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城址

在城內發現有東西向大路5條,南北向大路6條,路面寬 6~10米,其中一些道路與城門方位基本對應。城內南半部有 3座小城,宮城居中,為正方形,內有成組的大型宮殿基址;另外兩座小城位於宮城的東北和西南,均為長方形,內有成排建築,可能是武庫、糧倉或屯兵防衛的城堡。
城門

宮城
平面近方形,四周為厚 3米的夯土牆,周長約 855米。南牆正中一大門,有一條大道通向城南。宮城中部有一座大型宮殿基址,其左右兩側還有幾座宮殿基址。東部偏北的四號宮殿基址,東西長51米,南北寬32米,包括正殿、庭院、東廡、西廡、南廡、南門和西側門等 7部分,是一處“四合院”式的宮殿建築。正殿在基址北部,平面長方形,東西長36.5米,南北寬11.8米,建於高出當時地面 0.4米的夯土台基上。台基南側有間距相等的 4個長方形夯土台階。台基四周有排列有序的圓形或橢圓形夯土柱礎殘跡。此外,還發掘出 1口水井和3處石塊砌成的排水溝。宮城東西隅的5號宮殿基址在 4號宮殿南約10米,包括上、下兩層基址。上層建築基址的正殿在北部,平面長方形,東西長約54米,南北寬約14.6米。此外還發掘出北廡、東廡和西廡的基址,10個殉狗坑和一處石築排水溝。下層宮殿建築基址平面為回字形,中間為方形庭院。北面基址有柱基槽和殉狗坑,庭院內有 2口水井。
偃師商城既有大型宮殿建築,又有軍事防禦設施,具有早期都城的規模和特點。有些學者認為這裡應是湯都西亳,也有專家認為這裡是太甲所放處的桐宮。
考古發掘
屍鄉溝商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偃師縣城西,北依邙山,南臨洛河,《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這裡是商湯所建的都城。經勘探發掘得知:屍鄉溝商城平面略呈長方形,城牆系夯土築成。西城牆長1710米,北城牆長1240米,東城牆長1640米,南城牆長740米,城區面積約190萬平方米。現已發現城門7座,城內縱橫交錯的主幹道若干條和用石塊砌築的方形排水道。

屍鄉溝商城遺址發掘出土了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和原始瓷器在內的豐富的文化遺物。它為研究這一城址的年代和性質提供了實物資料。
偃師商城出土有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等。青銅器有尊、斝、、戈、刀等容器和生產工具、兵器,玉器有璜、刀和玉飾,陶器有鬲、斝、大口尊、豆、罐、盆、三足器等。大多為商代中期 (二里岡期 )遺物,也有少量二里頭文化陶片。
發現屍鄉溝商遺址是中國考古學上的一件大事,這對於研究夏商歷史,中國古城建築和發展史,特別是早期都城的形制、結構和布局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遺址保護
屍鄉溝商城發現之後,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保護。1984年,河南省文物局規定在城內和城牆外250米之內,不準搞大型或永久性建築,其他建築也要進行控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撥款徵購了宮殿基址的土地,並修建圍牆加以保護。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偃師商城博物館建成開館,1989年正式劃定城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