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超獵鷹”AIM-4F是以AIM-4E為基礎改進的。該彈的主要特點是首次採用了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頭前裝有一根100毫米長的金屬桿,據稱,這根金屬桿可改善飛彈的空氣動力特性。AZM-4F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制導精度較高,抗電子干擾的能力也較強。
AIM-4E是“超獵鷹”的基礎型,也是過渡型飛彈。在其成批生產並裝備使用期間,錫奧科爾公司研製了一種可變推力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1960年休斯公司將這種發動機裝在“超獵鷹”AIM-4E上,再加上其它的改進,形成了“超獵鷹”AIM-4F。原編號為GAR-3A。共生產了3400枚。該飛彈主要裝備在F-106 A截擊機上。
性能參數
作戰使用

AIM-4F主要裝備F-106“三角標槍”截擊機。在作戰時,F-106一般混合掛載多種武器,包括一枚攜帶1,500噸當量核彈頭的道格拉斯MB-1(AIR-2A或2B)“妖怪”無控火箭,外加四枚休斯公司研製的AIM-4F“超獵鷹”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或AIM-4G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兩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AIM-4F通常掛載在彈艙前半部,兩枚紅外製導的AIM-4G掛載在彈艙後半部,位於“妖怪”火箭兩側。全部“超獵鷹”飛彈都是觸發引信的,引信安裝在彈頭前緣,所以只有直接命中才能完成摧毀。“獵鷹”飛彈在發射時既可以齊射也可以成對發射。由於AIM-4F的氣動射程大於雷達感測器的搜尋和跟蹤距離,因此紅外製導的AIM-4G是攻擊快速運動目標的首選。機載MA-1火控系統快速解算出兩組獨立的結果,一組給AIM-4G,另一組給AIM-4F。如果4枚飛彈將全部發射,AIM-4G將首先發射,這樣它們就不會意外地將雷達制導飛彈當成目標鎖定了。為防萬一,一對AIM-4F飛彈掛載在後艙。兩種飛彈採用成對同種齊射,開火時兩枚飛彈交替發射,總是一枚接著另外一枚。成對發射飛彈是因為氣動系統的氣壓只夠武器系統完成三個周期。本質上說只有三次射擊機會:一枚“妖怪”、一對AIM-4G和一對AIM-4F。
盤點世界著名空空飛彈
空空飛彈與地地飛彈、地空飛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