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母

1、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綦毋張的後人,以祖名綦毋為氏。 2、出自古代匈奴族有綦毋氏。 綦毋懷文:北齊冶煉家,又作綦母懷文。

綦毋姓1、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綦毋張的後人,以祖名綦毋為氏。據《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等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綦毋張,他的後世子孫以祖名“綦毋”為姓,稱為綦毋氏。2、出自古代匈奴族有綦毋氏。二、遷徙分布(缺)綦毋姓望居會稽郡(今江蘇東南部至浙江西部一帶)。三、歷史名人綦毋邃:事跡不詳,大抵為戰國時晉穆帝、晉哀帝時人,著有《列女傳》七卷、《孟子注》七卷、《二京賦音》二卷、撰《誡林》三卷、注《三都賦》三卷,今並亡。其中所注《孟子注》,於《隋書・經籍志》、《舊》、《新唐書》均曾載及。然有九卷、七卷之別。綦毋俊:東漢上虞人,曾研究左氏《春秋》,安帝元初年間官交趾刺史、太僕。拔濟一郡,讓爵土之封。綦毋潛:唐代詩人,字季通(約692-749),一說季進,荊州荊南(治今湖北省江陵)人。開元十四年(726年)登進士第,由宜壽尉入為集賢待制、校書郎,遷右拾遺、著作郎,終著作郎等。後以名位不達,掛冠歸隱江東。與張九齡、儲光羲、盧象、韋應物為文友,與李頎、王維唱酬頗多。其詩善於描繪山林景色,是盛唐時期田園山水詩作者之一。著有詩一卷,作品有《春泛若耶溪》等。存詩26首。綦毋懷文:北齊冶煉家,又作綦母懷文。官至信州刺史,講求道術。總結北方冶煉經驗,以生熟鐵相澆,用牲畜溺脂浴淬,製成“宿鐵刀”,鋒利無比。這種“灌鋼”技術,隋唐之際仍沿用。四、郡望會稽郡:秦會稽郡治吳(今江蘇省蘇州市),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更包有浙、閩全部。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有浙閩之地(今杭嘉湖均屬吳郡)。三國吳分設臨海(台州)等郡後,轄境縮小。隋為越州。又隋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民國時合二縣為紹興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