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家名單
姜尚、吳起、秦始皇、李牧、韓信、諸葛亮、孫武、白起、霍去病、曹操、蒙恬、衛青、
狄青、班超、陳慶之、陳湯、管仲、李光弼、李廣、努爾哈赤、成吉思汗、丁日昌、漢武帝、李靖、
李世民、趙匡胤、韓世忠、岳飛、郭子興、劉伯溫、朱元璋、康熙、李鴻章(晚清)、曾國藩(晚清)、李定國、戚繼光、花木蘭、穆桂英、柴榮、張飛、李秀成、
袁崇煥、左宗堂(晚清)、鄧世昌(晚清)、陳化成(晚清)、奕忻(恭親王)、榮祿(晚清)、 劉永福(晚清)、劉銘傳(晚清)、胡林翼(晚清)、
中國近代軍事家名單
張之洞、袁世凱、蔡鄂、馮玉祥、
吳佩孚、張作霖、丁日昌、蔣百里、孫中山、陳其美、
中共現代軍事家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
中國國民黨軍事家名單
蔣介石、傅作義、李宗仁、陳誠、陳明仁、薛岳、白崇禧、張學良、
中國當代軍事家名單
葉劍英、鄧小平、聶榮臻、徐向前、陳庚、黃克誠、譚政、肖勁光、李先念、楊尚昆。
中國古代十大軍事家
成吉思汗、康熙、秦始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孫武、姜尚、白起、韓信、諸葛亮、曹操。
中國晚清十大軍事家
劉永福、李鴻章、曾國藩、左宗堂、劉銘傳、胡林翼、鄧世昌、陳化成、奕忻、榮祿。
中國近代十大軍事家
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 孫中山、蔡鄂、陳其美、袁世凱、馮玉祥、張之洞、蔣百里。
中共現代十大軍事家
毛澤東、葉挺(南昌起義總指揮)、林彪(元帥)、朱德(元帥)、彭德懷(元帥)、賀龍(元帥)、
劉伯承(元帥)、陳毅(元帥)、羅榮桓(元帥)、粟裕(大將)。
中共當代十大軍事家
(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
葉劍英(元帥)、鄧小平、聶榮臻(元帥)、徐向前(元帥)、陳庚(開國大將)、黃克誠(開國大將)、譚政(開國大將)、蕭勁光(開國大將)、李先念、楊尚昆。
中國近、現代軍事戰爭大事件
(1)雅克薩之戰是康熙年間驅逐盤踞在黑龍江流域雅克薩城的俄軍的自衛反擊戰。《中俄尼布楚條約》則是清朝通過雅克薩戰爭以及談判取得的重要勝利成果。
(2)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戰爆發。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清政府花費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激烈交戰後,全軍覆沒!
(3)八國聯軍侵華:是指在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藉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大肆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並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4)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
(5)黃埔軍校(WhampoaMilitaryAcademy),即陸軍軍官學校,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並於該日舉行開學典禮,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因校址在廣州黃埔,人們習慣稱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了許多在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北伐戰爭(時間:1926年到1927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場反對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北伐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為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國民革命軍8個軍10萬餘人(戰爭過程中發展到40多個軍近百萬人),蔣介石任總司令,李濟深任總司令部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
(7)九一八事變,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日軍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藉口而占領瀋陽。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為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埋下了導火索。中國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並利用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中國國恥日”。
(80)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又稱第二次中日戰爭(日稱日中戰爭、支那事変、日華事変),是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從1931年開始,日本通過一系列局部事變不斷蠶食中國領土,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終於全面爆發。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中國與美國、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軸心作戰,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中國戰場成為太平洋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9日,蘇聯也加入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9)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最終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而獲得釋放。此事件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使中國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抗日統一戰線。
(10)第二次國共合作-合作經過
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將《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蔣介石。《宣言》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重申中共為實現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
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在廬山與蔣介石繼續談判。同一天,蔣介石發表了準備抗戰的談話。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揚言3個月滅亡中國。由於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脅,
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
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蔣介石等就發表中共宣言和改編紅軍問題,在南京舉行第五次談判,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了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中央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開赴華中抗日前線。在共產黨的催促下。
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11)解放戰爭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解放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的繼續和完成,也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1947年3月,蔣介石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其重點進攻方向之一就是陝甘寧邊區,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延安。當時,國民黨軍在西北戰場有23萬人,主要是第l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嫡系將領胡宗南指揮的部隊,裝備精良,盛氣凌人。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則不到3萬人,而且裝備極差,補給困難。
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編第l軍、第29軍所屬6個整編師15個旅共約l4萬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指向延安。彭德懷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身份部署延安保衛戰,掩護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轉移。西北野戰軍教導旅、警備第3旅、第l縱隊等部在延安以南的臨真鎮、金盆灣、牛武、茶坊等地構築縱深陣地,依託有利地形,進行抵抗。國民黨軍以近百架飛機、大量火炮掩護進攻,對延安進行狂轟濫炸,西北野戰軍在極端困難情況下英勇作戰,節節抗擊。
3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由彭德懷出任西北野戰兵團統帥,擔負起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作戰的任務。3月18日,國民黨軍已兵臨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末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領導人才離開延安。延安保衛戰進行了七天七夜,
3月19日,國民黨軍占領延安。毛澤東臨走時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
劉鄧大軍部隊夜渡黃河1947年6月30日這一天,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為標誌,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戰略進攻。自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以來,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作戰,整個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隊總兵力由內戰初的430萬下降為370萬,人民解放軍則由100萬發展到195萬,其中,解放軍的機動兵力較國民黨軍多。解放軍的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敵我力量的變化,使得人民解放軍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由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及時作出了戰略進攻方針和主要進攻方向: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兵團挺進豫西;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轉戰蘇魯豫皖地區。三路大軍突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後,展開外線機動作戰。在
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至海邊的廣大中原地區向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反攻。
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央軍委“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黃河,直趨大別山”的戰略方針,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大軍,從山東陽穀以東150餘公里的8個地段上強渡黃河,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拉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解放軍渡過黃河之後,蔣介石慌忙調集兵力,企圖逼迫劉鄧野戰軍北退或者背水一戰。7月,劉鄧大軍發起魯西南戰役,經過28天激戰,殲滅敵2個師部.9個半旅共5萬6千多人。接著,部隊長驅南征,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包圍當中殺開一條血路,經過20多天的行軍和戰鬥,在8月底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完成了千里躍進的壯舉。
(12)開國大典盛大閱兵:這次閱兵是中華人民獲得解放後第一次軍事盛典。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並親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閱兵司令員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了受閱部隊。
(13)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沉浸在極度悲痛之中。但江青一夥反革命集團卻迫不及待地加緊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他們以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名義,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區,在此期間發生重大問題要及時向他們報告,企圖切斷中央政治局與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聯繫,由他們指揮全國。他們私設上台用的標準像,炮製就職演說,唆使一些人寫“效忠信”、“勸進書”,並在上海突擊下發武器彈藥,準備武裝叛亂。10月4日,他們發表偽造的“按既定方針辦”的所謂毛澤東的臨終囑咐,準備著手奪權。在這危急時刻,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於10月6日果斷地逮捕了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全國億萬軍民,隨即舉行盛大的集會遊行,熱烈慶祝粉碎“四人幫”的歷史性勝利。“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至此結束。
11.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
左權、彭雪楓、羅炳輝、林彪。
20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基礎上編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過程中,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3人為軍事家:
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
這樣,被稱為軍事家的總計36人。他們是:
毛澤東(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
周恩來(1898~1976):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總理。
朱德(1886~1976):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元帥,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鄧小平(1904~1997):中央軍委主席。
用一段簡單的話描述該詞條,馬上添加摘要。1997年2月19日21:08,鄧小平同志患帕金森病晚期並發肺部感染,因呼吸循環功能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鄧小平,四川廣安人。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轉往蘇聯學習。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張雲逸等在中國南部的廣西領導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據地。1933年由於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曾被當時黨內"左"傾領導者撤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年底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5年1月參加了在貴州省遵義縣城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在對解放戰爭具有重大意義的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任總前委書記。
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改為國務院)副總理。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公開批評和譴責。曾先後兩次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恢復了原來擔任的黨政軍領導職務。同年8月在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1978年3月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1981年6月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同意他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退出領導崗位。
從1978年以來,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決策人,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主張。他提出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1992年春,他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此後,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改革的步伐。鄧小平的重要文章、講話已被收入《鄧小平文選》(1~3卷)。
彭德懷(1898~1974):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元帥。
劉伯承(1892~1986):中央軍委副主席,訓練總監部部長,元帥。
賀龍(1896~1969):中央軍委副主席,元帥。
陳毅(1901~1972):中央軍委副主席,元帥。
羅榮桓(1902~1963):中央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元帥。
徐向前(1901~1990):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元帥。
聶榮臻(1899~1992):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科委主任,元帥。
葉劍英(1897~1986):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元帥。
葉挺(1896~1946):新四軍軍長。
楊尚昆(1907~1998):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家主席。
李先念(1909~1992):中央軍委常委,國家主席。
粟裕(1907~1984):總參謀長,大將。
徐海東(1900~1970):中央軍委委員,大將。
黃克誠(1902~1986):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秘書長,大將。
陳賡(1903~1961):副總參謀長,大將。
譚政(1906~1988):總政治部主任,大將。
肖勁光(1903~1989):海軍司令員,大將。
張雲逸(1892~1974):中央軍委委員,大將。
羅瑞卿(1906~1978):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秘書長,大將。
王樹聲(1905~1974):總軍械部部長,大將。
許光達(1908~1969):裝甲兵司令員,大將。
許繼慎(1901~1931):紅一軍軍長,中共鄂豫皖軍事委員會皖西分會主席,1931年11月在“肅反”中被錯殺。
蔡申熙(1906~1932):紅十五軍軍長,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1932年10月9日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段德昌(1904~1933):湘鄂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之一,紅六軍軍長,1933年5月1日在“肅反”中被錯殺。
曾中生(1900~1935):紅四軍政委,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因反對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於1935年8月被殺害。
左權(1905~1942):紅一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指揮戰鬥中犧牲。
彭雪楓(1907~1944):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和淮北軍區司令員,1944年9月11日在指揮作戰中犧牲。
羅炳輝(1887~1946):紅九軍團軍團長,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病逝。
黃公略(1898~1931):平江起義領導人,紅三軍軍長,1931年9月15日作戰中傷重犧牲。
方誌敏(1899~1935):贛東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1935年8月6日於南昌就義。
劉志丹(1903~1936):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1936年4月14日在指揮作戰時中彈犧牲。
林彪(1907~1971):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元帥。
中國100個軍事家排行榜
[說明:雖然現代戰爭武器日新月異,但本辭典所編寫的中國軍事家歷史排名列表以人為第一要素。按照從古至今的中國軍事家進行排名,根據軍事戰功、軍事才能的綜合因素排先後,中共高級將領排在國民黨將領之前的原則。]
其中有些軍事家進入世界排名:參考資料:名次來源:《軍事家100人排行》,作者(美)蘭寧,2007年01月由當代出版社出版。
一流軍事家:(1——40名)第一名:鐵木真(元太祖:成吉思汗: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西亞、中歐的黑海海濱。);世界排名:第四名。
並列第二名: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中國遼
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1616年,即明萬曆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創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於靉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68歲。後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戎馬生涯長達44年史稱他“用兵如神”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奠基人葬身於“紅衣大炮”口下
明政府對其在抗倭保塞中的表現十分滿意授封他為“龍虎將軍”
第三名:康熙(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遏制了沙俄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武力平定割據台灣的鄭氏家族,使台灣回歸;康熙還親征新疆準噶爾,擊敗噶爾丹,使蒙古土爾扈特臣服清朝)。
第四名:孫武:著《孫子兵法》;世界排名:第二十三名。
第五名:多爾袞,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同母弟豫親王多鐸。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對順治攝政時期,清軍入關,滿清入主中原,對清朝開始在中國近300年的統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644年6月5日,多爾袞入北京。
第六名:毛澤東(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首)/wiki/%E6%AF%9B%E6%BE%A4%E6%9D%B1&prd=button_doc_jinru;世界排名:第四十八名。
第七名:姜尚(姜子牙: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軍事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第八名:葉挺(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軍長)、
第九名: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第十名:蒙恬(秦朝時名將)、
第十一名: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秦末漢初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楚漢戰爭期間,韓信指揮井陘之戰、淮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著名戰役,輔助劉邦滅楚興漢,先後被封為齊王、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呂雉與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以謀反罪名殺之。韓信著有兵書三篇,已失傳。
第十二名:諸葛亮(公元181年07月23日—公元234年0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與鳳雛齊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隆中對》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等。通天文,曉地理,有著胸懷坦蕩的大智慧。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讚揚諸葛亮。
第十三名: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元末明初軍事謀略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亮。
第十五名:林彪 (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世界排名:第七十六名。
第十六名:尉繚名繚。尉繚一生事跡,史籍載之不詳,大約活動於魏國由安邑遷都於大梁的歷史時期,為魏惠王即梁惠王時人,著名的軍事家。
第十七名:岳飛是中國著名的抗金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
第十八名:韓世忠、
第十九名:李靖(隋末唐初將領)、
第二十名:吳起(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第二十一名:孫臏(孫武的後代),著有:《孫臏兵法》。尉繚名繚。尉繚一生事跡,史籍載之不詳,大約活動於魏國由安邑遷都於大梁的歷史時期,為魏惠王即梁惠王時人,著名的軍事家。
第二十二名:朱德 (十大元帥之首)
第二十三名:陳毅(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二十四名:聶榮臻(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說明:林彪,1973年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他為反革命集團主犯。)
...................................................................................................................................................................................
第二十五名:衛青(西漢常勝將軍)
第二十六名:李廣[西漢將領]、
第二十七名:劉伯承(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二十八名: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幼名:劉彘,字通,是漢朝的第7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劉徹公元前157年生於長安,4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諡號“孝武”,廟號世宗。《諡法》說“威武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第二十九名:郭子興(?~1355),元末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
第三十名: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第三十一名:彭德懷 (十大元帥之一,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司令員)
第三十二名:蔡鄂(中國近代軍事家)、
第三十三名: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公元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
第三十四名:賀龍(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三十五名:王剪(戰國時秦國名將)、
第三十六名:羅榮桓(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三十七名: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第三十八名:袁崇煥(明代傑出將領)
第三十九名:陳慶之 (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他被人們被譽為“白袍戰神”)。
第四十名:戚繼光(明朝著名軍事家)、
二流軍事家:(41——70名)
第四十一名:鄧小平(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四十二名:霍去病(西漢名將)
第四十三名:李定國(1621—1662),字鴻遠,小號一純。明末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第四十四名:劉永福(1837-1917年),字淵亭,本名義,廣西上思人。僱工出身,原為廣西天地會領袖,1865年起義失敗,受清政府鎮壓,率300人出鎮南關(今友誼關),在中越邊境保勝一帶,開闢山林,聚眾耕牧,號“黑旗軍”。劉永福“膽氣過人,重信愛士,故所部皆死力之”。劉永福率黑旗軍駐越南二十餘年,與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法戰爭時,幫助越南政府抗擊法國侵略軍,“一戰而法法駙馬安鄴授首,再戰而李威呂分屍,三戰而法全軍焚滅”。因成功抗擊法國的侵略而名聞中外。
第四十五名:葉劍英 (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四十六名:班超(東漢時傑出的名將)、
第四十七名:田單(為齊國一代名將)、
第四十八名:郭子儀(697——781),祖籍山西汾陽,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著名的軍事家。
第四十九名:樂毅(戰國時燕將)
第五十名:徐向前(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
第五十一名:粟裕(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二名:徐海東(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三名:黃克誠(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四名:陳庚(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五名:譚政(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六名:肖勁光 (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七名:張雲逸 (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八名:羅瑞卿(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五十九名:王樹聲(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六十名:許光達(1955年8月2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
第六十一名:許繼慎(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二名:蔡申熙(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三名:段德昌(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四名:曾中生(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五名: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第六十六名:彭雪楓(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七名:羅柄輝(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八名:黃公略(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六十九名:方誌敏(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第七十名:宋太祖:趙匡胤
三流軍事家:(71——100名)
第七十一名: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人,字省三,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劉銘傳系貧農、地方游勇出身,因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捻亂”而投入湘軍、淮軍,轉而成為地方團練領袖,並開始接觸西學及洋務運動新知識分子,思想轉傾向改良主義;後又在抗法保台一戰中聞名,成為著名的軍事將領,並因而介入台灣建省與洋務運動,成為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其治台策略與理念,後來由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承續,是推動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是中國清朝末期的一位將軍和大臣,是淮軍重要將領。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改台灣府為行省,命劉銘傳為巡撫。2011年4月12日,劉銘傳遺骨葬到其故里---肥西縣銘傳鄉大潛山。
第七十二名:胡林翼(1812—1861年),字貺生,號潤之,晚清中興名臣之一,軍事家,湘軍重要首領,湖南益陽縣泉交河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進士,授編修。所著《讀史兵略》46卷,奏議、書牘10卷等,輯有《胡文忠公遺集》。曾繪製《大清一統輿圖》,為我國早期較完整的全國地圖。善聯,為晚清著名聯家之一。
第七十三名:范蠡 (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軍事家)
第七十四名: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第七十五名: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古代中國著名將領。
第七十六名: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陰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率軍平定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
第七十七名: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於清朝末年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世界排名:第八十九名。
第七十八名:馮玉祥,中國近代軍事家。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中正之結拜兄弟。
第七十九名:孫立人,國軍高級將領。
第八十名:袁世凱,北洋軍創建者、最高軍事統帥。
第八十一名:吳佩孚,北洋軍閥直系統帥 。
第八十二名: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民國四公子”之一。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全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此後遭無限期軟禁。後移居台北、美國。
第八十三名:左權(1905~1942):紅一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指揮戰鬥中犧牲。
第八十四名:薛岳,國民革命軍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一級上將。肄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爭期間,曾親歷淞滬、武漢、長沙、豫湘桂等重大會戰,功勳卓越。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一戰殲滅日軍15萬人,為中國抗日戰爭少有之戰役。
第八十五名:白崇禧 ,是桂軍統帥,陸軍一級上將。
第八十六名:花木蘭
第八十七名:穆桂英
第八十八名:中國後周皇帝。即柴榮。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人。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顯德元年(954)繼郭威為帝,對軍事、政治、經濟繼續進行整頓。軍事上,他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留精銳,又募天下壯士,選取優異。政治上,他嚴禁貪污,懲治失職官吏。經濟上,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銅器佛像鑄錢,招民開墾逃戶荒田;頒《均田圖》,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賦,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此外,還擴建京城開封,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顯德二年起,伐後蜀,收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4州;此後又3次親征南唐,至顯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六年,北伐遼,收復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縣)3州及瓦橋(在今河北雄縣)、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3關。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勝進取幽州,卻柴榮:(公元921~959年),周世宗,一稱柴世宗,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邢台隆堯)。著名五代時期北周皇帝,後周世宗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955~959年為期五年,終年三十八歲。
第八十九名:張飛(167?—221年3月),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身高八尺(三國一尺大約23.1cm),約合現今1.85米。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221年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第九十名: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號持靜。廣東豐順人。20歲中秀才。初任江西萬安、廬陵知縣。1861年為曾國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廣東督辦厘務和火器,1864年夏任蘇淞太兵備道,次年秋調任兩淮鹽運使。1867年春升為江蘇布政使。1868年任江蘇巡撫,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撫。1882年2月27日,逝世於廣東豐順家中。清朝洋務運動主要人物,軍事家,政治家。
第九十一名:胡璉(1469-1542)明代軍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字重器,又字南津,淮安府沭陽縣新河人,晚年告老還鄉後居淮安府城。
第九十二名:李秀成,廣西藤縣人士,太平軍統帥之一。
第九十三名:蔣方震(1882年-1938年),字百里,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中國近代軍事理論家,陸軍上將。在抗日戰爭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的中國將軍。
第九十四名: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山西榮河人,是一位抗日名將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1949年1月,他回響“中共”提出的“停止內戰,和平統一”的主張,毅然率部舉行北平和平起義,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歸回人民,2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免遭兵燹。這一義舉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九十五名:陳誠(1898-1-4——1965-3-5)中國國民黨軍將領。蔣介石的主要助手。字辭修。浙江青田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北伐軍團長、師長。後指揮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對李宗仁、唐生智、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隊作戰。1930年8月升第十八軍上將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指揮淞滬戰役。
第九十六名:李宗仁 (抗日戰爭中取得“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1萬餘人)
第九十七名:陳其美(1878.1.17-1916.5.18),字英士,號無為,曾用名朱志新,別署高野英,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今湖州市)五昌里人,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家。幼入家塾讀書,後在當鋪、絲業當學徒。1903年春赴上海同康泰絲棧任助理會計。1906年赴日本入警監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6月6日,陳其美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1914年7月參加中華革命黨。曾任滬軍都督,上海討袁軍總司令,淞滬長官司令。1916年5月18日,被袁世凱僱人暗殺。
第九十八名:鄧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軍將領,中日甲午海戰以身殉國。
第九十九名:孫中山,本名孫文,1866年11月12日出生,廣東香山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第一百名:陳明仁是湖南省醴陵縣人,中國軍事家。1924年升入廣州市軍政部講武學校和黃埔軍校學習。參加過廣東革命政府討伐陳炯明的第一、二次東征。
毛澤東名言
(1)落後就要挨打;(2)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3)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為毛主席賦詩一首
《為毛主席賦詩一首》校對版本 作者:陳固雄五湖連四海,志同道合來,練兵井岡山。
北上去抗日,打敗侵略者。
內戰再打響,趕跑蔣王朝。
榮登天安門,開闢新家國。
中國軍事家大辭典軍事才能星級指數名單
(總計32人)
(1)成吉思汗[五顆星] (2)孫武 [四顆星]、(3)秦始皇[三顆星]、
(4)李世民[一顆星]、(5)岳飛[二顆星]、 (6)朱元璋[一顆星]、
(7)多爾袞[一顆星]、 (8)康熙[二顆星]、(9)葉挺[二顆星]、
(10)毛澤東[三顆星]、(11)鄧小平[一顆星]、(12)周恩來[一顆星]、
(13)十大開國元帥[個人星級指數:二顆星]: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
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14)十大開國大將[個人星級指數:一顆星]: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
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
中國國民黨領袖軍事實力:
孫中山[一顆星]、蔣介石[二顆星]、
六.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軍事實力:
傅作義[一顆星]、李宗仁[一顆星]、陳明仁[一顆星]、薛岳[一顆星]、張學良[一顆星]、
中國軍事著作
(1)《孫子兵法》作者:孫武 (2)《孫臏兵法》作者:孫臏
何應欽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此隆重舉行。9時9分在219名國民黨陸海空軍將校、51名國民政府文職官員、47名盟國代表以及88名中外記者的注視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從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手中接過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簽名蓋章的降書。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已經深深銘刻在了飽受日軍蹂躪的國人心中。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事業
做出重要貢獻的傑出代表人物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傑出代表人物:
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1]
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理論
(1)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坐落在繁華的中山路西端洗馬池,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層大樓,共96個房間。1927年7月下旬,起義部隊到南昌,包租下這個旅社,在喜慶廳召開會議,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為委員的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江西大旅行社成為領導起義指揮中心。
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八一起義總指揮部舊址位於南昌市中山路380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10155㎡,陳列面積5875㎡。
舊址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回字形四層大樓。建於1922年。1927年7月下旬,準備起義的國民革命軍來到南昌後,將江西大旅社租下來,作為起義的總指揮部。領導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在大樓的喜慶禮堂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議。還有許多重要會議也曾在這裡舉行。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曾在大旅社的第25號房間工作和休息。吳玉章、林伯渠等許多起義的領導幹部都住在這裡。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南昌起義。
為紀念、宣傳八一起義,1956年在此籌備建立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1959年10月1日,八一起義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2)軍銜制/wiki/%E8%BB%8D%E9%8A%9C%E5%88%B6&prd=so_auto_doc_list
(3)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內容是什麼?
http://zhonguoxiandaihuajunduijianshe.h.baike.com/article-1147121.html
作者:陳固雄 原創手稿:http://zhonhuaqiangguomeng.h.baike.com/article-1369974.html、
http://tupian.baike.com/a1_30_41_01300534389177139381417479728_jpg.html、
http://tupian.baike.com/499604/1.html?prd=zhengwenye_sucai_zutu、
http://tupian.baike.com/a1_44_32_28300534389177139460327403877_jpg.html、
《不忘國恥當自強》 詩原創作者:陳固雄 別名之一:陳固固
鴉片戰爭烽煙起,蠻橫洋人欺國人,八國聯軍更強盜,燒殺淫掠圓明園。
自從來了孫先生,苦難中國出希望。
可恨日軍是妖魔,中國人民又遭殃,
抗日勝利蒼生幸。內戰打響盼太平,
終於建立新中國,炎黃子孫再圖強。
[文字內容說明:本首詩中:“孫先生”指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5.南京軍事學院百科http://nanjingjunshixueyuan.h.baike.com/article-1249607.html
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於不能編入中國當代軍事家名單的中共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華國鋒同志,由於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治久安”做出了傑出貢獻,特編輯以下簡歷:
共和國的忠魂: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
原名蘇鑄,山西省交城人。曾任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共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197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76年4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後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