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沃倫·比蒂1937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的里 士滿。在很小的時候,沃倫就對表演產生了興趣,還經常和他的姐姐一起去劇院看電影。父親長年酗酒給幼年的沃倫·比蒂帶來很大的壓力,並對他產生較深的影響 。
在高中畢業時,他拒絕了十份橄欖球獎金,選擇在西北大學學習人文藝術,後來又師從表演老師Stella Adler學習如何演戲 。
演藝經歷
1959年,因參演系列電視劇《鋁業奉獻:一步之遙》踏上演藝之路;同年憑藉在百老匯音樂劇《A Loss of Roses》中的表現獲得了第13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提名 。
1961年,主演他進軍影壇的第一部影片《天涯何處無芳草》,飾演活潑的高中生巴德,憑藉此片獲得了第19屆金球獎年度最有前途新人獎,並獲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同年,他與費雯·麗合作主演的愛情片《沃倫·比蒂》上映,飾演男主角Paolo di Leo 。
1962年,主演的劇情電影《同歸於盡》在美國上映,他飾演男主角Willart 。1964年,與珍·茜寶合作主演的愛情電影《Lilith》在英國上映。
1965年,沃倫·比蒂主演劇情電影《心牆魅影》,他在片中飾演因無意中犯了罪而化名逃亡的演員麥基 ;同年他還參演了喜劇電影《風流紳士》。1966年,主演的犯罪喜劇片《Kaleidoscope》在英國上映 。
1967年,他首次擔任製片人的犯罪影片《雌雄大盜》上映,該片根據美國歷史上著名雌雄大盜邦妮·派克和克萊德·巴羅的真實經歷拍攝,沃倫·比蒂在片中飾演男主角克萊德·巴羅,並獲得第40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影片的提名 。
1970年,與伊莉莎白·泰勒合作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人間遊戲》在美國上映,他在片中飾演男主角Joe Grad 。1971年,主演的西部片《麥凱比與米勒夫人》上映,他在片中飾演喜好吹牛和賭博的妓院老闆麥凱 ;同年,他還與歌蒂·韓合作主演喜劇片《$》 。
1974年,沃倫·比蒂主演政治驚悚電影《暗殺十三招》,他在片中飾演一名目擊總統候選人被槍殺的新聞記者 ;同年他還參演了犯罪喜劇電影《The Fortune》。
1976年,主演喜劇電影《洗髮水》,憑藉美容師喬治一角獲得第33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並獲得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
1978年,他第一次擔任導演,自導自演喜劇電影《天堂可以等待》,在片中他飾演一個因死神出錯而車禍去世,並在一位大人物身上重生的喜劇演員。沃倫·比蒂憑藉此片獲得第36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 ;第6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編劇獎、入圍最佳導演獎 ;在第51屆奧斯卡獎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9項提名 。
1981年,製片並執導根據美國著名的左派記者約翰·雷德奔赴蘇聯採訪報導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傳記片《烽火赤焰萬里情》,獲得12項奧斯卡提名,沃倫·比蒂也憑藉此片獲得了他的第一座奧斯卡獎盃——第5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並獲得第39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提名 。
1987年,他主演伊蓮·梅導演的現代電影《伊斯達》,飾演一位時運不濟的歌手兼作曲家 。
1990年,他執導了根據漫畫《超級英雄》改編的動作電影《至尊神探》,並飾演嫉惡如仇的警探狄克崔西 ,此片獲得了第63屆奧斯卡7項提名 ,沃倫·比蒂也憑藉該片獲得第17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1991年,他主演巴瑞·萊文森執導的劇情電影《巴格西》,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真實世界中的匪徒巴格西·西格爾的生平 。影片在第64屆奧斯卡獎上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員等10項提名 ,沃倫·比蒂憑藉在影片中的表演入圍第49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
1994年,主演愛情電影《愛情故事》,飾演因飛機事故而與泰瑞在患難中產生愛情的男主角邁克 。
1998年,他主演並編劇了喜劇電影《吹牛顧客》,飾演競選失利後安排殺手騙保卻後悔的參議員Jay Bulworth。沃倫·比蒂寫的劇本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同時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6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編劇提名 ;同年,在第5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得金獅獎終身成就獎 。
2000年,獲第72屆奧斯卡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 。2001年,參演喜劇片《城裡城外》,飾演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建築師波特·斯托達德。此後逐漸淡出影壇 。
2002年,沃倫·比蒂獲得美國電影學會授予的戈登·E·索耶獎,同年獲英國電影學院獎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2004年,憑藉他在影壇的成就獲得甘迺迪中心榮譽獎 。2007年1月15日,出席了第64屆金球獎頒獎典禮,獲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2008年,獲得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 。2010年2月13日,獲得由美國電影藝術指導工會頒發的突出貢獻獎(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Cinematic Imagery Award),這一獎項相當於終身成就獎 。
2016年,沃倫·比蒂宣布復出,執導講述霍華德·休斯的人生傳奇的傳記電影《打破陳規》 。
個人生活
沃倫·比蒂的姐姐是演員雪莉·麥克雷恩,但兩人沒有合作過 。
1991年在出演《巴格西》之時,沃倫·比蒂遇到了小他21歲的安妮特·貝寧( Annette Bening)。兩人一見鍾情,1992年,55歲的沃倫·比蒂結束了他的風流史與安妮特·貝寧結婚,婚後兩人生了四個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幸福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2016 | 打破陳規 | Howard Hughes | ---- |
2001 | 城裡城外 | Porter | ---- |
1998 | 吹牛顧客 | Sen. Jay Billington Bulworth | ---- |
1994 | 愛情故事 | Mike Gambril | ---- |
1991 | 巴格西 | Bugsy Siegel | ---- |
1990 | 至尊神探 | Dick Tracy | ---- |
1987 | 伊斯達 | Lyle Rogers | ---- |
1981 | 烽火赤焰萬里情 | John Reed | ---- |
1978 | 天堂可以等待 | Joe Pendleton | ---- |
1975 | The Fortune | Nicky | ---- |
1975 | 洗髮水 | George | ---- |
1974 | 暗殺十三招 | Joseph Frady | ---- |
1971 | $ | Joe Collins | ---- |
1971 | 麥凱比與米勒夫人 | John McCabe | ---- |
1970 | 人間遊戲 | Joe Grady | ---- |
1967 | 雌雄大盜 | Clyde Barrow | ---- |
1966 | Kaleidoscope | Barney Lincoln | ---- |
1965 | Promise Her Anything | Harley Rummel | ---- |
1965 | 心牆魅影 | Mickey One | ---- |
1964 | Lilith | Vincent Bruce | ---- |
1962 | 同歸於盡 | Berry-Berry Willart | ---- |
1961 | 羅馬之春 | Paolo di Leo | ---- |
1961 | 天涯何處無芳草 | Bud Stamper | ---- |
參演舞台劇
時間 | 作品 | 角色 |
1959年 | A Loss of Roses | 男主角 |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美國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MTV電影獎 |
|
人民選擇獎 |
|
土星獎 |
|
義大利大衛獎 |
|
美國電影學會 |
|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作為演員,沃倫·比蒂看上去永遠處於一種分心的狀態——他總是對外部世界的衝突有著狂熱的痴迷,而他大腦的內在則持續試圖實現他的想法。正是這些分散的注意力不僅讓他在60餘年來一直被好萊塢任用,還讓他以演員、編劇、導演和製作人的身份成為好萊塢一股重要卻難以捉摸的創意力量,特別是在當他的同輩人已經退隱之後仍然有創造力。沃倫·比蒂的作品不光是在拍攝時得到關注,也在多年後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 網易評價)
在沃倫·比蒂的職業生涯中,他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甚至是娛樂產業從業者能拿到的所有榮譽,但他一直保持著年輕時擁有的希望和野心 。( 網易評價)
盤點美國知名電影演員
本期任務盤點美國知名電影演員,完善人物正文內容,創建網站未收錄詞條。添加摘要,信息模組,相關詞條,客觀分類。 |
歷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及相關作品
第一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 《兩個阿拉伯騎士》/ 弗蘭克·波薩奇 《七重天》 查爾斯·卓別林 “……電影學院鑑定委員會頒發1928年8月1日截止的年度電影藝術個人成就獎,一致決定你的名字從競爭者名單中撤下來,你因編劇、表演、導演和製作《馬戲團》而被授予第一項奧斯卡特別獎。你因為集體成就而獨成一家。” 第二屆 弗蘭克·羅伊德 《薄命花》/ 第三屆 路易斯·麥爾斯通《西線無戰事》/ 第四屆 諾曼·陶洛格 《淘哥兒》 / 第五屆 弗蘭克·波薩奇 《壞女郎》 / 第六屆 弗蘭克·羅伊德 《亂世春秋》 / 第七屆 弗蘭克·卡普拉 《一夜風流》/ 第八屆 約翰·福特 《告密者》 / 第九屆 弗蘭克·卡普拉 《富貴浮雲》 / 第十屆 萊奧·麥克卡雷 《春閨風月》 / 第十一屆 弗蘭克·卡普拉 《浮生若夢》 / 第十二屆 維克多·弗萊明 《亂世佳人》 / 第十三屆 約翰·福特 《怒火之花》 / 第十四屆 約翰·福特 《青碧山谷》 / 第十五屆 威廉·懷勒 《忠勇之家》 / 第十六屆 麥可·科蒂斯 《卡薩布蘭卡》 / 第十七屆 萊奧·麥克卡雷 《與我同行》 / 第十八屆 比利·威爾德 《失去的周末》 / 第十九屆 威廉·懷勒 《黃金時代》 / 第二十屆 伊利亞·卡贊 《君子協定》 / 第二十一屆 約翰·哈斯頓 《寶石嶺》 / 第二十二屆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 《三妻艷史》 / 第二十三屆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 《彗星美人》 / 第二十四屆 喬治·史蒂文斯 《美國的悲劇》 / 第二十五屆 約翰·福特 《默默無語的人》 / 第二十六屆 弗萊德·辛尼曼 《永垂不朽》 / 第二十七屆 伊利亞·卡贊 《碼頭風雲》 / 第二十八屆 戴爾伯特·曼 《馬蒂》 / 第二十九屆 喬治·史蒂文斯 《巨人》 / 第三十屆 大衛·里恩 《桂河大橋》 / 第三十一屆 文森特·米尼利 《琪琪》 / 第三十二屆 威廉·懷勒 《賓虛》 / 第三十三屆 比利·威爾德 《桃色公寓》 / 第三十四屆 羅伯特·懷斯、傑羅姆·羅賓斯 《西區故事》 / 第三十五屆 大衛·里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 / 第三十六屆 托尼·理察森 《湯姆·瓊斯》 / 第三十七屆 喬治·丘克 《窈窕淑女》 / 第三十八屆 羅伯特·懷斯 《音樂之聲》 / 第三十九屆 弗萊德·辛尼曼 《四季之人》 / 第四十屆 麥克·尼可爾斯 《畢業生》 / 第四十一屆 卡羅爾·里德 《奧利佛! 》 / 第四十二屆 約翰·施萊星格 《午夜牛郎》 / 第四十三屆 弗蘭克林· J· 沙夫納 《巴頓將軍》 / 第四十四屆 威廉·弗萊德金 《法國販毒網》 / 第四十五屆 鮑勃·弗斯 《歌廳》 / 第四十六屆 喬治·羅伊·希爾 《騙》 / 第四十七屆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 II》 / 第四十八屆 麥洛斯·弗曼 《飛越瘋人院》 / 第四十九屆 約翰· G· 阿維爾德森 《洛基》 / 第五十屆 伍迪·艾倫 《安妮·霍爾》 / 第五十一屆 麥可·西米諾 《獵鹿人》 / 第五十二屆 羅伯特·本頓 《克萊默夫婦》 / 第五十三屆 羅伯特·雷德福 《普通人》 / 第五十四屆 沃倫·比蒂 《赤色分子》 / 第五十五屆 理察·阿坦伯洛 《甘地》 / 第五十六屆 詹姆士· L· 布魯克斯 《母女情深》 / 第五十七屆 麥洛斯·弗曼 《莫扎特》 / 第五十八屆 西德尼·波拉克 《走出非洲》 / 第五十九屆 奧利佛·斯通 《野戰排》 / 第六十屆 伯納多·伯托魯西 《末代皇帝》 / 第六十一屆 巴里·萊文森 《雨人》 / 第六十二屆 奧利佛·斯通 《生於七月四日》 / 第六十三屆 凱文·科斯特納 《與狼共舞》 / 第六十四屆 喬納森·德米 《沉默的羔羊》 / 第六十五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不可饒恕》 / 第六十六屆 史蒂芬·史匹柏 《辛德勒的名單》 / 第六十七屆 羅伯特·澤梅基斯 《阿甘正傳》 / 第六十八屆 梅爾·吉勃遜 《勇敢的心》 / 第六十九屆 安東尼·明格拉 《英國病人》 / 第七十屆 詹姆斯·卡梅隆 《鐵達尼號》 / 第七十一屆 史蒂芬·史匹柏 《拯救大兵瑞恩》 / 第七十二屆 薩姆·門德斯 《美國美人》 / 第七十三屆 史蒂文·索達伯格 《毒品網路》 / 第七十四屆 羅恩.霍華德 《美麗心靈》 / 第七十五屆 羅曼·波蘭斯基 《鋼琴家》 / 第七十六屆 彼得·傑克遜 《指環王3:王者回歸》 / 第七十七屆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百萬美元寶貝》 / 第七十八屆 李安 《斷背山》 / 第七十九屆 馬丁·西科塞斯 《無間道風雲》 / 第八十屆 科恩兄弟 《老無所依》 / 第八十一屆 丹尼·博伊爾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