(jiàn):離間。
②興會:興致,指有興致的時候。
③行散:參看《德行》第41 則注②。京口:王恭曾鎮守京口。
④濯濯:形容有光澤;清朗。王恭看見清露、新桐,有所感,讚美王忱也如此。按《晉書·王恭傳》載:“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用濯濯”來形容王恭,與這裡所述不同。
【譯文】
王恭起初和建武將軍王忱很有交情,後來受到袁悅的挑撥,便產生了猜疑,裂痕。可是每到興致勃勃時,還是會想起他。那時王恭曾服藥後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當時,清露在晨光中閃動,新桐初吐嫩芽,王恭觸景生情,評論王忱說:“王大確實清亮明朗。”
(154)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羅羅清疏①。”
【注釋】
①亭亭直上:向上,指挺拔,形容剛強正直。亭亭,形容直立。羅羅清疏:指清朗疏放。羅羅,形容清疏。
【譯文】
太傅司馬道子給王孝伯和王忱下評語說:“孝伯剛強正直,阿大清朗放達。”
(155)王恭有清辭簡旨,能敘說而讀書少,頗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覺為煩。
【譯文】
王恭的談論言辭清新,意思簡明,善於暢談,可是讀書少,多有重複的地方。有人說王恭常有新意,使人不覺得煩悶。
(156)殷仲堪喪後,桓玄問仲文①:“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雖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徹九泉②。”
【注釋】
①仲文:是殷仲堪的堂弟。
②“休明”句:殷仲堪生前名望很高,他是被桓玄害死的,所以殷仲文的回答必須小心謹慎。休明,指德行完美光明。九泉,黃泉,陰間。
【譯文】
殷仲堪死後,桓玄問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怎么樣個人?”仲文回答說:“他雖然不能一輩子都德行完美光明,可是也足以光照九泉。”
相關成語
【棟樑之材】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
釋義: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同義詞:出類拔萃
反義詞:庸碌之輩
【撥雲見日】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撥雲霧睹青天。”
釋義:撥開烏雲見到青天。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
近義詞:豁然開朗、水落石出
【皮裡陽秋】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桓茂倫云:“褚季野皮裡陽秋。”謂其裁中也。
釋義:指表面不露好惡、不表態度,但內心實際上是有褒貶的。
近義詞:指桑罵槐、委婉曲折
反義詞: 心直口快、開門見山
【金玉滿堂】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
釋義: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用來形容學識豐富。
近義詞:堆金積玉
反義詞:家徒四壁
【墮雲霧中】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釋義:落入迷茫的雲霧中間。比喻迷惑不解。
反義詞:豁然開朗
【後起之秀】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後來之秀。”
釋義:指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近義詞:青出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