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127戶通自來水。有127戶通電,有1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2戶(分別占總數的94%和8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1.5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2.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2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5.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68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43.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20頭,肉牛35頭);漁業收入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0%;林業收入3.50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1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23.40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人(占勞動力的26%),在省內務工55人,到省外務工3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