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8.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9.98萬元,占總收入的42.3%;畜牧業收入41.11萬元,占總收入的41.6%(其中,2009年內出欄肉豬116頭、肉牛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2.82萬元,占總收入的10.9%;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5.1%;工資性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5.8%。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9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8戶通自來水。有68戶通電,開通有線電視農戶30戶,擁有電視機農戶4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
該村到太平鎮道路及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8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99畝,有效灌溉率為91.2%。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它機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37.5畝(其中:水田399畝,旱地38.5畝),人均耕地1.43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579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堅果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4040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男性170人,女性156人。
該村村民均為景頗族。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8公里,距離太平鎮衛生院7.7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68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拱母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太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9公里,距離中學7.7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1人,其中小學生54人,中學生7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盈江縣內。2009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9.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甘蔗、咖啡。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條件,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養殖業。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