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4.25平方公里,海拔1220米,年平均氣溫21.5℃,年降水量96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571畝,其中人均耕地6.89畝;在林地3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3戶,有鄉村人口228人,其中農業人![]() |
村落概貌 |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實現通電、通路、通水,無路燈,全村有49戶開通自來水,有49戶通電,有30戶擁有電視機,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戶,其中有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17戶。
該村到鄉的道路為土路,進村的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3公里,距離最近的農貿市場2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8輛,機車30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
![]() |
通村道路 |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萬元,占總收入的68.27%;畜牧業收入25.00萬元,占總收入的24.04%,林業收入1.00萬元,占
![]() |
甘蔗種植業 |
該村主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2、人畜飲水工程。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養殖業,計畫發展生豬養殖1100頭、牛48頭、羊200。
文化衛生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里戛國小,中學生就讀於舊城中學,該村距離村國小1公里,距離鄉中學23公里。該自然村在校學生21人,其中國小15人,中學6人。
該村有農戶53戶,共有鄉村人口228人
![]() |
村國小 |
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0元,農民收入主要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