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漢語漢字]

戚[漢語漢字]
戚[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戚是一個漢語漢字,讀音為qī,形聲,從戉,尗聲。戉:( yuè),斧子。本義:古兵器名,斧的一種。戚也有親屬、親戚等意思。“戚”是一個集體名詞。在墓葬考古中,曾發現一座良渚文化大墓出土大批石斧的情形,這種成批出土的式樣、質地和規格一致的石斧其實就是“戚”。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戚[漢語漢字] 戚[漢語漢字]

漢字釋義

詳細解釋

名詞:(形聲。從戉,從尗,尗亦聲。戉(yuè),斧子。“尗”本指一個豆莢內的豆子,引申指“同一系列的事物”。“戉”與“尗”聯合起來表示“斧子系列”、“一個系列的斧子”。

本義:同系列的斧子。

引申義:掌握軍權的同胞兄弟。

再引申義:戰時並肩作戰的兄弟氏族。胞族。

說明:古代氏族既是血緣組織,也是軍事組織。一對夫妻生育的多個兒子長大後,各自分家出去,形成了自己的氏族。各個兄弟建立的氏族稱為兄弟氏族。氏族首長又兼任軍事首長,其軍權用斧鉞體現。各個兄弟的斧鉞就是一個斧鉞系列,這個同系列的斧鉞就稱為“戚”,即“戚”不是指一把斧子,而是一個系列的斧子,它們質地、樣式都相同,規格也差不多一致。“戚”是一個集體名詞。在墓葬考古中,曾發現一座良渚文化大墓出土大批石斧的情形,這種成批出土的式樣、質地和規格一致的石斧其實就是“戚”。“戚”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玉鉞的兩邊裝飾有“齒”,這種“齒”就代表“系列”,即一個“齒”代表一個兄弟氏族)

(1) (形聲。從戉,尗聲。戉:( yuè),斧子。本義:古兵器名,斧的一種)
(2) 同本義。亦用為舞具 [a kind of axe]
戚,戉也。——《說文》
干戈戚揚。——《詩·大雅·公劉》
朱乾玉戚。——《禮記·明堂位》
執乾戚舞。——《韓非子·五蠹》
(3) 又如:戚揚(斧鉞)
(4) 親屬,親戚 [relative]
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呂氏春秋》
(5) 又如:;戚好(親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屬(母及妻的親屬);戚愛(親屬和寵愛的人);戚 家(貴戚之家;親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寵(外戚親貴)


形容詞:
(1) 憂愁;悲傷。通“慽”、“戚” [sorrowful;sad]
心之憂矣,自始伊戚。——《詩·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又
蔣氏大戚。
婉貞獨戚然。——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汝又慮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憂愁和歡樂);戚欣(憂愁與歡樂);戚言(憂戚的言詞);戚嗟(憂傷嗟嘆);戚意(憂傷的心情);戚慘(悲傷);戚憂(憂傷);戚顏(憂傷的容顏)
(4) 親近,親密 [intimate]
未可以戚我先王。——《書·金滕》
(5) 又如:戚疏(親疏)
(6) 憤怒 [angry]。如:戚醮(煩惱)
(7) 假借為“促”( cù)。疾速 [fast;quick]
凡察車之道,欲其朴屬而微至。…不微至,無以為戚速也。——《周禮·考工記·總序》

組詞

親戚qīn qi

〖relative〗: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

戚戚qīqī

〖intimate〗∶相親的樣子

戚戚兄弟qī qī xiōng di

〖whispering〗∶低語聲

戚戚低語qī qī dī yǔ

〖sorrowed;worried〗∶憂懼;憂傷的樣子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論語》

〖bemoved〗∶心動的樣子

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戚屬qīshǔ

〖familydependents〗親屬

遘者雖戚屬。——清·方苞《獄中雜記》

富者就其戚屬。

戚誼qīyì

〖relationship〗指親戚情誼

戚友qīyǒu

〖relativesandfriends〗親戚朋友

戚族qīzú

〖membersofthesameclan〗親族;外戚

音韻參考

[上古音]:覺部清母,tsyuk
[廣 韻]:倉歷切,入23錫,qi,梗開四入青清
[平水韻]:入聲十二錫
[唐 音]:tsek
[國 語]:qī
[粵 語]:cik1
[閩南語]:chhek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倉歷切,音磩。《正字通》戉類。《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為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司馬法》殷執白戚。《詩·大雅》干戈戚揚。《注》戚,斧也。《釋名》戚,戚也。斧以斬斷,見者戚懼也。
又親也。《詩·大雅》戚戚兄弟。《傳》戚戚,內相親也。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又哀也。《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注》哀戚也。
又憂也。《論語》小人長戚戚。《注》戚戚,憂貌。
又惱也。《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蔡注》戚,憂惱之意。
又憤也。《禮·檀弓》慍斯戚。《注》戚,憤恚也。
又醜疾人曰戚施。《詩·邶風》得此戚施。《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不能仰者也。
又《小爾雅》戚,近也。
又地名。《春秋·文元年》公孫敖會晉侯於戚。《注》戚,衞邑。
又姓。漢有臨轅侯戚緦。
又《集韻》《韻會》趨玉切。同促。《周禮·冬官考工記》不微至,無以為戚速也。
又《集韻》《韻會》昨木切,音族。縣名。在東海。
又《韻補》葉子六切,音蹙。《詩·小雅》歲聿云暮,采蕭獲菽。心之憂矣,自貽伊戚。

考證:〔《釋名》戚,蹙也。斧以斬斷,見者蹙懼也。〕 謹照釋名釋兵原文兩蹙字均改戚。

說文解字

戚【卷十二】【戉部】

戉也。從戉尗聲。倉歴切文二

(戚)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雲。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為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為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為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雲。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只有戚。後乃別制慽字。從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