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中國東周時期楚國郢都故址。又稱紀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荊州市江陵區城北5公里。因在紀山之南,漢以後史稱紀南城。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陽遷都於此,至項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拔郢止,楚國在此建都400餘年,是楚國的政治、經濟、丈化中心,為當時南方第一大都城。迄今地面仍保留有規模宏大的城垣遺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文化遺存。50年代初湖北省文物部門對遺址進行調查。1965年對城址進行勘探和測繪。1973年發掘南城垣水門。1975年開始對城址進行全面鑽探,歷時 4年。同時,由於農田水利建設,先後於1975、1976和1988年進行了多次較大規模的配合發掘工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面有一段向外凸出,東西長4450米,南北寬3588米。周長 15506米。四周有夯土城垣,除東垣北半部被襄(陽)沙(市)公路壓蓋外,大部分高出地面3.9~7.6米,底寬30~40米,頂寬10~14米。經鑽探和發掘,已發現城門 7座:東垣1座,其他3垣各2座。西垣北門為3個門道,門內兩側有門房。北垣和南垣古河道入口處均為水門,南垣水門主體建築系 4排木柱直立而成,每排10根,形成 3道門。水門缺口東側城垣上有一夯土台基。城垣四周環繞有護城壕遺址,一般寬 40~50米,最寬處達 100米,最窄處也有 10米。城內已探出東周夯土台基84座,以中部偏東南處最為密集,當為宮殿區。其東側和北側還探出牆基遺址。東牆長750米,北牆長690米,寬約10米,相交成曲尺形,東牆外有壕溝。宮城內台基規模較大,分布有序,呈中軸線排列,最長的130米,寬100米,已發掘的宮殿基址有成排的磉墩、柱洞和隔牆,並有散水和下水管道等。城內有古河道 3條與現在河道走向基本一致。冶煉作坊區在城西南部。宮城以西的陳家台曾發現 2座鑄爐,爐底和附近還發現有錫渣、銅渣、鼓風管和殘陶范等。宮城北面的龍橋河兩側,曾發現窯址、水井以及牆基、散水、下水管道等遺蹟,並有大片瓦礫堆積,應是當時燒制陶瓦陶用品和市民居住生活的地區。全城發現水井 500口以上,以宮城以北的龍橋河兩側最多,有土井、陶圈井、竹圈井和木圈井,多帶井圈,井圈一般只在上半部使用,井壁中部用木架承托。有的井底遺留一大陶瓮,當為冷藏窖。 城內西北部發現 2處墓地,已發掘的均為春秋晚期小型楚墓。城址四周分布著大量楚墓,僅江陵縣境內就發現楚墓群30多處,已發掘楚墓千餘座,經調查勘察登記,地面有封土堆的大中型古冢 800餘座,從已發掘的幾座證實,絕大多數為楚墓無疑。城址近郊江陵縣境內已發掘的楚墓,少數為春秋中期或更早,多數為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晚期之交,與遺址的堆積和出土遺物的年代基本一致。這大體表明了古城的繁榮時期。城址的文物保護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1961年湖北省博物館在此設立了考古工作站,開始對城內遺蹟進行普遍勘查, 1965年江陵縣人民政府劃定了保護範圍, 樹立了保護標誌, 並建立了民眾性的文物保護小組。1982年,江陵縣政府對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規劃,設立了紀南城文物保護管理所。
歷史文獻
紀南城位於荊州城小北門外五公里處紀南鎮境內,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當時稱郢都,因地處楚國南方,又稱南郢;又因在紀山之南,也稱紀郢。西晉學者杜預在《左傳》注釋中始將郢都改稱紀南城。現在,紀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塊大石碑,上刻“楚紀南故城”五字,為郭沫若手書。自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278年秦滅楚,歷時411年,楚共有二十個帝王在此即位。據歷史文獻記載,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計有20個楚王在此立國稱霸,先後剪除了黃河以南大小50多個邦國政權,統一了北至黃河、東至巴蜀、南至湖南南部的廣大疆域,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譜寫出了輝煌壯闊的一章,孕育出了屈原、宋玉等一批楚辭文學大家和荀子、老子、范蠡、伍子胥等眾多諸子百家。鍾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識知音”的絕唱也出自這裡。歷史上,楚國的都城雖然不只紀南城一處,但楚國建都紀南的時間最長,此間也是楚國發展中最強盛的時期。紀南城的歷史,是楚國興盛時期的歷史,也是楚文化發展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階段。其間,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以郡、縣為單位的地方行政區的設立,以“郢爰”為名的黃金幣的首次使用,是早確認新興地主階級土地么有權的“量入修賦”的法令,著名的政治改革“吳起變法”,以及歷史上最早的奴隸起義之一的“莊蹺暴郢”等等,都在這裡發生或推行。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士大多來過楚國。孔子、莊子、墨子曾出入紀南城,愛國詩人屈原曾在此擔任楚國“左徒”(參與議論國事,發布號令,出則接待賓客)。也是在這裡,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楚人在煉銅以及冶煉和套用生鐵方面走到了當時世界的前列,漆器、工藝美術等都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出現了各業繁榮、貿易興盛的局面,並在此基礎上推進了都城本身的發展,使它成為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南方最繁盛的都市。
紀南城現存城址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為15.75平方公里,比現在的三個荊州城城址還要大。圍繞城址所築的城垣,周長15.5公里,城牆為夯土築成,高4-7.5米,城垣上部寬10-15米,可並行三輛卡車,寬大且厚實堅固。有的地段保存相當完整,其中以北邊城垣保存最好。南城垣上的報警烽火台高大壯觀,依稀可辨。至今有的地段高6.7米,都為夯土築成。通過考古發掘,全城共有城門八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有兩座,南北各有水門一座,水陸城門都是一門三道。水門三個門道寬度相等;陸上城門的中間門道寬於兩邊門道約一倍,為車馬出入的通道。水門由四排38根大柱直立而成,每排水柱9根或11根,形成三個門道,凌駕於河道之上,扼守水路。河道橫貫全城,供運輸和飲用。城內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台基,縱橫排列,井然有序。其中有的是宮殿遺址,有的是手工業作坊遺址。大體上,城內東南部是宮殿區,東北部又是一片宮殿建築區,西南部是冶煉、紡織等手工業作坊區,西部和北就是密集的居民區,可見當時曾繁盛一時。秦大將白起“拔郢”後,此城已成廢墟,現在城內為農田園,阡陌交錯。文化遺產
紀南城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考古工作在西城牆上找到了戰國時期的一處三孔城門過道,在南城牆缺口處古河道內發掘出了一座罕見的水門。城內台基遺址遍布,城東南有密集的宮殿建築遺蹟。現存80餘處夯土台基有的長寬均達百餘米。在紀南城東南隅及周圍一帶,分布著密集的古墓葬,埋藏著豐富的古代文物,是我國著名的地下楚文化寶庫。在川店、紀山、八嶺山、雨台山、孫家山觀音大壋、拍馬山等七大古墓葬區,分布著上千座古墓。建國以來,已出土古代文物一萬多件。其中越王勾踐劍、鳳凰山西漢古屍、戰國絲織繡花物三次重大發現,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轟動。這座遍藏古代文物的寶庫,被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1961年,國務院公布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遺物以陶瓦的數量最多,有筒瓦和板瓦兩類,皆飾繩紋;瓦當有圓瓦當和半瓦當兩種,絕大多數為素麵,偶飾雲紋。陶器多為灰陶,主要有鬲、釜、盆、盂、豆、瓮、汲水罐、長頸罐等。建築材料除陶瓦、瓦當外,還有陶質空心磚、下水管道以及木質圓柱、方柱、板礎和銅質門環等。其他遺物有鐮、凹口鋤、斧、鑿、削、魚鉤和木身鐵口耒耜等銅鐵工具和鐵釜、銅帶鉤、銅兵器等。
遊覽紀南古城,最佳去處當數北城牆。透過那橫亘於阡陌沃野之上的壯闊城垣,呈現在眼前腦際的依然是昔日古都的泱泱風采。
著名景點
江漢關大樓江漢關大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沿江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漢口開埠以後,清政府於1862年在漢口設立海關,名江漢關。現存江漢關大樓落成於1924年。大樓總高40米,占地面積1,499平方米,建築面積4,009平方米。大樓由主樓和鐘樓兩部分組成,塔式鐘樓位於樓頂。主樓、鐘樓均為四層。樓的外觀造型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結合英國鐘樓式樣,四周立柱,外牆、柱全部用大件花崗岩構造,石作精細。樓頂鐘樓四面裝有直徑4米的時鐘,按時奏樂,聲傳三鎮。為漢口的標誌建築。江漢關大樓既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又是武漢近代建築的一大標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紀南城
紀南城位於荊州城小北門外五公里處紀南鎮境內,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當時稱郢都,因地處楚國南方,又稱南郢;又因在紀山之南,也稱紀郢。西晉學者杜預在《左傳》注釋中始將郢都改稱紀南城。現在,紀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塊大石碑,上刻“楚紀南故城”五字,為郭沫若手書。自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278年秦滅楚,歷時411年,楚共有二十個帝王在此即位。
交通狀況
紀南故城遺蹟尚存當年築造的土城牆,城址近正方形,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5公里,最高的牆達7米,總面積16平方公里。交通:從武漢乘到荊州的長途汽車,走漢宜高速公路3小時到荊州,後轉乘去景點公車20路或者荊州到九店的中巴。荊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荊州又稱江陵,為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荊州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2條,長江流經本區453公里。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在古代,荊、楚指同一地區,荊、楚的字義,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名稱。據史書記載,荊楚作為地,先是稱荊,後才稱楚。商代,荊州之地的楚,作為方國列入商朝的管轄範圍之內。周朝封楚國先君熊繹于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
景點 | 八寶山|春秋閣|樊妃冢|放鷹台|關公陳列館|洪湖|華容故道|江瀆宮|江陵碑苑|江陵盆景園|金鳳騰飛|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州博物館|瞿家灣|開元觀|老萊山莊|龍泉書院|陸夫子祠|明遼簡王墓|明顯陵|三國公園|三袁故里|孫叔敖墓|太暉觀|萬壽寶塔|濱湖公園|靈鷲寺|桃花島|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洈水湖|新神洞|中華廳石館|文星樓|象山|小皇陵|玄妙觀|張居正墓|章華寺|荊州古城|萬壽園|走馬嶺遺址|陰湘城遺址|鍾祥|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荊州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居正故居|綠林山|洪湖藍田生態區|八嶺山古墓群|紀南故城|鐵女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