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舊時戲班演出習俗。清代末年上海梨園行中,凡新戲園落成或舊戲園易主,於開鑼演劇前,例有“破台”之舉。破台儀式多在夜間舉行,避免外人觀看。
其始,以場面鼓樂齊鳴引領前台經理與後台各管事一行人恭迎老郎神像,自神塞登台、升座,謂之“請聖”。舞台上設宴神桌面,香燭高燒,並布置有帳簾、標旗、五方旗等排衙及活公雞五隻,當經理與管事們次第向神像參叩禮拜後,有演員上場於宴桌前跳加官,跳財神,再由小生表演《六國封相》中一場戲,名謂“三出頭”。
其後,由武行演員斬雞頭於台上,以雞血遍灑舞台上各處。同時,另有五位演員扮王靈官,各執金鞭,上系一串百子爆竹,在台上邊放邊走,以期破除不祥。儀式完畢,即焚香送神,仍由場面奏樂送神回歸神憲。又如遇戲園營業不振或舊戲台屢出事故者,亦多重新破台,並跳“無褲加宮”,即演員只穿烘袍,不著彩褲登台表演跳加官。據說民國二十年(1931)十六鋪新舞台遭火災焚毀後,重建於九畝地之新舞台落成時,亦舉行過隆重的“破台”儀式。為消除因編演《走麥城》得罪關公而慘道回祿之災的輿論,此番破台儀式除迎老郎神外,還破例恭迎並宴請丁關聖帝君。據考上海梨園戲班中“破台”之舉,實脫胎於民間新屋落成儀式,系原始宗教性民俗禮儀風習之遺存。此習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絕跡。
講究
演“破台”這折戲時有以下幾點講究:
一、演“破台”這折戲之前,前台供放著香菸、酒,點著香蠟。有些地方還獻上一隻羊。演出地的總管還在前台燒上一些紙錢,以表示演出地的心意,祝演出成功。
二、參加“破台”這折戲的演員必須由男同志扮演,女同志不參加演出,說女同志上台不吉利。
三、參加“破台”這折戲的演員著妝後,口內要含封口銀(銀元),在開戲前再不與其他人說話,開戲時再取出封口銀,開始上場。
四、演出之前,舞台上下場門與台口都要繃上一道紅線繩,保持舞台清淨,不許閒雜人上台。
五、台上繃的紅線繩,開演時,由扮演黑虎靈官的演員將繩挑斷上場,挑斷的紅線繩均被演員拿去做褲帶而用,說是吉利。
六、演出中當場殺雞滴血,取一雞頭,連同破台符釘於台之正中,並以彩綢裹蔽雞首,最後燃放鞭炮,撒五穀雜糧,“破台”禮乃告成。
“破台”這折戲有七個演員參加演出———天官、二童子、黑虎、靈官、土地、紅毛靈子等。道具有:一隻公雞、一把刀、四隻碗、一盤五穀雜糧。破台的內容:天官奉玉帝之命,隨帶二童子、黑虎、靈官到演出地觀光與民賜福問安。黑虎、靈官前邊開道,從四個方向將事先在舞台上備好的四隻碗打爛,以示開路先鋒的威風,行至中途不祥之物擋道,宣來土地與紅毛靈子一問,原來是毛兒雞(大公雞)擋道,這時天便命紅毛靈子將毛兒雞抓來當場斬首,血跡灑向前後台,然後天官將五穀雜糧拋向此地,並向此地人民問安,留下吉祥詩句上殿交旨而去。
戲班破台
過去人們視戲台為“虎”,戲樓是“城虎”,亮腳木台為“飛虎”,土台為“臥虎”,這三種戲台都要破。牛車搭的台子是“群虎”,因“犀牛可以降虎”,這種台子是不用破的。破台一般都是地方大劇種戲班,地方小劇種的戲班沒資格。破台時間多在午夜,基本作法是:跳鬼神,鳴鑼鼓,放鞭炮,殺白公雞,滴灑雞血,將雞頭連同符咒釘於前台正中。然後一些腳色登場演出。有的劇種是花臉扮巨靈神、王靈官上場,有的劇種是張天師上場,有的是姜太公上場。羅戲卷戲破台,二郎神、玉皇大帝、四大天官、五方龍主上場,還要唱《五龍捧聖》。演唱破台戲的戲價比一般演出高得多,戲班有“一年破三台,元寶滾進來”之說。不僅新建新修戲台要破,面朝西的台為“白虎台”,也要破,有些地方此次演出與上次台口方向相反,稱“對台口”,也要破。這幾類破台儀式比較簡單。有的戲台沒唱破台戲,還可以用“符貼”,燒黃表等方法“借台”。京劇諺語行話知識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話,京劇也不例外。在長期的舞台表演實踐中,一些京劇諺語被經常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