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秋

晉陽秋

著名的東晉史學家孫盛著《晉陽秋》三十二卷,東晉孫盛撰。今輯本有《說郛》(宛委山堂本)、《黃氏逸書考》等。今從《古今說部叢書》整理。

基本信息

古代書籍

書籍簡介

《晉陽秋》三十二卷,東晉孫盛撰。隋書經籍志注曰:訖哀帝。孫盛撰。該書記述兩晉史事,久佚。今輯本有《說郛》(宛委山堂本)、《黃氏逸書考》等。今從《古今說部叢書》整理。

作者資料

簡介

著名的東晉史學家孫盛(約302--374年),字安國,晉代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孫盛出身仕宦家庭,祖父孫楚曾為馮翊太守,父親孫恂曾任潁川太守。他從小便受著良好的文化教育。成年之後,曾任多種官職,最高至長沙太守、秘書監加給事中。

著述

孫盛一生著述頗豐,多為史籍。見於記載的有《魏氏春秋》二十卷,《晉陽秋》三十二卷,《文集》十卷。可惜,《魏氏春秋》和《晉陽秋》早已亡佚。今天我們能見到的部分佚文,分別留存在《弘明集》、《廣弘明集》、《全晉文》、《三國志裴松之注和《世說新語》等書中。

史德

孫盛作史有董狐遺風,極重史德。據載,他著的《晉陽秋》“詞直理正,鹹稱良史”。孫盛曾為東晉征西大將軍桓溫帳下參軍,受到桓溫青睞。他對桓溫第三次北伐前燕時,在枋頭的敗績,如實記載於《晉陽秋》中。桓溫得知此事大怒,遂對孫盛的兒子說:“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以殺身滅族相威脅。當時的桓溫,執持東晉朝政,內外大權,結於一身。孫盛諸子聞訊大懼,皆哭泣跪拜於地,請父親刪改。那知孫盛拒不屈服於桓溫淫威,堅持按實書史。不退半步。僅此一斑,足見孫盛史德。

逸事

孫盛一生酷愛讀書,博學多聞,反對神鬼迷信,尤長於辯論。他對漢董仲舒以來盛行的符瑞迷信,極為反感。曾著書斥孫權說:“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又斥趙達說“《吳史》書達知東南當有王氣,故輕舉濟江”,實際上是自欺欺人的愚蠢行為,怎么能說他“能逆睹天道,而審帝王之符瑞哉?”從這兩段評論,可以看見孫盛反對迷信鬼神的無神論觀點。同時他還深刻地指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迷信鬼神之佑,不信民眾之力,乃是一種敗亡的徵兆。

文風

在魏晉盛極一時的名理派中,孫盛是其佼佼者之一。從論述事由的條理嚴謹,論證清晰,能言善辯來看,他與西晉以來的裴顧、郭象、向秀、嵇康王弼何晏等人一樣,都具有一定的論辯邏輯知識。當時擅名一時的殷浩,“為風流談論者所宗”,談言善辯無出其右者。但是,與孫盛在一起論辯事理時,亦頗感吃力,難占上風。在《晉書·孫盛傳》以及《世說新語》中都載,有一次殷浩與孫盛辯論,飯冷復熱四次,從天明一直辯到月出,也沒有將孫盛難倒。

孫盛正是靠著這種實事求是的品德,據理力爭的性格,不畏強霸的膽識,以及不信神鬼,注重人力的哲學觀點,才成為垂於青史的著名史學家的。

史載

《晉書·卷八十二》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祖楚,馮翊太守。父恂,潁川太守。恂在郡遇賊,被害。盛年十歲,避難渡江。及長,博學,善言名理。於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毛悉落飯中,食冷而復暖者數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醫卜及《易象妙於見形論》,浩等竟無以難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貧親老,求為小邑,出補瀏陽令。太守陶侃請為參軍。庾亮代侃,引為征西主簿,轉參軍。時丞相王導執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蠻校尉陶稱讒構其間,導、亮頗懷疑貳。盛密諫亮曰:「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間內外耳。」亮納之。庾翼代亮,以盛為安西諮議參軍,尋遷廷尉正。會桓溫代翼,留盛為參軍,與俱伐蜀,軍次彭模,溫自以輕兵入蜀,盛領贏老輜重在後,賊數千忽至,眾皆遑遽。盛部分諸將,並力距之,應時敗走。蜀平,賜爵安懷縣侯,累遷溫從事中郎。從入關平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以家貧,頗營資貨,部從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與溫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採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鸇搏擊之用,徘徊湘川,將為怪鳥。溫得盛箋,復遣從事重案之,髒私鋃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遷秘書監,加給事中。年七十二卒。

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著《魏氏春秋》、《晉陽秋》,並造詩賦論難複數十篇。《晉陽秋》詞直而理正,鹹稱良史焉。既而桓溫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其子遽拜謝,謂請刪改之。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白,而庭訓愈峻。至此,諸子乃共號泣稽顙,請為百口切計。盛大怒。諸子遂爾改之。盛寫兩定本,寄於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異聞,始於遼東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子潛、放。

抗戰電視劇

濃墨重彩 展示犧盟會鮮為人知的歷史貢獻還原歷史 再線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合作的真實場景

恩愛情仇 講述愛國學生成長為抗日英雄的傳奇人生感人肺腑 譜寫三晉兒女不畏犧牲團結抗戰的動人情懷

基本信息

晉陽秋劇照晉陽秋劇照

劇名:中央電視台18大重點獻禮片《晉陽秋》

題材:近代革命,抗日戰爭

編劇:趙愛斌 張銳

集數:30

導演:雷獻禾、文世斌

主演:李沁、張桐、曹力、姚安濂、李金哲、陶海、尚國偉、高歆迪、宋欣潔、趙連生、董祈明、呂梁、

出品:山西黃河影視社、北京藝欣維爾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拍攝日期:2011.8

製作周期:6 個月

聯合出品:中央電視台 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太原市委宣傳部

山西影視集團 山西黃河影視社 中視道以德影視傳媒公司

劇情梗概

抗戰初期,青年學生郭松蘭蓉加入了犧盟會一把火燒掉了父親囤積的日貨,並與晉源反動縣長馬宜軒、公道團長楊守業發生了驚心動魄的較量。代號狼的日本特務在慶祝綏遠抗戰勝利的遊行中製造血案,郭松機智的挫敗了敵人的陰謀。不久,日軍向山西撲來。犧盟會成立了決死隊,郭松和蘭蓉作為決死隊成員投入了保衛晉源的戰鬥,堅持敵後抗戰,而被趕出晉源的楊守業因投靠長谷川成為大漢奸,回到晉源幫助日軍與決死隊展開了殊死的搏鬥。郭松漸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指揮員,與日軍鬥智鬥勇,使日軍狼狽不堪。決死隊的擴展引起了國民黨人蘭華泉的深深不安。他想借日本人的手滅掉決死隊。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鬥爭,郭松活捉了馬宜軒。長谷川設下陷阱,抓住了郭松的養妹玉秀。長谷川意外發現玉秀竟然是自己尋找多年的妹妹雅子。玉秀為了掩護心中真正的哥哥倒在了血泊中。決死隊裡應外合,攻進了晉源城,長谷川自刎。郭松率領決死隊浩浩蕩蕩向著黎明升起的太陽前進。

人物介紹

郭松(張桐飾) —— 男山西大學的學生 犧盟會會員,決死隊指導員

他是山西大學的高才生,性格執拗,是個不服人、硬上坡的角色。

蘭蓉(李沁飾) —— 女 山西大學學生,犧盟會會員,犧盟會派晉源縣縣長

她叛逆家庭參加了犧盟會,通過艱苦的磨鍊,成為了一名騎馬挎槍的巾幗英雄。

徐柯璜(王歡飾) —— 男 山西大學學生 犧盟會會員,後參加八路軍

他是思想進步的革命青年,犧盟會的活躍分子。

郭玉秀 (宋欣潔飾)—— 女 山西師專學生 犧盟會會員,晉源地下犧盟會領導

她原是日本人雅子,三歲時隨父母來滿洲墾荒,父母突遭不測後,被前來東北收賬的郭大慶救下。

彭伯箴(姚安濂飾)—— 男 犧盟會負責人 決死隊政委

他是名共產黨員,出於叛徒出買被捕入獄。

江明波 (常波飾)—— 男 紅軍戰士 決死隊隊員

他是東征時受傷被俘的紅軍小戰士,在獄中向郭松講述了紅軍和延安,成了引導郭松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老師。

馮維忠(李金哲飾) —— 男 舊軍官 決死隊小隊長

他是一名舊軍官,原是蘭華亭的貼身馬弁,蘭華亭為了摻沙子,派他到決死隊任隊長。

春英(高歆迪飾)—— 女 蘭芝茶室的主人

她與郭松自幼定下了“娃娃親”,就在完婚大禮的前夜,郭松逃婚返回了太原,郭大慶深知兒子的倔犟的脾性,為了不耽擱春英的青春,請人出面退親。

晉陽秋劇照晉陽秋劇照

郭大慶 (趙連生飾)—— 男 郭松的父親 晉源縣商會會長

原是“恆盛昌”的賬房,恆盛昌倒閉後回到家鄉晉源,在縣城裡開了一家商號和一家醋坊。

宋秀才(董祈明飾) —— 春英的父親

晉陽秋劇照晉陽秋劇照

宋秀才原來是晉源出名的才子,清朝最後一次科舉中了秀才,後來皇上退了位,科舉的路斷了,於是在晉源坐館當了名私塾先生。

蘭華泉(呂梁飾) —— 太原警備司令,蘭蓉的父親

他信奉“唯已論”的哲學,為了對付日本人和蔣介石,從獄中請出老同學——共產黨人彭伯箴,組織領導犧盟會,共謀保晉大業。

馬宜軒(曹力飾) —— 男 晉源縣縣長

他是蘭華亭的外甥,原晉源縣縣長。當犧盟會宣傳隊來到晉源縣後,馬宜軒與之發生了

晉陽秋劇照晉陽秋劇照

激烈的衝突和鬥爭。

楊守業尚國偉飾)—— 土匪 後為漢奸

原是晉源縣雙龍山的土匪頭子,後來被縣長馬宜軒收編,成了“公道團”的團長、商會會長。抗日戰爭期間,率領 “抗日自衛軍----便衣隊”製造摩擦。

郭大慶(趙連生飾)----郭松父親,晉源縣商人。

宋崇儒(董祁明飾)----人稱宋秀才,是大清最後一批儒商秀才,因吸大煙而窮困潦倒,與楊守業、郭大慶和女兒之間有著較多的故事。

長谷川 (陶海飾)—— 日本特務,後來為日本駐晉源的頭目

他是日本參謀本部的特務,代號狼。華北事變前潛入山西,任山西大學日語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