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介紹
取自一個著名的禪宗公案:
百丈禪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並隨眾散去。有一日卻站著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云:“我於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師云:“汝但問。”
老人便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我已免脫野狐身。住在山後。乞師依亡僧禮燒送。”
次日百丈禪師令眾僧到後山找亡僧,眾人不解,師帶眾人在山後大盤石上找到一隻已死的黑毛大狐狸。齋後按送亡僧禮火化。
原來,佛教的修因證果,正是因果律的體現。老人以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見,屬於“大妄語”,結果受了“野狐身”之報。又有個瑞岩和尚,整日價自喚“主人公”,復自應諾。宋 無門慧開禪師批評他誤把“識神”認為“真心”,是“野狐見解”。(《無門關》)
引申義
引申義:後來以“野狐禪”泛指各種歪門邪道。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什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野狐禪”常被作為邪門歪道的代名詞,其含義經常遭人曲解。這個說法有一個來歷:
有個老人曾因為“大修行人不落因果”一句話,而陷入了妄念,以為不斷修行就能擺脫因果的法則了,結果做了五百年野狐身,等到百丈懷海禪師一句“不昧因果”的轉語,他才轉世為人。後來,人們就用“ 野狐禪”來形容有如這個老人一般見識的人,妄以為修道可以“不落因果”而去修道,是何等的大妄念!然而野狐老人其志可敬,百丈一言出,他便大悟,其後人們揀到一隻野狐的屍首,百丈知道他已經開悟了,就以亡僧之禮焚化它的屍首。其後這個詞被用得太泛,在禪門之外,經常被指稱那種沒有師承自學一通的人。在禪門中,也常用“ 野狐外道”來形容那些沒有入門的學法者。
相關故事
說起野狐禪,還有一則比較經典的公案。惠能的一個弟子南陽慧忠是當時的國師,後來有個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來,被傳得很神異,慧忠便被請去試試這大耳三藏的真偽。他問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說:“你是一國國師,為什麼在天津橋上看猴戲?”慧忠說:“對。”然後入定了一回,問:“現在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說:“現在在江邊看賽舟。”慧忠說:“是。”然後深入禪定,又問:“我的心在哪裡?”大耳三藏回答不上來。慧忠說:“你這野狐精!”便讓人把他驅逐出長安了。據說此時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處,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裡。這個故事不知道是怎樣傳下來的,但足夠進入玄幻小說的情節了。
野狐禪
●每次百丈上堂講法時,總有一個不相識的老人跟著和尚們進入法堂聽講。
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後,只有這位老人留下來不走。百丈便問他是誰。
他說:“我不是人。很久以前,在迦葉尊者的時候,我本來就是山上的方丈。一個學生問我是否道行很高的人仍然會落入因果的法則。我回答說:‘不會落入因果的法則。’因此話而使我被罰變為狐狸身,整整有五百世之久。現在我求你的指示,以解脫狐狸之身。”
百丈回答:“不昧因果。”
老人大悟,便向百丈禮拜說:“我已解脫了野狐之身,我住在山的那一頭,請你按照和尚死亡的禮儀埋葬我。”
百丈便向大家宣布飯後舉行葬禮,大家都非常驚奇,因為廟裡根本沒有人死去。飯後,百丈便帶他們到後山的洞穴中,找到了野狐的屍體,並舉行了火葬。
京劇諺語行話知識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話,京劇也不例外。在長期的舞台表演實踐中,一些京劇諺語被經常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