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藍

菘藍

菘藍(學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又名茶藍、板藍根等。莖直立,綠色,頂部多分枝,植株光滑無毛,帶白粉霜。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葉還可提取藍色染料;種子榨油,供工業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菘藍 菘藍

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直立,綠色,頂部多分枝,植株光滑無毛,帶白粉霜。基生葉蓮座狀,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5-4厘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稍具波狀齒,具柄;基生葉藍綠色,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1-4厘米,基部葉耳不明顯或為圓形。萼片寬卵形或寬披針形,長2-2.5毫米;花瓣黃白,寬楔形,長3-4毫米,頂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長圓形,扁平,無毛,邊緣有翅;果梗細長,微下垂。種子長圓形,長3-3.5毫米,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適應性較強,能耐寒,喜溫暖怕水澇。原產我國,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利用價值

藥用

菘藍 菘藍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來源

乾燥葉及根,根入藥稱“板藍根”,葉入藥稱“大青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治溫病發熱、發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痛、丹毒、流行性乙型腦炎、肝炎和腮腺炎等症。

附方

1、菘藍治流行性感冒:板藍根一兩,羌活五錢。煎湯,一日二次分服,連服二至三日。(《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2、菘藍治痘疹出不快:板藍根一兩,甘草三分(銼,炒)。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同溫酒少許,食後,同調下。(《閻氏小兒方論》)

菘藍 圖1 菘藍 圖1

3、菘藍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 粘子、薄荷一錢,僵蠶、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錢。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

4、菘藍治肝硬化:板藍根一兩,茵陳四錢,鬱金二錢,苡米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5、菘藍治肝炎:板藍根一兩。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6、菘藍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藍根、山茨菇各一兩,連翹八錢,甘草六錢,青黛一錢(沖服)。上藥用水浸泡半小時,放入大砂鍋內,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為10份,裝入小瓶。4歲以上兒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歲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溫服。(《全展選編·愛國衛生》)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用

菘藍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菘藍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菘藍及其活性提取物對B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腎病綜合徵,出血熱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2、抗內毒素作用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發病和發展過程中內毒素具有普遍的影響,顯著降低內毒素性DIC家兔血清LPO水平,提 高其SOD的活力,從而拮抗內毒素的生物效應。

3、解熱作用

大青葉2 大青葉2

發熱是溫熱病的主要症狀。據研究,菘藍能降低傷寒、副傷寒等所致的體溫升高,有良好的解熱作用。

4、抗炎作用

非特異性抗炎試驗表明,菘藍顯著拮抗細菌、病毒引起的炎症反應。

5、抑制血小板聚集

研究表明,菘藍對二磷腺苷誘導的家兔血小聚集有顯著抑制作用,有效成分為尿苷、次黃嘌呤、尿嘧啶、水楊酸等。

6、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菘藍多糖對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

化學成分

2,,4(1H,3H)喹唑二酮,5-羥基-2-吲哚酮,靛藍,靛玉和扶桑甾醇。

食用

1、菘藍煮湯

大青葉1 大青葉1

在菘藍苗長到15-20cm時,可以將菘藍連葉帶根或莖葉洗淨,用沸水煮3~5min,放少許食鹽 、味素即可用稍有苦味。

2、素炒菘藍

先放點油,放點辣椒、大蒜 、蔥,再把切好的菘藍或莖葉入鍋炒。

3、醃製鹹菜

將菘藍莖葉洗淨晾乾、切段,放入食鹽、辣椒粉、茴香粉拌勻入罐密封醃製一段時間食用。

染色

最早出現於醫藥典籍中的只有“藍”這一個字而已,而這個“藍”指的就是菘藍。《說文解字》中的描述是:“藍,染青草也。”當時的菘藍,主要是衣服的染料。至於名字逐漸演變成“菘藍”,則很可能是為了區別其他的藍色染料植物,例如上面提到的板藍。而加的這個“菘”字,則是為了描述它的特徵。

菘是古語中對白菜類蔬菜的統稱,油白菜、大白菜都在“菘”的範圍之內。菘藍與油白菜極其相似——從葉片,到花朵的細節。不過,菘藍與油白菜還是有明顯的區別——油菜結出的是長角果,種子可以多達數十粒,而菘藍結出的則是短角果,種子只有寥寥數枚。因為菘藍比較適合在北方種植,所以也被稱為“北板藍根”。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小果菘藍 小果菘藍

選地勢平坦、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壤土,於秋季深翻,越深越好,深耕細耙後整地做床,因其主根能伸入土中50cm左右,深耕細耙可使其主根生長順直、光滑、不分叉。做床,床寬1.5m,高20~30cm,基肥種類以廄肥、綠肥和焦泥灰為主。肥源充足的地區在間苗時施清水糞;割第二次葉後,重施糞肥,對後期根的生長極為重要。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播種分春播和夏播,春播於4月下旬進行,夏播不遲於6月中旬,播前用40 ℃溫水浸泡種子4h,撈出晾乾後隨即拌細沙進行播種。在床上開溝,溝距寬20一25cm,溝深2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1cm左 右,稍加鎮壓。播種量為22.5ks/hm ~30ks/hm 。

留種及採種

一年生菘藍不開花結果,春播的當年可收根。挖根時,選病蟲、粗大健壯、不分叉的根條留種,按株行距30cmx40cm,移栽到肥沃的留種地上培植,並加強管理,冬季培土、施肥、防寒 ,翌年4月幼苗返青時及時鬆土除草、追肥。

田間管理

當苗高6-10cm時,及時間苗,按株距7cm定苗,隨時注意補苗。定苗後視植株生長情況,進行澆水和追肥,生長前期一般宜乾不宜濕,促使根部下扎;生長後期適當保持土壤濕潤,促進養分吸收,多雨地區和季節床間溝要加深,地周圍要開溝,以便及時排水,避免爛根。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除草後,每1hm 施硫酸氨114kg,過磷酸鈣112.5kg-225kg,混合施入行間,然後培土蓋肥。

病蟲害防治

1、松藍霜霉病

該病是南北廣大種植區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危害葉部及葉柄,植株下部靠近地面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葉片蔓延,發病初期僅葉部出現皮白色霜霉狀物,葉面無明顯病斑,被害部分凸凹不平,進一步發展時葉面出現綠小圓斑,以後成為褐色枯斑,褐色枯斑連成大斑,病葉邊緣變褐乾枯,直至整個葉片乾枯死亡。

菘藍 菘藍

防治方法:收穫後,地上部分集中燒毀深埋;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合理密植,降低濕度,避免與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連作或輪作;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噴霧防治。

2、松藍菌核病

危害莖、葉、角果,以莖部受害最重。葉受害初期出水浸狀青褐色病斑,後全葉腐爛僅留葉脈。莖受害皮層腐爛,莖內外及葉片有黑色鼠糞狀菌核,以莖基部近土表處菌核最多。後期全株變黃死亡。

防治方法: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500~600倍液噴霧。

3、根腐病

多在雨季發生,使根腐爛,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燒毀,並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1000倍液澆灌病穴。

4、菜白蝶

菘藍種植 菘藍種植

系粉蝶科害蟲,幼蟲危害菘藍葉,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蟲口密度大、危害重時全葉被吃光,影響菘藍生長和產量。

防治方法:幼蟲3齡前(即成蟲產卵7d~10d後)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每周噴1次, 共噴3~4次。

5、小菜蛾

系菜蛾科害蟲,初孵化幼蟲潛入葉上下表皮中間,取食葉肉,僅留上表皮,3~4齡幼蟲將菘藍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蟲 口密度大、危害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僅留葉脈。

防治方法:小菜蛾有趨光性,可用黑光燈進行銹殺;化學防治方法同菜白蝶 。

白花菜目(一)

烏蘇里葶藶
外折糖芥
烏頭薺屬
烏頭薺
歪葉山萮菜
霧靈香花芥
無隔薺屬
彎梗芥屬
彎梗芥
彎蕊芥
汶川彎蕊芥
彎蕊芥屬
無莖條果芥
無毛條果芥
無瓣蔊菜
無毛大蒜芥
彎角四齒芥
無毛蚓果芥
無柄山柑
文山山柑
無毛黃花草
商陸
四棱薺
疏毛垂果南芥
深葉南芥
山芥屬
三小葉碎米薺
碎米薺
四川碎米薺
碎米薺屬
腎葉碎米薺
濕生碎米薺
山芥碎米薺
水田碎米薺
少花高原芥
雙脊薺
雙脊薺屬
山西異蕊芥
蛇頭薺屬
蛇頭薺
衰老葶藶
山葶藶
山俞菜
山菜葶藶
山景葶藶
疏花葶藶
四川糖芥
山柳菊葉糖芥
三角葉山萮菜
山萮菜屬
山葵
四棱薺屬
菘藍
三肋菘藍
菘藍屬
絲葉芥屬
絲葉芥
三葉彎蕊芥
澀薺屬
澀薺
雙果薺
雙果薺屬
沙芥
沙芥屬
蔊菜屬
蔊菜
山芥葉蔊菜
水蒜芥
曙南芥
曙南芥屬
四齒芥屬
四齒芥
四川菥蓂
山菥蓂
雙湖念珠芥
山柑
山柑屬
少蕊山柑
水田七
沙梨木
鼠耳芥
諸葛菜
諸葛菜屬
紫菜薹
皺葉芥菜
榨菜
柱毛獨行菜
窄翅南芥
紫花硬毛南芥
錐果芥
錐果芥屬
重齒小葉碎米薺
紫花碎米薺
重齒碎米薺
浙江碎米薺
窄葉碎米薺
紫堇葉岩薺
浙江岩薺
紫莖錐果葶藶
總苞葶藶
錐果葶藶
中甸葶藶
總序阿爾泰葶藶
中國喜山葶藶
沼澤葶藶
沼生焊菜
柱形葶藶
芝麻菜
芝麻菜屬
紫花糖芥
紫花彎蕊芥
紫羅蘭屬
燥原薺
燥原薺屬
沼生蔊菜
準噶爾大蒜芥
鑽果大蒜芥
總狀叢菔
中亞羽裂葉薺
紫花棒果芥
舟果薺屬
舟果薺
窄葉蚓果芥
爪瓣山柑
總序山柑
皺子白花菜
醉蝶花
直鼠耳芥
羽衣甘藍
芸薹屬
野甘藍
油芥菜
油白菜
芸薹
圓葉南芥
玉山南芥
葉芽南芥
硬毛南芥
圓錐南芥
羽裂葉山芥
油菜花
羽葉肉葉薺
疣果匙薺
野亞麻薺
亞麻薺
亞麻薺屬
雲南亞麻薺
圓齒碎米薺
翼柄碎米薺
圓裂碎米薺
異堇葉碎米薺
岩生碎米薺
雲南碎米薺
異葉碎米薺
岩薺
岩薺屬
隱子芥屬
隱子芥
鹽澤雙脊薺
異蕊芥屬
異蕊芥
異果芥
異果芥屬
雲南葶藶
岩葶藶
伊寧葶藶
硬毛葶藶
愉悅葶藶
腋花糖芥
雲南糖芥
腋生彎蕊芥
硬果澀薺
葉城小蒜芥
有毛條果芥
羽裂條果芥
腋花芥
腋花芥屬
雲南大蒜芥
圓葉叢菔
羽裂葉薺
羽裂葉薺屬
鹽芥屬
鹽芥
雲南菥蓂
蚓果芥
陰山薺
陰山薺屬
野檳榔
野香櫞花
元江山柑
一枝黃花
魚木屬
魚木
異藥芥屬
異藥芥
亞東鼠耳芥
雪裡紅
西藏豆瓣菜
西洋菜
楔葉獨行菜
心葉獨行菜
腺莖獨行菜
香雪球
新疆庭薺
西伯利亞庭薺
星毛庭薺
小果寒原薺
小花南芥
新疆南芥
小灌木南芥
西藏肉葉薺
小果亞麻薺
小葉亞麻薺
細葉碎米薺
纖細碎米薺
心葉碎米薺
小葉碎米薺
腺萼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
西伯利亞離子芥
小花離子芥
線果高原芥
喜馬拉雅高原芥
香芥屬
腺果香芥
小果岩薺
穴絲薺屬
穴絲薺
線果芥
線果芥屬
腺毛播娘蒿
腺異蕊芥
西藏蛇頭薺
腺花旗桿
線葉花旗桿
小花花旗桿
小花葶藶
小果阿爾泰葶藶
喜高山葶藶
小花糖薺
錫金葶藶
西伯利亞葶藶
菥冥
星毛葶藶
喜山葶藶
纖細葶藶
狹葉彎蕊薺
狹果葶藶
西藏葶藶
細梗雲南葶藶
線葉葶藶
細柔山俞菜
小花糖芥
興安糖芥
小糖芥
星毛糖芥
西北山萮菜
細弱山萮菜
小葉半脊薺
香花芥
香花芥屬
小果菘藍
香雪球屬
狹葉彎蕊芥
新疆紫羅蘭
小葉高河菜
小蒜芥屬
小花小蒜芥
小柱芥屬
小單花薺
西藏燥原薺
新疆大蒜芥
線葉叢菔
狹葉叢菔
細葉叢菔
興隆連蕊芥
小鹽芥
新疆菥蓂
菥蓂屬
菥蓂
西藏菥蓂
西藏念珠芥
喜濕蚓果芥
小念珠芥
小綠刺
小刺山柑
小鼠耳芥
西藏鼠耳芥
喜馬拉雅鼠耳芥
薹菜
塌棵菜
頭花獨行菜
庭薺屬
條葉庭薺
台灣南芥
台灣山芥
團扇薺屬
團扇薺
條葉肉葉薺
天池碎米薺
台灣岩薺
葶藶屬
葶藶
橢圓果葶藶
天山葶藶
台灣葶藶
糖芥屬
糖芥
脫喙薺
脫喙薺屬
天山條果芥
條果芥屬
條葉連蕊芥
台灣山柑
托穆爾鼠耳芥
蕪青
蕪菁
蕪青油菜
無毛寒原薺
無毛肉葉薺
彎曲碎米薺
無莖桂竹香
武功山岩薺
彎缺岩薺
無苞雙脊薺
無瓣焊菜
無毛狹果葶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