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1萬元,占總收入的27.7%;畜牧業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21.3%;漁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9%;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6%;二、三產業收入140萬元,占總收入的42.7%;工資性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4%。農民人均純收入37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收入和外出務工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0人(占勞動力的44%),在省內務工90人,到省外務工10人。
基礎設施
2009年底,水、電、路、電視、電話已覆蓋全村,還未安裝路燈。全村有115戶均飲用自來水並已通電,有94戶安裝了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5%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和48%)。
該村到鎮道路均為柏油路,交通便捷;進村道路為塊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2輛、機車1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0畝,有效灌溉率為9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0畝,人均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6]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東山腳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310.18畝(其中:水田137.91畝,旱地172.27畝),人均耕地0.8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68畝;有水面面積37.2畝,其中養殖面積8.5畝;草地9.3畝。[8]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等等,產品主要銷售往騰衝縣,無完善的銷售渠道。該村正在發展果脯特色產業,擁有企業1個。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和順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益群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63人,其中小學生38人,中學生2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著:
(1)科技含量低;
(2)部分巷道還沒有實現硬化;
(3)沒有科技文體活動室;
(4)因病致貧、返貧現象還存在;
(5)資金困難。
近期急需幫助解決的工程項目是:
(1)全長4000米,4條灌溉溝渠,三面嵌砌,需投資54萬元;
(2)新建科技文體活動室,需投資10萬元;
(3)新建旅遊公廁一個,需投資15萬元;
(4)安裝路燈20盞,投資0.6萬元;
(5)修建14條長700米,巷道塊石支砌,需投資45萬元。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按照“穩糧擴經,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讓每個村民掌握1-2門適用技術,培植蔬菜種植基地以及特色農產品,計畫種植蔬菜90畝,產值27萬元,發展養殖業,計畫豬出欄300頭,產值31萬元,積極培植果脯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果脯加工,增加農村就業率,加強勞務輸出,實現每年轉移勞動力10-15人,到2010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80元。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以漢民族為主,漢族410人;少數民族13人,其中白族3人,傈僳族2人,傣族7人。
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15人、中學288人、國小94人。
到20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115戶,共409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4戶,占農戶總數的15%。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9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0.1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7.9萬元,有固定資產1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村務。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1個,共有黨員8人,黨員中男性6人、女性2人。該村有團員12人。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