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癤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可分有頭癤、無頭癤、螻蛄癤、癤病等。其特點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範圍多在3厘米左右,易膿、易潰、易斂。相當於西醫的癤、頭皮穿鑿性膿腫、癤病等。 中醫認為是熱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於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於顏面及手指、足趾。癤子雖小,但也不可忽視對它的預防和治療。
首先,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
平時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也有助於預防癤子的發生。也可少量服用六神丸。
病因

一是夏天氣溫增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強,代謝物增多,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堵塞毛孔。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會乘虛而入,在毛囊和皮脂腺內大量生長繁殖而引發化膿性感染。汗液中正好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酸,是細菌生長的良好培養基。因此,出汗後如果未及時清洗、更換衣服,或者穿了不透汗的化纖類衣服,都可能刺激皮膚,引發感染。 二是人在夏天睡眠偏少、食慾下降、心煩氣躁,會導致抵抗力下降,這也助長了細菌繁殖,極易導致皮膚感染。
三是夏天攝入大量的含糖飲料或瓜果。這會使血糖升高,影響白細胞殺菌的能力,也容易招致感染,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
多發季節

癤子初起時,在汗毛孔部位出現小的膿皰,可很快發展成黃豆大到蠶豆大小的紫紅色堅實結節,往往不止一個,疼痛較明顯。3~5天后結節中央變軟出現波動,最後破潰,排出粘稠的濃液而愈。倘若膿癤發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圍的“危險三角區”,可因擠壓搔抓致細菌逆行經靜脈進入顱內,從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因此,癤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個癤子同時或者反覆發生在身體各處,則稱為癤病。癤病斷斷續續可持續數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對於小兒來說,還影響小孩的健康生長。少數患兒還可以並發急性腎炎,偶而還有引起敗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兒具有傳染性。
疾病診斷

1.癰 表面有多個蜂窩狀膿栓,局部紅腫更為顯著,疼痛劇烈,全身症狀明顯。
2.痱癤 亦稱假性癤病,系汗腺化膿性感染,常與紅痱同時存在。好發於小兒頭皮等部位,似癤腫,但無膿栓,侵潤比較局限,且局部疼痛與周圍炎症均不如癤明顯。
3.皮脂囊腫(俗稱粉瘤)並發感染。
4.痤瘡伴有輕度感染 痤瘡病變小並且頂端有點凝脂。
注意
由於癤子有的生長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時間長了容易化膿,很疼,於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癤子成熟後,只要用手把膿擠出來就好了,專家提醒說,其實長癤子尤其頭面部癤子擠膿是十分危險的動作,萬萬使不得。因為頭面部血管直接與顱腦相通,且血管本身無靜脈瓣。當外力壓迫時,血液可逆流入腦,擠癤子時,細菌可隨血液進入顱內,引起危及生命的顱內感染和海綿竇栓塞。尤其是鼻根至雙側口角的“危險三角區”的癤子,必須嚴禁擠壓,正確的做法是請醫生及時排膿,然後經過幾次引流、換藥,便可好轉痊癒。
治療

食療

如果出現痘痘,可以用綠豆粉和蜂蜜調成面膜敷臉,一周兩次,同時配合上面的食療,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剛開始長痘痘的時候就是用蜂蜜和綠豆粉作了次面膜結果發現好了很多,後來我就每周做兩次,現在已經沒有痘痘了,不過這個面膜可以去角質,所以我還是經常作,你試試把,可管用了。因為能去角質,所以不要做的太勤,一周兩次就好了。
預防

首先,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
平時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也有助於預防癤子的發生。也可少量服用六神丸。避免癤腫的5點建議
首先,要保證每天7—8小時的良好睡眠。
其次,調整好飲食結構,以清淡、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為宜。
第三,多喝水,以涼開水和淡茶水為宜。
第四,勤洗澡,注意用弱酸性肥皂或洗浴液;溫水洗澡,不要衝冷水,避免刺激皮膚。特別是洗澡時不要把皮膚搓得通紅,這樣會使皮膚遭受感染。浴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乾皮膚即可。
第五,穿透氣吸汗寬鬆的棉質衣服,一旦被汗濕透,要及時更換。
切忌自行塗藥
皮膚任何部位出現紅腫熱痛,都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正規處理,切忌自行塗藥,尤其是紅汞、龍膽紫,對傷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積膿。今年以來,傷口護理中心已處理了幾十例此類痂下積膿患者。有的是用中草藥處理了1多月,結果從1個癤變成了多個毛囊和皮脂腺感染,處理極為棘手。
另外,如果反覆出現癤腫,要檢查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發現異常要及時去內分泌科診治,看看是不是跟糖尿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