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讀音
拼音:qí多音:xì部首筆畫
部首:糸部外筆畫:8總筆畫:14五筆86:ADWI五筆98:DWXI倉頡:TCVIF
筆順編號:12211134554234四角號碼:44903Unicode:CJK統一漢字U+7DA6
基本字義
1.青黑色:——巾。2.極,很:——難。——切。言之——詳。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糸,其聲。糸(mì),細絲。從糸的字多與絲縷布帛有關。本義:蒼灰色)2.同本義 ;
綥,帛蒼艾色。——《說文》
縞衣綦巾。——《詩·鄭風·出其東門》。傳:“蒼艾色女服也。”
四人綦弁。——《書·顧命》
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禮記·玉藻》
3.又如: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綦弁(古代蒼灰色的皮冠。一說為赤黑色的皮冠)
4.鞋帶
夏葛履…,組綦繫於踵。——《儀禮·士喪禮》
5.足印 ;。如:綦跡(足跡;蹤跡);綦履(履跡;腳印);綦轍(足跡和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輩的遺澤)
6.標準;
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荀子》
7.通“基”。基本
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
8.通“極”。頂點,終了;
目欲綦色,耳欲綦聲。——《荀子·王霸》
9.姓。如:綦公(複姓);綦毋(複姓);綦連(複姓)
〈副〉
1.非常,很 ;。如:綦溪(深峭,極深);綦谷(極深)姓氏源流
綦(Qí)姓源出有三:源流一
出自晉代義興(今江蘇省宜興)有綦氏。源流二
出自北魏有複姓綦連氏所簡改。南北朝時,北魏有綦連氏,入中原後從漢俗,改為綦氏。源流三
出自漢高祖劉邦賜姓。西漢時,因姬霖將軍殺賊有功,漢高祖賜姓綦毋。遷徙分布
中華民族雖然都是炎黃子孫,但並不是哪家都是由皇帝賜姓的,據《中國姓氏辭典》記載,綦氏為歷史上罕見之姓,為皇封氏族,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姬俊之後,繁衍甚盛,其中一部分聚居於代郡(今山西代縣和河北蔚縣一帶)。帝嚳五十世孫姬榮受封於周武王,封地武功轄岐山(今陝西省)。秦滅韓趙魏後,晉地聚集居住的姬姓族人鑒於內地戰亂頻仍,便集體遷到關外祁連山下定居,遂以山“祁連”為姓氏。姬霖是姬榮的第三十五世孫,有兩個兒子分別叫祁連勛、祁連猷,據說當時只有少數姬姓長者仍保留姬姓,後人大多已演變為祁連氏。秦朝末年,劉邦起兵滅秦並與項羽爭鼎天下,姬霖率祁連勛、祁連猷等人投奔劉邦,隨劉邦東征西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前202年,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做了皇帝。姬霖因拿賊寇有功,頗得劉邦賞識便被封為齊郡濟南大夫,封地為當時的家南直郡,即今天山東濟南歷城地區。同時被賜予綦毋的姓氏。從此,流居於河南一帶姬姓族人大都遷來齊北安居,姬姓和祁連氏也統一為綦母氏。其中有一部分沿用祁連氏過往習慣,也改為綦。這段歷史在《文林望世系敘》中有所記載。宋代之前,綦毋也作綦母,這一複姓後來逐漸演變為單姓綦,姬霖便是綦姓人的得姓始祖。
分布於山東的廣饒、利津、萊州、高密、平度、昌樂、信陽,河北的泊頭、章武,湖北的監利、江陵、漢川,山西的太原、大同、長治,黑龍江嫩江,遼寧的清源、朝陽,內蒙古烏海,江西宜豐,福建建寧,重慶綦江等地。
重慶綦姓人最早來自濟南,重慶綦江也是為數不多的綦姓聚居地之一,“綦江”這一名字的由來源於姬霖之孫綦母復周。
漢朝初年,四川出現叛亂,高祖劉邦召集群臣共商對策,當時,綦母勛任長安巡風,他的兒子綦母復周在濟南隨祖父居住,習文練武,文武韜略皆備。綦母勛就上奏皇帝,希望能讓他的兒子率兵前往四川以報恩國家、建立功勳。得到皇帝準允後,復周先率領子弟家丁十幾個人假裝遊歷由濟南進入四川,等完全探明了當地情況後便召集綦姓民眾並得到守將協助,與官兵裡應外合,將叛亂一舉平定。綦江縣誌記載“綦母復周曾任渝汛(武官司名,相當於地方司令官)”。綦母復周在這次平息叛亂中功不可沒,遂被分封在此地,重慶市綦江便因為綦氏的受封而得名;綦江縣則又因綦江得名。
綦姓分布在山東居多。在山東膠州、平度、即墨三市交匯之處,有平度沙梁村,全村皆姓綦,當地諺語中有“到沙梁,看旗桿”一說,蓋因先前金榜題名的舉子在家門立旗張揚之故。村老曰先人來自雲南云云,已不可考。另外山東高密有綦家村,亦全村姓綦。綦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一帶),分布在遼寧省各地的也不少,其中遼寧省昌圖縣寶力鎮寶力村南樓為多。晉代義興(今江蘇省宜興)有綦氏。唐代江西有綦母氏。宋代由山東高密遷徙至浙江台州,山東遷徙至湖南衡陽。明朝衡陽遷徙至華容、常德、桃源、漢壽等地。
湖南
湖南支後人都以南宋綦崇禮次子歧庵後人居多,傳說:綦崇禮赴廣東任職途徑衡陽府,衡陽知府見二公子長的十分俊俏將自己女兒許配給歧庵。育7子衡山縣登山房(大房)、衡東縣靈光譚房、衡南縣松柏房、衡陽縣長樂房、衡陽縣道堤房,原來衡陽地區共有7房,走日本的時候,失去聯繫。至今有2房沒有找到。(望失聯族人聯繫其他房族人,合族譜)衡山、衡陽綦氏
始祖崇禮公,字叔厚,翰林學士,世居山東高密縣,後南渡居浙江之台州。仲子峻公,字岐庵,入贅衡尹,遂家衡陽江東岸。歧庵公八世孫智,字模通,明永樂9年(1411)由西北三鄉徙居衡山。至1948年,已傳29代,兩邑共萬餘人。宗祠設衡陽。派語:(自二十三世始)高密建謀猷,衡湘群英冠,詩書振芳聲,輔弼昭簡翰,道積慶有餘,功懋名自煥,萬世長滋培,繁衍雄楚漢。華容萬庾綦氏
萬庾鎮吳家橋村有少量綦姓分布常德上淰村綦劉坪綦劉氏
始祖景隆公,諱猛,仕北齊,以忠賜姓綦連氏,因以部為姓。迨南宋翰林學士綦崇禮,歸台州,單以綦為姓。其後世子孫徙豫章,乃以綦劉為姓。明初,一世祖德廣公,字潤身,官指揮,永樂2年(1404)奉勅征蠻,由吉安郡吉水縣拖船埠來常坐鎮衛軍,解組歸田,卜居武陵之上淰村綦劉坪,子二:長永福居舊址半隱山,次永壽公分居虎踏坪,即今上綦劉者。子孫就半隱山設立宗祠,屢圮屢修,1913年又修。清光緒3年(1877)初修族譜,1937年再修。原派:繼啟之光大,必有名儒安。續派:鴻開祚運遠,丕承家道寬,篤孝基先立,純仁本克端,元良方作育,善德慶傳觀。桃源陬市綦氏
始遷祖積德公,明永樂2年(1404)自江西餘干徙居桃源陬市上街。至1948年,已傳24代,有300人。族人分布於水田坪、老官、黃石、南湖坪等處。宗祠設在關岳廟左。漢壽綦氏
始祖崇禮公,世居山東高密。宋高宗時因斥秦檜,退居台州北海。長子淡然居浙東,次子淡峻,字岐庵,居衡陽江東。五世訓公,生祉、壽。祉裔居衡山、漢壽,壽裔居衡南、華容。祉裔十二世為仁,號衛南,明永樂間遷漢壽。1997年七修族譜。字派:祉善則孝思永為邦乾文昌開化調元參贊之啟學聯芳深……。山東
山東煙臺萊州市有一綦家村全村基本綦姓萊州市城子埠村大部分姓綦。《綦姓氏族》一書中錄有《山東膠東萊州城子埠綦氏宗乘選》。
萊州市有一官家村全村大部分姓綦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平度市新河鎮有綦家村南村鎮沙梁村九甲村全村85%綦姓山東青島平度市萬家鎮有大綦家村、小綦家村兩村95%綦姓
山東東營
山東東營市利津縣綦家夾河村該村大部分都姓綦山東青島趙哥莊村該村東大部分都姓綦
山東高密
山東高密夏莊鎮有綦家村,該村基本全村姓綦。湖北
湖北省浠水縣清泉鎮有綦湖,附近均為綦姓,另有綦家村,基本姓綦重慶
重慶綦江、萬縣有綦氏歷史名人
綦鍪
綦鍪:南宋人,端平年間官休寧知縣,廉潔、公平,深得民心。離開那裡後,百姓塑像來祭祀他。綦崇禮
綦崇禮:(1083----1142)字叔厚,高密人。生於宋神宗元豐六年,卒於高宗紹興十二年,年六十歲。幼穎邁,十歲能為人作墓銘。祖父及父親均中明經進士。徽宗幸太學,崇禮出祭酒與同列二表,大稱其工。重和元年,(公元一一一八年)登上舍第。調淄縣主簿,歷秘書省正字。高宗時,拜中書舍;人歷漳州、明州,除翰林學士。所撰詔命數百篇,文簡意明,深得代言之體。立朝端方亮直,不憚強御。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退居台州臨海,卒。後除翰林學士,在職5年,撰詔命幾百篇,文簡意明,不虛美飾惡,代言甚為得體。崇禮獨覃心詞章,洞曉音律。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傳於世。後因疾退居台州,年60歲卒。所著書籍《北海集》入《四庫全書》存世五本。綦崇禮墓臨海城南東山即今(浙江台州市江南街道),1986年博物館聘用人員王甫計在臨海城南東山出土(今台州江南街道)《宋綦崇禮·墓志銘》一方,墓碑現存於博物館。山東也有綦崇禮墓(卒於1142年,而北宋1127年滅國,北方已經被金占領1147年絕對不可能葬於北方。推測是後人建的衣冠冢)。綦崇禮救助宋代詞人李清照的故事,成為中國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李清照與綦崇禮是親戚,綦崇禮的母親趙氏便是李清照之夫趙明誠的姑姑,宰相趙挺之的姊妹。綦家與趙家都是當地名族,綦崇禮的祖父、父親皆中明經進士。綦崇禮自幼聰明絕人,十歲能為人寫墓志銘。政和八年(1117年)中進士,授臨淄縣主簿,累升起居郎,攝給事中。召試政事堂,為制誥三篇,片刻立就,詞翰奇偉,高宗皇帝以為得之晚,拜中書舍人,賜三品服。進用之快,當時未有。後任吏部侍郎兼直學士、翰林學士、寶文閣直學士等職。晚年居台州,加封高密縣開國侯。據《宋史》記載,綦崇禮為人端方亮直,不怵權貴,他在撰寫詔書時,大膽揭露奸相秦檜的賣國行徑,秦檜深恨之。因此,綦崇禮拜翰林學士後,再未升遷。
建康元年(1127年),金滅北宋,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避亂江南,趙明誠被授江寧知府,後改授湖州知府,未到湖州任,染病卒於建康。李清照悲憤交加,安葬好趙明誠後,為躲避金軍南下,攜帶平生所藏金石書籍流落浙江一帶。紹興二年(1132年),在大病無助的情況下,李清照再嫁張汝舟,婚後不及百日,兩人反目成仇,張汝舟對李清照橫加虐待,李清照遂告發張汝舟在當年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行為。結果,張汝舟被革職編管,按宋朝律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屬實,也應受重罰,李清照由此身陷牢獄。李清照遂托人找到時任翰林學士的綦崇禮出面營救,事實上,李清照與當時權傾朝野的奸相秦檜亦有親戚,秦檜的妻子王氏,便是李清照的舅家表姐妹,但生性正直的李清照卻不屑與秦檜為伍,而是找到了當時被目為清流人物的綦崇禮。在綦崇禮的幫助下,李清照得以出獄。李清照對綦崇禮非常感激,特地給綦崇禮寫了一篇《投翰林學士綦公啟》,在文中稱讚綦崇禮:“此蓋伏遇內翰承旨,縉紳望族,冠蓋清流,日下無雙”,對綦崇禮的道德人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譽。
紹興十一年(1141年),59歲綦崇禮卒於浙江臨海,朝廷追贈左朝議大夫。其後裔居浙江、湖南一帶,為宋元時期當地衣冠名族。
綦公直
綦公直:(?----1286),字世美,縣城北綦許莊(今廣饒鎮綦許村)人。自幼聰明剛毅,膽智過人,十七八歲即為縣吏,二十歲參加行伍,後晉為馬步諸軍鎮撫、都彈壓,掌管城壁、樓櫓、戰艦等守御器具。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年),為益都勸農官。至元九年(1272年)綦公直升為沂、莒、膠、密、寧海五州都城池所千戶。至元十年(1273年),綦公直奉命赴高麗督造戰艦,不久封荊南招討司事,大敗宋軍,建立軍功,鏇被召入都,加封昭勇大將軍,管軍萬戶,佩金虎符,領侍衛親軍。隨後平伯延伯答罕、禿忽魯叛亂。
至元十八年(1281年)五月,公直被召赴上都(今內蒙古開平),授輔國上將軍、都元帥、宣尉使,鎮守別十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公直向元帝陳述:“父喪五年,願葬以行。”經元帝允許,公直回家葬父。路經濟南時,他以朝廷所賜錢物,代納樂安全縣軍民二年酒課稅、河泊課稅,計元寶楮幣5000餘緡。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諸王海都叛變,進攻別十八里,公直隨伯彥丞相進戰於洪水山,將叛軍擊敗。在追擊敗軍時,因孤軍深入,援軍不至,綦公直陷死在叛軍中,後葬於故里祖瑩。
綦公直有子女七人,四男三女。長子綦太,元世祖忽必烈曾擬其襲萬戶職。綦公直乘機陳述說:“綦太年幼,未嫻熟軍旅之事。我父在家年老,無人奉養,請以綦太為樂安縣令。”於是,忽必烈既憫其孝,又嘉其忠,遂授綦太為武孝尉,充樂安縣令,祖父在世,不換他職。綦太做過多年樂安縣令,是樂安縣四賢令之一,最後做了寧海州知州。二子綦晉從敵營逃回後,被授予定遠大將軍,中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不久改授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炮手軍匠萬戶。復又因討衢州(今浙江衢縣)山賊有功,加封詔勇大將軍,後襲了萬戶之職,佩金虎符。
綦公直墓在綦許村西北一里許,原有碑、碣、戟門、石羊、石虎、石供桌、志石等,後來幾經滄桑,現已蕩然無存。
郡望堂號
郡望
義興郡:古縣名,原稱陽羨,隋改義興,北宋避太宗(原名趙匡義,後改名為光義,即位後又改後炅)諱改宜興。又東晉時曾設義興郡,治陽羨,轄今江蘇省宜興、溧陽,隋廢。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漢指內蒙古河套黃河以南。②戰國時稱周雒邑王城為河南,漢置河南縣。③漢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一帶)。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為大行政區,轄河以南、淮以北的廣大地區,治汴州(今河南省開封)。開元時從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葉以後又有河南節度使。
堂號
光裕堂:山東平度縣沙梁北海堂:山東湖南浙江大部分地區
郡望堂:河南大部
敦本堂:重慶萬縣
拼音是qi的漢字
拼音是qi的漢字共有199個,如下: |
奇|戚|期|契|泣|汽|祈|其|齊|棋|騎|起|七|氣|器|妻|欺|漆|啟|柒|豈|砌|棄|祁|淒|企|乞|歧|棲|畦|臍|崎|迄|沏|訖|旗|祺|騏|屺|岐|蹊|榿|憩|萋|芑|汔|鰭|俟|槭|嘁|蠐|綦|亓|欹|琪|麒|琦|蜞|圻|杞|葺|磧|淇|祗|耆|綺|亝|倛|傶|僛|剘|呇|咠|唘|唭|啓|啔|啟|噐|埼|夡|娸|婍|岓|嵜|忔|忮|忯|恓|悽|愭|慼|慽|憇|扺|捿|掑|斉|斊|旂|暣|朞|栔|桼|梩|棄|棊|棨|棲|榿|檱|櫀|欫|気|氣|洓|淒|渏|湆|湇|滊|漬|濝|炁|猉|玂|玘|甈|疧|盀|盵|碁|碕|碶|磎|磜|磧|磩|禥|竒|簯|簱|籏|粸|紪|綥|綨|綮|綺|緀|緕|纃|缼|罊|肵|臍|艩|芞|藄|蚑|蚔|蚚|蜝|螇|螧|蠐|衹|裿|褄|訖|諆|諬|諿|趿|軝|迉|邔|郪|釮|錡|鏚|錡|闙|霋|騏|騹|鬐|鬿|魌|魕|鮨|鯕|鰭|鯕|鵸|鶀|鶈|麡|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