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州

饒州

饒州,因“山有林麓之利,澤有蒲魚之饒”而得州名。春秋為楚番邑(古讀PóYì),隋平陳後置饒州,州治為鄱陽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

建制沿革

春秋時楚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置番縣,縣令吳芮始築城池,縣治在今鄱陽鎮,屬九江郡。西漢屬豫章郡,因縣城處番水(今鄱江)之北而改名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屬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屬鄱陽郡,為郡治,縣治遷至今古縣渡鎮。三國赤烏八年(245年)縣治還至今鄱陽鎮,晉鹹寧六年(280年)三月遷治今石門街鎮,南朝齊中興二年(502年)還治今鄱陽鎮。梁元帝承聖二年(553年),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同治鄱陽縣。陳至德四年(586年),以鄱陽郡還屬江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置饒州,治鄱陽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復為鄱陽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復為饒州,轄境相當今江西省鄱江、信江兩流域(婺源玉山兩縣除外);玄宗天寶元年 (742年) 復為鄱陽郡;肅宗乾元元年 (758年)復為饒州,轄境縮小,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區;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饒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為鄱陽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饒州府;清沿用明制,治所均為鄱陽縣。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26年復屬省。1932年屬江西省第四行政區。1935年屬第五行政區。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1971年屬上饒地區。2000年撤地並市,鄱陽縣隸上饒市管轄。2003年12月17日經民政部批准,波陽縣恢復鄱陽縣名。

饒州人文

古饒州是一個人傑地靈、俊彥代出,歷史神韻與現代文明和諧交融的地方。東晉時大司馬陶侃陶淵明之曾祖),其母諶氏(243-318年)古代饒州人,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是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南宋洪皓及其三子洪适洪邁洪遵(都有文名,後人稱為“鄱陽三洪”,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大臣,洪邁著有《容齋隨筆》,洪适官至宰相。),還有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以及大家所熟識的南宋詞人姜夔汪藻等皆出於饒州故地。唐顏真卿,北宋范仲淹曾是此地父母官。

歷史記載

明史·志第十九 ·地理四》的江西條目中,關於饒州有以下記載:
饒州府,元饒州路,屬江浙行省。太祖辛丑年八月為鄱陽府,隸江西行省。尋曰饒州府,來隸。領縣七。西南距布政司(按:即今南昌市)二百四十里。 鄱陽倚。正統元年,淮王府自廣東韶州府遷此。西北有鄱陽山,在鄱陽湖中。湖長三百里,闊四十里,亘南康、饒州、南昌、九江四府之境。南有鄱江,源出南直(按:即南直隸,含今蘇滬皖三省市)婺源縣祁門縣,下流會於城東。又南則廣信上饒江(按:即今信江)來合焉,環城西北出,復分為二,俱入鄱陽湖,亦名雙港水。又東有東湖,一名督軍湖,流入鄱江。西北有棠陰巡檢司,遷於雙港口。北有石門鎮巡檢司。又東北有大陽埠。西有八字腦。
餘乾(按:即今餘干縣),府南。元餘乾州。洪武初,降為縣。西北有康郎山,濱鄱陽湖南涯,因名其水曰康朗湖。又西有族亭湖。又南有餘水,亦曰三餘水。又南有龍窟河,合於余水,下入鄱江。有康山巡檢司,舊在康郎山上,後遷黃埠。西有瑞虹鎮,在鄱陽湖濱。
樂平,府東。元樂平州。洪武初降為縣。東北有鳳游山。南有樂安江(按:又名樂安河),即鄱江之上流也。北有八澗鎮巡檢司。南有仙鶴鎮巡檢司,後遷萬年縣之苛溪鎮。
浮梁,府東。元浮梁州,洪武初降為縣。南有昌江(按:又名昌江河),南直祁門縣之水俱流匯焉,鄱江之別源也。西北有桃樹鎮巡檢司,後遷縣東北勒上市。西南有景德鎮,宣德初,置御器廠於此。
德興,府東。東有銀山,舊產銀。北有銅山,山麓有膽泉,浸鐵可以成銅。西南有建節水,自弋陽縣流入。北有大溪,自南直婺源縣流入。下流俱合於樂安江。東有白沙巡檢司。西南有永泰巡檢司,廢。
安仁(按:即今餘江縣,而非湖南安仁縣),府南少東。南有錦江,亦名安仁港,自貴溪縣流入,西北入餘干境,為龍窟河。又東有白塔河,流合於錦江。南有白塔、東有田南二巡檢司,後廢。
萬年,府東南。正德七年以餘干縣之萬春鄉置,析鄱陽、 樂平及貴溪三縣地益之。北有萬年山。東有桃源洞桃源水出焉,經縣西南,下流為余水。東北有荷溪鎮、北有石頭街二巡檢司,後俱廢。

著名城市

秀水江南上饒市

秀水江南上饒市
上饒市,簡稱,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自古就有“豫章第一門戶”、“八省通衢”和“上乘富饒 生態之都”之稱。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牽江浙、出寧、攜八、達桂,貨暢其流,人行其便,鑄就了發展大商貿大流通的黃金地段。力轉向進城務工,為創辦各類企業提供了充足的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儲備。下轄12個縣區市。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等多項城市榮譽!
上饒市自然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 70 余種 , 為江西省重點礦產資源區。金、銀儲量分別占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上饒磷礦是江南八大磷礦之一。花崗岩、大理石、硯石等石材絢麗多彩、品種齊全,總儲量達 440 億立方米。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潤土等非金屬類礦產資源儲量也非常豐富 , 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 459 萬畝耕地, 147 萬畝草地, 348 萬畝水面和 1700 萬畝林地。大小河流 320 余條,水能理論蘊藏量 117 萬千瓦 , 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有 61 萬千瓦。區內森林覆蓋率為 51 %,主要樹種有松木、杉木、樟木、栲木等。遍布全市的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則為主要經濟林品種。江西省國土廳2009年最新勘測結果表明,在江西省上饒市境內新近發現了儲量達10億噸的高品質黑滑石,儲量居世界之首。

世界瓷都景德鎮

世界瓷都景德鎮市,原為饒州府浮梁縣下轄一鎮,1949年從浮梁縣分出,現轄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景德鎮坐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中外著名的瓷都,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為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名鎮,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到2007年,景德鎮已經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

中國銅都德興市

德興市,又稱中國銅都,原為饒州府德興縣,1990年改為縣級市,屬上饒市管轄。該市位於樂安河中上游,地處贛、浙、皖三省接壤處。東接浙江省開化縣,東南與玉山縣上饒縣毗鄰,南和橫峯縣弋陽縣相接,西接樂平市,北連婺源縣。南北長70千米,東西寬50千米,總面積2101平方千米(一說20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8322人(2006年末)。全市轄3個街道、5個鎮、6個鄉和大茅山省級經濟開發區銀城街道香屯街道、新營街道、泗洲鎮花橋鎮繞二鎮海口鎮新崗山鎮黃柏鄉萬村鄉張村鄉皈大鄉李宅鄉龍頭山鄉。共有25個居委會、83個行政村。1990年12月德興撤縣設市。市政府駐銀城街道,距省會南昌171千米。

江南菜鄉樂平市

樂平市,原為饒州府樂平縣,1992年改為縣級市,屬景德鎮市管轄。樂平市總面積1973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5平方千米。總人口8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萬人,城區人口15萬人。產業以煤炭、電力、化工、紡織、機械、食物、醫藥、建材為主。農業以種水稻、棉花、蔬菜為主,被譽為江南菜鄉。皖贛鐵路、樂德鐵路、景鷹高速公路、206國道和樂上、樂弋、田樂線3條省道穿境而過。樂安河可終年通航,上溯德興市,下入鄱陽湖通長江。名勝古蹟有翠平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洪岩仙境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淚灘雙月、文山石林、歷居寺、(山歷)崌山、樂平湖、紅十軍舊址、饒派古民居建築群等。

饒州州治鄱陽縣

饒州知州(范仲淹)
春秋時楚番邑(古讀PóYì),秦置番縣,西漢改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縣而得名,縣政府駐地鄱陽鎮屬江西有名的古鎮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置番縣,縣令吳芮始築城池,縣治在今鄱陽鎮。西漢因縣城處番水(今鄱江)之北而改名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建安十五年(210年)為鄱陽郡郡治,縣治遷至今古縣渡鎮。三國赤烏八年(245年)縣治還至今鄱陽鎮,晉鹹寧六年(280年)三月遷治今石門街鎮,南朝齊中興二年(502年)還治今鄱陽鎮。隋開皇九年(589年)為饒州州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為饒州路路治。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為鄱陽府府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為饒州府府治。
1949年解放初,鄱陽縣升為鄱陽市設城關區,1952年市建制撤消,城關區復為鄱陽鎮。1957年5月,國家文字委員會以“鄱”字很多人不認識為由,將鄱陽縣簡化成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縣名恢復為鄱陽。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國土總面積4215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近150萬,是江西省面積第二大縣、人口最多縣,縣政府駐鄱陽鎮,全縣通行贛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