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60.9畝(其中:田145畝,地815.9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81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糧食、梨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30畝,其中養殖面積0.2畝;荒山荒地765畝,其他面積4356畝。有煤炭、銅礦、鐵礦等資源。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電通、電話通,無路燈。有23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23%和20%)。
該村到鄉道路為通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8輛,機車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1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5畝,有效灌溉率為16.1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9.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2萬元,占總收入的22.56%;畜牧業收入97萬元,占總收入的24.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0頭,肉牛6頭);林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0.87%;第二、三產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31.26%;工資性收入53.2萬元,占總收入的13.3%。農民人均純收入1567元,農民總收入以糧、豬、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數267人(占勞動力的18.8%),在省內務工87人,到省外務工180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外。2007年養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4.2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273戶,鄉村人口1337人,其中男性670人,女性667人。其中農業人口1367人,勞動力73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37人。
到2007年底,全村五保戶4人,享受農村低保9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3.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恭賀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灘頭鄉中學。該地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13.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5人,其中小學生215人,中學生40人。
發展重點
該村今的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8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567元增加到2000元。
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和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重點是大力促進養雞業發展,爭取一年出欄烏骨雞20000隻。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