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種局限性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性炎症。俗稱“癤子”,癰(carbuncle)是多個癤的融合,在皮下脂肪筋膜組織中形成多個相互溝通的膿腫,一般只有及時切開引流排膿後,局部方能修復癒合。
癤(Furuncle)是化膿菌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單個損害稱為癤。是疼痛的半球形紅色結節。以後,中央化膿壞死,終於潰破或吸收,多發而反覆發作者稱癤病。好發於頭、面、頸、臀等部位,夏秋季多見。病理概述
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擴展到皮下組織。致病菌大多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體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細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導致癤的發生。癤常發生於毛囊和皮脂膽小鬼豐富的部位,如頸、頭、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和小腿。多個癤同時或反覆發生在身體各部,稱為癤病。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病人。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白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或汗腺所致。皮膚擦傷、糜爛等均有利於細菌侵入及繁殖。皮脂溢出過多及因職業而常與礦物油接觸的人,也容易發生癤子。癤病多半發生於炎熱的夏季。高溫、潮濕、多汗容易使病原菌侵入皮膚。皮膚不清潔是一個重要因素。身體抵抗力降低、體弱、糖尿病、腎臟炎、貧血等皆可成為本病的誘因。
臨床表現
開始時在毛囊處有一個紅色炎性高起的小丘疹,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認,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以後逐漸增大,成為圓形結節,表麵皮膚緊張,局部紅、腫、熱、痛。邊緣不太清楚。以後結節逐漸成熟,中央變軟,觸之有波動感,表麵皮膚變薄、中央頂端出現一個黃點。不久潰破排出膿汁和壞死組織,疼痛立即減輕,紅腫漸漸消退,終於癒合並遺留瘢痕。有時,紅腫的結節漸漸吸收既不化膿也不潰破。最初,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認,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
癤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症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組織病理以一個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為中心,形成小膿腫。病變處,正常組織結構破壞。由大量的膿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壞死組織形成的膿汁內含有病原菌。破潰排膿後,由肉芽組織修復,終於變成纖維性瘢痕。
鑑別診斷
1.多發性汗腺膿腫也在夏季發病,多見於嬰幼兒及體弱的產婦的頭、額等處。皮損為多發性皮下膿腫。表面壓痛、炎症較輕。無膿栓,遺留瘢痕。通常伴有很多痱子。一般人稱為痱毒。也有人稱為假性癤病(Pseudofurunculosis)。2.化膿性汗腺炎多見於青年女性,皮損為皮下硬結。形成皮下膿腫,隨後表皮紅、腫、熱、痛、破潰結疤。皮損好發於腋下、腹股溝、生殖器及肛周、臍周等。
診斷要點
1、開始局部呈圓錐形隆起的炎性硬結,具有紅、腫、熱、痛四大特徵。
2、小結節逐漸擴大,疼痛加劇,最後中央變軟,並出現黃白色膿栓,破潰排出膿液後疼痛減輕。
3、癤較大時感染擴散,可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結炎。
4、一般無全身症狀,偶爾大的癤可致全身不適、發熱、乏力等毒血症症狀。
治療原則
1、早期僅有紅腫時可塗2%碘灑於局部,或用魚石脂軟膏、消癰膏等中藥膏劑外敷。2、局部結節可用熱敷或理療、紫外線照射,以促進其吸收或加速液化。
3、癤有膿頭後,去除膿頭以利引流,較大有波動者應及早切開引流。
4、發生在口鼻“危險三角區”內的癤,切勿擠壓,以防炎症擴散至顱內或致敗血症。應避免切開在保守治療無效時,方才手術切開引流。顱內或致敗血症。應避免切開,在保守治療無效時,方才手術切開引流。
5、有全身症狀或多發癤腫時應加用抗菌素治療。如青黴素80萬U,肌注每日2次。
6、合併糖尿病者,同時治療糖尿病。
治療措施
對炎癥結節可用熱敷或物理療法(透熱、紅外線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魚石脂軟膏、紅膏藥或金黃膏。已有膿頭時,可在其頂部點塗石炭酸。有波動時,應及早切開引流。對未成熟的癤,不應俐意擠壓,以免引起感染擴散。1.注意皮膚衛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類,最好不多吃甜食。千萬不要用擠捏的方法去排膿。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對於反覆發作的癤病,要尋找潛在的因素,消除體內感染病灶。檢查有無貧血和糖尿病等情況,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
2.抗生素的注射和內服。早期套用足量抗生素。首選青黴素,也可用潔黴素0.6g肌注,每日兩次,也可用先鋒黴素、泰利必妥及磺胺等。
3.自家疫苗或葡萄球菌混合菌苗療法、自血療法。也可皮下注射轉移因子2mg/次,每周兩次,五周為一療程。
4.早期的癤子不能切開引流。成熟的癤子已化膿變軟者,可切開排膿。但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千萬不要擠壓和隨意切開。未成膿者,可每日外用純魚石脂,或魚石脂硫磺泥膏,可促進炎症消退。
5.可進行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照射,緩解炎症。
治療過程
1炎性結節階段,可熱敷、理療也可用魚石脂軟膏貼敷。已有膿頭時,可在其頂部點塗石炭酸;出現波動感或膿液引流不暢者,則切開排膿、置乳膠片引流。癤禁忌擠壓,以免引起血行感染擴散。危險三角區療,須充分休息,少說話,進全流或半流飲食。局部可熱敷、塗磺酒,並使用有效抗生素使其消散吸收,不可隨便手術。癤病的局部處理同癤。全身常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並增加營養,有貧血者應予糾正,有糖尿病者,因白細胞功能減退,易患癤病及癰,應加用胰島素等治療。2針灸治療
根據癤腫的不同時期,採用不同方法。癤腫初期,皮膚局部呈現紅、腫、熱、痛,根部淺,觸之為一硬結。可於病為處消毒,用火針從癤腫頂部直刺一針,深達根部。若範圍較大者,可在癤體左右或自癤頂向中央斜刺兩針,速入即出,令出血。
治療方法:
1粗針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陽。
配穴:大椎、命門。
(二)治法
針具:為特製不鏽鋼針。主穴針長72毫米(針體55毫米,針柄17毫米),直徑1.2毫米;配穴針長64毫米(針體47毫米,針柄17毫米),直徑1.0毫米。以主穴為主,病程短、體格壯者加大椎,病程久、體格弱者配命門。操作:取準穴後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緣皮膚,右手持針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繼而將針體壓低貼近皮膚,循脊中線向下緩緩進針。主穴進針55毫米,配穴約40毫米,針體須與脊中線平行,留針1~6小時(病久者3小時左右)。每日針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癒:臨床症狀消失,白細胞計數在正常範圍;2、無效:略有好轉或未見改善。
2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手三里、養老、風池、曲池、委中。
阿是穴位置:即癤腫之頂部(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據症選加配穴,頸項部癤加風池,面部癤加手三里,發熱加曲池等。阿是穴用艾卷迴旋灸,或隔蒜隔姜灸,艾炷底徑0.6~0.8厘米,高1-1.2厘米,成錐形,蒜片或薑片厚如硬幣。灸的時間與數不拘,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一般6-15分鐘)。阿是穴亦可消毒後以三棱針挑出膿液(無膿者刺血),再熏灸,灸後用紗布包敷。手三里、養老灸至局部感熱者至不熱,不感熱者至灼熱。作法穴針刺,用瀉法,留針15分鐘,每日治療1次。
(三)療效評價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合谷、曲池、足三里。
阿是穴位置:癤腫之頂部。
(二)治療
僅取阿是穴,如疼痛劇烈,發熱頭痛者酌加配穴。以28號1.5-2.5寸長毫針自患處(阿是穴)基底部向中心橫刺四針。針尖集中於中心點,針柄接通G6805電針儀。採用斷續波,頻率240-300次/分鐘,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每次電刺激15-20分鐘。配穴,用瀉法,中強刺激,留針15分鐘,並予間斷運針。每日或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適用於早期癤腫未潰破時。治療63例,治癒率94%。於2-6月後隨訪,未見復發[7]。
4火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下同)。
(二)治療
根據癤腫的不同時期,採用不同方法。癤腫初期,皮膚局部呈現紅、腫、熱、痛,根部淺,觸之為一硬結。可於病為處消毒,用火針從癤腫頂部直刺一針,深達根部。若範圍較大者,可在癤體左右或自癤頂向中央斜刺兩針,速入即出,令出血。此期不拔罐。膿成未潰期,為拔罐適應期。病變皮膚呈紫色,癤腫觸之有波動感。可於常規消毒後,將火針燒成紅亮,從癤體或頂端快速刺入膿腔,立即出針,然後將小型抽吸罐(即去底之青鏈黴素瓶)置於針孔,用注射器抽氣吸拔,每次留罐3-5分鐘。去罐後,勿按壓針孔,讓殘餘膿血繼續外流。再用消毒紗巾包敷,以防感染。
(三)療效評價
5挑治
(一)取穴
主穴:分為2組。1、第七頸椎棘突,第一、二胸椎棘突,第七頸椎棘突旁開2寸;2、自大杼至胃俞之各背腧穴。
(二)治法
第一組用於硬結性毛囊炎。方法為:患者取坐中西藥治療
1常用中成藥
(1).濕熱郁滯肌膚型
症見毛囊處出現發紅、疼痛的圓形小結,逐漸紅腫。一般無全身症狀,因而不需內服藥,可單用外敷拔毒膏、金黃散治療。
(2).熱毒內蘊肌肉型
局部紅腫熱痛、潰後狀如蜂窩,膿稠易斂,伴發燒、口渴、大便乾、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滑或弦數治宜:清熱解毒。可服:連翹敗毒丸、五福化毒丹、六神丸等。外用拔毒膏、金黃膏,潰後用九一丹摻太乙膏、生肌散。
2常用西藥
(1).魚石脂軟膏:貼敷患處。
(2).磺胺藥或抗生素:面部癤,或有全身症狀的癤可以選用。如增效聯磺片,每次2片,每日2次。或青黴素肌注,每次80萬單位,每日2次,用前須做皮膚試驗,若呈陽性反應者,可選用紅黴素。
預防措施
注意皮膚清潔,特別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頭、理髮、勤換衣服、剪指甲,幼兒尤應注意。用金銀花、野菊花煎湯代茶喝。癤周圍皮膚應保持清潔,並用70%酒精塗抹,以防止感染擴散到附近的毛囊。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擴展到皮下組織。致病菌大多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體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細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導致癤的發生。癤常發生於毛囊和皮脂膽小鬼豐富的部位,如頸、頭、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和小腿。多個癤同時或反覆發生在身體各部,稱為癤病。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