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美國東部,有一個神秘的軍事基地--北卡羅來納州布雷登堡。這就是美國專門用來執行反恐怖作戰任務的"三角洲"部隊的總部。美國的"三角洲"特種部隊是在1978年4月仿效英國第22特別空勤團(SAS)建立的,在美軍內部戲稱D-boy,在建制上參考了當時歐洲國家的反恐特種部隊,但在職責設定上專司海外反恐怖行動。由於具有了精良的裝備武裝起來的高素質人員以及高度的機動性,使其具有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機動部署的能力。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番號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1作戰分遣隊,這支部隊是由美國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派生出來的一支精銳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對付世界範圍內威脅美國利益的各種恐怖活動,現編有兩個中隊,中隊下轄若干小隊,每個小隊16人。雖然自成立至今這支部隊尚無驕人的戰績,但它卻是美國的一支反恐怖拳頭力量。
臂章
三角洲特種部隊作為一支分遣隊(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一分遣隊D分隊),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不佩戴陸軍特種部隊的臂章,而是被授權佩戴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UnitedStatesSpecialOperationsCommand,簡稱USSOCOM)的臂章。
誕生背景
“三角洲”部隊的誕生,體現了美國在經歷劇烈的恐怖威脅的“劇痛”之後,奮而進行反恐怖鬥爭的最痛苦的一頁。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恐怖主義開始在歐洲盛行,各種各樣的恐怖活動此起彼伏,大部分歐洲國家陸續建立了專門進行反恐怖行動的特種部隊;這時的美國人自我感覺依然良好,總覺得恐怖活動這類事情離自己還很遙遠。
在美國深陷越南戰爭而焦頭爛額之際,許多國家對美國的強權政治表現出強烈不滿,恐怖分子的攻擊目標也不再局限於以色列、英國、聯邦德國等國家,恐怖活動的矛頭悄悄地開始指向了美在歐洲、中東地區的設施、人員和利益。
1973年3月1日,“黑九月”恐怖組織襲擊美國駐蘇丹大使館,美國大使克利·羅威爾及使館人員遭劫持 。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蘇丹軍警有能力處理這起事件,並未採取任何干預行動。但是當時的蘇丹政府對這一事件毫無辦法,結果導致克利·羅威爾大使慘死在恐怖分子的槍口下。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使美國政府開始坐不住了,接二連三的恐怖活動,表明美國應付恐怖事件的無能,也說明了美國已不再是恐怖分子行動的禁地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專門用於反恐怖行動的突擊力量“三角洲”特種部隊應運而生。
1977年,卡特政府上台後,即著手組建一支專門用於應付恐怖事件的特種反恐怖部隊。當時的陸軍特種作戰指揮官傑明·羅傑斯基將軍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時任布拉格堡訓練指揮部指揮官的查爾斯·貝克威斯上校。“三角洲”這個名稱,據說是源於貝克威斯上校的一段難忘經歷。
此部隊由美國陸軍上校查爾斯·貝克衛斯(英語:Colonel Charles Beckwith)1978年4月成立,建制形式、訓練方式及戰術都深受英軍特種空勤團(英語:SAS,Special Air Service)的影響。三角洲特種部隊駐紮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由A、B、C三個行動中隊組成(其中A、B、C均為北約音標字母發音,叫法為Alpha Team、Bravo Team、Charlie Team),其成員來自美國陸軍遊騎兵(75th RANGER Regiment)、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綠扁帽部隊/綠色貝雷帽,1st SPECIAL Force)及其他陸軍部隊。三角洲特種部隊主要於莫特湖(Mott Lake)訓練。
執行任務
三角洲特種部隊是多功能作戰部隊,主要執行反恐任務,美國政府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這個部隊的存在,只稱他們為行動人員或執行部隊。
三角洲部隊曾參與鷹爪行動(Operation Eagle Claw),即1980年伊朗德黑蘭市美國大使館脅持人質事件, 一項失敗的人質拯救任務。此任務主要是因過份複雜的計畫、機組人員欠缺特種空中作戰的訓練,加上不幸的事件而最終失敗。一架加油後準備起飛的救援直升機,在地面導引人員跌倒後,追隨錯誤的導引燈號而與加油機相撞,八架參與救援的直升機,因無線電連絡與嚴重的沙塵暴引發故障等問題,損失了三架。此任務被視為特種部隊作戰的一個反面教材。
經過那次失敗後,第160特戰航空團(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即是“夜行者”(Nightstalkers)成立,並負責運送特種作戰人員來往作戰地區。
1999年,馬克·鮑登(Mark Bowden)出版了《黑鷹墜落:一個現代戰爭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記錄了關於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的事情。書中,簡短提及三角洲部隊在這戰爭前的一些行動。後來這書拍成電影《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
挑選與訓練過程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成員主要從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和美國陸軍遊騎兵中招募,除此之外,也接受其他來自陸軍部隊的志願者(包括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
在體能上,必須要能夠在25秒內後退爬行35米、每分鐘仰臥起坐37次、每分鐘做伏地挺身33個、24秒內通過所設定的障礙、16分鐘內完成兩公里長跑、能全副武裝泅渡100米。完成這些項目後緊接著進行18公里急行軍,休息兩個小時後,還必須在24小時內,在得不到任何暗示、指點的情況下,僅靠一個羅盤和一張地圖,在荒無人煙的地區完成單獨行軍74公里的體力極限測試。
在技能條件上,必須會熟練使用各種輕武器,操作多種機械設備和駕駛各種汽車、坦克、裝甲車、大型運輸機或直升機。還要求具有擒拿、格鬥、攀岩、越障等技能。另外每人至少還要具有一門以上諸如爆破、救護、修理、開箱等專長。此外,志願者還必須通過標準非常苛刻的心理素質測試。
到1978年,貝克威斯上校按照這一標準從200名志願者中挑選出53名作為"三角洲"部隊的第一批隊員。貝克威斯上校給隊員上的第一課,就是讓他們觀看1972年慕尼黑恐怖事件的錄像帶。他送給隊員的一句話:"記住,槍一響就會有人喪命。誰先開槍誰就有活命的希望,這是我們的信條。"
"三角洲"部隊的訓練基地被隊員們戲稱為兒童遊樂場。射擊訓練時,每名隊員要在模擬"恐怖屋"內連續進行十個小時以上的人質解救行動訓練;在懸吊在空中的真實機艙內進行反劫機訓練;利用實際賽車場地進行駕駛競速追逐訓練;除在模擬場地上進行高樓垂降突擊訓練外,還經常到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樓進行實際的垂降突擊訓練;另外,"三角洲"部隊還經常進行雪地作戰和水下滲透作戰訓練。該部隊還裝備有C-130或C-141運輸機,隨時準備進行海外機動部署行動。
在短短的時間裡,通過近似嚴酷的訓練,"三角洲"部隊已成為美國在世界各地進行反恐怖行動的一把尖刀。美國反恐辦公室、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法務部等單位組成的一個聯合考核委員會,對"三角洲"部隊進行一次模擬考試,結果令在場的人為之震驚。美聯社的一位記者甚至幽默的評論說:"如果給這支部隊一架長梯,他們能爬上月亮!"
"三角洲"部隊自組建以來,曾在反恐怖作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戰績似乎並不如人意。進入80年代,"三角洲"部隊的規模和作戰實力不斷增強,它與各國的特種部隊,如英國的SAS、德國的GSG9、以色列的總參謀部偵察大隊、澳大利亞的SAS及義大利的GIS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在訓練和行動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1982年,他們為義大利特種部隊營救被恐怖組織"紅色旅"綁架的美國多齊爾將軍的行動提供了技術幫助;1987年,他們協助聯邦調查局抓獲了1985年參與劫持美國環航客機事件的恐怖分子尤尼斯;還參與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和1988年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安全保衛。
儘管美國耗巨資為"三角洲"部隊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最精良的武器裝備,擁有巨型計算機、高技術設施和任意使用的全球情報網。但美國政府如何運用這支特戰力量,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打擊能力,卻由於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善,導致一連串打擊行動的失利。1980年4月實施營救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扣人質的"鷲爪行動",由於直升機故障及聯合勤務協調處理的失誤而遭到徹底失敗。1984年12月4日,一架科威特客機被劫持到巴基斯坦,"三角洲"部隊的突擊行動又因後勤支援出錯而擱淺。1985年6月14日,一架美國班機由麥加被劫持到阿爾及利亞,由於阿爾及利亞政府拒絕讓"三角洲"部隊在其領土上動武,結果導致機上一名美國水兵被恐怖分子殺害。
1990年前後,"三角洲"部隊與以色列合作在中東地區秘密執行過多次人質營救任務,在拉美也參與過秘密緝毒行動,戰績未見輝煌。該部隊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突擊行動是1993年10月3日在索馬里搜捕軍事強人艾迪德,因違反特種部隊應避免白天進行突擊行動的原則,而在"三角洲"部隊作戰史上留下了悲慘的一頁。
美國"三角洲"部隊20餘年來的戰績可以說是所有特種部隊中最暗淡無光的,因而被形容為"永遠當不成新娘"的特種部隊。"三角洲"部隊所進行的行動一直被籠罩在一層神秘的面紗後面,人們還難以了解背後的東西。但這支部隊具有高素質人員和高技術裝備以及強大的作戰能力及高機動性,使其在未來國際反恐怖活動中,必將有令人瞠目的表現。
首先,的確有“三角洲部隊”這一支特種部隊,但是因為某些政治原因,這支部隊並不被美國軍方所正式承認,因此,在三角洲部隊所參與的多個部隊同時行動的時候,其他部隊的大多稱呼“三角洲部隊”的成員為“D-boy”。
選拔
堅持選拔和保留優秀的官兵,是特種部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原則。只有高質量的人員,才能保證特種作戰部隊完成特殊而艱巨的任務。特種作戰部隊是美軍的精華,而“三角洲”部隊則是精華中的精華。“三角洲”部隊初期人員的遴選,幾乎完全是仿效英國SAS特種部隊的做法,在陸、海、空三軍特種部隊中選出最合適的人員。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報名資格為,美國公民、22歲以下及在特種部隊已服役兩年以上。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軍曾發布過幾次招聘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D作戰分遣隊(1st SFOD-D)人員的廣告,人們認為這事實上就是在為三角洲特種部隊招募人員。但陸軍從來沒有發布過任何對於該部隊的官方情況說明。
訓練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招募對象通常是有特殊技能的人,比如精通外語或其他有用技能。選拔測試以標準測試開始,其中包括: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和3英里長跑。經過標準測試後,希望加入三角洲的志願者們將進行數次負重夜間陸上定向長跑(初始負重為45磅重背包,距離18英里)。每完成一次,背包的重量和長跑距離都會增減,而規定完成時間卻減少。
體能測試以一次負重45磅的、長達40英里的、極其崎嶇的山地長跑結束,規定完成時間不詳。據稱只有五角大樓中保密等級最高的人才可以閱讀所有測試的規定完成時間,而測試的內容和測試條件是歸三角洲訓練部制定。選拔測試的心理部分是從不計其數的心理測試開始。志願者們將與三角洲的指揮官以及其他組員進行談話。如果一個人成功入選三角洲特種部隊,他將進行6個月的訓練輪換/試用期,他將進行武器精確射擊和使用其他武器的訓練。
著名成員
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D作戰分遣隊查理·貝克衛斯(ColonelCharlesBeckwith)上校:三角洲特種部隊創立人
威廉·柏金(WilliamG.Boykin)中將:於1992年至1995年擔任三角洲特種部隊指揮官
埃里克·漢尼(EricL.Haney)軍士長:三角洲部隊初期成員之一,著有《InsideDeltaForce》等書
加利·哥頓(GaryIvanGordon)一等士官長:於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中殉職,獲發榮譽勳章
蘭迪·舒哈特(RandyDavidShughart)二等士官長:於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中殉職,獲發榮譽勳章。
保羅·賀威(PaulHowe)二等士官長:於摩加迪沙之戰中是三角洲特種部隊的隊長,電影《黑鷹墜落》中二等士官長傑夫·桑德森的人物原形。
拉利·維克斯(LarryVickers):前三角洲隊員,現替黑克勒-科赫(Heckler&Koch)工作,亦有份參與HK416及HK417等槍枝的開發。
武器裝備
三角洲部隊的單兵武器與常規陸軍部隊相同,他們可根據任務需要去選擇及使用改造過的槍械:
1、比較普遍的是多用途的M4卡賓槍、可加上M203榴彈發射器及SOPMOD戰術配件等。
2、三角洲部隊亦會使用任務所在地的常見武器,以避免彈匣或彈殼被發現而影響任務。
3、每個隊員都可獲得津貼去購買備用手槍彈匣。
4、三角洲狙擊手多選用M14自動步槍作狙擊用途,半自動步槍比手動更適合快速射擊,以M14自動步槍改進的M21及M25亦是三角洲狙擊手的常用狙擊武器。
5、三角洲部隊亦曾購買一批了HK416的上機匣。
著名成員
查理·貝克衛斯(Colonel Charles Beckwith)上校:三角洲特種部隊創立人
威廉·柏金(William G. Boykin)中將:於1992年至1995年擔任三角洲特種部隊指揮官
加利·哥頓(Gary Ivan Gordon)一等士官長:於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中殉職,獲發榮譽勳章
蘭迪·舒哈特(Randy David Shughart)二等士官長:於1993年10月3日,摩加迪沙之戰中殉職,獲發榮譽勳章。
保羅·賀威(Paul Howe)二等士官長:於摩加迪沙之戰中是三角洲特種部隊的隊長,電影《黑鷹墜落》中二等士官長傑夫·桑德森的人物原形。
拉利·維克斯(Larry Vickers):前三角洲隊員,現替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工作,亦有份參與HK416及HK417等槍枝的開發。
參加的行動
概述
DeltaForce美國陸軍上校貝克衛斯(CharlesBeckwith)在1962曾作為交流人員而與SAS在馬來西亞一起執行過任務,當他回到美國陸軍後一直企求成立一個單位,其組織、構想和功能要與空降特勤隊同樣。在長達數年的無數次嘗試後,他終於成功了,這個新部隊——全名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一分遣隊D分隊(在軍方代號中,D用Delta代替,而Delta(Δ)是三角洲的意思,故稱三角洲部隊)——在1977年11月19日獲正式認可。這個單位不可與三角洲計畫(DeltaProject:B-52分遣隊)相混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組織概念。
三角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影響到美國利益的恐怖活動,按照當時隨處發生的這些意外而言是非常適時的需求,諸如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會人質事件(1972年8月);GSG9所實施的摩加迪沙救援行動(1977年1月)。
在其正式成立後,三角洲部隊開始著手挑選與訓練其人員,並順利地完成數個其它不同單位的任務。隨後在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學生”們闖入美國駐德黑蘭的大使館,挾持所有的工作人員為人質,從那時起三角洲部隊逐漸地深入參與計畫——人質救援行動,最終以1980年4月24至25日的實際行動達到了最高潮。
組織
按照空降特勤隊的模式,三角洲部隊又被劃分為數箇中隊,依次再劃分出小隊(troop)。每小隊人數為16人,可以一隊16人來行動,亦可分二組8人,或四組4人,或八組2人。在其早期的階段只有一個中隊(A中隊)但很快就一分為二,1979年初成立了B中隊。挑選與訓練
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D作戰分遣隊三角洲部隊仍將回歸於反恐怖分子的本分,而非海灣戰爭的工作。位於北卡羅來那州布拉格堡的廣大訓練地區中包括一架波音727飛機以供練習突擊救援人質。這裡也有著名的近距離戰鬥之屋(CloseQuarterBattleHouse)——其另一稱呼“鬼屋”(HauntedHouse)更為出名。三角洲部隊仍維持兩支100人的中隊隨時準備行動,但卻有更多的人員貢獻於訓練其它特種戰鬥單位,從事反恐怖分子或反暴動的任務。三角洲特種部隊的成員主要從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和美國陸軍遊騎兵中招募,除此之外,也接受其他來自陸軍部隊的志願者(包括國民警衛隊和預備役)。堅持選拔和保留優秀的官兵,是特種部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原則。只有高質量的人員,才能保證特種作戰部隊完成特殊而艱巨的任務。特種作戰部隊是美軍的精華,而"三角洲"部隊則是精華中的精華。"三角洲"部隊初期人員的遴選,幾乎完全是仿效英國SAS特種部隊的做法,在陸軍特種作戰部隊中選出最合適的人員。
三角洲特種部隊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軍曾發布過幾次招聘美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D作戰分遣隊(1stSFOD-D)人員的廣告,人們認為這事實上就是在為三角洲特種部隊招募人員。但陸軍從來沒有發布過任何對於該部隊的官方情況說明。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招募對象通常是有特殊技能的人,比如精通外語或其他有用技能。選拔測試以標準測試開始,其中包括: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和3英里長跑。經過標準測試後,希望加入三角洲的志願者們將進行數次負重夜間陸上定向長跑(初始負重為45磅重背包,距離18英里)。每完成一次,背包的重量和長跑距離都會增減,而規定完成時間卻減少。體能測試以一次負重45磅的、長達40英里的、極其崎嶇的山地長跑結束,規定完成時間不詳。據稱只有五角大樓中保密等級最高的人才可以閱讀所有測試的規定完成時間,而測試的內容和測試條件是歸三角洲訓練部制定。選拔測試的心理部分是從不計其數的心理測試開始。志願者們將與三角洲的指揮官以及其他組員進行談話。如果一個人成功入選三角洲特種部隊,他將進行6個月的訓練輪換/試用期,他將進行武器精確射擊和使用其他武器的訓練。
武器裝備
三角洲部隊有權利根據任務選用任何武器。包括M1911系列手槍、西格-紹爾P2269mm手槍、H&K公司的MP5系列衝鋒鎗、改良過的M4系列卡賓槍、HK416、MK14、MK43、M14、M24、M40狙擊步槍、巴雷特.50口徑的狙擊步槍、摺疊槍托式傘兵型的M249班用機槍等。戰例
鷹爪行動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學生”蜂擁闖入美國德黑蘭大使館宅內,並挾持53名的人質長達數月之久,此外再加上外交部的3名人員。從危機剛開始的最初幾天,軍事救援的計畫一直在檢視和發展中,儘管最後要使用外交或軍事手段,一直因伊朗內部的混亂而舉棋不定。在這期間,唯一不變的是德黑蘭距任何現有的美軍基地都非常遙遠。這個計畫最後終於定案,以貝克衛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隊為主,不過顯然有更多的單位直接和間接的參與。整個行動的代號是鷹爪行動,而其中的直升機單位則稱為夜光行動(OperationEveningLight)。
計畫
計畫本身相當簡單,複雜的大抵上是時間與空間的問題,包含初期部署和三階段的行動。
初期部署:在初期部署時,三角洲部隊要飛過德國和埃及,到阿曼的馬西拉(Masirah)機場。在那裡他們改搭C-130,貼近水平面以避開雷達,越過阿曼灣和伊朗南部降落至沙漠一號(DesertOne),該處是位於戴斯特卡利爾鹽漠(Dashte-KarirSaltDesert)的遙遠基地,在德黑蘭東南方490km處。同時,早在大約數星期前經由迪戈加西亞(DiegoGarcia)部署至美國航母尼米茲號上的8架美國海軍的RH-53D直升機,則從尼米茲號上起飛,載著(也是飛得相當低)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飛往沙漠一號與主力部隊會合。
第一階段:突入。在沙漠一號時的計畫是6架C-130(3架攜帶部隊,3架替直升機加油)著陸並等待直升機到來,預定大約會晚30分鐘到達。因為沙漠一號位於路旁(經判斷很少使用),所以首先部署一組12人的道路監視小組,以截斷與扣留任何經過的伊朗人。當直升機加滿油後,就開始裝載攻擊小組飛往德黑蘭,將人員投至降落區,然後著手將直升機藏在北方大約24km處。攻擊小組在降落區等待會見兩名情報員,並由他們引導至大約8km遠一處遙遠的河谷,直升機和人員接著就在各自的藏匿處休息到晚上。
第二A階段:救援。在天黑之後一名情報員會帶著12名駕駛員/翻譯員去收集6輛賓士卡車,而另一名情報員則輔助貝克衛斯上校去偵察路線。在20點30分,全部人員在藏匿處登上卡車並開往德黑蘭,實際的救援行動於23點至24點之間開始。在處置警衛和救出人質之後,計畫是呼叫直升機進來,如果降落區可能清理出來不在大使館宅內降落(那些學生豎起許多柱子以預防突然的降落),當其不可行時,則移至附近的足球場。一旦所有人質都被救出後,攻擊部隊就由直升機載離,白色單位(WhiteElement)是最後離開的。
第二B階段:外交部之救援。在與第二A階段的同時有13人的特種小組會攻擊外交部,救援那裡的人員,並將他們帶至鄰近的公園,在那裡他們所有人皆會被一架直升機接走。
第三階段:撤出。當行動在德黑蘭展開時,一支遊騎兵特遣隊會襲擊曼沙里耶機場,該地大約在南方56km處,他們曾搭乘數架C-141渦輪噴射式運輸機飛入。一旦所有人皆從德黑蘭撤退至曼沙里耶後,他們將搭C-141飛離,遊騎兵最後離開。所有倖存的直升機將被棄置於曼沙里耶。
應變計畫:各種意外事件都被考慮過並適當地擬定計畫,例如,如果沒有足夠的直升機可在一次空運中將所有人載離。在整個計畫過程中,有一個精密且重要的狀況是大家都同意的,即是要將所有人員載離沙漠,沙漠一號絕對至少要有6架直升機。
指揮與管制:地面部隊的指揮官是貝克衛斯上校,須向渥特少將(M.G.JamesVaught)匯報,他是聯合特遣部隊指揮官(COMFTF:CommanderJointTaskForce),指揮部設在埃及的渥迪肯那(WadiKena)機場;他們以攜帶式衛星通訊系統聯繫。渥特將軍也以類似的聯繫匯報華盛頓特區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主席瓊斯將軍(GeneralDavidJones),他在整個行動的危險期間一上與卡特總統開會。在最後一刻變更計畫後,空軍上校凱里(JamesKyle)被任命為沙漠一號的指揮官。
執行
C-141根據計畫將地面部隊由美國空運至馬西拉,接著再以C-130飛至沙漠一號。第一架飛機上,載著貝克衛斯上校和凱里上校。安全著陸後,道路監視小組馬上就欄下一輛載有45人的巴士,並扣留且看守那些乘客。數分鐘後又有兩輛車由南方出現;第一輛油缺罐車被反坦克火箭擊中後爆出火光,但司機卻逃至第二輛車,而且以最高速駛離。第一架C-130隨後起飛,留下他們獨自待在地面上一段時間。第二架C-130隨即飛入並放下人質,在剩餘的4架C-130都著陸後,再度飛往馬西拉。然後4架C-130和地面部隊就在等直升機——等待之處還是等待。
直升機正是行動的關鍵。8架直升機於19點30分(當地)從尼米茲號(距伊朗海岸約50英里)起飛,朝向北方之沙漠一號。在大約21點45分,6號直升機因螺鏇槳發生故障而差點發生意外的災難,兩上螺鏇槳之一因為故障嚴重,只有請求放棄。機員下機後,證實真有問題,於是他們取走機密檔案,然後登上數分鐘後起飛的8號直升機。
大約一個小時後,前面的幾架RH-53D碰到非常強烈且完全無法預料的塵暴(duststorm);所有事故皆由此開始,再飛一小時又再遭遇到第二道塵暴,而且更為強烈。直升機部隊指揮官——薛佛特少將(MajorSeiffert)——在稍早失去了他的慣性導航系統,完全盲目地飛出第一次塵暴並著陸,2號直升機也隨著降落。薛佛特少校以保全無線電與COMJTF聯絡,獲知沙漠一事情的氣候良好;因此在大約待在地面20分鐘後,兩架直升機再度起飛,並且跟在其它直升機後飛往沙漠一號。
同時,5號直升機遭到嚴重的電子故障,損失了大多數的機件。在沒有水平儀和導引,並且還有山脈在前方的情況下,使它不得不放棄轉回尼米茲號,因此只留下6架直升機繼續執行任務。
第一架直升機(3號)在距沙漠一號大約56km處擺脫塵暴,利用已燃燒中的伊朗油罐車為標誌,較預定時間大約慢了50分鐘著陸。剩餘的飛機在接下來的半小時內陸陸續續地到達,全部皆來自不同的方向(除了1號與2號外,他們是一起到達)。那些機員被他們的經歷所震驚,但直升機卻迅速移至加油機C-130旁,再度加油,攻擊部隊開始登上他們指定的飛機。
貝克衛斯上校在地面上焦躁不安,當他被通知2號直升機在飛行期間有部分的液壓故障時已較原定計畫遲了90分鐘;飛行員仍然飛至沙漠一號並期望能在此修復,但經證實這是不可能的。在短暫的討論後,凱里上校向遠在埃及的渥特少將報告,他反對以5架直升機繼續執行任務的建議,而不顧原先計畫所認可的絕對最低限度。
決定取消整件任務的決議很快地到達,然而究竟是由沙漠一號決定或是遙遠的華盛頓所決定的,卻從來沒有公開。但在此階段放棄並無任何問題,唯一的小麻煩是4號直升機,其待在地面最久,需要在飛往尼米茲號前再裝滿燃料。只有一架C-130留有足夠燃料,為了替4號直升機清理空域,3號直升機便起飛並向左飛去,但是因為其高度(1525m)和重量(19050kg),致使其無法維持盤鏇,所以直接滑撞至C-130,那時才2點40分。
其結果是損失重大:兩架直升機都爆炸,碎片四處飛散,彈藥則開始走火。C-130內的5名空軍機員和RH-53D內的3名海軍陸戰隊隊員當場死亡,但是C-130機身內的64名三角洲人員迅速由飛機上逃離,並且救了裝運長。隨後就決定拋棄剩下的直升機,所有人員皆以3架C-130返回馬西拉。
之後
在伊朗的潰敗導致美國特種部隊內部相當深刻的反省。雖然這次失敗的主因並非是貝克衛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隊的緣故。但在技術層面來說,決定使用美國海軍的塞考斯基RH-53直升機來取代慣用的HH-53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前蘇聯方面的威脅。RH-53的尾柱可以摺疊,使該直升機可收藏至甲板下;HH-53並無此種能力。前蘇聯正從空中及使用衛星監視尼米茲(Nimitz)號——8架大型直升機位於飛機甲板上的圖像已足夠讓機靈的前蘇聯觀察家猜出正在進行的事情——而且他們可能會警告伊朗人。這個長途行動的其它技術困難,則因卡特政府從華盛頓斷然決定取消整個任務,而變得更複雜。
沙漠風暴中行動
三角洲部隊在十年之後又返回沙漠,為美國特種部隊突擊伊拉克內部作先鋒。薩達姆·侯塞因所擁有的SS-1“飛毛腿”飛彈遠較西方情治單位所了解的多,而且以色列境內如下雨般的飛彈也不空話再繼續下去。以色列總理沙米爾(Shamir)威脅將以同樣的方式報復——以色列甚至秘密地發射一枚核子彈頭(不反應的)洲際彈道飛彈至地中海以為最後警告。特種作戰指揮部的總司令史汀納將軍(GeneralCarlStiner)和聯合特種作戰指揮部的指揮官少將唐吟(WayneA.Downing),告訴參謀長聯席會議說,他們的精銳小組能較衛星找到更多的“飛毛腿”飛彈。
三角洲部隊作為聯合行動的一部分飛入伊拉克境內,其一同的夥伴還有英國的空降特勤隊。從第20特戰中隊的MH-53J“低空鋪路(PaveLow)型”直升機上下機後,他們查出海珊之飛彈,並將之標示出來以待空襲。在1991年2月27日,地面戰爭的最後一天,三角洲部隊發現了一整排的26枚“飛毛腿”已準備好作為最後的彈幕射向以色列。它們立刻就被摧毀。施瓦茨柯普夫將軍寄了一封個人的恭賀函,感謝他們致力於維持以色列戰局之外。
整個任務完成了,其代價是3名三角洲部隊人員:賀雷(PatrickHurley)、克拉克(OttoChark)和羅吉古斯(EloyRodriguezJr.),他們是因塞考斯基的UH-60黑鷹式運輸直升機載著他們撞上一個沙丘而機毀人亡。
重建希望行動
起因:
1993年10月3日,據線人情報,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大軍閥默罕默德·艾迪德手下的兩名高級助手將於當日召開一次小型會議。為了阻止艾迪德在索馬里維和進程中的障礙性作用,聯合作戰指揮部立即派出三角洲部隊和陸軍遊騎兵特遣隊前往逮捕艾迪德的兩名高級助手。
行動初期計畫:
全部行動人員將分為空載和車運,並同時從摩加迪沙機場(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所在地)出發。由AH-6LittleBird輕型空運機動直升機將三角洲隊員投放到目標大樓的附近街道和樓頂,並迅速展開抓捕任務。與此同時,陸軍遊騎兵特遣隊將乘坐UH-60黑鷹通用直升機抵達大樓的四個街角處,並將遊騎兵部隊投放下去同時提供地空火力支援。遊騎兵部隊則將建立防線阻止索馬里民兵向目標大樓靠攏。同時出發的由“悍馬”輕裝吉普車和5.5噸卡車組成的車隊將抵達目標大樓附近地點,待三角洲部隊發出任務成功的信號,迅速抵達目標大樓並將人犯、部隊等人員全部載離,返回摩加迪沙機場。計畫原定任務用時為30分鐘。
開始行動:
行動按計畫展開。車隊及直升機編隊同時出發。直升機編隊先沿海岸線飛行,再突然進入摩加迪沙主城區。而悍馬車隊則直接開赴摩加迪沙城區。下午3:42,第一批三角洲部隊抵達目標大樓並開始行動;UH-60黑鷹直升機將遊騎兵小隊索降至地面並返回高空提供火力支援。索馬里方面發覺了美軍的行動,開始大量集結民兵武裝力量向美軍壓去。並且使用俄制RPG型火箭彈在天空中製造火網,給美軍直升機製造麻煩。由於大量的火箭彈並未擊中目標而落於地面,造成了許多無辜平民的傷亡.雖然行動初期便遭到反抗,但是行動依舊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不久,人犯抓捕任務完成。悍馬車隊迅速接近目標大樓並開始搭載人犯。
索馬里的民兵當中,有一些曾接受過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的火箭彈射擊訓練,擁有打擊直升機的特殊本領。雖然RPG火箭彈的設計精度很差,但是,他們打出的火箭彈總能對美軍直升機造成威脅。正在搭載人員的過程中,一架代號為Super-61的黑鷹直升機被“火網”捕到,火箭彈直接擊中機身,機艙內的三角洲狙擊手當場陣亡。由於損傷過於嚴重,致使飛機失去飛行平衡,最終墜毀於摩加迪沙的一條小的街道上。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藉助四架OH-58D觀測直升機看到了墜機的全過程,並決定立即派出救援小組前往救援。悍馬車隊也兵分兩路:一路運送從直升機上掉下來的傷兵;另一路則改變路線,向墜機地點機動。其他地面部隊也分兵向墜機地點趕去。路途中,遇到了大量的索馬里民兵的頑強抵抗。當地民兵通過人數優勢,將美軍特種部隊壓制在一個地方而不能動彈。美軍也被迫占據了一些建築物等作為掩護,與索馬里民兵展開對峙,但始終也未能向墜機地點移動一米。中途,許多的美軍被衝散,時常可見遊騎兵隊員與三角洲隊員組成的臨時小組向墜機地點進發。由於在墜機發生之後,民兵就立即設定路障,因此,悍馬車隊只能在墜機地點周圍徒勞無功地打轉。
率先通過胡同抵達墜機地點的遊騎兵部隊Chalk4小組,面對大量索馬里民兵只能守住墜機地點附近的一個院落來保護墜機地點的相對安全。隨後,由代號為Super-62的黑鷹直升機將三角洲部隊臨時救援隊索降至由Chalk4小組保護的院落內。Super-62也被火箭彈、機槍擊中,但是,勉強地在摩加迪沙機場成功迫降。隨後,救援隊向外突擊並成功進入墜毀飛機的機艙,對傷員進行救治。而悍馬車隊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索馬里民兵憑藉對當地地形的優勢與美軍展開巷戰。美軍車隊也時常會遭到火箭彈的攻擊,傷亡十分巨大,被迫返回摩加迪沙機場。另外,一支由三角洲部隊和遊騎兵部隊混編的小組也抵達了墜機地點並建立了防線,加強了Chalk4小組的駐守。
但是,在第一架直升機墜毀不久之後,一架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的Super-64黑鷹直升機也不幸被密密麻麻的火箭彈擊中墜毀,全機組人員倖存,但都受重傷。在直升機上目睹這一切的兩名三角洲狙擊手志願著陸對傷者展開營救。兩名狙擊手抵達墜機地點之後就迅速建立防線並將受傷的駕駛員抬出機艙。由於索馬里民兵的蜂擁而至,加之沒有像樣的空中火力掩護,第二墜機地點很快失守,兩名三角洲隊員陣亡,受傷駕駛員被俘。由於附近路障較多,美軍沒有及時抵達第二墜機地點。
此時,運送傷員的悍馬車隊從摩加迪沙機場返回主戰區並向第二墜機地點趕去,但由於大量的路障而難以接近。車上的三角洲部隊決定下車步行至第二墜機地點,並於黃昏時分抵達第二墜機地點,炸毀了直升機的殘骸卻並沒有找到任何倖存者。隨後,他們向第一墜機地點運動。直至入夜,美軍依舊堅守著,但由於傷亡過大,很難堅持下去。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派出Super-66直升機將淡水、藥品、血漿、食物等運送給前沿部隊。但是,當Super-66藉助夜色的掩護進行降落時,立即被發現,受到了猛烈的攻擊,機身多處被擊穿,一名機組成員面部中彈。隨後,Super-66勉強迫降於機場,而救援物資只送出了很少的一部分。
隨後,第十山地師派出機動部隊,對友軍展開支援和救助。並將摩加迪沙體育場臨時定為救援中心。救援車隊於凌晨2:05抵達第一墜機地點,並在沿途接送了一些友軍。車隊在墜機地點停留了一會兒,待將屍體抬進車內,車隊和全部地面部隊離開。整個行動耗時十幾小時。十九名美軍士兵陣亡,有的死於墜機;有的死於對防線的防守。索馬里方面,估計約有一千人的傷亡。
不久,電視上便出現了索馬里人把美軍屍體拖至街頭示眾的鏡頭。華盛頓方面一片譁然。柯林頓立即下令召回美軍部隊。失去了美軍的支持,聯合國的維和部隊變得有名無實。因此,索馬里維和任務成為聯合國維和歷史上的一跡敗筆。
後來,此事件被改編為電影《黑鷹墜落》。
電腦遊戲
正作三角洲特種部隊(DeltaForce)1998
三角洲特種部隊2(DeltaForce2)1999
三角洲特種部隊:大地勇士(DeltaForce:LandWarrior)2000
三角洲特種部隊:近戰突擊隊(DeltaForce:TaskForceDagger)2002
三角洲特種部隊:黑鷹墜落(DeltaForce:BlackHawkDown)2003
三角洲特種部隊:黑鷹墜落:軍刀部隊(DeltaForce:BlackHawkDown:TeamSabre)2004
三角洲特種部隊:極限作戰(DeltaForce:Xtreme)2005
三角洲特種部隊:極限作戰2(DeltaForce:Xtreme2)2009
MOD
軍刀部隊mod自由戰士(DeltaForce:BlackHawkDown:TeamSabre:FreedomWarrior)2005
國產mod:三角洲特種部隊:衝突來臨2(DeltaForce:Xtreme:RisingConflictver2.0)2012
相關角色出場遊戲
使命召喚8:現代戰爭3(CallofDuty8:ModenWarfare3)
本遊戲中,美軍劇情的主角、上司和隊友都屬於三角洲部隊。
弗洛斯特/冰人/寒霜/Frost
桑德曼/沙人Sandman
查克/塔克/卡車Truck
格林奇/鬼魂/Gri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