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全村國土面積31.29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310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蠶桑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52.34畝,人均耕地0.48畝,林地1150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74.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52.34畝(其中:田1250.69畝,地201.7畝),人均耕地0.49畝,主要種植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6320.9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8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80.16畝,草地44畝,其他面積81337.5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39戶通自來水,有60戶飲用井水,有6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6%)。有699戶通電,有52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4.5%和85.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0戶(分別占總數的64.8%和42.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拖拉機20輛,機車1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50.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50.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3畝。
到2008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22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戶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戶,有65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