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雜湯

羊雜湯

羊雜湯即羊雜碎湯。羊雜碎湯,(也叫羊頭湯)。清真做法,是將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湯中,配以姜為主的佐料粉,湯呈白色,不可混濁,再把退肉的羊頭骨入鍋,切好後的羊雜碎肉裝碗澆湯淤熱即食。湯要滾燙,肉要爛嫩,若把煮熟的小麥粒或大麥粒投入湯中,舀碗與肉同燴,其香味更濃。羊頭湯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點和夜宵。

基本信息

原料

羊雜湯羊雜湯
雜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腸等原料混合燴制的。製作羊雜碎還講究“三料”、“三湯”、“三味”。

“雜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雜碎之主料(又叫三紅)是心、肝、肺,下鍋的時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腸(生油的)、肚(生味的)、頭蹄肉(架碗充數的),下鍋時要切成細絲和長條。一碗羊雜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雜碎三湯”有如下說法。青城百姓,居家過日子,買上一副羊的五臟,下鍋煮好,連湯帶水地熱熱吃起來,這叫吃“原湯雜碎”,味道體現在鮮美清淡上。怕雜碎有五臟異味的人家是先將洗好羊雜碎鍋里氽一下,把湯扔掉,再將雜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鍋添水放調料煮一下,盛到碗裡,這叫吃“清湯雜碎”。由於是蒸熟的,味沒入湯,食者味道全從對雜碎的細嚼慢咽中得。街巷鋪點、車站、路口小攤上多是新的雜碎時時不斷地往一個大鍋里續,一鍋湯用文火常熬不換,甚至是這鍋湯經營者叫賣幾年就熬上幾年,湯稠如油,色釅如醬,過往食客買上一碗吃,這叫吃“老湯雜碎”。雜碎酥爛綿軟,醇美味存於湯,故經營者最不捨多給食客加湯。

“雜碎三味”說起來簡單,凡青城專賣雜碎的飯桌上都有這佐餐三味,即一盤春意蔥蘢的香菜末兒,一盤紅燦灼眼的辣椒麵和一盤潔白晶瑩的食鹽。這是吃羊雜碎萬萬不能少的的三味調料。食者坐下來,或愛清香爽口的,或喜辛辣熱麻,或好鹹中得味。總之,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自行調兌碗中的湯。

歷史

北京的羊雜鋪多由回民經營。起先回民在殺羊後並不吃羊下水。但發現這些被遺棄的下腳料常被附近饑民煮食,隨後一些頗有頭腦的回鋪掌桂加以開發,就成物美價廉的羊雜碎。

羊雜碎主要包括羊的五臟六腑及頭蹄,一般不用肺、脾,羊肝拌冷盤和小腸做面腸,另用。精心清洗加工後的羊雜碎也是一道名優小吃,若製做烹調技術到位,其品味不亞於牛雜割。

加工方法

加工製做方法和程式與牛雜割相似。1、首先先擇健壯、肥嫩的綿羊,宰殺後立即掏出里物下水,割下頭蹄。及時清除胃、肚等中的污物,用流動的水反覆清洗,洗刷乾淨,以白淨,無異味為度。2、頭蹄在旺火上燎烤,刮淨皮毛,割去耳朵,用清水反覆刮洗,以乾淨,死角無毛為度。3、鍋中倒入清水,置入羊下水,旺火燒開,即將沸水倒出,再注入開水,改用中——小火漫煮,加足鹽,約燉煮2個半至3個小時,先撈出頭蹄及心等,再燉一會後撈出肚子。

吃法

羊雜碎吃法多種:1、兌湯吃:(1)把肉湯澄清,濾出雜質,再倒入鍋中,旺火燒沸,加入花椒粉、草果粉、生薑沫和味素,口嘗調料。(2)把羊雜碎各部位都切一點,盛入碗中,舀上湯,打上香菜和蒜苗絲,即可上席。2、把羊雜碎各部位都切一點,置入碟中,淋上油潑辣子、油潑蒜泥和陳醋,上席。3、將炒勺在旺火上升溫,過油,放入羊雜碎,急炒,再放入調味佐料,急炒,顛翻,置入碟中,上席。

羊雜碎各部位都有不同的味道,質綿,爽口,味美,男女老幼均喜歡吃。

羊雜碎,分部位切成小塊或絲,拌冷盤上席,又是一道別有風味的小菜。

選料小貼士

另外,羊雜碎看似簡單易做,實際做起來很不簡單,除了調味外,原料處理起來也非常講究,要用新鮮的羊內臟來做,用冷凍的就差多了,但新鮮羊內臟處理起來極費事費力,單說羊肚這一項,如果沒有經驗,連泡帶洗,幹上一天也不見得能完全處理乾淨。北京市面上有名的羊雜碎經營店,如李記白水羊頭、白魁老號、老月盛齋(在前門廊房二條內,不是前門大街上那個)等都是用當天屠宰的羊的內臟來做,所以味道才會正宗。現在在北京,除了一些老派的回民家庭,已經很少有家庭自己做這道菜了,問題就在於烹飪有難度,費力不討好。

羊雜碎湯的具體做法
材料:羊心、羊肺、羊肚、羊腸各50克;蔥絲、末、薑片、蒜末、蒜瓣各20克;花椒10克;香菜末10克
調料:羊肉高湯(1200克),鹽、醋、料酒、胡椒粉、味素各少許

做法:
1.將羊雜用澱粉加粗抓細,再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
2.把羊雜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再加入花椒、蔥絲、薑片、蒜瓣、5克鹽,煮至九成熟後撈出瀝水,
3.待羊雜攤涼後,切成小塊。
4.鍋置火上,放入羊肉高湯,投入薑末、蒜末、料酒、剩餘5克鹽和羊雜。
5.水燒開後轉小火,撇去浮沫,加醋和味素調味,熟後再撒入胡椒粉和香菜末伴勻即可。
功效:天氣逐漸變冷了,秋冬喝上一碗酸酸辣辣的羊雜碎湯,非常暖身。此湯有補血暖身、養顏強身的功效,最適合肢寒畏冷,貧血的人食用。

羊肚:羊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之功效,用於虛勞贏瘦、不能飲食、消渴。

羊肉(肥瘦):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羊心:羊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鐵、煙酸、硒等營養元素有補心益血的作用,可治療心悸、失眠、氣短、勞心膈痛。

做法

羊雜湯羊雜湯
做法一:
先將50斤清水添入鍋內,待鍋燒響放進鮮肉30斤,羊雜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燒(以木柴火為好),頂出血沫,爾後將佐料下鍋,同時外加大蔥、生薑各半斤和適量,再熬40分鐘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要按一定比例適量下鍋,多了則藥味出頭,少了則腥膻除不淨。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肉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

做法二:

羊雜湯的製作材料:
主料:白蘿蔔300克
輔料:羊肝100克,羊心80克,羊肚50克,羊骨120克,羊肺50克
調料:15克,味素2克,料酒20克,姜15克,大蔥15克,胡椒粉2克,花椒2克

做法步驟:
1. 將鮮羊肝、肚、心、脊骨、肺用清水泡淨血水;
2. 放入沸水鍋氽一水撈起洗淨;
3. 白蘿蔔去皮洗淨改成為長4.5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的片待用;
4. 鍋洗淨置旺火上,摻入清水放進鮮羊肝、肚、心、脊骨、肺,燒沸後打去浮沫;
5. 下料酒、姜、蔥、胡椒粉、花椒,燒至原料六成熟時撈起改成片;
6. 然後重新盛入鍋內,下白蘿蔔燒至粑時起鍋,盛入盛器內;
7. 上桌時湯中加味素、鹽,另備香油豆瓣味碟,香菜碟上桌即可。

羊雜湯的製作要訣:
1. 選用原料一定要新鮮,要去淨血水;
2. 原料及鍋要洗淨,否則湯色差;
3. 原料要煮至軟透,湯要過濾一次,否則湯汁差。

營養價值

1. 鮮羊肉髒有蛋白質,脂肪、磷、鐵、多種維生素、鈣、糖、尼克酸等;
2. 具有補肝腎、健脾胃的功效;
3. 蘿蔔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C、碘、淀化酶、氧粉酶等。

白蘿蔔:
營養分析
1.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 幫助消化:
蘿蔔中的芥子油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
3. 幫助營養物質的吸收:
蘿蔔中的澱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
4. 防癌抗癌:
蘿蔔含有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吞噬癌細胞。此外,蘿蔔所含的多種酶,能分解致癌的亞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

相關人群

1. 一般人都可食用。
2. 蘿蔔性偏寒涼而利腸,脾虛泄瀉者慎食或少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等患者忌吃。
食物相剋
白蘿蔔忌人參西洋參同食。

羊肝:

營養分析1、羊肝含豐富,鐵質是產生紅血球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便會感覺疲倦,面色青白,適量進食可使皮膚紅潤;
2、羊肝中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人體生化代謝中許多酶和輔酶的組成部分,能促進身體的代謝;
3、羊肝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防止夜盲症和視力減退,有助於對多種眼疾的治療。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患有夜盲症(雀目),眼乾燥症,青盲翳障,小兒疳眼,目暗昏花,或熱病後弱視之人食用;適宜血虛患者,面色萎黃,婦人產後貧血,肺結核,小兒衰弱,以及維生素A缺乏症者食用;
2. 羊肝含膽固醇高,故高脂血症患者忌食。
羊心:營養分析羊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鐵、煙酸等營養元素;有補心益血的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心悸、失眠、氣短、勞心膈痛者。
食療作用
羊心味甘,性溫,歸心經;
有補心益血的作用;
可治療心悸、失眠、氣短、勞心膈痛等症。
羊肚: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贏瘦,虛勞衰弱之人食用;適宜胃氣虛弱,反胃,不食,以及盜汗,尿頻之人食用。
製作指導
1、治久病虛羸,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飲食,四肢煩熱:羊胃一枚,白朮一升。切,水二斗,煮九升,分九服,日三。(張文仲)
2、治胃虛消渴:羊肚爛煮,空腹食之。(《古今錄驗方》)
3、治項下瘰癧:羊??,燒灰,香油調敷。(《綱目》)

食療作用

羊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
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之功效;
用於虛勞贏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等症。
其他相關
《千金.食治》:主胃反,治虛贏,小便數,止虛汗。
《隨息居飲食譜》:羊胃,甘溫,補胃,益氣,生肌,解渴,耐飢,行水,止汗。

羊骨:
營養分析
羊骨中含有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的等成分,有補壯骨,溫中止瀉之功效。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虛勞贏瘦,腰膝無力,筋骨攣痛,久痢久瀉之人食用;適宜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者食用;
2. 發熱病人忌食。
羊肺:
營養分析
羊肺含有豐富蛋白質、鐵、硒等營養元素,有補益肺氣,利尿行水的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肺痿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頻數者。
製作指導
羊肺適合肺虛、小便不利,可與杏仁、柿霜、白蜜等同煮食用。
食療作用
羊肺性平、味甘,歸肺經;
能補肺氣、調水道;可用於肺痿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頻數。

特色羊雜

所謂羊雜,是因為裡邊雜七雜八應有盡有,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故稱羊雜。不要覺得這些都是上不得桌的食物,它們各有各的功效:如天花(羊腦)有健腦明目之功,尤其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口條(舌頭)有壯身補血之能,最宜病癒者常食。

其實,羊雜湯的做法很簡單:將清水添入鍋內,待水響,便放進羊肉、羊雜、羊骨,用大火燒,舀出浮沫,然後加進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中草藥,同時加大蔥、生薑,再熬一小時以上。

正宗的羊雜湯,講究前一天下午熬好湯,所有羊雜在底湯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次加熱賣給客人。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配著芝麻燒餅一起吃。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羊雜湯,烹飪方法不盡相同。四川岳池羊雜湯,湯中再加入霉乾菜和香菜作配料,味道更加誘人;河北承德的“八溝羊雜湯”,據說這是康熙皇帝欽點的御膳;北京的羊雜湯,調料豐富,有韭菜花、芝麻醬、腐乳、蝦醬等;山西羊雜湯,一定伴有老醋、胡椒粉佐餐,又酸又沖;山東威海的羊雜湯,特別實惠,羊雜10元1斤,羊湯隨便喝,豪爽致極。

平泉羊雜平泉古稱“八溝”,平泉羊湯原來叫“八溝羊雜湯”。平泉羊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佐料製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純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食用後回味無窮。平泉燒餅則以個大芝麻多,香軟鬆脆而著稱。羊湯配燒餅,確是一道美味佳肴,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小康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回族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小康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小康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小康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品百年京味——老北京小吃

小吃,最能表現一個地方的特色。北京這個古都,幾百年來大小貴族千萬臣民在這裡休養生息,著實造就了一種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難以望其項背的“小吃文化”。要認真研究起來,足可寫出一本幾十萬字的大著作。近年來受現代化的衝擊,肯德基、必勝客等“洋小吃”隨處可見,真正地道的北京小吃,反而不容易吃到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