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金塔縣](/img/e/78f/nBnauM3XxUTOycTO0ATMxATN0UTMxADM2gTM1YTNwAzMxAzLwE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明太祖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 明朝在河西先後設轄區。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遷“陝西行都司”駐甘州,管理河西衛、所。
明憲宗成化元年後,吐魯番部族攻占哈密,進犯酒泉。
明世宗嘉靖七年, 吐魯番將領牙木蘭開始歸化內附。
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參將劉勛修葺威虜城。
嘉靖二十八年,兵備副使王儀等修復王子莊。
嘉靖三十年,在王子莊安插吐魯番頭目哥里哥什和察黑包子之子滿個虎力等。
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金塔寺堡設守備一員兼管地方。
明思宗崇禎十六年冬,李自成派遣部將賀錦率部西征河西。
清世祖順治二年, 清軍消滅李自成賀錦部後,在酒泉建立政權,當時酒泉沿用明制仍稱肅州衛。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七年置安肅道,轄肅州直隸州和安西直隸州,金塔隸屬肅州直隸州。
清聖祖康熙三十五年,清代朝廷免去甘肅沿邊州、縣、衛、所來年應納錢糧。
清聖祖 康熙五十八年,肅州守備曹錫鉞在毛目分縣屯田。
![金塔縣](/img/9/eb3/nBnauM3X1QzM3UTM2ATMxATN0UTMxADM2gTM1YTNwAzMxAzLwE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雍正八年,開天倉營渠,灌田380畝。
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開墾夾墩灣田1200畝。
清世祖順治三年,改衛軍為屯丁,免除軍籍。
清世祖 順治五年,河西衛、所,漸次克復,因襲明制。
清世宗雍正二年,裁撤沿邊衛、所,改設府、州、縣。
雍正三年,裁行都司,置甘肅省布政司,駐蘭州。
清高宗乾隆元年,改金塔寺游擊營為協鎮營。
乾隆二十七年,王子莊州同治所由威虜堡移駐金塔寺堡。
乾隆五十年,王子莊州同彭以懋擴充金塔寺堡,改稱金塔城。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威虜壩建四號屯莊,此後屯莊普及鄉村。
清穆宗同治八年,毛目縣丞李彭監修營爾堡告竣。
清德宗光緒元年,王子莊州同郝迂龍修葺金塔城垣與北門瓮城門和敵樓。
宣統二年,王子莊設勸學所。
民國時期,今金塔縣境西部隸屬金塔縣,東部隸屬鼎新縣。
1949年9月26日,金塔縣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8日,鼎新縣和平解放,同屬酒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金塔縣](/img/7/cba/nBnauM3XwIjNwkzN3ATMxATN0UTMxADM2gTM1YTNwAzMxAzLwE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56年3月9日,金塔縣、鼎新縣合併為金塔縣,隸屬張掖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金塔縣、酒泉縣合併成立專區級酒泉市,隸屬甘肅省人民委員會。
1961年12月,恢復金塔縣建制,屬酒泉專員公署。
1978年12月,金塔縣隸屬酒泉地區行政公署。
2002年9月,金塔縣隸屬地級酒泉市。
2004年,金塔縣將4鎮9鄉合併為5鎮5鄉:撤銷金塔鄉,併入金塔鎮;撤銷雙城鄉、天倉鄉,合併設立航天鎮;撤銷芨芨鄉,併入鼎新鎮。此次新合併成立的3個鎮均為副縣級建鎮制。
行政區劃
金塔縣歸 酒泉管轄5個鎮、5個鄉:中東鎮、鼎新鎮、金塔鎮、東壩鎮、航天鎮、三合鄉、大莊子鄉、古城鄉、西壩鄉、羊井子灣鄉。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塔縣](/img/4/ed5/nBnauM3X3QjMzADM5ATMxATN0UTMxADM2gTM1YTNwAzMxAzLwE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貌
金塔縣境內東南北三面皆山,中間低平,地形略呈斜方,根據 甘肅省主要地貌單元分類,屬於第七單元走廊北山山地,平均海拔1275米,相對高500米~1000米,境內東部和東南部屬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和合黎山地帶,海拔1100米~1400米;西部為戈壁荒漠,海拔1200米~1500米;南部為夾山褶皺帶,海拔1340米~1488米;北部屬馬鬃山地台東南部的低山地帶,海拔1210米~1300米;中部地勢低平,海拔1100米~1300米,形成金塔盆地,地勢南高北低,西南高向東北漸次低下,地下水由西南流向東北。地面坡度0.8‰~13‰。金塔縣境內最高處四道紅山主峰,海拔1924米;最低處金塔盆地北部,海拔921米。氣候
金塔縣屬於典型的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溫差大,日照充足,蒸發大,年日照時數達3408.2小時,年平均氣溫9.6℃,無霜期166天,年均降水量43.5毫米,年均蒸發量2538毫米。源於 祁連山冰川群中的黑河、討賴河流經全境,平均年徑流量達14.5億立方米;地下水年補給量5.4億立方米,境內有鴛鴦池、解放村、大墩門、紅沙墩等大小水庫14座,總庫容量達1.88億立方米,可滿足金塔、鼎新兩大綠洲的農業灌溉需求。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0年金塔縣境內有可開發利用的宜農、宜林、宜草荒地150多萬畝,有農用耕地43萬畝。礦產資源
2010年金塔縣有鐵、錳、銅、鉛、鋅、鋁、螢石、陶土、菱鎂石、大理石、冰洲石、白雲石、石灰石、芒銷等,其中稀有金屬有鍶、鋇、鉻、金、銀等。另外還有煙煤、無煙煤、焦煤等煤炭5種,總儲量達1.5億噸以上。水資源
2010年金塔縣境內有鴛鴦池、黑河、討賴河流,解放村等大小水庫14座,總容量1.8億立方米。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方學貴。經濟概況
綜合
2010年,金塔縣實現生產總值32.75億元,每年均增長17%;財政收入2008年突破億元大關,2010年達到1.55億元,每年均增長23.7%,是2005年的2.9倍,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每年均增長31%,201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7億元,每年均增長1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200元,每年均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76元,每年均增長9.7%。第一產業
2010年,金塔縣實現收入7600萬元,有效推動了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帶動農民人均增收690元。以建設全省肉羊強縣為目標,建成高標準人畜分離養殖場區103個,肉羊飼養量達到132萬隻,向外輸出良種羊1.1萬隻,產業發展實現了由引進向輸出的重大轉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面積8萬畝,12個農產品通過產地認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貯藏保鮮等產業,建成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4家,實現勞務收入7.35億元。第二產業
2010年,金塔縣實現工業增加值5.7億元,年均增長31.4%。引進縣外資金13.43億元。投資1.8億元的100萬噸焦化煤生產一期、1.1億元的七個井子9萬噸露天煤礦開採項目已建成投產。亞泰金屬、宏運礦產、西域陽光等一批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產值、利稅翻番,為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提供了強力支撐。積極搭建工業發展平台,金鑫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河灣、西川、紅柳窪產業園相繼開工建設,北河灣礦化工業區被列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第三產業
2010年,金塔縣投資9.1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5.18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到43.9%。特別是投資9250萬元實施的城市集中供熱改造工程,集中供熱覆蓋面達到了95%以上。舊城拆遷改造力度加大,開發建設了香格里拉、金色陽光、鑫盛花園等住宅小區,新增住宅面積27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地3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5.5%。實現出口總額6700萬美元。投資近1億元,組織實施了金沙湖、沙漠森林公園開發建設和塔院寺、榆樹觀改造等工程,積極開展了黑河環流國家地質公園項目申報工作,成功舉辦了全球日全食觀測、央視“走進金塔”和金秋胡楊節等。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0年,金塔縣共發放各類補貼資金3.7億元。累計實現就業再就業595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以內。參保率分別達到98.9%、98.5%。參保率達96.7%,為14594名60歲以上農村老人發放養老金1011萬元。累計發放保障救助資金6000多萬元,累計投資1710萬元,建設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216套,發放租賃補貼360萬元。累計投入4.9億元,每年承諾為民眾辦理10件實事,解決了民眾就業、養老、入學、看病、住房、出行等方面的問題。教育事業
2010年,金塔縣投資近2億元,完成三中新建、四中擴建等項目,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金塔縣職業中專創建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金塔縣78%的中國小創建為標準化學校。醫療事業
2010年,金塔縣投資3500萬元,完成了金塔縣醫院住院部大樓和12所鄉鎮衛生院建設,金塔縣78個村衛生室完成改造升級,120急救網路體系建成。文化事業
2010年,金塔縣舉辦了四屆廣場文化藝術節,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博物館搬遷、廣播 電視“村村通”和城鄉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完成,被評為省級文明縣。風景名勝
![]() | 榆樹井三元道觀 榆樹井三元道觀位於金塔縣城東北12公里處,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它因生長在新石器時代冶煉場中一棵神奇的老榆樹而得名。 |
![]() | 塔院寺 塔院寺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處,是金塔的一座標誌性建築,金塔縣的地名就是因寺廟內一嗽嘛塔而得名,明清時期是肅州八景之一。 |
![]() | 金塔縣博物館 金塔縣博物館是甘肅省珍藏珍貴文物較多的縣級館之一。現藏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器、礫石刀、石珠、彩陶盆407件,漢代灰陶壺,銅指環等19件,漢代銅馬1個,魏晉銅俑人、晉代羽人燈、琥珀雕蟾蜍等5件,明代泥塑神像2尊,神佛畫像48頁,清代大乘妙法蓮花經、藏文經共8卷。在諸多文物珍藏品中,鑑定屬國家一級藏品5件,國家二級藏品9件,三級藏品38件。 |
地方榮譽
2012年金塔縣曾獲“全國農業信息化示範縣”、“全省商務體系工程建設示範縣”、“全國信息網路示範縣”、“甘肅網路第一縣”等稱號。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蘭州市 | 城關區 | 七里河區 | 西固區 | 安寧區 | 紅古區 | 永登縣 | 皋蘭縣 | 榆中縣 |
嘉峪關市 | |
金昌市 | 金川區 | 永昌縣 |
白銀市 | 白銀區 | 平川區 | 靖遠縣 | 會寧縣 | 景泰縣 |
天水市 | 秦州區 | 麥積區 | 清水縣 | 秦安縣 | 甘谷縣 | 武山縣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武威市 | 涼州區 | 民勤縣 | 古浪縣 | 天祝藏族自治縣 |
酒泉市 | 肅州區 | 玉門市 | 敦煌市 | 金塔縣 | 瓜州縣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張掖市 | 甘州區 | 民樂縣 | 臨澤縣 | 高台縣 | 山丹縣 |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慶陽市 | 西峰區 | 慶城縣 | 環縣 | 華池縣 | 合水縣 | 正寧縣 | 寧縣 | 鎮原縣 |
平涼市 | 崆峒區 |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
定西市 | 安定區 | 通渭縣 | 臨洮縣 | 漳縣 | 岷縣 | 渭源縣 | 隴西縣 |
隴南市 | 武都區 | 成縣 | 宕昌縣 | 康縣 | 文縣 | 西和縣 | 禮縣 | 兩當縣 | 徽縣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 | 臨夏縣 | 康樂縣 | 永靖縣 | 廣河縣 | 和政縣 | 東鄉族自治縣 |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合作市 | 臨潭縣 | 卓尼縣 | 舟曲縣 | 迭部縣 | 瑪曲縣 | 碌曲縣 | 夏河縣 |
(參見:甘肅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