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介紹
在中、英、澳三國專家結束“神農宮”的首次科考探秘之旅前,中國專家意外地發現了神農宮的第四個側洞——“蝙蝠洞”。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牛長纓博士和澳大利亞的ARTHUR進入洞穴進行了較為完善的生物科考,在這裡專家們又有了新的發現。
牛長纓博士突然在蝙蝠糞便里發現了一種非常原始的洞穴生物。這種生物通體呈串珠狀,頭部和胸部呈紅色,腹部呈白色,體形較神農宮洞穴內發現的要大,但具有三對胸足,一對尾須和一對尾鋏。專家稱這是原始串珠壯昆蟲,比較少見。
據了解,非常罕見的正在交配的“成蟲夫妻”,經萬年縣政府和牛長纓博士商討之後,決定以“神農宮”命名,在不久的日子裡,全球人民將共同分享這個驚奇的發現。
杭州蝙蝠洞
可能是舊時有蝙蝠在內棲息,所以才被稱為這個名稱吧!雖然現在裡面是一隻蝙蝠都找不到,但一聽這個名稱,心裡還是有點懼怕。生怕那個象老鼠一樣的東西會咬住你吸血。蝙蝠洞裡沒有蝙蝠是真的,夏季時到成了遊人納涼的好地方。洞頂是空的,說他是洞,卻好像只是一條裂隙,長長的也找不到一塊象樣的地方可以安坐。洞內是如此,洞外卻是平地一塊,別看如此這樣的空地,夏天卻擠滿了人,儘管是洞外,家中的空調卻也只能甘拜下風啊。
離此洞不遠的地方,再下行二十餘步,又可見一洞,長扁的斜在山間,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卻有許多人下到洞底去看個究竟,或許這個也叫蝙蝠洞,卻也同樣沒有一隻蝙蝠可以瞧得見。
桃園三民
側的五寮溪溪谷間,因蝙蝠棲息於此而遠近馳名,沿途可見溪石凹陷很深,蝙蝠洞在崖壁間,於民國20年被發現,岩洞形勢天成,粗礦原始,洞內寬敞足可容納近千人,但洞前有大理石堵塞,需側身才能通過其縫,為罕見的天然山洞。
洞前有道瀑布流瀉,形成一窪清潭與一彎清溪蜿蜒谷中,遇雨瀑布奔流湍急狀麗撼人,乾涸時娟秀的水簾,緩緩而流,但岩石表面光滑,常使人摔得四腳朝天。
洞內則為半月形,怪石嶙峋,地面由內向外傾斜,頗似歌劇台,就在溪畔野宴、淌水、或戲蝦蟹、聽蛙鳴蟬嘶等自然的樂章,當可滌淨人間俗慮,忘卻塵世羈絆。
太多人慕名而來,驚擾蝙蝠生活,蝙蝠紛紛遷移它處已不見當年盛況,幸好那一泓潭水依舊,因此地岩洞寬廣,又緊鄰溪谷,環境幽靜,山明水清,涼快宜人,反而成為假日踏青、露營野炊、烤肉戲水的最佳去處。
★ 蝙蝠洞位在溪谷邊,一遇雨溪水暴漲,十分危險,故建議大雨後數日最好不要前往。
地址: 桃園縣復興鄉三民村東側五寮溪溪谷
費用簡介: 全年開放,免費參觀
周寧蝙蝠洞
蝙蝠洞,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禮門鄉西南方,是近幾年發現的純天然無污染風景點,因洞內盤踞不可計數的蝙蝠而得名。此地山中有水,水上有石,石中有窟,窟中又見水,洞壁住蝙蝠,水底游細魚。窟內怪石嶙峋,窟外奇枝紛呈。而此地之絕妙,卻在於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山水之旅....從縣城驅車一個多小時,便來到了蝙蝠洞景區的入山路口。我們沿著溪岸的羊腸小徑漫步,兩岸翠綠欲滴的山巒時起彼伏。山水中奇景迭出,或形態各異的巨石,突兀而起。
雲華蝙蝠洞
位於河南省西峽縣五里橋鄉白河村境內,,距312國道2公里,距寺山國家森林公園5公里,距灌河遊覽區、橡膠壩5公里,距石門湖12公里,可形成西峽縣城一日游的最佳線路。蝙蝠洞距南陽市126公里,距西安市384公里,。
雲華蝙蝠洞屬喀斯特岩溶地貌。因該洞內岩壁上布滿雲朵樣花紋,似錦似緞,堂皇華麗,又因裡面有無數蝙蝠棲息,故名“雲華蝙蝠洞”。1999年5月五里橋鄉黨委、政府決定對雲華蝙蝠洞進行保護性開發,同年9月1日動工,2001年5月1日對外開放。據專家考證,該洞形成於中生代白堊紀,距今有6500萬年的歷史。景區洞外森林茂密、鳥語花香,是一處集自然觀賞、洞中探奇、生態覽勝、消夏避暑為一體的旅遊景點。溶洞內有地下廊道、水曲河、洞廳暗河、鐘乳石等。溶洞蜿蜒曲折,走勢時高時低,洞身時寬時窄,高時達60多米,低時需彎腰低頭才能通過,寬時可達80米,窄時不足1米。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上洞,洞下洞,洞洞精巧。洞中鐘乳石有的若神龜探海、有的似海狗觀天、有的似雄獅倒掛、有的像玉女獻花,姿態萬千,奇妙無比。岩層在地質年代褶皺彎曲,加上水的沖刷溶蝕,形成眾多線條明快,紋理清晰的天然岩畫,似龍、如蝦、象龜,似人似神,似獸似禽,形態各異,進洞觀賞,猶如步入神聖的藝術殿堂。全洞共9個景區,32個景點。
洞中棲息著7個品種約10萬隻蝙蝠,屬世界奇觀。其中大白蝙蝠和小耳蝙蝠系新發現的珍稀品種,國內外罕見。有的蝙蝠展翅寬度可達58厘米,掠空飛翔,姿態優美;白天在洞中石壁上倒掛棲息,一遇驚動,轉動頭部,抖動雙耳,發出鳴叫;出洞盤鏇覓食時,持續數小時,場景壯觀;黎明前,先在洞口盤鏇片刻,然後疾速進洞,比出洞更為壯觀;加之洞中常年流水不斷,時而積潭,形成成瀑,時而循入暗河,只聞嘩嘩水聲,不見水源。
靈丘縣蝙蝠洞
靈丘縣蝙蝠洞位於桃花溶洞景區桃花山海拔900米處,該洞洞內高大空曠,洞中有洞、洞洞相連,共有六個出口。數以千萬計的蝙蝠一層又一層地相互勾掛倒吊在洞壁、洞頂,晝伏夜出,蔚為壯觀。蝙蝠內洞還有一座觀音洞,洞內有3尊天然形成的佛像,栩栩如生,玲瓏剔透,天鑿地雕,精美無比。
相關新聞
豫南山區一個山洞裡數萬隻蝙蝠牽動著一位中科院專家的心,他不得不面對這箇中國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蝙蝠洞逐年銳減的現實。本應著力保護的生態區變成了AAA景區,蝙蝠洞命運演變的背後折射出生態旅遊的兩難處境。
“蝙蝠洞發現本來就難,好不容易發現了就應該好好保護,像西峽這么大的規模,如果保護得好,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能帶來滾滾財源的,怎么能破壞得這么快?”
“我的呼籲毫無結果”
“去年6月,我給河南省有關職能部門鄭重地去了封信,建議保護好這些蝙蝠,都快一年了,我的呼籲毫無結果,真讓我傷心透了。”4月1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樹義博士氣憤地對記者說。
張樹義博士除了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外,還掛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委員、國際保護醫學聯盟代表亞洲的專家,是世界為數不多的一流的蝙蝠研究專家。他說的蝙蝠在南陽市西峽縣王里橋鄉的一個山洞裡。之所以籲請保護這些蝙蝠,是因為他第一次來這個山洞看蝙蝠時蝙蝠在10萬隻以上,種類有7種,無論數量還是種類均居中國首位,但僅僅時隔6年,山洞裡蝙蝠的數量下降到大約一半,種類僅剩5種。
“就這個數量和種類,也是全國第一,但減少幅度這么大,令人吃驚。怎么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一點點消亡?!”張博士說:“不要以為蝙蝠與人沒什麼關係,要知道,它們是森林的保護神呀,沒有它們,森林害蟲將泛濫成災,森林不存,人類如何能長期生存?”
在張博士向記者提供的資料上,記者看到,“食蟲蝙蝠是消滅林區害蟲的能手,可大大減少林區病蟲害現象的發生。蝙蝠能有效消滅害蟲,大大減少了殺蟲劑的使用,從而減少了土地和水的污染,同時也減少了疾病的傳播途徑。”
“蝙蝠洞發現本來就難,好不容易發現了就應該好好保護,像西峽這么大的規模,如果保護得好,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能帶來滾滾財源的,怎么能破壞得這么快?”
蝙蝠洞的厄運
令張博士牽掛的蝙蝠洞有著很神奇的出處。
據說很多年前,西峽縣五里橋鄉一名老農進山採藥時,發現一個名叫赤水溝的山坳半山腰處有一個山洞,每到傍晚時分,就有無數蝙蝠集體出洞,而每天清晨它們又結伴進洞,飛進飛出時,洞口附近上空密密匝匝、遮天蔽日、聲震山谷,甚為壯觀。而白天,這裡寂無聲息,村民們就想進山洞探看,誰知山洞內全是泉水,根本沒法進入。水有多深也沒人能探。有好奇者想探探洞有多深,但沒人敢涉足,有人就弄幾隻帶著記號的鴨子放到洞中,據說幾天后在鄰縣一河流中出現,由此看來此洞能貫穿大山,恐怕至少有50公里。
到2000年左右,旅遊開發熱在全國興起,當地政府把目光盯上了這個神奇的山洞,遂派人打開洞口,抽空洞內泉水,打著手電筒進洞一看,竟發現這是一個天然溶洞,不但有造型各異的鐘乳石,石柱、石幔等,岩壁還有美麗多變的岩畫。進得山洞深處,舉目上看,可見到蝙蝠倒掛的奇觀。“有這么多好東西,搞旅遊開發肯定能吸引不少遊客,發財不在話下。”於是當地政府開始動工開發。擴大洞口、修鋪路面、打通出洞口,昔日空寂無人的山洞一時間喧囂起來。
在當地政府準備開發之前,媒體上便將洞內有7種、不下10萬隻蝙蝠的情況披露了出來,這引起了張樹義的注意。他聞訊後立即帶著學生來到洞口考察,得出了洞內蝙蝠無論從數量還是種類在世界上都算最多的結論。這一訊息很快通過媒體宣傳了出去,引來很多外地遊客前來看稀罕,這進一步堅定了當地政府開發此洞的決心。但此時張樹義卻勸當地政府:“不要急於動工開發,這樣會驚擾蝙蝠,甚至導致蝙蝠減少或死亡,最好在洞外做一個掩體當觀蝠台,只在早晚兩個時間讓遊客們邊喝茶邊觀看蝙蝠出洞入洞的壯觀景象。”
時過兩年,他又來到這裡,發現洞已開發完畢,沒有觀蝠台,人們是直接進洞打著手電或借著洞內的燈光看岩畫、看蝙蝠。他當時很是失望。看洞內的燈是很亮的電棒管,他說這樣容易刺激蝙蝠,這個建議被採納,不久電棒管被換成了燈光柔和的專業燈具。
到了2004年冬,他又一次來到了蝙蝠洞,發現蝙蝠數量比往年明顯減少了許多,一了解才知道洞口附近出現了兩家採石場,他還專門走到採石場看了一番。“採石場是要放炮的,放炮的聲響和震動對蝙蝠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旦到蝙蝠剛剛出生時,年幼的蝙蝠和身體虛弱的母蝙蝠很容易在震動中從懸掛的洞頂震下來摔死。”他向當地政府建議取締採石場。在與蝙蝠洞景區的經營者余惠琴談起對蝙蝠如何保護時,兩人很是投機,他覺得余惠琴是“一個對蝙蝠有愛心、想把蝙蝠洞經營和蝙蝠保護結合在一起的人,所以與她簽訂了一個合作協定”,協定約定蝙蝠洞給他提供研究考察的條件,他則將研究結果與蝙蝠洞分享且幫助搞些宣傳策劃。
2005年6月,他再次來到蝙蝠洞時,發現他的擔心果然成了現實。在這個新生蝙蝠大量出現的時節,隨著轟鳴的炮聲,不少蝙蝠在震盪中墮地死亡。他傷心地將這些蝙蝠的屍體小心地用專用容器收集起來,說要帶回北京做研究。這時,他再也容忍不了了,於是給當地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寫了一封信,信中他直言不諱地說,“西峽縣對蝙蝠的保護做得不好”。應當地政府的要求,他所在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還專門為張樹義鄭重地出具了一份介紹信,信中提到“張樹義博士……所帶領的研究組是我國最大的研究與保護蝙蝠的團隊”。在向有關部門致信後,他多次催問進展情況,都得到正在辦理的回覆,他“心裡寬慰了許多”。但是直到記者採訪他的今天,他卻非常沮喪地發現:“石料廠照舊生產,沒有停工的跡象。”
蝙蝠、村民與石料廠的博弈
4月7日中午10時許,記者來到了這個令張樹義悲喜交織的蝙蝠洞,發現這裡已是一個須購每張30元的票才能一看的AAA景區,通往蝙蝠洞的路全是水泥路。洞口有導遊迎接著進洞引導講解。一個被稱作“觀蝠台”的四角亭建在洞口對面。
進洞後,一路岩畫看過去,便是一個很大的溶洞,隨著導遊的手電,記者舉頭向岩頂看,大大小小的蝙蝠頭朝下掛得密密麻麻,只是一旦有人發出大聲,便有不少蝙蝠左右搖晃起來。“要是石料廠放炮,搖晃得更厲害,身體弱的蝙蝠就會掉下來摔死。”導遊說。
爬上蝙蝠洞對面的山頭,撲進記者眼帘的便是兩堵如刀劈開般的裸露山體,與周圍翠綠逼人的植被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是石料廠乾的。”記者看到裸露山體下邊,幾台挖掘機正在鏟著從山上開採下來的石料,不時有炮聲從山壁中傳來:“這就是石料廠在放炮崩石頭。”
走下山頭,記者來到與蝙蝠洞和石料廠相連的村莊。首先看到的是一輛輛滿載石料的大貨車從村莊穿過,一時間塵土飛揚。正在門口晾曬衣服的李大娘見狀趕緊把衣服收進屋裡:“唉,天天都這樣,整天像下霜,吃飯、曬衣服都不敢出門。”在石料廠對面,王老漢正用水淘洗著小麥,“震得太厲害,不好好用水洗洗,吃著不放心呀。”“因為石料廠放炮,我家新建的平房2002年震裂了4個口子,孩子睡著覺都被震哭,嚇得膽都小了。”一位抱著孩子的婦女說。
在張樹義一直為蝙蝠鳴不平的同時,村民們也開始不懈地上訪為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抗爭。2004年4月19日,西峽縣政協就此事向縣委縣政府遞交《急情特報》,要求“關閉誠信石料廠”。縣委縣政府責令國土局調查處理。29日,調查結果出台,該石料廠“屬依法經營、手續齊全”,且“為我縣公路及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蝙蝠洞與石料廠相距1500米,且有山嶺相隔,雙方互不相見,“沒有違反風景名勝區內禁止開山採石的規定”。最後決定,讓大炮換成小炮,生產運送石料時多灑水。同時石料廠與村子也達成協定,廠里每年補償村民一兩百元。雖然村民們上訪逐漸少了,但蝙蝠的數量卻仍在不斷地減少。“村民們有說法了,我們的蝙蝠誰管呢?”蝙蝠洞的經營者余惠琴憂心忡忡。
世界地質公園能容忍破壞嗎
“聽說南陽市正全力創建‘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難道能容忍這種開山毀樹的石料廠存在嗎?”採訪中,張樹義和余惠琴向記者提出了同樣的疑問。
據了解,今年5月中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有關專家將來南陽進行考察驗收,南陽當地媒體援引該市某領導的話說,“要傾全城之力,集全民之智,動員全社會力量,確保順利通過考察,拿下‘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這一金字招牌。”
“既然蝙蝠洞屬於伏牛山,毗鄰的山體必然屬於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範圍;既然是世界地質公園,必然不允許這樣開山取石、破壞山體呀。”余惠琴說,3月26日,世界地質公園創建督查組成員在對景區和沿途進行督查後歸納出其中存在的之十大問題,要求將沿線採石場一律拆除,恢復地貌景觀。
記者就此採訪西峽縣國土局有關人員,被告知既是有證企業,就不能取締,否則是要賠償人家經濟損失的。一家石料廠的負責人龐某則說,這個企業是他專門從安陽招商引資來的,是受縣政府重點保護的,就是對環境有一點影響,只要辦了證,就是合法的。
“據了解,這家石料廠是西峽縣惟一的一家石料廠,取締怎么會這么難呢?我真心希望當地政府能藉助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的機會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蝙蝠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張樹義說。
張樹義說,霞雲嶺蝙蝠洞在北京近郊,裡面蝙蝠不足萬隻,但是當地政府很注意生態保護,最終吸引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與房山區政府於2004年11月20日聯合建立了蝙蝠研究與保護基地,從而成為亞洲首家蝙蝠研究基地。去年9月在中央電視台10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夜空中的利爪》風行一時,大大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他在日本講學期間得知的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幾年前日本政府想在琉球群島附近的一個島嶼上建飛機場,考察中得知那裡有一個蝙蝠洞,儘管裡面只有400多隻蝙蝠,但為了不打擾它們的正常生活,他們還是換了另外一個地方。“西峽蝙蝠洞這么大規模的蝙蝠群,如果不注意保護,不是在自毀金飯碗嗎?”
“世界地質公園的考察是很嚴格的,但願這個西峽惟一的石料廠別矇混過關。”張樹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