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9.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3元。珞琅自然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2009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03.19畝(其中:田292.57畝,地210.62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甘蔗、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828.5畝;水面面積450畝。

基礎設施
珞琅自然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全村有112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11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10戶通電,有9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4%、11.6%和9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分別占總數的64.3%和35.7%)。
珞琅自然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有擁拖拉機7輛,機車5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2.2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2.5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7畝。
珞琅自然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珞琅自然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9.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1.64萬元,占總收入的48.48%;畜牧業收入83.97萬元,占總收入的44.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15頭,肉牛46頭,肉羊38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5.3%。農民人均純收入19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4萬元,其中在雲南省內務工3人,到雲南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珞琅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玉米,主要銷售往鶴慶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1.6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48%。珞琅自然村努力發展甘蔗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9年,珞琅自然村有農戶112戶,共有鄉村人口437人,其中男性208人,女性229人。其中農業人口437人,勞動力208人。珞琅自然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41人,壯族5144人,其他民族5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1人;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洛琅村委會衛生所和朵美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朵美鄉衛生院7公里。珞琅自然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截止2009年,珞琅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洛琅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朵美中學。珞琅自然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7公里。珞琅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1人,其中小學生45人,中學生16人。

村務公開
珞琅自然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03.1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437個(勞均1個)。年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09年,珞琅自然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1人。團員6人。
發展重點
珞琅自然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生產用水困難,要求延伸珞琅新溝5公里。
珞琅自然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產業,種植經濟林果;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00頭,牛110頭,羊8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60人等,到“十一五”期末,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1903元增加到2100元珞琅自然村發展重點-種植業 。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