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00畝(其中:田9.00畝,地18.00畝),人均耕地0.04畝,主要種植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38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4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5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 2輛,機車1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00畝,有效灌溉率為 33.33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2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 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5.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30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5戶,共鄉村人口490人,其中男性234人,女性256人。其中農業人口480人,勞動力29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9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人口總數的1.67%(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8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0 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18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04.0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17人,黨員中男黨員15 人,女黨員2人。團員8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產業建設方面,農業產業單一。2、基礎設施建設方面,(1)住房破舊土木結構多。(2)入戶硬板路末建。3、文化教育方面沒有活動場所。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繼續建設高優生態茶園,發展特色產業,發展泡核桃。
自然村大盤點(一)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