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

黃克誠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男,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1941年後,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區黨委書記。領導軍民與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鬥爭,發展壯大部隊,解放了蘇北大片地區。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50年遞補為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黃克誠黃克誠

1902年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

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黃克誠黃克誠

建國初期,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1954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

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同彭德懷等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他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個人事跡

解放前

1902年10月1日,生於湖南省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

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北伐戰爭時期的黃克誠北伐戰爭時期的黃克誠

1926年起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營政治指導員、團政治教官等職。

1928年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起義,任永興紅色警衛團黨代表兼參謀長。率部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任工農革命軍第4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不久改任第2路游擊司令,返湘南活動。

1930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的團、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第3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先後率部參加了鞏固和發展湘鄂贛蘇區的鬥爭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時期,曾因反對進攻中心城市和抵制,“肅反”擴大化等數次被指責為“右傾”,並受到撤職處分,但他仍堅持原則,剛直敢言。

1932年春反對冒險打贛州,在久攻不克,國民黨軍突然出擊,部隊損失嚴重的情況下,果斷地指揮所部抗擊和轉移,使部隊脫離了險境。

長征中參加了3軍團進行的主要戰役、戰鬥。到陝北後曾任第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左起為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左起為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治委員,與徐海東率部轉戰晉冀豫邊地區,曾參加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參與指揮町店等戰鬥。

1940年春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蘇和皖東北地區,先後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第5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1年10月初,率部馳援黃橋作戰,進至淮海鹽阜地區,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繫。

1941年後,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區黨委書記。領導軍民與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鬥爭,發展壯大部隊,解放了蘇北大片地區。

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50年遞補為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建議:儘快派部隊去東北,應儘量多派,至少5萬,能去10萬最好,以創造大的戰略根據地。

1945年9月底率3師主力進軍東北。

1945年11月中旬起,國民黨軍沿北寧鐵路連占山海關、綏中、錦西等地。

解放初期的黃克誠解放初期的黃克誠

1945年11月26日他又建議東北部隊暫時不在大城市交通幹線作戰,而以一部主力占領中小城市,建立鄉村根據地,作長期鬥爭準備。後任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是建立西滿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46年3月在蘇聯紅軍從東北撤離時,指揮部隊殲滅國民黨收編的偽軍警,先後攻占四平、長春、齊齊哈爾。

1947年後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

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從所在新解放區的實際出發,靈活地執行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城市的方針,注意城鄉兼顧,著力抓好農村工作,領導清剿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土匪,鎮壓反革命和進行土地改革,迅速安定社會秩序,恢復並發展生產和文教事業。

1952年11月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

195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秘書長。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同年辭去總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職務。

1958年10月接替粟裕,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參與制定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方針和各項規章制度。

195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上,批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中的錯誤,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後被撤銷中共中央軍事秘書長與總參謀長的職務,長時期受審查。

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打擊迫害。

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

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央委員,並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他堅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平反冤假錯案,重建和健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端正黨風,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1982~1985年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

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個人履歷

黃克誠黃克誠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黃克誠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職,參與北伐。之後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之後陸續擔任中央紅軍紅四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等,隨後跟隨主力進行戰略轉移,併到達陝北,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部長。八年抗戰期間,陸續擔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第二、四、五縱隊政委,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等職位,並參與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其歷任天津市委書記、湖南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位。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直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被誣陷為“反黨集團”而被撤職受迫害。文革後復出,任中紀委書記等。1986年,黃克誠在北京去世。

大事年表

年少時

1902年10月1日(清光緒廿八年八月三十),出生於湖南省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

1922年夏,考入湖南衡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

1923年3月,參加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參加革命

1925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入國共兩黨合辦的廣州中央政治講習班,結業後參加北伐戰爭。

1926年6月,到北伐軍總政治部接受軍隊政治工作訓練,隨後到北伐軍前敵政治部做宣傳工作。

7月,到國民革命軍第8軍唐生智部做政治工作,參加了攻克漢陽、漢口、雞公山、武勝關等戰鬥。

1927年10月,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湘南從事秘密革命活動。

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領導湖南永興年關暴動,任永興紅軍警衛團黨代表兼參謀長。

4月,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後改任第2路游擊司令,率部返回湘南開展游擊戰爭。

1929年春,受中央軍委派遣,到國民革命軍唐生智舊部做兵運工作。

五次反圍剿

1930年2月,奉派前往湘鄂贛蘇區,先後任紅5軍大隊、支隊政委,率部參加攻打平江、修水和陽新縣城的戰鬥。在攻打修水戰鬥中,身先士卒,率領攻城部隊冒著槍林彈雨,爬雲梯登上城頭。

6月,任紅3軍團第5軍第3縱隊第2支隊政委、第8軍第4師第3團政委,先後率部參加岳陽、平漢戰鬥和長沙戰役以及紅一方面軍二打長沙戰役。

1930年底,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

1931年1月,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代理師政委。

4月,調任第3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作戰。

7月,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作戰。

12月,任紅3軍團第1師政委。

1932年1月,率部參加贛州戰役期間,在多次向上級建議取消冒險攻打贛州作戰計畫未果、部隊陷入敵人重圍的情況,果斷指揮部隊抗擊並及時轉移脫離險境。

3月,任紅3軍團第5軍政治部主任,所部編入東路軍入閩作戰。

7月,率部參加池江及大余戰鬥。

8月,參加水口、樂(安)宜(黃)戰役。9月,復任第3師政委。

10月,寧都會議後,調任紅3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第5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和東方軍入閩作戰。

1933年11月,任紅3軍團第4師政委,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參加長征

1934年10月,參加紅軍長征,率紅3軍團第4師擔任前衛,連續突破敵人封鎖線,掩護中央機關和後續部隊順利渡過湘江。

1935年2月,任縮編後的紅3軍團第10團政委,率部參加土城、婁山關和第二次攻打遵義等戰鬥。

黃克誠大將珍貴照片集黃克誠大將珍貴照片集

11月,任中革軍委衛生部部長,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創辦醫院和衛生學校,為改善部隊醫療條件、

培養專門醫護人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1936年2月,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東征戰役。

5月,任紅1軍團第4師政委,率部參加西征戰役,11月,率部參加山城堡戰役。

抗擊日寇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0月,提出恢復軍隊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的建議,獲中央批准。同月,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委兼太南軍政委員會書記,與旅長徐海東率部轉戰晉冀豫,開闢太行山南段抗日根據地,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參加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參與指揮牛村、溫湯、虒亭、張店、町店等戰鬥。

1938年9月,與代旅長楊得志率八路軍第344旅發起彰南戰役,給平漢路西側地區偽匪勢力以沉重打擊。

1939年初,領導創建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黃克誠同楊尚昆黃克誠同楊尚昆

1940年2月,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委兼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冀魯豫軍政委員會書記,率部參加磁武涉林戰役。隨後指揮所部殲滅了進犯我冀魯豫根據地的頑軍石友三部主力。

5月,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蘇,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委。8月,東進皖東北,統一共產黨在蘇皖地區的武裝力量,組建八路軍第5縱隊,任司令員兼政委。10月,率主力部隊馳援新四軍黃橋戰役,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於淮海、鹽阜地區,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絡。

1941年1月後,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和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領導蘇北軍民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多次粉碎日偽軍“掃蕩”和國民黨頑軍的進攻。

1944年後,相繼組織指揮高(溝)楊(口)、阜寧、兩淮等戰役,使蘇北和蘇中、淮南、淮北解放區聯成一片。至抗戰勝利,在堅持蘇北敵後抗日5年中,率部作戰5千餘次,殲敵6萬餘人,開闢了擁有4萬平方公里土地和800多萬人口的解放區。

解放戰爭

黃克誠黃克誠

1945年9月14日,向中央提出創建東北戰略根據地的建議。月底,奉命率新四軍第3師主力3.5萬餘人進軍東北,參加東北根據地的創建和東北人民解放戰爭。

1946年1月,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

(吉林雙遼鄭家屯)副書記、代理書記。

3月,指揮所部攻占四平、長春、齊齊哈爾等地。4月,新四軍第3師主力參加四平保衛戰。

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主持東北民主聯軍後勤工作。

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委,領導冀察熱遼軍民醫治戰爭創傷,支援東北戰場南線作戰。

新中國成立

1949年1月,任天津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提出“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復生產,進行民主改革”的工作方針。

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湖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為發展湖南經濟,安定社會秩序,肅清境內國民黨殘餘部隊及湘西匪患,組織支前,解決百萬大軍南下供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10月,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主持建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規章制度,提倡顧大局,反浪費,勤儉建軍,為保證抗美援朝和國防建設的後勤供應作出了貢獻。

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協助彭德懷主持軍委和國防部工作,組織制定國防戰略和軍隊建設的方針政策及各種條令條例,實施軍隊精簡整編和重大制度的改革,調整組織機構,參與領導國防施工和軍工生產,為鞏固國防,加強軍隊建設,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戰略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黃克誠黃克誠

1958年10月,兼任總參謀長。

1959年廬山會議上,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後被撤銷黨內軍內領導職務。

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提出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實現幹部年輕化的主張。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第二書記。在他的主持和領導下,糾正了黨內、軍內大量冤假錯案。

1980年11月,發表講話,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正確評價與維護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對統一全黨、全軍的思想起了積極的作用。

1985年9月,由於健康原因,辭去領導職務。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個人榮譽

大將軍銜大將軍銜

大將軍銜

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解放一級解放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八一勳章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八一勳章

敢說真話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他是因講真話被罷官次數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於直言著稱,從不察言觀色、人云亦云,也從不患得患失、違心屈服。有人講,黃克誠天生後腦勺上長“反骨”。他一生都勇於扮演“反派”角色,在關鍵時刻始終以唱“反調”出名,其中影響最大的有10次。

1反對“暴動”

黃克誠筆跡黃克誠筆跡

1927年12月反對“暴動”

黃克誠第一次唱“反調”,是1927年12月反對“暴動”。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黃克誠回到湖南省永興縣,開始秘密組織農民武裝起義。蔣介石的大屠殺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裡窩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別支部大會上,黃克誠傳達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動口號,與會人員一聽要求立即行動。黃克誠說:“暴動的事,我贊成,但時機還不成熟,缺乏民眾基礎,等組建起工農武裝隊伍後暴動也不遲。”他的同窗好友馬上指責他:“膽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傾機會主義者。”其他人也紛紛加入群起而攻之的行列,這是黃克誠第一次作為右傾機會主義者遭到批判。

2反對燒房子

1928年1月反對“燒房子”

黃克誠第二次唱“反調”,是1928年1月反對“燒房子”。湘南暴動後,湘南特委提出所謂“焦土戰略”,命令各縣大燒大殺,以此阻止敵人的進攻,老百姓為此不得安生。

黃克誠在討論湘南特委的指示時,堅決反對這種錯誤政策:“燒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我不贊成。”縣委書記嚴厲地對他說:“就由你負責燒縣城,看你燒不燒,否則我就給你處分。”黃克誠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指揮部隊只燒了衙門、祠堂和個別商店,而把縣城的大部分房屋和商店保留了下來,但是他被撤銷了縣委委員職務。

3反對攻打武漢

1930年7月反對“攻打武漢”黃克誠第三次唱“反調”,是1930年7月反對“攻打武漢”。當時,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了中央領導機關,把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看成是決定中國革命勝負的關鍵,提出了“攻打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1930年7月中旬,紅三軍團、湖南省委、湘鄂贛特委在平江縣舉行聯席會議,作為支隊政委的黃克誠提出:“現在提出奪取武漢的主張是不現實的,因為目前根本不具備奪取武漢的條件。”他的發言立即受到與會者的嚴厲批評。軍團政委賀昌試圖說服他承認錯誤,他拒不認錯,大聲表示:“現在不服,將來也不服,準備再和你爭論20年。”據此,紅三軍團撤銷了準備任命他為縱隊政委的決定。彭德懷對他說:“提了沒用不如不說,下一次你少放炮。”他說:“這做不到,明知不對,讓我不說,殺了也不乾!”

4反對“肅反”

1931年夏反對“肅反”

黃克誠軍銜黃克誠軍銜

黃克誠第四次唱“反調”,是1931年夏反對“肅反”。當時,黃克誠擔任紅三師政委,被從反“圍剿”前線召回,肅反委員會交給他一份“AB團”分子名單,要他照單抓人。他據理力爭,願用腦袋擔保這些人沒有問題,結果遭到嚴厲訓斥。他便讓點名要抓的人暫時上山躲起來,此事被肅反委員會發現,躲藏的人不久被殺害了。黃克誠質問肅反委員會的人:“為何濫殺無辜?”結果肅反委員會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欲將他處決。軍團長彭德懷聞訊後,火速從前線趕回,黃克誠才倖免一死,但被撤銷了師政委職務,到軍團司令部當了一名秘書。

5反對打贛州

1932年10月反對“打贛州”

1941年,時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的黃克誠

榮譽榮譽

黃克誠第五次唱“反調”,是1932年10月反對“打贛州”。黃克誠任紅三軍團第一師政委不久,臨時中央再次推行“左”傾冒險主義,指令紅軍攻打贛州。他和彭德懷吵了起來:“你這是半個立三路線!”結果打贛州失利,黃克誠為減少損失,帶領部隊主動撤出戰鬥。贛州戰役後,紅三軍團政治部專門為黃克誠開了一個廣昌會議,集中批判他的錯誤。他據理力爭,拒不檢討,還批評上級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又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紅三軍團教導營擔任政委。彭德懷找他談話說:“再提意見,你就要被攆出紅軍了。”他說:“我又不是啞巴,怎么能有話不說!”

6反對“硬拼”

1935年1月反對“硬拼”

黃克誠第六次唱“反調”,是1935年1月反對“硬拼”。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挫敗後被迫長征,攻占遵義後,黃克誠向上級建議:“老根據地已經喪失,主力紅軍又受到重大打擊,剩下的部隊已經不多了。當前應保存實力,儘量避免與敵人硬拼,為中國革命保存一點火種和骨幹。”結果,他被懷疑對革命悲觀失望,缺乏信心,被點名批評為“右傾機會主義”。他再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師司令部擔任偵察科長。

7反對饒漱石

1942年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

黃克誠第七次唱“反調”,是1942年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當時,饒漱石任中共中央華中局代理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獨攬黨政軍大權,採取不正當手段,排擠新四軍軍長陳毅。黃克誠時任新四軍三師師長兼政委,他實在看不慣饒漱石的所作所為,批評饒漱石:“無論如何,讓陳毅軍長離開華中,是個很大的損失。毛澤東和朱德同志在一起工作多年,彼此也有過不同意見,但他們卻始終團結合作得很好。你剛來不久,就想把陳毅同志擠走,實在不應該。你這種做法很不光明磊落,不是共產黨人的作風。”他的直言不諱的批評,使饒漱石敢怒不敢言。

8反對搶救運動

1943年7月反對“搶救運動”

榮譽榮譽

黃克誠第八次唱“反調”,是1943年7月反對“搶救運動”。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在延安幹部大會上作了《搶救失足者》的動員報告,掀起了所謂“搶救運動”,要求對全黨幹部進行一次組織審查,造成了大批冤假錯案。黃克誠在所領導的新四軍3師7旅搞了一下試點,發現有一半的人需要“搶救”,感到這與當年中央蘇區抓“AB團”分子如出一轍,便一邊向上級打報告表示反對,一邊下令在本師不搞“搶救運動”。一些好心人勸他說:“和上面對著幹,會有麻煩的。”他說:“我寧願錯放,也不能錯殺。”為此,他又被扣上一頂“右傾”的帽子。

9反對四平決戰

1946年5月反對“四平決戰”

黃克誠第九次唱“反調”,是1946年5月反對“四平決戰”。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集中8個軍的兵力攻打四平,林彪指揮10萬大軍與敵人在四平一線展開激戰。毛澤東先後給林彪發去十多份電報,要求堅守四平。黃克誠向林彪提出撤退的建議,林彪不予理睬,黃克誠便於5月12日直接致電中央。5月19日,毛澤東給林彪發去電報:“如果你覺得繼續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應主動放棄四平,由陣地戰轉為運動戰。”1959年毛澤東對黃克誠說:“固守四平,是我決定的。”黃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毛澤東一時無語,稍後自語道:“那就讓後人去評說吧。”

10反對浮誇風

1959年7月反對“浮誇風”

黃克誠第十次唱“反調”,是1959年7月反對“浮誇風”。當時,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因反對“大躍進”等“左”的錯誤,上書毛澤東提出不同意見,在大會上受到批判。黃克誠在會議中間被叫到廬山批判彭德懷,卻在會上公開表示同意彭德懷的看法。中央常委劉少奇、周恩來等找黃克誠談話,要他與彭德懷劃清界限,但他仍“執迷不悟”。黃克誠在關鍵時刻的表現,讓毛澤東深深失望了。結果,黃克誠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職務,打入“彭德懷反黨集團”,一頂右傾帽子整整戴了20年。

黃克誠一生因講真話被多次批判、多次罷官,但他始終無怨無悔、矢志不渝。晚年在被罷免20年復出後,對一些重大敏感問題,他仍以捍衛真理的巨大勇氣,坦誠講出心裡的真話。

榮譽榮譽

1980年11月,黃克誠在中紀委會議上說:“如果把建國以來黨所犯的錯誤都算在毛澤東身上,讓他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樣做不符合歷史事實。過去解放新中國,建設新中國,這些老共產黨員都盡了一份責任,功勞大家有份。現在把錯誤都算在一個人身上,好像大家沒有份,這是不公平的。大家應當來分擔應當分擔的責任,那才符合歷史事實,符合唯物主義。”

特別是他對林彪的評價,在當時的政治氣氛和歷史背景下,確實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氣。當時,《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寫了關於林彪的條目,請黃克誠審定。他讀完條目說:“林彪的條目不能這么寫,這樣是不能向後人交代的。”黃克誠讓秘書把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有關同志召集在一起,開門見山地對他們說:“你們寫的這個條目,需要修改。你們要學司馬遷,要秉筆直書,要對歷史負責。林彪在軍隊歷史上是有名的指揮員之一。後來他犯了嚴重罪行,是死有餘辜。在評價他的歷史時,應該分為兩節:一節是他在歷史上對黨和軍隊的發展、部隊戰鬥力的提高,起過積極作用;另一節是後來他對黨、對軍隊的嚴重破壞,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這兩方面都寫明確,不含糊其辭,才符合歷史事實。”

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逝世。夫人唐棣華在輓聯中寫道:“即死無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輓聯寫得恰如其分,黃克誠確實當之無愧。

傳奇歷險

第1次:湘南山區打游擊,遭敵圍追險逃生

黃克誠和鄧小平黃克誠和鄧小平

1928年6月,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五團團長的黃克誠,改任湘南工農軍第二路游擊分隊司令,奉命率部從井岡山重返湘南山區開展游擊戰爭。由於副司令劉承高脅眾譁變,部隊被敵人打散,黃克誠死裡逃生後,與中共永興縣委幹部李卜成一同潛回家鄉附近的山林中隱蔽,相機重整旗鼓,堅持鬥爭。

這時的湘南大地,正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民團武裝瘋狂地捕殺共產黨人,整個湘南地區已有上萬人橫遭殺戮。黃克誠作為湘南起義中永興縣暴動的領導人,早在反動當局懸賞捕殺的黑名單之中。因此,黃克誠的活動只能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可是,時間一久,難免不露出一點風聲。國民黨反動派不斷調集部隊和民團日夜搜捕,指名要抓從井岡山上下來的“暴徒”黃克誠。黃克誠見敵人搜捕愈來愈緊,在當地已無法開展工作,便與當地縣委幾位負責人共同商定,由他和李卜成二人先行外出尋找上級黨組織。

由於長時間在山林里生活,久不見陽光,黃克誠和李卜成二人的面色蒼白。如果外出,定會引人注目。於是,他們二人便每天乘中午野外無人之際,偷偷地來到林外的山腳下曬太陽。

一天中午,黃克誠與李卜成在山林外一邊曬太陽,一邊等候弟弟來送飯。弟弟把飯送來後,黃克誠對李卜成說,“這一陣風聲很緊,還是回到山林里去吃飯穩當些。”李卜成還想多曬一會太陽,便不以為然地說:“怕什麼?難道吃頓飯的工夫,敵人就會來嗎?”黃克誠歷來做事謹慎,他並不跟李卜成爭辯,端起飯碗就往山林中走去。李卜成無法,只好跟著上山。就在他倆剛剛爬上一座高坡,尚未進入山林之時,山下的村子裡突然傳來一陣槍聲,並夾雜著喝罵哭叫聲。原來反動民團已將村子包圍,正在挨家挨戶地搜查。黃克誠和李卜成見勢不妙,急忙猛跑鑽進山林。奔跑中,李卜成不慎摔了一跤。進入山林後,黃克誠同他開玩笑說:“你慌什麼?難道吃頓飯的工夫,敵人就會來嗎?”李卜成難為情地說:“幸好沒有在山下吃飯,不然的話,這次可就逃不脫了。”

敵人這次圍捕搜查,使黃克誠更加警覺起來。他和李卜成迅速做好外出的準備,離開家鄉,輾轉長沙、南京、上海等地尋找黨組織。

黃克誠合影黃克誠合影

第2次:危難之際遇冤家,虛與委蛇巧周旋

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國民黨反動派的軍警如林,特務如麻,特別是―些革命隊伍中的叛變投敵者充當敵人的鷹犬,使黨的活動不得不在極其隱蔽的狀態下進行。黃克誠和李卜成兩人自湘南輾轉來到上海,人地生疏,一連兩個月沒有同黨組織接上關係。這時他們不僅為找不到黨組織而憂心如焚,而且囊空如洗,連起碼的生活也無著落,嘗盡了求人告助的艱難滋味。於是,他們決定先設法找一個工作以暫時謀生,相機尋找黨組織的關係。可是,幾乎跑遍了所有的傭工行,結果是處處碰壁,一籌莫展。

一天,黃克誠從―份報紙上忽然看到湖南籍留學生黃璧在上海兵工廠任炮兵部主任,便以同鄉的名義,化名黃楚珍給黃璧寫信,請他幫助謀個求生的職業。幾天以後,接到黃璧的回信,約黃克誠到兵工廠面談。黃克誠喜出望外,立即趕到兵工廠,找到黃璧的辦公室。剛一落座,就有人進來找黃壁。黃璧稱有事要辦,委託他的一位親戚、同事繼續同黃克誠談話。

黃璧走後不久,他的那位親戚、同事進來了。真是冤家路窄!這個人名叫鄧豐立,原是湘南桂陽縣北鴉山村有名的大惡霸。黃克誠讀私塾時,曾多次同他見過面,彼此互知姓名。湘南暴動時,鄧豐立僥倖脫逃出走。待湘南暴動失敗後,他返回桂陽,瘋狂報復,屠殺了大批共產黨員和參加暴動的農民。黃克誠一眼就認出了此人。幸而這幾年黃克誠面容變化較大,又戴了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鄧豐立沒有認出黃克誠來。彼此寒暄過後,鄧豐立首先問起家鄉的情況,隨即又問黃克誠如何到了上海以及想找什麼樣的工作乾。

此時,黃克誠欲謀職業的念頭早已蕩然無存,只想早些脫身。他盡力使自己保持鎮定,同鄧豐立虛與委蛇,佯稱自己曾在湘軍程潛部當過下級軍官,後部隊被繳械而流落上海。鄧豐立突然問道:“永興縣的黃克誠你認識嗎?”黃克誠沉住氣淡淡地答道:“過去在家讀書時認識的。”鄧又問道:“黃克誠現在在什麼地方你可知道?”黃克誠從容答道:“我離家出來當兵多年,從沒有同他聯繫過,不知他後來怎么樣了。”鄧惡狠狠地說:“黃克誠是殺人放火的共黨暴徒頭目!”黃克誠佯裝驚訝道:“啊?他那樣的文弱書生竟然會是共黨?真是出人意料。”鄧接著說:“他領頭搞暴動,當局正在通緝他,我如果找到他,決不輕饒!”黃克誠隨聲感嘆道:“他那樣的人也會搞暴動,真是看不出來。”接著他話題一轉,詢問起鄧―家人的情況,並問鄧:“黃璧先生什麼時候回來?”鄧說,今天他不一定能回來。黃克誠就勢說道:“既然黃璧先生公務繁忙,那我改日再來拜訪,今天我就告辭了。”說完,黃克誠站起身來就往外走,鄧豐立一直送到工廠大門口,才轉身回去。

第3次:大街遇敵萬分險,鎮定對付巧脫身

1956年10月28日,黃克誠同朱德在一起

1929年春,黃克誠被中央軍委派到國民黨唐生智的部隊去做兵運工作。他自上海起程,先搭輪船到塘沽,隨即來到駐守唐山一帶的唐部凌兆堯旅站住腳跟,開展工作。後唐生智部附蔣討伐馮玉祥,黃克誠隨部隊先後到了山東兗州和河南商丘,繼而經天津、南京,到了武漢。

北伐戰爭時期,黃克誠曾在唐生智的部隊做政治工作,結識了不少唐部的官兵。他曾在該部的下級官兵中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此次重返唐生智部,對開展工作自然有許多便利條件。但黃克誠深知身在反覆無常的軍閥部隊中進行秘密工作,不能不時刻嚴加提防,否則,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身份,遭到不測。

正如黃克誠所預料,天有不測風雲。儘管黃克誠處處小心,卻仍在武漢街頭,同一個冤家對頭狹路相逢,險遭殺身之禍。

黃克誠黃克誠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一個假日,一位在國民黨軍隊中供職的同鄉、也是黃克誠讀師範時的同窗好友約他外出遊玩。黃克誠礙不過同鄉、校友的情面,只好同他一起出去。二人身著國民黨軍官制服,先是逛了―陣子公園,接著便來到鬧市區的大街上,邊走邊聊。事有湊巧,在一段人流如潮的街道上,正與朋友聊天的黃克誠,突然同迎面走來的一個國民黨軍官撞了個滿懷。黃克誠猛一抬頭,不禁大吃一驚!此人名叫劉雄,是大土豪劣紳的兒子,與黃克誠既是同鄉,又是讀師範時的同學。師範畢業後,劉雄考入黃埔軍校,此時已當上國民黨軍隊的中層軍官。湘南暴動失敗後,劉雄曾四處捕殺共產黨員,乾盡了壞事,對黃克誠的身份和經歷,他一清二楚。此次二人狹路相逢,躲避已來不及。

黃克誠趁劉雄尚未反應過來,當機立斷,來了個先發制人,上前一把攥住劉雄的雙手,裝作很熱情的樣子說道:“啊!老同學,多年不見了,一向可好?”黃克誠一邊說著話,一邊愈加用力地攥緊劉雄的雙手。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和問話,使劉雄大出意外,被弄得瞠目結舌,一時竟說不出話來。想抽開手,雙手又像被鉗住了似的,越用力抽,對方攥得愈緊,只好聽著黃克誠不著邊際地問話,連開口插話的機會也沒有。黃克誠像連珠炮般的問話停止的一瞬間,未等劉雄開口,便猛地鬆開雙手,邊走邊說:“我今天有點急事要辦,咱們改日再談。”隨即,快步鑽入大街的人流之中。

約黃克誠出來遊玩的那位朋友,同黃克誠、劉雄均是同鄉、同學,對黃、劉二人的底細也一清二楚。他對黃克誠方才同劉雄談話的一幕,心照不宣,此時存心掩護黃克誠脫身。黃克誠一離開,他便上前拉著劉雄的雙手,又是同鄉長、同學短地問詢了一番,使劉雄無法立即走開。待劉雄脫開身再去尋找黃克誠時,黃克誠早已無影無蹤。

第4次:戰鬥在虎穴狼窩,忠誠於革命事業

1959年5月3日,黃克誠(前排左二)同羅榮桓(前排左三)、聶榮臻(前排左五)、譚政(前排右一)與應邀到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作客的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代理主任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前排左四)等合影

1929年,黃克誠幾經周折,在武漢通過既是同鄉又是同學的國民黨左派軍官劉乙光的介紹,到國民黨陸軍第二師政訓處謀了個圖書管理員的差事。

當時李卜成正在武漢,被上級派來參加地方黨的秘密工作。兩位戰友別後重逢,分外高興。

通過與陸二師政訓處軍官的初步接觸,黃克誠初步掌握了陸二師的有關情況。原來,陸二師是蔣介石的嫡系,師長是顧祝同,政訓處主任是國民黨的大特務康澤。康澤心狠手辣,對部下控制極其嚴厲。發現官兵稍有“不軌”,即秘密處決。黃克誠到後不久,就發生過幾名中下級軍官“失蹤”的事。康澤還時常找部下單獨“談話”,尋根問底,察言觀色,以便從中發現“不軌”分子而加以懲治。黃克誠也曾被康澤當面“考察”過幾次。雖然黃克誠是用化名偽造了履歷打入該部的,但康澤這種沒完沒了的“考察”、“整肅”,不能不使黃克誠惴惴不安。尤其是黃克誠還在政訓處的工作人員中,發現了一名了解自己身份的同鄉。儘管這名同鄉出於某種複雜的原因未向康澤告發他,但夜長夢多之慮一直縈繞黃克誠的心頭。黃克誠意識到,自己是出了狼窩又陷入了虎穴。於是,他決意迅速離開,別作他圖。

在此期間,中共武漢特委遭到破壞,李卜成也被捕而遭殺害。黃克誠因未同地方黨組織發生過關係,沒有受此次事件牽連。但此事的發生,促使黃克誠更加堅定了離開武漢的決心。

機會終於來了。1929年12月,陸二師奉命參加討伐唐生智、石友三之役,開赴南京。黃克誠隨陸二師一到南京,就設法請了一天假,連夜趕往上海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中央軍委同意黃克誠以請長假的方式脫離國民黨陸二師,轉赴蘇區去做軍事工作。

黃克誠懷著興奮不已的心情,立即趕回南京,準備著手請長假。這時,一個出乎意料的機會,使黃克誠輕而易舉地脫離了國民黨陸二師。原來,馮玉祥、閻錫山、唐生智、石友三等各路反蔣聯軍巳紛紛敗北。蔣介石在解決了各路軍閥部隊之後,便著手對軍隊進行整編,陸二師政訓處已接到遣散的命令。這真是天賜良機!黃克誠報告也用不著打了,就領了遣散費離開了陸二師。遣散時,康澤仍不放過機會,同部下逐個談話,詢問各人的去向和打算。黃克誠則以欲回家鄉覓個國小教員的差事,從容地應付過去了。

第5次:與敵激戰衝鋒在前,槍林彈雨死裡逃生

黃克誠黃克誠

1930年7月,擔任紅三軍團第二支隊政委的黃克誠,率部在軍團長彭德懷的指揮下,參加了連克湖南重鎮岳州(今岳陽市)、平江的戰鬥。國民黨第四路軍總指揮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集結約七個團的兵力,自長沙向平江對我紅三軍團“進剿”。紅三軍團則隱蔽於平江縣城南20華里處的晉坑山設伏待敵。

戰鬥打響後不久,敵我雙方即成混戰膠著狀態。至黃昏,黃克誠因部隊被衝散而與大部隊失去聯絡。正當他循槍聲尋找部隊之際,突然發現身後有一支隊伍撲來。黃克誠眼睛本來高度近視,時值盛夏,鏖戰竟日,眼鏡片上沾滿了汗水和煙塵,使他的視力更加模糊,無法辨清向他撲來的這支部隊究竟是敵人還是自己人。雙方越來越靠近,已不容他多作思考。他果斷地迎著對方走去,以便弄清情況之後,再見機行事。當雙方快靠近時,黃克誠才模模糊糊地看見對方的衣著很齊整,許多黑洞洞的槍口正瞄著他作射擊姿勢,立刻意識到對方是敵人。他稍一遲疑,便向對方一擺手大聲喝道:“別打槍!”說時遲那時快,話音未落,他就勢臥倒,伏地一個轉身,順著山坡滾了下去。幾乎就在他喊話和轉身的同時,幾支槍一齊朝他開了火,只聽子彈在耳邊身旁嗖嗖作響。此時,他雖身不由己,順著陡峭的山坡向下墜去,但神智還清楚,料定此番決無生還之望。

待滾落到山腳下,他感到自己還有知覺,只是眼鏡、帽子和身上背的皮包不見了。用手慢慢在周身上下摸了一遍,居然沒有中彈。從山頂墜落到山底,亦無大傷,實屬僥倖!此時天已黑下來了,加之眼鏡失落,周圍一片模糊,什麼也看不清,但遠處的槍聲和呼喊衝殺聲隱約可辨。他循著聲響激烈的方向摸索著走去。當他來到公路邊上的樹林中,只見黑壓壓的人群潮水般地在奔跑呼號。定睛仔細辨認,發現公路上的人們臂上配戴著紅袖標。他斷定是自己人,便上了公路,隨人群朝前跑去。他邊跑邊問清了情況。此時敵軍已潰敗,部隊正乘勝尾敵追擊。當黃克誠找到了自己的部隊時,戰友們不禁大吃一驚,以為他死而復生。原來,在山頂上與敵人遭遇時,警衛員遠遠看見黃克誠被敵人一陣排槍擊倒,並滾落山下,以為他已犧牲,便跑回部隊報告了“政委犧牲”的訊息。指戰員們正高喊著“為政委報仇”的口號奮力衝殺當中,突然發現黃克誠又安然回到部隊,自然是又喜又驚。一時間,黃克誠“死而復生”的奇聞,在部隊中流傳開來。

第6次:深入前沿觀敵情,眼鏡險招殺身禍

黃克誠的眼睛高度近視,時時離不開眼鏡。他可以餓著肚子、赤著腳板行軍打仗,但是,沒有眼鏡卻寸步難行。因此,只要攻克一座城鎮,黃克誠總是要到眼鏡店配上兩副眼鏡。以備一旦眼鏡被打壞,可隨手掏出一副戴上。眼鏡對於黃克誠來說,可算是一件隨身不可離開的寶物。然而,眼鏡有時也會給他帶來麻煩,甚至釀成殺身之禍。

1931年,中央蘇區開始了第二次反“圍剿”作戰。當時,蔣介石調集了20萬兵力,西起贛江,東至福建建寧,聯營700里,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向我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推進,企圖將我紅一方面軍壓縮檔圍後,聚而殲之。時任紅三軍團第三師政委的黃克誠,與師長彭遨率部參加了此次反“圍剿”作戰。

5月底,紅軍攻打建寧城,黃克誠所部第三師擔任主攻。為了快速突破敵人城防工事,消滅守敵,黃克誠和師長彭遨一邊給各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一邊將師指揮所推進到建寧城下。黃克誠戴著一副眼鏡,脖子上又掛著一架望遠鏡,在同彭遨察看地形,選擇攻擊突破點時,由於指揮所距離守敵太近,當即被守敵發現,城上的兩挺機槍調轉槍口,對著黃克誠和彭遨猛掃過來。黃克誠因視力差,對守敵的這一動作未能察覺。虧得彭遨眼疾手快,他見機槍掃來,猛地拉住黃克誠後退了好幾步臥倒。黃克誠還未定過神來,敵人的機槍子彈已掃在了他同彭遨原來站立的位置上,子彈擊起的沙土濺了他倆一身。

二人連話都顧不上講,未等敵人第二排子彈掃過來,又―個魚躍,翻身滾向附近一處掩體後面。這時,彭遨才指著黃克誠的眼鏡說道:“敵人這一梭子彈,就是衝著你這副眼鏡來的。人家知道戴眼鏡的必定是個大官,想揀個大便宜。可惜的是,敵人的射手技差一著,否則,把我也捎帶上報銷了。”說完哈哈大笑。黃克誠也笑了起來。 1933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黃克誠調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委。第四師師長張錫龍,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年輕軍事指揮員,是紅三軍團中出名的猛將。

是年12月,“圍剿”中央蘇區之敵占領黎川之後,又出動一個師的兵力向黎川以南的團村進犯,當即被我紅三軍團擊潰。黃克誠和張錫龍率第四師銜敵尾追,將該敵逼進一座土寨內,旋即發起攻擊。攻擊之前,黃克誠和張錫龍相偕來到陣地前沿舉著望遠鏡選擇攻擊突破點。不料,敵人在他們側面不遠處設定了機槍陣地,他們只顧向土寨之敵瞭望,並未察覺側面有敵情。

黃克誠黃克誠

他們二人站在高處,過於暴露,側面機槍陣地上的敵人對他們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黃克誠的那副眼鏡,再次成了敵人射擊的大目標。只聽敵人的機槍一陣猛掃,一顆子彈正中張錫龍的頭部。子彈穿出之後,又擊中黃克誠的眼鏡架,立即將眼鏡打飛。黃克誠雖然沒有傷著,但眼鏡已落,他就什麼也看不清楚了。他趕忙臥倒在地,伸手去摸索眼鏡。這時,只聽張錫龍在一旁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響。黃克誠連連叫了幾聲:“錫龍!錫龍!”卻不見回答。黃克誠情知不妙,忙從兜里掏出一副備用的眼鏡戴上,定眼一看,張錫龍平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頭部血流如注。黃克誠上前一把將他抱住,又連叫了幾聲,依然沒有回應。這位早年曾就讀於重慶中法大學,後又入蘇聯紅軍大學深造的年僅27歲的紅軍師長,已經永遠不能回應黃克誠的呼聲了。

第7次:炸彈近身不爆炸,大難不死猛殺敵

黃克誠(左三)同鄧小平(右一)、羅榮桓(左二)、聶榮臻(左一)等參觀防空部隊器材展覽

1931年7月,蔣介石調兵30萬,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三次大規模“圍剿”。紅一方面軍繼續採用“誘敵深入”的方針,於是年8月初起,首戰蓮塘,殲敵一個整師;再戰良村,殲敵一個師部及兩個整旅;繼之又在黃陂殲敵一個多旅,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首戰勝利。

當蓮塘之敵向良村潰逃之時,敵人出動了飛機,向銜敵尾追的紅軍輪番掃射轟炸。當時紅軍的裝備很差,更沒有對空射擊的武器,敵機瘋狂地在離地面幾百米的低空盤旋,紅軍指戰員甚至可以看清敵機駕駛員的面孔。那時,紅軍既要追擊逃敵,又要躲避敵機的掃射轟炸,只有靠快速奔跑,所付出的犧牲代價可想而知。

黃克誠率領部隊向逃敵猛追。正在奔跑當中,忽聽頭頂一陣隆隆轟響。他仰起頭來一看,一架敵機正從後面朝他俯衝過來,並眼見一顆重磅炸彈從機體內彈出,從他的頭頂上墜落下來。黃克誠拚命往前跑,試圖躲過這顆炸彈。誰知,當他跑出四五十米遠的時候,那顆炸彈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他的身旁,連臥倒也來不及了。黃克誠一時竟不知所措,心想,這一次可逃不脫了。可是,停了一會兒,並沒有聽到炸彈的爆炸聲。定住神仔細一瞧,那顆大炸彈牢牢地立在他的腳下,半截鑽入土裡,留在地面上的一截差不多還有半人高。這也是實屬僥倖,炸彈居然沒有爆炸,像落地生根―樣,兀自立在那裡。黃克誠長長地出了一口粗氣,繼續揮師向潰逃之敵追去。

第8次:贛州攻城陷敵困,鎮定指揮突重圍

1932年1月,臨時中央發布《關於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提出集中紅軍主力奪取中心城市的軍事冒險主義方針,並指示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首取贛州”,繼而奪取吉安和南昌。

贛州城堅且固,三面環水,易守難攻。敵人在城內設定重兵據守,又增派精銳之師馳援,使攻打贛州的紅軍後來陷入強敵內外夾擊的險境。本來,贛州戰役發起之前,黃克誠就向上級提出取消此次戰役計畫的建議,但未被採納。戰役打響之後,紅軍實施兩次強攻均未奏效,造成很大犧牲,遂再次向上級提出撤圍建議,仍未獲準。

黃克誠合影黃克誠合影

一天午夜過後,黃克誠在師指揮所里正為戰局憂心忡忡而難以入睡時,突然聽到槍聲大作。他料定是敵人援兵已到,並採取突擊手段,對部隊實施內外夾攻了。走出師指揮所,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只聽四處槍炮聲響成一片,而看不見一個敵人。他急忙下令將師指揮所轉移到100多米遠處的隱蔽地段,並立即讓通訊排架線接通與上級的聯繫。他抓起電話,向上級建議指揮各部隊及早撤退突圍。他對著話筒大聲疾呼:“不能再猶豫了,若耽擱下去,想撤走也不可能了!”但由於當時“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占據統治地位,在軍事上實行冒險主義,又不容前線指揮員相機機動指揮,黃克誠的建議再次被否決了。

為了儘量減輕部隊的傷亡,黃克誠摸黑走出師指揮所,身邊只帶了一個通訊班。他循著密集的槍聲走去,路上見到一些部隊已被敵人打散,失去了建制指揮。黃克誠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果斷地指揮一些零散部隊乘夜突圍。有的兄弟部隊因未接到總部的突圍命令,不敢貿然突圍。黃克誠連說帶勸,表示一切後果由他黃克誠負責。這樣,才使得一些部隊及時突出重圍,保存了有生力量。

為了收攏更多被打散的部隊突圍,黃克誠繼續四處搜尋。不料,當他走到河邊時,敵人的機槍從不同方向向他猛掃過來,並清楚地聽到敵人一片吆喝聲。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陷入重圍。他想,決不能當俘虜,必須設法突出去。借著槍炮的火光,他見附近有一家店鋪,便帶領通信班的幾名戰士,撞開店門,從後窗跳了出去,一氣猛跑,總算把敵人甩開了。但是,由於黑夜辨不清方向,奔跑中又誤入南門外的敵人飛機場。機場守軍大聲喝問:“哪一部分的?”黃克誠時任紅三軍團第一師政委,他未多作思索,便隨口答道:“是一師的。”當時敵人增援贛州的部隊中有羅卓英的第十一師,機場守軍聽到黃克誠的答話,誤以為是自己十一師的人,便沒有細問。黃克誠趁敵人尚未察覺的當兒,帶領通訊班迅即離開南關,跑到城南的一座山上。並就地收攏部隊,組織抗擊,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攻擊。待敵人再次組織攻擊時,恰好我紅五軍團援兵趕到,將進攻之敵壓了下去。

此役紅軍遭到重大傷亡。黃克誠在未得到上級授命的緊急情況下,採取應急措施,指揮部隊突圍,後又收攏部隊組織抗擊。這雖系抗命之舉,但後來上級認為他當時那樣處置亦屬恰當,故未加追究。

1982年9月13日,黃克誠(右)出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右二為陳雲。

第9次:界首鏖戰處險境,臨危機斷渡險關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江西瑞金開始長征。當時,黃克誠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後,全師堅守在湘江岸邊之界首,與兄弟部隊共同控制渡口,阻擊湘、桂之敵,以掩護後續部隊和中央縱隊渡江。湘、桂之敵在飛機和大炮的支援下向湘江渡口猛烈夾擊,戰況空前激烈,紅軍損失慘重,紅三軍團先後有兩名師參謀長和兩名團長犧牲。鏖戰兩晝夜之後,至12月1日,主力紅軍和中央縱隊終於渡過湘江。

這時,湘、桂之敵越聚越多,攻勢愈加猛烈,蔣介石的嫡系追剿部隊也跟蹤而至,而據守在界首渡口的紅三軍團第四師,仍未接到撤離的命令。黃克誠意識到情況極端險惡,紅四師有被敵人夾擊而導致全軍復沒的危險。他對師長說,中央縱隊已經渡江,我師阻擊掩護任務已經完成,應當立即指揮部隊撤離。師長認為沒有接到上級命令之前,不能擅自撤離。黃克誠說,當前情況既危急又特殊,應當機斷處置,不能坐以待斃。師長仍堅持不肯撤離。黃克誠感到在這種極端危急時刻,不能再有遲疑,否則,後果將不堪構想。他果斷地行使政治委員的最後決定權,態度嚴峻地對師長說:“你立即指揮部隊撤離,一切由我負全部責任。”這樣,師長才指揮部隊且戰且走,渡過湘江西去,最後終於趕上了主力紅軍,避免了被圍困殲滅的嚴重後果。

界首之戰是紅軍長征途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戰役,也是紅四師戰鬥經歷中打得最為艱苦的一次惡仗。如果不是黃克誠當機決斷,紅四師將招致難以想像的後果。

第10次:捨身忘死救戰友,彭總力挽刀下人

1931年盛夏,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鬥正酣之際,紅三軍團第三師政委黃克誠在火線上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回到軍團政治部領受任務。他以為上級又要調換他的工作,沒作多想,便向師里交待了工作,從前線撤了下來。

黃克誠喘息未定,軍團政治部肅反委員會負責人就將一份名單遞了過來,面容嚴峻地對他說道:“這份名單上的人,是被供出來的‘AB團’分子,要立即抓捕歸案,押送肅反委員會接受審查。”

黃克誠一看名單,上面所列的人大多是第三師中久經戰鬥、英勇忠貞的基層指揮員,其中有兩名連指導員,還是黃克誠來到第三師後親手培養提拔起來的。憑他對部下的了解,根本就不相信名單上的那些人會是什麼“AB團”分子。黃克誠十分清楚,在那種“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肅反方針之下,所謂押送審查,實際上就是置之於死地的同義語。黃克誠向肅反委員會據理力爭,並擔保名單上的人沒有一個會是“AB團”分子,希望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

然而,肅反委員會只相信逼供信搞出來的所謂“證據”。黃克誠自知再費唇舌已無濟於事,便轉身離開。

黃克誠故居黃克誠故居

在趕回部隊途中,黃克誠已下定履險抗命的決心,決意設法保護名單上的那些同志,不使他們被捕上送。至於這樣做的後果,他已顧不得許多。

過了幾天,肅反委員會不見第三師的“AB團”分子押送來,便一再向黃克誠催問,其言辭一次比一次嚴厲。黃克誠暗自思忖,這樣硬頂下去,恐不是個辦法。即使自己被撤職、殺頭,也終難確保名單上的同志不被處置。他思來想去,最後決定秘密通知名單上的同志暫時上山躲避,等過了這陣風頭之後,或許會有轉圜的餘地。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他似乎再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萬全之策了。

名單上的那幾名幹部非常理解政委此番用意的苦衷,他們二話不講,老老實實地按照黃克誠的吩咐,到附近一個山洞裡躲藏起來。黃克誠則每天秘密派人給他們送飯,並一再關照他們好自為之。

又過了些日子,肅反委員會親自派人到第三師來捕人。但找遍第三師所有的部隊,名單上的人一個也沒有找見。黃克誠則對肅反委員會派來的人虛與委蛇,敷衍應付。

當時正處於反“圍剿”的緊張戰鬥期間,戰事頻繁。到了打仗的時候,黃克誠便派人通知在山上躲藏的幹部,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隊帶兵參加戰鬥。一俟戰鬥結束,又馬上上山躲藏。那幾名幹部明知自己凶多吉少。可沒有一個人打算逃跑,作戰中愈加勇敢頑強。一來是,他們與黃克誠相知甚深,知道師政委為了保護他們而冒著極大的風險,不忍做出對不住師政委的事來。二來是,他們決心以忠勇獻身精神,表明自己無愧於黨和紅軍的心跡,寧願犧牲在戰場,也決不當逃兵。黃克誠見到這種情景,愈加堅信這些同志是黨的好乾部,決心千方百計把他們保護好。

就這樣,大約過了半個月時間,那幾名幹部見平安無事,以為風頭已過,便有些放鬆警惕了,戰鬥結束後也不急於上山躲藏了。此事終於被肅反委員會所察覺。在一次戰鬥剛剛結束之後,有兩名連指導員馬上被肅反委員會派人捕去,不久即遇害。黃克誠得知,不禁痛心疾首。他徑直來到軍團政治部,怒斥肅反委員會幹了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情。

黃克誠前次抗命拒不捕人上送,早已引起肅反委員會的不滿;這次他又來為“AB團”分子鳴冤叫屈,自然更不為所容。肅反委員會不容分說,當即下令將黃克誠抓捕起來“審查”。

正當肅反委員會欲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將黃克誠處決之時,軍團長彭德懷得知此事,火速從前線趕來,要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由於彭德懷的干預,黃克誠才倖免一死。但是,卻被撤銷了師政治委員的職務。

由於彭德懷的干預而使肅反委員會“刀下留人”的事,黃克誠當時並不知情,肅反委員會釋放他的時候,沒有講明原委,事後也無人提起此事,包括彭德懷本人也從來沒有對黃克誠談過這件事。因此,當1959年廬山會議上黃克誠被批判時,有人說他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是為了報當年的“救命之恩”,竟使得黃克誠莫名其妙,不知此言何所指。經過有關人員在會上的“揭發”證實,黃克誠才總算得知當年之所以沒有被肅反委員會殺頭,原來是彭德懷干預的結果。黃克誠在晚年時,曾如是說:“我和彭德懷言不及私,相待以誠,相爭以理,性格作風比較合得來,如此而已。”

黃克誠戎馬一生,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身經豈止百戰!然而,正如他那高潔無瑕的人品一樣,他的體膚完好無損,從來沒有掛過花負過傷。這似乎不可思議,但事實確係如此。如果認為黃克誠是個“福將”,能遇難呈祥、逢凶化吉,那倒不盡然。他一生所經歷的磨難不計其數,被打擊迫害、蒙冤受屈更是家常便飯。如此多舛的命運,何福之有?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只算是一個大難不死的“倖存者”。

後世紀念

黃克誠故居

黃克誠故居黃克誠故居

黃克誠故居,位於湖南省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始建於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系磚木結構的湘南農家民居。1902年10月1日(清光緒廿八年八月三十),黃克誠在這裡誕生,並在此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1920年(民國九年)他外出求學。1927年10月回故鄉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和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0月離開這裡致力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1952年7月黃克誠回到闊別24年的故鄉開展農村調查。故居從外邊看是一棟房子,進到裡面才知道是窮人家,裡面有一邊的房子還賣給了別人。故居於1998年進行全面維修,2002年5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興縣人民公園

永興縣人民公園永興縣人民公園

永興縣人民公園原名黃克誠公園,座落在永興縣城內,園內建築物有象徵黃克誠將軍1925年走出山村投筆從戎參加革命的跨越橋,銅像廣場等。銅像廣場寬55米,象徵黃克誠將軍1955年受予大將軍銜;廣場正中央聳立著黃克誠大將銅像,高8.4米,表示黃克誠大將享年84歲。園內還設有黃克誠大將生平事跡陳列館、大型彩色噴泉、青少年宮、碑廊、少兒娛樂場等。

授銜名單

1955年

元帥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大將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上將

王平[開國上將];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葉飛;甘泗淇;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克農;李聚奎;楊勇[開國上將];楊至成;楊成武;肖華;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榘;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閻紅彥;董其武;彭紹輝;韓先楚;傅鍾;傅秋濤;賴傳珠;黃永勝;謝富治;楊得志。

相關著述

作者:黃克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鄭博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作者:黃克誠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總參謀長

姓名 任職時間
周恩來(兼) 1947.8-1949.10
徐向前 1949.10-1954.10
聶榮臻(代) 1950.初-1954.10
粟裕 1954.10-1958.10
黃克誠 1958.10-1959.09
羅瑞卿 1959.09-1965.12
楊成武(代) 1965.12-1968.03
黃永勝 1968.03-1971.09
葉劍英(兼) 1971.09-1975.01
鄧小平(兼) 1975.01-1976.04
鄧小平(兼) 1977.07-1980.03
楊得志 1980.03-1987.11
遲浩田 1987.11-1992.11
張萬年 1992.11-1995.09
傅全有 1995.09-2002.11
梁光烈 2002.11-2007.9
陳炳德 2007.9-2012.10
房峰輝 2012.10-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概述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一篇文章——《中央軍委確定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名列其中》,引人關注。文章寫道:“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多少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載入最近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物分冊》。 ”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人為軍事家。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5位)毛澤東| 周恩來| 鄧小平| 楊尚昆| 李先念
十大元帥和十大將(20位)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許光達
新中國成立前獻身的高級將領(11位)葉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誌敏| 劉志丹

1955年授銜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