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夏季 (6月1日 - 9月30日):
每天早上 9:00 a.m. 至晚上 10:30 p.m.
冬季 (10月1日 - 5月31日):
每天早上 9:00 a.m. 至晚上 9:00 p.m.
休館日:
耶誕節,新年,復活節,萬聖節。耶誕節前夕及新年前夕則開館至下午3:00 p.m.
參觀費用:
成人: 25 kn
學生 (持學生證): 20 kn
年長者 (65歲以上): 20 kn
15人以上之團體可預約享團體價格
發展歷史
失戀博物館建於2006年。
2011年被授予“歐洲最有創意博物館獎”。
博物館創辦人之一格魯比希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們計畫2013年2月在中國上海舉辦展覽,正在組織人手將展品說明翻譯成中文。 他相信,展覽同樣會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愛。他說,從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品中,可以看出儘管存在文化、習俗和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但人們珍視愛情,追求幸福的心是相通的。 格魯比希奇說,儘管展品是情侶們分手後的遺存,但它們留下了我們生命的印跡,收藏起來是對美好感情的回味,分享經歷是走出傷情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可以稱它為愛情博物館,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說起來,這座博物館也是失戀的產物。格魯比希奇和他的女友韋斯蒂卡相戀4年後分手,在商量如何處置這段曾經美好的感情“遺產”時,萌生了創辦博物館想法。於是他們最初向朋友、後來向公眾收集物品,逐漸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館藏文物
失戀博物館內藏品包括情書、訂婚戒指、按摩油、小輪機車以及戀情過後留下的空酒瓶等。每件展品旁邊都有捐贈者寫下的說明文字,解釋此件展品的來源和意義。
建設目的
創始人邀請人們提供戀愛紀念品及其背後的故事,希望用此方式讓失戀者們釋懷和療傷,與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其他物主相比,自己的感情路也許並沒有那么坎坷。
背後故事
最讓人感動展品是一段視頻,一位斯洛維尼亞老太太講述了一段珍藏了60多年的愛情。那是在二戰中的1942年,德國人占領了她的家鄉馬里博爾。在偷偷為被監禁的人送食品時,她接到一個士兵遞出的紙條,上面有他家的地址。之後一直擔心他下落,她往這個地址去了一封信。第二年春天,她收到了這個士兵從奧地利戰俘營寫來的信。從此她不斷給他寫信,鼓勵身處逆境他堅持,等待轉機。1945年8月,“士兵”突然來到她家。在一棵栗子樹下,“士兵”問她願不願意跟他回老家貝爾格勒,因為他愛上了她。然而她拒絕了。 臨別“士兵”送她一枚拿破崙金幣,失望地回到家鄉,為了忘卻她很快就結了婚。 60多年後,老太太回憶說,“雖然我們只相處了幾個小時,但我一直不能把他忘懷。結婚時我把他送的金幣打成了一枚戒指,從此天天戴在手上。”儘管各自有了家庭,他們依然像朋友一樣通信,交流各自的境況,直到2005年。
博物館裡最引人注目的展品莫過於一把斧子了。它曾經的主人在失戀之後買了這把斧頭,將家具劈成碎片。這位德國女性在說明中幽默地寫道“越劈,我的沮喪就越少。就這樣,這把斧子就被提升為療傷工具了。”
一個鑰匙狀的開瓶器的說明寫道:“你說愛我,每天給我送小禮物,這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把開啟心房的鑰匙。但是你卻又把頭轉開,不願和我睡覺。直到你死於愛滋病,我才明白你愛我有多深。”這是一位斯洛維尼亞女性講述的一段持續10年的愛情故事。
展廳里掛著一個畫有SKYPE標識的時鐘,它的捐贈者把指針定格在4點,並寫有“分手在SKYPE”的字樣。她這樣講述自己的故事:“我每天都計算著時間,遠在歐洲的他應該睡醒了。我們以電郵、電話、SKYPE等多種方式交流,但最終還是在SKYPE上分了手。”她稱這種虛擬空間的戀愛和分手“可笑而荒謬”。值得深思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就是千百萬現代人的生存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