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蔣勛

蔣勛﹙1947年-﹚,台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福州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美的啟蒙者──母親

1947年出生在歷史古都西安的蔣勛,似乎血液中便流著一種傳統的古風,他即使學的是西洋藝術,也不同於一般的藝術家,永遠流露對儒家思想的執著。

“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遇見比我母親更會講故事的人。小時候我們家孩子最高興的事,就是母親今天心情好,能講個故事來聽。”蔣勛的母親是前清旗人官宦家庭的獨生女,她曾經和外祖母守著一幢古宅,聽著仿如大觀園的家族故事,也歷經改朝換代、戰亂逃亡的顛沛流離歲月。這些在母親刻意渲染之下,都成了一篇篇神奇有趣的中國古老傳說,也是蔣勛記憶中最早的文學感動。而大龍峒廟口看的歌仔戲,也是奠定他對藝術產生興趣的基礎。

美的導師──陳映真、瘂弦

蔣勛 蔣勛

師大附中時期,蔣勛都是在台北重慶南路上的東方出版社度過青澀歲月,在書架前,念了三年的世界名著小說,因為大半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作品,得以培養他疏世的理想;於是,在周記上開始寫:“我希望做文學家”。當時年少輕愁的他,在文學世界得到很大的滿足(即使紅字成績單寄到家裡),也開始了解什麼是人性,使他在孤立的心靈有了平衡的力量。因為此時的他對音樂、美術、文學有不可救藥的執著與著迷,而父親只能用退役之後轉任的公務人員薪水養活六個子女,因此昂貴的音樂學費是甭想,學畫也只是短暫的供給,最後蔣勛找到一種最“廉價的興趣”,那就是在數學本子,以旺盛的精力和喘息不安的聲音寫滿強說愁的詩句。

聯考失利之後進入了私立強恕中學,蔣勛的新詩被亞弦推介,登上了《青年雜誌》等刊物,他也開始嘗試小說的創作,和參加文藝研究社、主編校刊。此時結識了熱忱的英文老師陳映真(本名陳永善),教他唱英文歌曲,參加老師指導的話劇團,使得失意的年輕人,在心理上得到更多層面的滋養,因此他不僅後來在思想和著述上,深受陳老師的影響,所表現出強烈社會正義感與人道主義的關懷,也對戲劇滿懷著憧憬,從而進入文化大學戲劇系。

美的轉移──從戲劇到史學、哲學

雖如願以償地進入嚮往已久的戲劇領域,但天不從人願,蔣勛失望了,因為當時國內戲劇研究的環境,使他懷抱的美學理念完全落空,只好忍痛放棄。原本想轉往美術系或哲學系,因家人反對而改讀歷史系。這樣的抉擇,果然對日後的知識訓練,有重大的影響。

蔣勛 蔣勛

“以往我對文藝的愛好是主觀的。但在有了史學的訓練之後,我開始把文學藝術,擺回其所在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中來看,而不再只停留在少年時期那種浪漫的主觀。”從此的蔣勛在史學上,開闊了視野,也以純粹個人的主觀感性藝術,走向知性客觀的藝術史研究。雖然在知識的焦點有了這么大的轉移,但他仍難忘情於哲學的探求,尤其在大一的時候,受到當時流行的存在主義的洗禮,承受過多的生命質疑,所以他不時到哲學系旁聽。後來竟成了前清皇族毓均老師的入室弟子,在毓老師的活的見證,及不同於一般的史實觀點,他有了新的頓悟:藝術比政治更能跳脫狹隘的觀點,他說:“明朝亡了以後,許多優秀的人都走上藝術的路,像石濤、八大山人,因為藝術可以相對地具有超越於政治之上的價值觀。﹍﹍當前朝的仇恨消失之後,我們發現,他們真正為這個民族做了事。他們在藝術上營造了嶄新的視覺空間,為當時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理解的線索。”於是蔣勛選擇了通往先民的喜樂苦悲之藝術研究。

兩年的研究所課程,幾乎都在故宮博物院,以“學徒式”的學習方法,跟著那志良、莊嚴、李霖燦等宿儒研究,因此對固有文物有一分理論之外的深厚情感。經由對文物的直接暨接觸,以往所學的歷史不再是空洞的,藝術也自此融入了生活之中,更啟發他走向美學的基礎。

美的徘徊──中西文化的辯證

蔣勛 繪畫作品 蔣勛 繪畫作品

一九七四年蔣勛至法國的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留學,主要研究十九世紀法國自新古典主義至印象派階段的繪畫,以及研修音樂史、戲劇史、文學史、社會史等課程。在這段期間他接受了嚴格的美學的訓練,尤其是法國藝術史學者泰納(H. Taine)的“還原法”,影響他日後對藝術的分析。(所謂的還原法,是將藝術作品還原為作者的風格,再由作者獨特的風格還原為時代趨向的風格,最後被還原為當時各種社會現象、環境。)

他在法國學習各種藝術理論,卻發現法國老師對中國的京劇、崑曲頗為讚嘆,也發現西方的音樂、劇場模式,都受到東方的影響。他的法國老師提醒他:回到中國。因為中國的藝術不受形式的限制,反而給予欣賞者很大的想像空間,所以蔣勛去了西方,卻找到了東方,回到了中國。

美的傾聽——他是林青霞的半顆安眠藥

蔣勛 50歲離開了執教多年的高校,轉向公益演講,進行“美的教育”。他的聽眾來聽課是為了撫慰心靈,與學業和分數無關。

林青霞 評價蔣勛說:“蔣老師是我唯一的偶像 。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

席慕蓉 說:“蔣勛是我們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最佳引路人。他為我們開啟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與歷史長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時光終將流逝,然而美的記憶會長存。”

蔣勛老師落戶音頻平台蜻蜓FM 。作品包括《蔣勛細說紅樓夢》 、《蔣勛細說紅樓夢青春版》 、《孤獨六講》 、《蔣勛東西文藝長談》 、《美的沉思》 、《蔣勛講中國文學 》、《蔣勛:中國美術史》 、《蔣勛:西洋美術史》等。

美的迴響──多才多藝的蔣勛

蔣勛於一九七六年自巴黎、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德國、瑞士、英國及希臘各地旅行,做藝術札記,同年底返國。一九七七年主編《雄獅美術》,將它擴大成為綜合美術、建築、戲劇、文學等多樣化的刊物,而且使《雄獅美術》成為當時反映台灣本土化最具挑戰性的雜誌,掀起本土化與民族性之廣泛討論的熱潮。一九七九年開始任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等,講授“美學”及“藝術史”等課程。一九八三年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之創系系主任。擔任過金馬獎、聯合報小說獎、金鼎獎、文建會國際版畫展、世界華人文學獎等之評審;一九八九年廣播節目“文化廣場”獲文化教育節目主持人金鐘獎,同年生日在台北舉行第一次個展,展出六十多副水墨書畫作品。現任東海大學、國立藝術學院教授,

蔣勛 蔣勛

在國中的時候蔣勛愛上了詩,數學練習簿上寫滿了詩句,詩是他少年寂寞心靈的最佳寄託之處。書店的世界文學名著譯本,更是他立志成為作家的夢想。曾寫了篇浪漫式的愛情小說,在《中國語文》刊登。進入高中以後,他繼續寫詩,也嘗試寫起小說。這時期遇到兩位貴人──陳映真、 瘂弦,鼓勵他在小說、新詩的創作。受英文老師陳映真(也是台灣鄉土作家)影響,《筆匯》、《現代文學》。 啞弦介紹他讀了許多當代的新詩作品、評論,使他得以進入現代詩的殿堂。詩作曾發表於《自由青年》、《蕉風》上,也曾以第一人稱的小說《洛洛的故事》,得了全省高中小說第一名。可惜,進了大學以後,竟停止寫詩,雖然視野開闊了,但內心的情緒被當時流行的存在主義所糾結,彷佛一個沉重的擔子壓在肩頭,無法再浪漫起來。大一暑假,以寫小說的方式,處理對生命的質疑,完成〈勞伯伯的畜牧事業〉,綜合了中學時期的浪漫主義,和大學時期的存在主義;刊載在「中國時報」的前身「徵信新聞報」。同年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的小說還有〈希望我能有條船〉,並分別選入《聯副三十年小說選》、《人間選集》。但因初試啼聲即受到作家楚戈等的讚美,將原本喜歡以講故事的形式拿來寫小說的興趣給壓抑了,一停筆又是十幾年。一九八0年,再度發表〈相親〉於《現代文學》。而遲至一九八八年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傳說》(皇冠)。暢銷小說《因為孤獨的緣故》(時報),是一九九二年令文壇驚艷的佳構。

大學四年蔣勛曾停止寫詩,直至一九七四年的夏天,到法國研究西洋美術史時,才又因為無法排遣的鄉愁而動筆寫詩。也因獨自旅遊的關係,懷鄉的情緒彷佛經過醞釀而開始發酵起來,在內心翻湧澎湃,在壓抑不住之下,於是買了筆記本,背出昔日熟悉不過的詩句,從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等。而這些詩句似乎就是鄉愁的病根,整整寫完一本,好像把重重的鄉愁嘔吐盡了,原本抑鬱的心,才舒暢起來。同時也重拾荒廢已久的詩稿,將自己真實的感情,以最自由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一丟七、八年的寫詩習慣,終於重新找回來了,這是他的第一本書──“少年中國”(遠景)。繼之而起的有一九八二年出版第二本詩集《母親》(遠流),並獲得中國時報推薦特別獎。七年後又出版詩集《多情應笑我》,同時入選暢銷排行榜及聯合報質的排行榜。一九九二年創作詩集《來日方長》出版(東華)。

蔣勛曾說:“我寫過小說,出了兩本詩集,散文卻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但是我也知道,散文到最後,恐怕不只是文學技巧,而是要在情懷、氣度上完成一種典範。”他認為散文幾乎一直是中國文學的正統,詩和小說都必須要從散文的基礎發展出來。一九八四年蔣勛的第一本散文集《萍水相逢》(爾雅)才告誕生,而且一炮雙響,隔年獲中興文藝獎及中國時報散文推薦獎。一九八三年是散文的豐收季,共出版《大度山》(爾雅)、《歡喜讚嘆》(林白)兩本散文集。

在文字創作的世界裡,蔣勛觸角十分寬廣,他以詩歌吟誦年少的激情和鄉愁的心聲,用散文細說生活的曼妙情境,和對美學的深刻反省,更用小說處理人性神秘而複雜的內心,始終藉以關照社會的用心。且由於從事藝術工作多年,在作品中不時流露對“人”的關懷,也顯示豐富的視覺意象,仿佛以文字代替了線條,透過藝術的融合,產生了無比深摯親和的美感。

蔣勛書法 “來世若能償報” 蔣勛書法 “來世若能償報”

小時候,蔣勛在父親嚴格的督責之下開始習字。每天日課包括大字三篇,小字一篇;常為免於一頓痛打,總在父親下班之前,挑幾個筆畫簡單的字,如,“上”、“大”、“人”、“己”等來矇混過關。但在飽食母親的豐盛晚餐後,又是一次晚課,重新鋪紙研磨,小手被爸爸強壯結實的手掌,聽著爸爸運筆時的呼吸,雖然父子如此貼近,寫書法卻還是童年的苦差事。二十幾年後,蔣勛才真正貼近書法,覺得其中的頓挫點捺,是生命的一種實踐。經由顏真卿的氣勢宏渾轉向筆法蒼勁的魏碑。也曾在研究所時期向王壯為老師學習書法藝術,這樣的改變,到了法國,竟也成解鄉愁的萬靈丹,從此書法已成蔣勛生命的一種信仰,自認是對前一階段生命浮躁囂張的慚愧之情。

蔣勛油畫 “金黃花影” 2010年 蔣勛油畫 “金黃花影” 2010年

國小時期的蔣勛喜歡在數學簿上畫連環圖,一本本的傑作是愛畫的開始。國中以後,至民眾服務站的繪畫班旁聽,教山水的老師是溥心畲弟子蕭一葦老師,卻只教教他懸腕寫字、背古文。反倒是教花卉課的陳瑞康老師鼓勵他放手揮灑,畫個富貴的牡丹、雄赳赳的大公雞。後因車禍骨折而中斷國畫的練習,只能隨姊姊畫明星以自遣。考大學時,因家人反對放棄美術系,但求替美術生背畫架過過癮,直到進了研究所才又回到藝術領域。受到莊嚴老師的生活藝術的薰陶──在外雙溪的宅院寫字、喝酒、看書畫;與李霖燦老師共同陶醉在中國美術史、以及和曉雲法師走在華岡上聽溪水潺湲,領悟佛教藝術。追隨那志良、譚旦冏老師在超級教室──故宮,學玉器、銅器、陶器等。第二次習畫是隨好友奚淞拜師於張谷年先生,只記得一個端正嚴謹的老人,很費力地在紙上示範“橫平豎直”。

為了研究中國繪畫史,曾向老先生請益,雖然老先生不固執於故國山水,選擇台灣秀麗美景入畫,但還是會用《芥子園畫譜》的筆法,,用了很多斧劈來皴阿里山的山石,但經蔣勛的細膩觀察,阿里山的的林木,是包含亞熱帶、溫帶、寒帶的層次多變山林,所以除親身經歷、學理驗證之外,再加上實地演練,發現阿里山的山林有的像趙孟頫用的“解索皴”,有的地方像王蒙用的“牛毛皴”,可是還要濕潤蕪蔓一點。從此回到故宮看畫不再在枯燥無味 ,因為每一幅山水都能看出它的不同風貌,展現獨特的風情,也訴說著歷史的風采。這是蔣勛對繪畫自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看法。引地指出,蔣勛的審美趣味是走在讀者之前,直到有一天我們社會反璞歸真,他的作品就會受到重視。他的《今宵酒醒何處》、《萍水相逢》、《大度山》等都是以自己的水墨小品作封面,從簡單的線條,不難看出其雅、拙兼具的特質。

在藝術方面的作品有畢業論文《漸江研究》,以及出版的有《齊白石研究》(雄獅)、《藝術手記》(雄獅)、《美的沉思》(雄獅)、《給少年的中國美術史》(東華)等書。一九八七年與席慕容、楚戈舉行“山水”聯展。一九九0年四十二歲生日舉行生平第一次水墨畫個展,隔年與小魚、陳仕卿聯展,兩年後又與大姊蔣安聯展。

蔣勛曾說:“我有一個夢,總覺得自己是一棵樹,根在土,種子卻隨風雲走去了四方。”他就是 一個眷戀故鄉的大地之子,也是愛好流浪的旅行品味家。

蔣勛 蔣勛

從一九七二年十月赴法國巴黎留學,次年把部分時間都到電影圖書館看三、四部電影,當時最心儀的導演為卓別林、黑澤明、費里尼、維斯康蒂等。在一九七四年夏天以搭便車的方式,在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德國、瑞士、英國及希臘各地旅行,作藝術雜記至年底返國。一九八一年受邀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I.W.P.),與來自世界山時各地區的作家相處四個月,其中包括老作家丁玲、蕭軍、吳組湘﹍﹍等。年底又重遊舊地──巴黎、希臘等處。一九八三年旅遊日本京都、奈良,尋找大唐遺蹟,一九八七年又以此為出發點,作全球旅行,創作“路上書”系列,赴新加坡與大陸美學家李澤厚晤談。再赴印度尼西亞巴利島,遠征布魯塞爾、重遊巴黎、阿姆斯特丹、希臘等地,乘船遊歷愛情海諸島嶼,土耳其伊凡塞斯、伊斯坦堡等古文明區。五月,首次踏上回鄉的路途──西安,遊歷乾縣,興平等漢唐古陵墓區。一九九0年二月赴廣西貴州採訪西南地區儺戲資料。並赴北京,訪問錢鍾書、楊絳、夏衍、卞之琳、冰心、等老作家。一九九一年二月與建築師黃永洪游賞蘇州庭園之美、杭州西湖之春。七月又與席慕容長征外蒙古烏蘭巴托及南戈壁等地。一九九二年七月義大利阿西西、西耶那古城,一九八二年再往巴黎與沙特爾城。

蔣勛多年來的旅行心得是:旅行是最佳的休閒方式,可以寓教於樂的一種絕佳的自然生活課程,使他獲得更寬廣的創意空間。所以建議將旅遊納入教育體系,讓青年藉由“樸素”的旅遊,磨練世界觀及獨立能力。而且他認為要深入認識作者,不妨親臨作者生活的家園走一走,才能體會出作者如何能孕育出不朽的佳作。

蔣勛的童年閱讀是淡水河與基隆和兩岸的自然薰陶,和民間廟會、母親的說書開始的。讀書則是嚴父督勵的功課:《唐詩》、《宋詞》、《古文觀止》。

蔣勛 書法 蔣勛 書法

真正接觸到閱讀樂趣的地方,他戲稱是年少時期的圖書館──東方出版社,飽覽世界名著:《簡愛》、《咆哮山莊》、《基度山恩仇記》、《戰爭與和平》等都使他浸淫於書香氣息中。到了高中,英文老師陳映真帶領他們看英文原著的《異鄉人》,介紹台灣現代作家白先勇、黃春明作品,以及大量閱讀存在主義的著作:福克納、卡夫卡、喬伊斯、伍爾福,都是滋潤他求知饑渴的心。大學以後,較偏向史學、哲學,也曾在獅頭山玄光寺里讀佛經。

《史記》,這一部曠世巨著,蔣勛認為可以當成美學來閱讀,因為太史公不以成敗論英雄,為每一個歷史人物留下完美的形象。如楚漢相爭的項羽、劉邦,他們 不只是兩個歷史角色,而是深具生命力的血肉之軀,讀了它便有了盪氣迴腸的感覺。所以,認定它是真正影響人一輩子的“經典”。當年就是受《史記》的影響,而從史學再轉入美學的領域。他以為:中國圖書自有一種將個人生命情懷提升在藝術之上。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蔣勛對閱讀的第一個建議。要先“博覽群書”,在求精微的細讀,才能打下深厚的根基。“文學不見得只是文學”,是他的第二個建議。根據他的閱讀經驗,即使是醫藥書籍《本草綱目》,也有打動人心的優美詞句,值得一讀。“無所不在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是他的第三個建議。他在巴黎的時候,為了多親近巴黎,每天步行兩小時,身邊總會帶本詩集,以便在歇腳的時候,讀幾首波特來爾、韓波、馬拉美、阿波里耐的詩,讓詩有呼吸的空間;法國人也都在有鴿子的噴泉小廣場、露天咖啡座,徜徉在詩的世界裡。

蔣勛的相貌最大的特徵是頭很大,自然的捲髮,喜歡穿著簡單明亮的衣褲,肩上喜歡掛搭一個裝有紙筆書本的背包,走路時常低頭不語,興致一起便會昂首高歌,聲音之大令人不知所措,但就有如他的詩一般,給予人一種年輕的生命活力。他上起課乃有板有眼,膽小的學生可是十分敬畏,但在周末時,他家中的屋子總充滿了師生的笑語不斷。他是個難得見到脾氣好,心地也好的人。誠如摯友奚淞所言:“藏在蔣勛內里的,是一個可以高歌、可以揮淚的少年形象。”他最可愛的美德是與人分享。他的小屋後院種了十多株玉米,便邀好友共享田園豐收之樂;偶吃到佳果,也不忘留下一幅畫來與朋友共享,上面還落款為“這是水果”!或拿吃過的櫻桃籽滓,隨興地畫出一幅櫻桃小品;或題上“三顆柿子未吃之前”。

更為可貴的是:蔣勛先生以甲子的歲齡,,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蔣勛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勛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就空間上的橫軸而言,蔣勛是這個地域的詩酒風流的產物,是從容、雍雅、慧傑、自適的人。

蔣勛 蔣勛

蔣勛曾得過台灣全省小說比賽第一名、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以及吳魯芹文學獎。他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曾經做過廣播節目《文化廣場》、此節目由台灣警察廣播電台播出,相當受到好評,獲得了1988年的金鐘獎。蔣勛認為“即使在大城市裡,我們還是可以活得很悠閒。人要能自在、獨處,不是依靠外在環境,而在於心靈的感知是否敏銳。”

蔣勛說“前陣子停課在家,學會了用電腦來寫作,來傳輸我認為最美的圖片給朋友和學生。他們看了這些圖片大笑,驅走了原本因為SARS而感到焦慮的情緒。”心中一盞燈,可以驅走滿室的灰暗。 蔣勛希望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以生活美學、心靈健康為出發,讓自己的生活、整個的社會,都能更美、更好。

個人榮譽

1964年 全省小說比賽第一名

1982年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

1985 年中國時報散文推薦獎

1995年 中興文藝獎

1988年 廣播節目金鐘獎

1997年 吳魯芹文學獎

2003年 九十二年圖書金鼎獎

2005年 第四十屆廣播金鐘獎

2008年 第四十三屆廣播金鐘獎

2009年 第十三屆台北文化獎

2010年 九十九年度散文獎

作品一覽

主講

中國美術史二十四講

西洋美術史二十四講

專輯名 節目集數 播出平台
蔣勛細說紅樓夢 164 蜻蜓FM
蔣勛細說紅樓夢青春版 387 蜻蜓FM
蔣勛私藏:中國文學之美 66 蜻蜓FM
孤獨六講:從容人生的六節必修課 11 蜻蜓FM
美的沉思:蔣勛20年經典之作 58 蜻蜓FM
蔣勛講中國文學:從詩經到唐詩 16 蜻蜓FM
蔣勛講中國文學:從唐詩到元曲 17 蜻蜓FM
蔣勛講中國文學:從文言到白話 16 蜻蜓FM
蔣勛講中國文學系列 40 蜻蜓FM
蔣勛聊藝術大師:你的私人藝術博物館 82 蜻蜓FM
蔣勛人文經典合集全八部 412 蜻蜓FM
蔣勛:中國美術史 51 蜻蜓FM
蔣勛講座集錦 19 蜻蜓FM
蔣勛:詩詞中的真誠與感動 16 蜻蜓FM
蔣勛:水墨情懷 17 蜻蜓FM
蔣勛:西洋美術史 56 蜻蜓FM
蔣勛:吳哥窟之美 12 蜻蜓FM
蔣勛:藝術之門 16 蜻蜓FM
蔣勛:台北故宮限展國寶 20 蜻蜓FM
蔣勛:永恆的線條之美 15 蜻蜓FM
蔣勛的美學音樂故事 25 蜻蜓FM

著作

生活十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5/1

孤獨六講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10/1

吳哥之美 藝術家出版社 2004/11/10

舞動白蛇傳遠流出版社 2004/10/01

給青年藝術家的信聯經出版公司 2004/09/29

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彩色珍藏版) 雄獅美術出版社 2003/12/01

蔣勛 蔣勛

細說紅樓夢有聲書(第三回) 耕心藝術出版社 2003/01/30

細說紅樓夢有聲書(第二回) 耕心藝術出版社 2003/01/30

細說紅樓夢有聲書(第一回) 耕心藝術出版社 2003/01/30

因為孤獨的緣故 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2/09/18

蔣勛精選集 九歌出版社 2002/07/02

情不自禁 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0/01/15

寫給Ly's M-1999 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0/01/15

祝福 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0/01/15

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 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0/01/15

(簡體書)藝術概論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0/01/01

歡喜讚嘆 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9/06/01

新傳說 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9/06/01

美的沉思 雄獅美術出版社 1998/10/01

島嶼獨白 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7/01/01

人與地 東潤(吳氏總經銷) 1995/10/15

來日方長 月旦出版社出版; 1995/03/15

到綠光咖啡屋,聽巴哈,讀余秋雨爾雅出版社 1993/06/20

台灣美術全集12 蔣勛等/著 藝術家出版社 1993/01/15

東西南北人 蔣勛等/著 爾雅出版社 1992/12/20

來日方長(東華) 部落格來出版社 1992/06/15

祝福 東潤(吳氏總經銷) 1991/11/15

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 東潤(吳氏總經銷) 1991/11/15

今宵酒醒何處 爾雅出版社 1990/07/20

多情應笑我 爾雅出版社1989/01/01

大度山 爾雅出版社 1987/01/20

希望我能有條船 蔣勛等/著 爾雅出版社 1986/06/01

大陸美術評集 北星出版社

藝術手記 北星出版社

萍水相逢 爾雅出版社

傳說 皇冠出版社

少年台灣 譯林出版社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5/10

著作簡介

《蔣勛散文》

《蔣勛散文》圖冊 《蔣勛散文》圖冊

《蔣勛散文》,蔣勛/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漢字書法之美》

內容簡介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走出戶外去上一堂書法課吧,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打開我們感知世界的能力。 給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吧,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勛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里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目錄 自序 序篇 最初的漢字 之一 漢字演變 結繩 繩結 倉頡 象形 毛筆 甲骨 金文 石鼓 李斯 由篆入隸 秦隸 簡冊

《蔣勛說紅樓夢》

蔣勛書法 “有緣便成寶玉” 2009年 蔣勛書法 “有緣便成寶玉” 2009年

蔣勛先生說:“《紅樓夢》是可以閱讀一輩子的書。我是把它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書中以獨特的青春視角、從心理學、文學、民俗等不同知識領域解讀了另一種《紅樓夢》。 《蔣勛說紅樓夢》是蔣勛老師傾注長達半個世紀反覆閱讀《紅樓夢》數十多遍後的心血之作,也是蔣老師根據其對中國文化美學的精深研究,從人性的、文學的角度挖掘《紅樓夢》獨特的人文內涵,還原《紅樓夢》真正的文學內蘊的震撼大作,他讓讀者不再陷入諸如考據、論證、紅學派別的迷陣,以全新視角詳解整部《紅樓夢》。

近年,蔣勛先生的《蔣勛細說紅樓夢》 及其他作品線上音頻版在蜻蜓FM平台上線,《細說紅樓夢》播放量超2億 。

《孤獨六講》

蔣勛 蔣勛

這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但這本書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作者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作者創造了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蔣勛 蔣勛

蔣勛先生 以時間為緯線,以各個藝術流派的藝術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為經線,回到歷史現場,從史前時期的一把燧石手斧開始,圍繞地中海這一世界西方美術的血脈初源,帶你一路走過神秘的埃及、偉大的希臘、光榮的羅馬……直到光輝的印象派,及光怪陸離的現當代藝術。或做正面解讀,或挖背後的故事,數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來。

蔣勛先生用柔美、親民的文字,藉助“西方美術史”這一扇通向世界的視窗,使得我們眺望和瀏覽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觀念、材料、技法,省思人類共同的“美”的嚮往與創造。



《蔣勛說唐詩》

書籍封面 書籍封面

《蔣勛說唐詩》中,蔣勛用十個章節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從魏晉到晚唐,從文學到美學,從張若虛到李商隱,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娓娓道來,好看,好讀,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詩的盛世,是一場精彩的戲,誕生了諸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

在《蔣勛說唐詩》中,蔣勛給我們講解唐詩的燦爛與華美,帶領我們體驗生命中的真與善與美,這將是一次愉悅的心靈出走。唐朝為什麼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唐詩里有一種燦爛與華美,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後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倫理。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會覺得這一年回想起來,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附贈蔣勛推薦閱讀的一百首唐詩別冊。


《蔣勛說宋詞》

書籍封面 書籍封面

台灣美學大家、文化教父蔣勛以寬廣的學養和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為大家娓娓道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詞。為了把這“安靜、圓滿的果實”講解透視,全書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詞的脈絡,分別講述了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柳永、李清照、周邦彥、辛棄疾與姜夔。具有極大的可讀性和流暢度。

《捨得,捨不得》

蔣勛 蔣勛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

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勛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里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里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蔣勛老師全新散文,台灣誠品、金石堂在榜暢銷長達一年,繼《孤獨六講》之後再講人生,以金剛經和佛學智慧解讀生命、自然、文學、藝術。不管是走到京都、清邁、巴黎、花蓮,還是讀到蘇東坡的詩句,賞到鄒復雷的梅花、楊維禎的書法,都讓作者懷歷史之思,慨生命之嘆,感受自然之美,思考生命的無由因果與甚深緣份。

書中收錄蔣勛老師書法、攝影、畫作,超值贈送蔣勛念誦《金剛經》CD。《金剛經》是蔣勛老師為朋友祈福而讀誦,也為父母手抄,深具祝福意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