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多數是通過局部創口或潰瘍感染細菌所致,也有一些患者沒有明確的細菌侵入口,感染從淋巴管傳播到局部的淋巴結所致。本病多見於四肢,往往有一條或數條紅色的線向近側延伸,沿行程有壓痛,所屬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嚴重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及白細胞計數增多,故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基本信息

病因

淋巴管炎淋巴管炎
多數是由於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可能來源於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膚損傷以及前述的各種皮膚,皮下化膿性感染,其主要病理變化為淋巴管壁和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增厚,淋巴管腔內充滿細菌,凝固的淋巴液及脫落的內皮細胞,本病多見於四肢,往往有一條或數條紅色的線向近側延伸,沿行程有壓痛,所屬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嚴重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及白細胞計數增多,故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併發症

可發生以下併發症:

如急性淋巴管炎繼續擴散到局部淋巴結,或化膿性病灶經淋巴管蔓延到所屬區域的淋巴結,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結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臍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結炎;下肢,臍以下腹壁,會陰和臀部的感染,可以發生腹股溝部淋巴結炎;頭,面,口腔,頸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頜下及頸部的淋巴結炎

臨床表現

感染病灶近側皮膚沿淋巴管走行可見一條或數條紅線,並向近心端延伸,局部較硬,有壓痛。所屬淋巴結可腫大,疼痛,嚴重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嚴重者伴發冷,發熱症狀。

檢查

1.血常規

可見白細胞計數增多以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增高。

2.膿液細菌培養

形成膿腫時,穿刺抽得膿液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3.其他

如果需要排除絲蟲感染,可做病原學及血清學抗體檢測。前者包括從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絲蚴和成蟲;後者為檢測血清中的絲蟲抗體和抗原。

診斷

1.有手足部疔瘡或皮膚破損感染史。

2.病灶近側皮膚沿淋巴管走形可見一條或數條紅線,並向近心端延伸,局部較硬,有壓痛。嚴重者伴有發熱、惡寒、乏力等全身表現。

3.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增多以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增高。

鑑別診斷

發生深部淋巴管炎時需與靜脈炎相鑑別。靜脈炎多表現為一側下肢疼痛性腫脹,行走時加劇,周圍皮膚可有發熱、紅腫的表現。與深部淋巴管炎不同的是,靜脈炎沿靜脈走行分布,可予以鑑別。

治療

淋巴管炎淋巴管炎

1.治療原發病灶

若有原發感染,比如急性蜂窩織炎等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灶。未形成膿腫時,先行抗生素治療,一般療效較明顯,可套用β-內醯胺類(常用的有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或磺胺類藥物;如已形成膿腫,除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外還應行手術切開引流。絲蟲病應根據絲蟲的分類及疾病分期採取相應治療。

2.局部治療

局部可用硫酸鎂濕敷或熱敷及理療等。

3.併發症治療

患者可出現菌血症或敗血症,有膿腫形成者也可發展為膿毒血症。為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感染、提高機體免疫力。為達到較好的療效,可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菌藥物。

預後

急性淋巴管炎一般預後良好,如出現全身表現,需及時正確治療以免遷延為慢性淋巴管炎。

護理

1.發病部位在四肢的,應抬高患肢。

2.有發熱等全身表現時,應臥床休息,多飲水、進食易消化的食物。

3.有膿腫形成時,切忌自行擠壓或排膿。

4.換藥後必須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預防

1.注意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損傷或及時處理皮膚傷口。

2.積極治療足癬、潰瘍、鼻竇炎等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