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
紫丁香蘑(拉丁文學名Lepistanuda),又稱裸口蘑,紫晶蘑,傘菌目、口蘑科、香蘑屬真菌,別稱為紫蘑菇,因為蕈柄呈紫丁香色,很漂亮,因此叫紫丁香蘑,紫丁香蘑從栽培到產菇採收,需要很長的時間,且菇體生長的環境溫度很低,產量稀少,但其傘肉鮮嫩甜美、口感具彈性,吃起來有非常濃郁的獨特菇香,因此在歐洲受歡迎程度與松露及牛肝菌齊名,在法國被視為上等的食材,需要在很高檔的餐廳才吃得到的食物。
紫丁香蘑原為珍稀藥食用菌,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高紫丁香蘑內含有豐富之維生素b1,可預防腳氣病,另外,據文獻記載紫丁香蘑的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90%,對艾氏瘤的抑制率為100%,惟新鮮菇體不可生食,需經烹調煮熟後方可食用 紫丁香蘑因有非常濃郁的獨特菇香及口感,因此做任何的料理均非常的美味,吃法通常仿照牛肝菇,將紫丁香蘑切成小塊,和蔥、肉丁一起快炒,快熟時再加入起司;還有一種吃法是把蛋煎成薄片.將前述炒好的紫丁香蘑包入成蛋包,也可以只加肉炒熟吃,也可以做成排餐的佐醬、美大面醬、焗烤起司、炒飯、煮魚湯、燉雞、火鍋湯底或是直接煮清湯加鹽調味即可,也可以整朵塗上起司放入烤箱烤熟吃,也可以在包子、餃子或肉粽的內餡里加入紫丁香蘑,那風味真是非常的好吃.另外,也可以把紫丁香蘑曬乾磨成粉,加入麵粉里做成麵條,也很美味。
由於紫丁香蘑的栽培技術非常困難,在歐洲每年栽培成功可出產的數量僅為800頓左右,根本無法滿足全歐洲七億多人口的市場需求。而野生的紫丁香蘑數量更少,質量也不穩定,因此新鮮紫丁香蘑在歐洲市場價格不菲,一般約每公斤新台幣二千元左右,或是約為洋菇的十倍價格。目前全台灣只有我們有生產及提供此珍貴的頂級食材--紫丁香蘑,我們生產的紫丁香蘑通過“農葉藥物毒物試驗所”--檢驗143種農藥殘留量及重金屬--檢驗結果均為“無殘留”,由於生產成本高,生產技術困難,目前紫丁香蘑產量每一各月不到三百公斤,數量有限,機會難得。
形態特徵
菌蓋,菌肉,菌柄
1、菌蓋。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3.5-10cm,半球形至平展,有時中部下凹,亮紫色或丁香紫色變至褐紫色,光滑,濕潤,邊緣內卷,無條紋。
2、菌肉。菌肉淡紫色,較厚。菌褶紫色,密,直生至稍延生,不等長,往生邊緣呈小鋸齒狀。
3、菌柄。菌柄長4-9cm,粗0.5-2cm,圓柱形,同菌蓋色,初期上部有絮狀粉末,下部光滑或具縱條紋,內實,基部稍膨大。
分布範圍
黑龍江、福建、青海、新疆、西藏、雲南、甘肅、山西等。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有時近叢生或單生。
經濟用途
可食用。此種菌肉厚,具香氣,味鮮美,很好吃,是優良食菌,國外試驗在腐殖質上栽培效果好。此菌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為9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100%。紫丁香蘑含有維生素B1,能調節機體正常糖代謝,促進神經傳導。經常食用還有預防腳氣病的作用。另外,有記載與松、榛、山楊形成外生菌根。
藥療功能
功效分類:健脾祛濕藥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菌蓋半球形或扁平,有的中央稍凹,直徑3.5-8cm,紫色、丁香紫色或褐紫色,表面光滑,邊緣內卷。菌肉紫色。菌褶稠密,不等長,紫色或與菌蓋同色。菌柄圓柱形,或基部稍膨大,長4-8cm,直徑約lcm,上部被細絹粉,下部光滑或具條紋,與菌蓋同色。氣香,味淡。
性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紫丁香蘑的子實體。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
出處:《中華本草》
科屬分類:白蘑科
主治:預防腳氣病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市場前景
列名前十大受歡迎食用菇
紫丁香蘑是一種腐生可食真菌,味美香濃,流行於歐洲,在法國更被公認為上等食物,是十大受喜愛的食用菌之一;一般的食用菇通常呈灰白色,也沒有香味(香菇鮮食時並沒有香味,乾燥後才有),然而,紫丁蘑不僅菌傘、菌褶與菌柄都帶有菇菌類中罕見的紫色,外觀上相當漂亮,而且聞起來有香氣,吃起來味道更香。除可食用外紫丁香蘑的子實體內富含維他命B,根據國外實驗,對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癌也有抑制效果,因此,也同時有藥用,或開發成為防癌、抗癌健康食品的價值。
紫丁香蘑是中法農業科技合作計畫下,雙方種原交換的項目之一。為此曾赴法國考察的行政院農香會農業試驗所植病系系主任彭金騰指出,在歐洲,也只有高級餐廳會供應紫丁香蘑的相關料理,吃法通常是仿照牛肝菇,將蘑切成小塊,和蔥、肉丁等一起快炒,快熟時再放作起司;還有一種吃法是,把蛋煎成薄片後,將前述炒好的紫丁香蘑包入成蛋包,這樣一客料理,在法國高級餐廳里的訂價至少一千多塊錢台幣,而且足可當成主菜食用。
由於紫丁香蘑耐運輸、容易保鮮、不變質,因此,也有些歐洲人喜歡將紫丁蘑整株洗淨後,塗上起司,直接放在烤箱裡烤,這種吃法,可以讓原味畢現,感受它肉質的鮮美。彭金騰表示,敢吃的人,會覺得吃紫丁香蘑是一大享受大但因為香味特別濃郁,國內有些人可能一開始會不太敢吃,不過,一旦嘗過,對紫丁香蘑的接受度並不是問題。
存在問題
目前須要克服的,一是它的栽培時間比洋菇等菇類來得長,其次是,出菇前須有5~8度C的低溫剌激,因此,生產成本較高。為了克服這項瓶頸,農試所也由荷蘭等地引進不同種皂紫丁香蘑進行雜交,希望培育出更具商業價值的品種,再推廣上市。野生的紫丁香蘑主要分布於歐洲、北美、北非和亞洲;中國大陸福建、青海、新疆、西藏、山西、黑龍江等也有它的足跡,香港則見於沙田一帶,但數量非常稀少。
常見香蘑
香蘑俗稱花臉蘑,它由同屬的三個種組成,它們分別是紫丁香蘑、粉紫香蘑、花臉香蘑。這三個種形態有所差異,但也有很多共同的形態特徵。最大的共同點是子實體程度不同的有紫色、丁香紫色、淡紫色、藕粉色、淡紫粉色和鮮紫色,子實體為中型大小,菌蓋多3~10厘米,菌柄長4~9厘米。香蘑菌肉細軟,氣味香濃鮮美,乾後香味更是大增,是一類非常美味的食用菌。該菌在歐洲頗受推崇,是很有國際市場開拓前景的種類。
栽培工藝
這三個種中較易於栽培的是粉紫香蘑。栽培工藝與雙孢蘑菇極其相似,即:培養料發酵→進料鋪床播種→發菌→覆土調水→出菇及管理。以4~6月初為適宜播期。常用配方:乾牛馬糞660公斤,茅草或稻草300公斤,硫酸銨20公斤,尿素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石膏10公斤,含水量65%左右。
建堆發酵:與雙孢蘑菇完全相同,發酵後的料含水量60%左右,pH值7.0左右。
發菌和出菇管理:發菌的料溫以22~27℃為好,菌絲長至料的2/3時覆土,覆土1.5~2.0厘米厚為宜。覆土後要調水保濕,並加大通風,給予適量散射光。出菇期菇房溫度保持20~28℃,大氣相對濕度90%左右。覆土後7~10天出現原基。出菇期1個月左右,產量為25~4.0公斤/平方米,整個生產周期70~80天。
紫丁香蘑的栽培工藝與粉紫丁香蘑相同,只是發菌期和生理後熟期過長,一般播種後要6~12個月才可出菇。
相關資料
農試所經過長達六、七年的研究試驗,已可成功量產栽培法國引進的紫丁香蘑,將在近期正式推廣。這種新品種的菇類營養和風味都很好,在歐洲是很高檔的食材,而且堆肥培育可說是完全有機栽培,是很好的健康抗癌食品。農試所副所長陳炳輝表示,農試所從法國引進的紫丁香蘑,經過六、七年實驗和栽植,已可量產,農試所將在近期開始向農民推廣。
農試所助理研究員陳美杏指出,這種新種菇類因為蕈柄呈紫丁香色,很漂亮,因此叫紫丁香蘑,聞起來有濃濃的菇香,肉質鮮嫩,口感很好。而且富含維他命A1,又有抗癌效果,因此在歐洲是很高檔的餐廳才吃得到的食物,目前整個歐洲年產量不過二百五十公噸的三百公噸之間,價格約為普通蘑菇的五倍。農試所六、七年前引進兩個歐洲的紫丁香蘑品種,經雜交改良和不斷試作,發現用雜草和雞糞做成的堆肥,栽培紫丁香蘑產量最理想,而且成本也比用木屑低,同時利用農業廢棄物來生產,更有環保概念。目前一個溫室栽培床面積約0.9平方公尺,經二月月栽植後,可采三期,共約一個半月,總產量約達六至十公斤。陳美杏說,紫丁香蘑可以加肉炒熟吃,也可以整朵微波爐蒸熟或烤熟,吃原味,都很美味,預料不久國人就可以吃到這種歐洲流行的高檔菇類了。
菌物界(三)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
食用菌類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受到各國人民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