卩

卩,拼音是jié,在漢字中作為部首的存在。 卩也是人字的一種變體,甲金文象一跪跽人形的側面。 這種跪跽之坐法,是古人很有禮貌的規矩的坐法。雙膝著席臀坐踵上,雙手自然垂放於兩膝上。至漢代還這樣坐著。後來流傳到日本,一直沿用。 部的二簡字是單耳刀,注意左邊要出頭(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jié; 注音:ㄐㄧㄝˊ 部首:卩; 部外筆畫:0; 總筆畫:2

五筆(86&98):BNH; 倉頡:SL; 鄭碼:YAAA

筆順編號:52;筆順讀寫:橫折鉤豎

四角號碼:77220; UniCode:CJK統一漢字 U+5369

基本字義:◎ 古同“節”。

示例:衛、叩、卻、印、卯、危等

另外,“卩 ”也是“部”字的俗字

後被二簡草案吸收

漢字演變

略說

「卩」甲金文象一跪跽人形的側面。

詳解

「卩」是「人」字的一種變體,甲金文象一跪跽人形的側面。「命」、「令」、「即」等字從之。

跪跽為殷人祭祀時的姿勢,而坐是燕居閒處時的姿勢,皆為雙膝著地之形,因此「卩」有祭祀禮拜之義(參徐中舒)。

卜辭用作祭名。

早期金文用作族徽或人名。

《說文》釋為符節,乃假借義。
何琳儀以「卩」為關節之「節」的初文,象曲膝時關節突出之形。

按:「卩」字當表示一人跪坐,而非關節。

如「即」象一人跪坐就食。

「令」象一人跪跽聽令。

「服」象一人跪跽服事。參見「即」、「令」、「服」。
字書多承《說文》,認為「卩」、「節」乃古今字。

《玉篇》:「卩,古文節字。」

《集韻.屑韻》:「卩,通作節。」參見「節」。
「卩」小篆作「卪」,《說文》:「卪,瑞信也。守國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士邦者用人卪,澤邦者用龍卪,門關者用符卪,貨賄用璽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凡卪之屬皆從卪。」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有一個“卩”字,這個字本來是古文的‘節’字……書鋪子裡拿他代‘部’字……自然是單寫一個偏旁的緣故……

相關漢字

人,命,令,即,節,服,卪部

拼音是jie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