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簡介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1/b81/nBnauM3X2ATM4ADN1Y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2Q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40年6月6日,為反擊納粹德國的瘋狂進攻,英首相邱吉爾下令“立即對整個德軍占領區發動積極而又連續的反攻擊”。於是,世界上第一支獨立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新型部隊——“哥曼德”應運而生。英軍將其命名為“哥曼德”。這一名稱源於上世紀初的布爾戰爭,英軍稱擅長搞突然襲擊的布爾人小股部隊為“哥曼德”。二戰中“哥曼德”深入敵後偷襲破壞,使德軍寢食不寧。氣得發狂的希特勒曾下達第46號令,要對其斬盡殺絕。“哥曼德”一詞名聞遐邇,現已成為世界特種部隊的通稱。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0/4b2/nBnauM3XzAzMwEzMyY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2Q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這支部隊有3000名隊員,由第三“哥曼德”旅、第九“哥曼德”前線觀察團、特別舟艇隊、海上特勤隊、訓練隊等組成。其標誌為一隻躍躍欲試的青蛙和兩支交叉在一起的船槳。只有約400人的特別舟艇隊(簡稱SBS),是“哥曼德”中的“哥曼德”。它成立於1941年,是一支全天候的特別偵察作戰分隊,活動範圍遍及全球。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SBS派出分隊,在極其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了兩棲登入、海上跳傘和長途行軍,成為第一支登上馬島的英軍反攻部隊。1991年海灣戰爭中,SBS是最先向伊軍發動進攻的部隊之一。他們乘坐直升機滲透到伊軍後方,在其重要通信設施附近布設炸藥,全面破壞其指揮通信網路,使伊軍精銳部隊在多國部隊發動地面攻勢時,陷於全面混亂和各自孤立的狀態。
名稱由來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7/480/nBnauM3XxYjNyEzM4Y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2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相傳在1899年至1902年非洲爆發的“布爾戰爭”期間,英國派出了25萬軍隊對布爾族人進行鎮壓。布爾族人的軍隊只有英軍的1/5,很難正面抵抗英軍的強大攻勢。但是,布爾人驍勇驃悍,機智靈活,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採取了“化整為零”、“襲擊騷擾”等打擊方法,組織多股小部隊,憑著熟悉地形的有利條件,在夜間和山谷、森林等地形或其他不良天候的情況下,對英軍頻頻發起突然襲擊,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打了就跑,打得初來乍到的英國人顧此失彼,膽戰心驚,大傷腦筋。最後,英軍以傷亡近10萬兵力的巨大代價,輸掉了這場戰爭。當時英國稱這些專門從事游擊襲擾活動的布爾人小股部隊為“哥曼德”(英語為COMMANDO,意思是突擊隊)。布爾人的這種戰術給英國人以深刻印象,英國特種部隊被稱作“哥曼德”其用意不難理解。
歷史戰績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a/7e7/nBnauM3XwgTN5AjMxc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3Q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格思濟島
1940年6月23日深夜,由托德少校指揮了第8獨立中隊所屬的120名特種隊員,分乘6艘救護艇,從紐哈芬、福克斯通、多佛爾等港口出發,在空軍的掩護下,對法國北部沿岸的布倫和貝爾克兩個港口城市進行突然襲擊。這是“哥曼德”成立後向德軍發起的首次攻擊。襲擊部隊快要進入布倫港時,被德軍探照燈發現,接著就遭到巡邏艇的追擊,巡邏艇炮火十分猛烈。由於襲擊部隊裝備約半數是輕機槍,很難抵抗德軍的炮火,只得迅速撤離,另尋目標再次組織襲擊。但從貝爾克以南6公里登入的襲擊分隊,行動十分隱蔽,突然向一個德軍據點投擲了手榴彈,打死了2名哨兵。
7月14日,“哥曼德”實施了第二次襲擊戰鬥行動。目標是位於法國瑟堡以西、英吉利海峽內的格恩濟島。這次襲擊行動得到了上級情報部門的大力支持。英國間諜事先獲悉,有大約470名德軍已被空運到該島執行守島任務,島上一些防禦措施還不太完善。參加過第一次襲擊行動的指揮官托德少校,這次又受命於指揮第11獨立中隊及第3“哥曼德”部隊的一個分隊,在14日的夜晚分別乘坐2艘舊式驅逐艦,駛向英吉利海峽的格恩濟島。當快要接近該島的時候,襲擊部隊又換乘5隻救護艇,多路向格恩濟島進發。為了防止救護艇的發動機聲被島上德軍聽到,暴露襲擊行動企圖,配合行動的英國空軍偵察機故意發出隆隆的響聲,在格恩濟島上空盤鏇。擔任佯攻支援的分隊,分別對塞納灣和瑟堡半島採取了行動,全力保障襲擊部隊的行動。特種突襲部隊隱蔽地實施登入,輕鬆地奪取並控制了格思濟島,戰鬥中“哥曼德”沒有遭到德軍的頑強抵抗,也幾乎沒有付出流血的代價。這是組建以來,“哥曼德”第一次成功而不流血的行動。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5/972/nBnauM3XwEjN5ADN3c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3Q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邏弗敦群島
1941年3月,“哥曼德”第3、第4部隊成功地偷襲了挪威西北方向的邏弗敦群島,俘虜德軍士兵216名,抓獲60名納粹黨員,擊沉11艘德國艦艇,炸毀島上德軍用於製造甘油(製造火藥的原料)的魚油加工廠。而襲擊部隊損失甚微,只有一名軍官因裝在褲袋裡的手槍走火而死亡。此次襲擊行動戰果巨大。
“哥曼德”除了組織較大規模的襲擊作戰外,有時也派遣少量人員進入德軍戰領區實施騷擾和破壞。1942年4月11日晚,蒙代奈羅上尉和1名士兵,渡過卡努河,深入法國北部的布任港,炸毀了德軍的油船。同年9月2日晚,一支人數很少的部隊,在英吉利誨峽襲擊了德軍的長斯茲燈塔,俘虜了19名德軍士兵。
紅色惡魔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d/e76/nBnauM3XxcjNzgzMxg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4Q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哥曼德”的一系列突襲行動振奮了英軍抗擊納粹德國士氣,把戰爭魔鬼希特勒搞得神經緊張。1942年10月18日,希特勒發布了著名的“根絕命令”,即“第46號指示”,命令對英軍的“襲擊破壞部隊”,無論是否穿制服,無論是否有武裝,務必“斬盡殺絕”。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哥曼德”在戰爭中起到了震懾作用。
戰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哥曼德”劃歸海軍陸戰隊,整個海軍陸戰隊都可稱為“哥曼德”部隊。後來“哥曼德”部隊建設逐步走上正規,在部隊編制、訓練及執行任務方面都進行了嚴格規定,隊員都是從英軍各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精英,然後再接受特殊的訓練,各項技能全部考核合格後,才被授予具有特種部隊象徵的貝雷帽和徽章。由於它聲名遠揚,世界許多國家都曾要求“哥曼德”幫助他們訓練特種部隊或協助進行反恐怖行動。“哥曼德”部隊經常與北約軍隊中的美軍水陸兩棲部隊互派人員,作為對方部隊的成員進行訓練,同時也與挪威、荷蘭的特種部隊進行協同和相互交叉性的訓練,從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作戰特點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6/45b/nBnauM3X0AzNwkzNzk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5Q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二,投入的方式靈活多樣。投入的方式是特種作戰的關鍵環節,成敗往往在投入的一瞬間就已經確立。英特種部隊掌握了多種投入的技術,水面進入可以使用衝鋒舟、大型軍艦或靠泅渡、蛙人等方式;陸地進入可以搭乘機車、偵察巡邏車或用步行、高山攀登等方法;空中進入可以用直升機或運輸機投送或實施傘降、滑翔等;而入室行動則有屋頂繩降、強擊破門、爆破取口等形式。
第三,以局部打擊為主。由於特種部隊規模較小,火力強度也受到限制,一般只選擇點目標打擊,在打擊完成後迅速撤離,很少承擔固守陣地的任務。
第四,以小部隊分散行動為主。特種部隊一般接受的都是連級以下的戰術任務。在戰鬥中,多是化整為零,以小組、小分隊、支隊為單位行動。馬島戰爭中,英軍特種部隊使用四人偵察分隊,海灣戰爭中是8人步行偵察支隊,而解救伊朗駐英使館人質時特種部隊是兩人為一組。
第五,戰鬥準備狀態高。英軍特種部隊可以始終保持臨戰狀態,這一點通常用A、B隊輪換的方式實現。當A連處於較高一級戰鬥準備狀態時(如執行駐北愛爾蘭地區的反恐怖任務),B連即處於較低一級準備狀態(如在直布羅陀執行治安警戒任務)。兩支部隊定期換防,以防止第一線的隊伍出現疲勞。在戰鬥行動中,也有類似的分工。如特空團到達伊朗使館人質事件現場後,有一隊人處於隨時進行攻擊的準備,而另一隊人則準備在更長一段時間後採取行動。
訓練中心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4/062/nBnauM3X2UTOzEzM4kD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5Q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官兵一致
首先是“官兵合訓”現象。CTCRM不僅為海軍陸戰隊培訓現役和後備役軍官,而且培訓新兵和軍士。在一些班次,還進行官兵混訓。也就是說,英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和士兵都畢業於同一訓練中心,他們都是“校友”;同時有的軍官和士兵甚至在同班學習,他們是“同學”。
其次是官兵“哥曼德”課程內容相同,但標準有別,軍官的體能要求比士兵高。在“哥曼德”訓練結束後,所有的新兵和預備軍官都要通過為期8天的“哥曼德”考試。“哥曼德”考試是對學員野外武器使用、戰術、管理和體能進行全面檢測的軍事技能測試。具體考試內容包括耐力訓練科目、9英里速度行軍、泰山攻擊科目和30英里負重越野。
紀律處罰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b/b30/nBnauM3X4UjM3UTO1ET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xU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繩上自救實際上是一項正式訓練內容,但由於其相當的難度而備受教官的寵愛變成了懲罰科目。在一個寬8英尺(約2.45米),深5英尺(1.5米)的露天池子的上方懸著一根看上去並不太結實的長繩。教官命令學員一個個從繩子的一端向另一端爬,到中央時將腳放下,只留兩隻手抓住繩子,吊在水面上,然後再設法讓雙腳重新回到繩上,爬完全程。筋疲力盡的學員沒有幾個能救得了自己,絕大部分都成了落湯雞。他們抱著裹在濕淋淋衣服里的身體,凍得嘴唇烏紫。
殘酷訓練
“哥曼德”訓練的艱苦性和殘酷性是舉世聞名的,幾乎每個學員都會在某一階段遇到困難。儘管允許多次補考,,但最後總會有將近半數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退出訓練。這些原因可能是傷病,可能是體能上的問題,更多的是缺乏毅力,不能適應海軍陸戰隊的生活。9英里(約15公里)武裝長跑的最後一段是臭名昭著的“傷心路”,幾十年來有上千名的學員就是因為體力不支或毅力不夠而倒在這段短短的路上,最終被淘汰遺恨終生。被迫退出訓練在CTCRM是司空見慣的事,在眾多淘汰者中,其中就包括愛德華王子。
犧牲奉獻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0/b03/nBnauM3XwUDNwYTOzMT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zU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對每個“哥曼德”隊員來說,從決定加入海軍陸戰隊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他們將拋棄常人的生活,將軍旅生涯的驚險和刺激作為他們人生的最大快樂,而將女人和家庭放到了第二位,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花前月下,他們執行任務的特殊性也不允許親人分享。從踏進訓練基地的大門那一天起,學員的臉上就很少能有笑容。他們不準笑,不敢笑,沒時間笑,其實讓他們笑也沒有幾個能笑得出來的。從全副武裝的長途奔襲,到讓人生畏的障礙越野;從真槍實彈的泰山攻擊,到孤山荒地的野外生存,超強度的訓練鋪天蓋地,日子仿佛已經到了世界盡頭。他們的脊椎被裝備壓變形了,胸前骨被拉開了,各種挑戰自我、超越人類體能極限的訓練科目,每天都有活生生的弟兄倒下,每天都有可愛的同學被淘汰。
巾幗英雄
![英國哥曼德特種部隊](/img/0/30c/nBnauM3XyADO3YDNxQTNwczNyITM2IzNyQjMwADMwAzMxAzL0U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菲利普·塔特莎是一名陸軍上尉,自願申請加入海軍陸戰隊而參加“哥曼德”訓練。在通過之前,她已經經歷了兩次失敗,第一次是因為簡單的識圖出錯,其父親還因此向記者抱怨,海軍陸戰隊存在性別歧視,故意找茬淘汰他女兒。第二次是因為菲利普·塔特莎在6英里(約10公里)耐力訓練中背部受傷,醫生要求她自動退出訓練。2002年3月,在經過兩次失敗後,菲利普·塔特莎終於成功,成為英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第一位通過“哥曼德”考試的女學員,海軍陸戰隊旅長尼克·鮑茲親自授予綠色貝雷帽,英國大小媒體爭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