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7戶,有鄉村人口457人,其中農業人口445人,勞動力24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8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8畝(其中:水田480畝,旱地198畝),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84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60畝,其中養殖面積79畝;草地18089畝;荒山荒地0畝,其他面積49畝。有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沒有路燈。全村沒有通自來水,有97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97戶通電,有7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0.14%和80.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戶(分別占總數的40.24%和25.77%)。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5輛,機車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93畝,有效灌溉率為57.9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沒有農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8.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2萬元,占總收入的35.48%;畜牧業收入的13.9萬元,占總收入的20.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0頭,肉牛68頭,肉羊35頭);漁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40%;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40%;第二、三產業收入20.3萬元,占總收入的29.77%;工資性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3.67%。農民人均純收入12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4人,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擁有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7戶,共鄉村人口457人,其中男性243人,女性214人。其中農業人口445人,勞動力240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457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4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45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