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數據
AA— 3的半主動雷達制導型長 3.6米,紅外制導型約長3.3米,飛彈直徑 0.22米,翼展 1.3米。發射重量:半主動雷達型為 270千克,紅外型為260千克。戰鬥部重 40千克,射程 l9千米。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時,該彈的有效射程主要受導引頭接收目標回波靈敏度的限制。該彈於1965年開始服役。
主要數據
最大射程:2km(Р-8Р/Т);18km(Р-30Р/Т);26km(Р-98Р/Т);30km(Р-98МР/Т) | 引信:觸發延時引信 |
設計特點
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外形布局,4片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裝在彈頭後部,4片大切梢三角形彈翼裝在彈體後部,4片彈翼後緣各帶有1個橫滾穩定片。關於該彈的性能,過去一直將其視為近距空空飛彈。但是,從蘇聯解體後透露給外界的訊息表明,該彈首先並不是為近距空戰、而是為攔截空戰設計的中距雷達型空空飛彈,是蘇聯國土防空空軍的第1個半主動雷達型中距空空飛彈,工作波段為I波段(8~10GHz),原型飛彈Р-8的射程為12km,改進型飛彈Р-30的射程為26km,最後改進型飛彈Р-98的射程在26km以上。由於該系列飛彈在結構設計上採用模組化艙段結構,通過互換導引頭的辦法,使得能在其基本型——半主動雷達型基礎上很快發展被動紅外型,但由於受當時紅外器件性能制,早期紅外型只能用於尾追攻擊。
建造背景
該彈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國土防空截擊機的第一種中距雷達型空空飛彈,取代仍在服役的РС-1/2近距雷達型空空飛彈,後者的主要問題是射程短、與機載雷達不匹配。20世紀70年代60年代初,比斯諾瓦特總設計師研製出P-8(西方國家稱之為AA-3“阿納布”)第一代中程空-空飛彈,後於1965年又研製出P-98(西方國家仍稱之為AA-3“阿納布”)中程空-空飛彈。P-98飛彈後來發展了兩種改型:裝有半自主式雷達尋的制導系統的P-98MP和裝有紅外尋的制導系統的P-98MT。
在俄羅斯推出Р-98的同時,西方國家就已經裝備了比Р-98先進得多的中程空-空飛彈,如美國的“麻雀”-7和法國的“瑪特拉”-530。由於50年代中期,在РС-1/2飛彈基礎上改進的К-6半主動雷達型空空飛彈系統,最終未獲準投入批生產,因此蘇聯國土防空空軍決定研製中/遠距新型空空飛彈系統,裝備新型防空截擊機如雅克-28、米格-Е-152、蘇-11等。當時,參加競爭研製的單位有四家飛機設計局和兩家飛彈設計局,從而造成研製工作大量重複。
最終獲勝的是馬圖斯.比斯諾瓦特領導的第4試驗設計局,它推出的是К-8半主動雷達型中距空空飛彈和К-80半主動雷達型遠距空空飛彈。從1956年 12月26日開始,套用了該設計局設計的蘇聯第一個空空飛彈СНАРС-250的先進技術的原型飛彈К-8,在雅克-25К和雅克-27К截擊機上試飛,總共發射了49枚,其中5枚帶真實戰鬥部,試射全部成功,兩枚飛彈直接命中無人駕駛的ИЛ-28靶機。此外,該彈還在米高揚-И-75截擊機上進行了大量試飛。該彈在1961年土希諾機場舉行的蘇聯航空節上參加飛行表演,首次公開亮相,西方和北約集團給予其編號和命名為AA-3“阿納布”(Anab)。該彈1961年進入現役,有多種改進型,70年代末停產,在空軍服役的使用代號有Р-8(R-8)、Р-30(R-30)和Р-98(R-98)。
盤點世界著名空空飛彈
空空飛彈與地地飛彈、地空飛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